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病危時留下一句叮囑,司馬昭故意漏了兩個字,曹操死不瞑目

2020-11-25 有故事的淡淡

歷史家的職責是要確切、真實、不感情用事;無論利誘威脅,無論憎恨愛好,都不能使他們背離真實。——塞萬提斯(西班牙)

文章類型/歷史見聞

字數|796,閱讀約2分鐘

在三國所有的人中,司馬懿是一個傳奇的存在。他不僅成為上級,而且幾乎死於所有的對手,最終以73歲的高齡去世。曹操在世時,司馬懿謹小慎微,但仍表現出「狼性關懷」,這讓曹操感到警覺。曹操臨死前一再叮囑曹丕:「司馬懿不是人臣,要預判你的家事。」曹操臨終之言,曹丕不聽,最終導致「高平陵之變」

經歷了大風大浪的司馬懿,在嘉平三年八月走到了生命的盡頭,重病臥床。俗話說,人死也善言。臨終前,司馬懿把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叫到身邊,叮囑他們說:「我在魏歷年,一直為師,人臣地位極高,大家疑我有異志,我嘗畏。我死後,你們兩個善於管理國家政事,輔佐天子平九州,小心!小心!」。

可見,司馬懿對兒子的叮囑,很可能不是發自肺腑,為當時的百姓著想。如前所述,曹操不太信任司馬懿。至死,他認為司馬懿有水土不服之心。魏明帝曹叡在位的時候,一個叫高唐龍的大臣臨死前也給出了提醒。他把矛頭指向司馬懿。「宜防鷹陽之臣於小牆,可擇諸王,使君,國標兵,常下棋,定天子,明天子室。」。

司馬懿死後,長子司馬氏輔佐曹茂。曹茂此時剛滿13歲,朝廷大權掌握在司馬氏手中。正當司馬師準備大展拳腳時,病危之際,他死了,將大權全部交給了弟弟司馬昭。與哥哥相比,司馬昭的野心更大。他父親臨終的叮囑,已經改成了兩個字。他只知道「平九州」。至於「伏地」,早就被拋到九霄雲外了。

曹茂雖然是傀儡皇帝,但也想為曹氏家族做最後的反攻。他對心腹大臣慷慨陳詞道:「司馬昭意圖篡位,路人皆知。我不能坐而受辱,所以請你等人共同求之。」不幸的是,最終的計劃失敗了,他被殺了。寫到這裡,如果曹操在九泉之下得知自己在曹氏打下了辛苦得來的根基,就這樣被司馬氏家族篡位,會作何感想?。

參考資料:《晉書》《宣帝紀》《三國志》《魏書》《高唐龍傳》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真理因為像黃金一樣重,總是沉於河底而很難被人發現,相反地,那些牛糞一樣輕的謬誤倒漂浮在上面到處泛濫。

