歷史家的職責是要確切、真實、不感情用事;無論利誘威脅,無論憎恨愛好,都不能使他們背離真實。——塞萬提斯(西班牙)
文章類型/歷史見聞
字數|796,閱讀約2分鐘
在三國所有的人中,司馬懿是一個傳奇的存在。他不僅成為上級,而且幾乎死於所有的對手,最終以73歲的高齡去世。曹操在世時,司馬懿謹小慎微,但仍表現出「狼性關懷」,這讓曹操感到警覺。曹操臨死前一再叮囑曹丕:「司馬懿不是人臣,要預判你的家事。」曹操臨終之言,曹丕不聽,最終導致「高平陵之變」。
經歷了大風大浪的司馬懿,在嘉平三年八月走到了生命的盡頭,重病臥床。俗話說,人死也善言。臨終前,司馬懿把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叫到身邊,叮囑他們說:「我在魏歷年,一直為師,人臣地位極高,大家疑我有異志,我嘗畏。我死後,你們兩個善於管理國家政事,輔佐天子平九州,小心!小心!」。
可見,司馬懿對兒子的叮囑,很可能不是發自肺腑,為當時的百姓著想。如前所述,曹操不太信任司馬懿。至死,他認為司馬懿有水土不服之心。魏明帝曹叡在位的時候,一個叫高唐龍的大臣臨死前也給出了提醒。他把矛頭指向司馬懿。「宜防鷹陽之臣於小牆,可擇諸王,使君,國標兵,常下棋,定天子,明天子室。」。
司馬懿死後,長子司馬氏輔佐曹茂。曹茂此時剛滿13歲,朝廷大權掌握在司馬氏手中。正當司馬師準備大展拳腳時,病危之際,他死了,將大權全部交給了弟弟司馬昭。與哥哥相比,司馬昭的野心更大。他父親臨終的叮囑,已經改成了兩個字。他只知道「平九州」。至於「伏地」,早就被拋到九霄雲外了。
曹茂雖然是傀儡皇帝,但也想為曹氏家族做最後的反攻。他對心腹大臣慷慨陳詞道:「司馬昭意圖篡位,路人皆知。我不能坐而受辱,所以請你等人共同求之。」不幸的是,最終的計劃失敗了,他被殺了。寫到這裡,如果曹操在九泉之下得知自己在曹氏打下了辛苦得來的根基,就這樣被司馬氏家族篡位,會作何感想?。
參考資料:《晉書》《宣帝紀》《三國志》《魏書》《高唐龍傳》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真理因為像黃金一樣重,總是沉於河底而很難被人發現,相反地,那些牛糞一樣輕的謬誤倒漂浮在上面到處泛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