相關焦點

  • 司馬懿臨終前留下遺言,司馬昭只遵循了三個字,而遺忘了兩個字
    內政上,司馬懿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而司馬懿最為厲害的地方,不是他軍事上的才能,而是他善於隱忍。正因為他能忍,才能順利的熬死了自己所有的對手,這些對手不僅有曹操、曹丕等君王,也有曹休和曹真等能力出眾、手握重權的大將軍,還有蜀漢丞相諸葛亮。
  • 司馬懿去世前大喊四字,司馬昭聽後,直到去世不敢稱帝
    魏晉時期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話:"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是曹魏皇帝曹髦對部將說的話。歷史上司馬家族自司馬懿發動政變之後實際上已經取曹氏皇族的統治,只不過是因為顧及名聲沒有滅了曹氏而已。所以曹髦趁機發動政變,想要再一次奪取屬於自己的權力,但沒想到在大街上被亂兵殺死。
  • 曹操曾留下4人防司馬懿,為何全被曹丕弄死了?看完原因使人吐血
    三國時有個含貶義的成語:"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9個字的意思可泛指"某人要幹壞事,嘴巴上沒說出來,可是個人都看得出來"。260年,魏國的曹家社稷已日薄西山,尤其皇帝曹髦似乎成了朝堂之上的擺設,文武百官大多只服從司馬昭的召喚。
  • 三馬食槽(曹),從司馬懿到司馬昭,他們的權臣之路
    之後曹操「奉天子以令諸侯」,為曹魏江山打下了深厚的根基。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無疑是個大大的權臣,漢獻帝劉協朝思暮想想弄死曹操,人盡皆知的「衣帶詔」就是一次劉協和曹操博弈的計劃,但還是失敗了。但令曹操想不到的是,他的子孫不爭氣,最後被司馬懿奪取了江山。而我們今天要講述的就是司馬懿的兒子司馬昭如何權傾朝野,把皇帝架空的。
  • 「高平陵之變」司馬懿對此族沒有斬草除根,泉下有知必定死不瞑目
    「高平陵之變」之所以能夠成功,固然與司馬懿的謀略密不可分,但是草包曹爽的無用也難辭其咎。本來司馬懿歷經曹操、曹丕、曹睿三代魏主自是勞苦功高,門生故吏也已遍布曹家江山。因為曹操曾經夢到過「三馬食槽」,但是司馬懿實在是太有能力了,曹操沒捨得殺想留給曹丕。但是也不能不防,所以在用司馬懿的同時也用宗室來制約他。
  • 司馬懿去世前大呼四個字,司馬昭聽懂了,到死也沒敢稱帝
    司馬懿去世前大呼四個字,司馬昭聽懂了,到死也沒敢稱帝 導語:東漢末期,政局傾頹,官員腐敗,由此引發了黃巾起義,並間接導致了地方軍閥的崛起。這些地方勢力逐漸不受朝廷管制,互相攻伐,最終經過了30多年的戰火之後,曹、孫、劉一起瓜分了天下。可諷刺的是,這三家鬥到最後,卻被司馬家族撿了便宜。
  • 司馬懿臨死時把一個詞連說了兩遍,將他一生的老謀深算徹底暴露!
    司馬懿臨死時叮囑自己的兒子,把一個詞連說了兩遍,這個看似簡單的詞實則蘊含巨大的深意,將他一生的老謀深算徹底暴露!說起三國的謀士就不得不提到司馬懿,論智謀,韌性,司馬懿在整個三國裡都堪稱上品。可以說他是三國裡城府最深,心機最重,最能忍的人。
  • 蔣濟得到了曹操重用,最後是司馬懿得到了權力,這是為何?
    蔣濟得到了曹操重用,最後是司馬懿得到了權力,這是為何?三國末期,司馬昭讓鍾會坐上了三軍首領去攻打蜀國。鍾會就帶領著將士去攻打劍閣的姜維,讓鄧艾渡過陰平攻打成都,最後,劉禪為了蜀國的百姓,只好投降了鄧艾,蜀國就此徹底滅亡。後來孫權也被司馬昭打敗,司馬昭就統一了天下。
  • 司馬懿臨終前,留下17字遺言,揭開空城計的真相!
    司馬懿作為三國最大的贏家,這輩子經歷非常曲折也非常勵志。出身於門閥士族的他成年後被曹操徵召,當時的曹操處於門閥士族的對立面,司馬懿並不想幫曹操做事,只能夾著尾巴做人。曹丕和曹植爭奪世子之位,司馬懿押寶在曹丕身上,等曹丕上位後開始嶄露頭角。
  • 大軍師司馬懿之虎嘯龍吟大結局司馬懿為什麼要殺司馬昭?附44集分集...
    司馬昭趴在司馬師耳邊,解釋自己所做之事都是父親暗中指使的,自己變成這樣,都是父親教的,司馬師難以置信的看著司馬懿,這時司馬昭忽然拔出司馬師的劍放在自己頸上,將劍柄遞向司馬師,讓他殺了自己為夏侯徽報仇,司馬師猶豫許久,還是將劍拿了下來。司馬昭或許早就猜到司馬師不會殺他,所以才故意拿劍刺激司馬師,司馬師收起寶劍之後,司馬昭奸笑地著看向司馬懿,然後又哭又笑的離開司馬懿的房間。
  • 司馬懿臨終前,為何把大權交給司馬師,而不是司馬昭?
    司馬懿違背諾言,以謀反的罪名殺曹爽及其黨羽何晏、丁謐、鄧颺、畢軌、李勝、桓範等,並滅三族。因此,司馬懿贏得了高平陵之變的勝利,從而掌握了曹魏大權。不過,在高平陵之變的第二年,也即嘉平三年(251年),司馬懿就病逝了,享年七十三歲,辭郡公和殊禮,葬於首陽山,諡號宣文。因此,對於司馬懿來說,不僅需要解決曹爽及其黨羽,還需要安排好司馬氏權力的傳承工作。彼時,司馬師和司馬昭成為最合適的繼承人選。
  • 司馬懿死後,司馬昭兄弟共掌曹魏大權,為何沒有發生內鬥?
    但是也有例外,比如後來居上的司馬懿家族,兩個兒子,司馬師與司馬昭,個個都是當世人傑,一代梟雄。可是在司馬家當權之時,兄弟倆並沒有發生過內鬥,這使得司馬家的權力一直都是在平穩的過渡,最終一統天下。這個得分兩方面來講。首先,司馬家的兩兄弟雖然個個都稱得上是人中龍鳳,但是兩者能力還是有差距的。哥哥司馬師明顯要強於司馬昭。
  • 滾滾長江東逝水,是非成敗轉頭空,曹操淚如雨下,司馬懿靜聲不語
    司馬懿靜聲不語,從曹操發家到曹操病亡,司馬懿也從一個中等謀士,變成了老奸巨猾的司馬老賊,三國謀士眾多,相比荀彧、郭嘉等人,司馬懿的才智還不算頂尖,但是司馬懿有一強項,就是身體好,活得長,這也是司馬懿最大的籌碼。群雄爭霸誰人勝,三國盡歸司馬氏。
  • 不殺全家司馬懿,用情專一司馬師,路人不知司馬昭——篡奪之路
    此次徵伐中,司馬懿路過了老家河內郡溫縣(今河南焦作溫縣),留下了他的代表性詩作《徵遼東歌》:天地開闢,日月重光;遭遇際會,畢力遐方;將掃群穢,還過故鄉;肅清萬裡,總齊八荒;正當曹爽和親近們彈冠相慶時,司馬懿正撕掉所有偽裝,行動就在眼前。魏正始十年(公元249年),曹爽兄弟陪同皇帝曹芳去高平陵掃墓祭拜魏明帝,司馬懿在京城洛陽突然發難。
  • 司馬懿逝世後,司馬昭為何沒有篡位奪權?其實換做是你也不敢
    三國末年,高平陵之變,曹魏的權力完全被司馬家族接管,司馬懿也由大臣變成了有權利的人。此時的司馬氏與當年的曹操如出一轍,此時的他們還不是皇帝但是下一任的皇帝是非他們莫屬的。所以當初的曹植和曹丕才會因此而不斷的爭鬥,司馬懿去世後,司馬家族的權力就會是司馬師掌握的。而司馬昭一生沒有做出任何的過分的事情,那司馬昭為什麼會甘心這樣?是不敢嗎?
  • 《軍師聯盟》曹操死前對司馬懿說了什麼 《軍師聯盟》結局曹真怎麼...
    司馬懿隨即語氣頗酸地詢問夫人張春華同汲布的關係,就在張春華連連解釋時,公子司馬師和司馬昭被家僕接回,一家人相聚一堂歡樂不已。司空府,令君荀彧就楊修一案向曹操請罪。曹操表現得寬宏大度,表示自己給予了荀彧絕對的實權,也就給予了他絕對的信任,荀彧聞此感激涕零,當即表示願肝腦相報。曹操詢問荀彧對於司馬懿的看法,荀彧措辭謹慎地說,靜水流深,自己尚看不透司馬懿其人。
  • 司馬家的兩兄弟司馬師和司馬昭,在權力面前為何沒有反目成仇?看完...
    三國時代的最終勝利者是司馬家,老謀深算的司馬懿最終走上了老東家曹操的路線,控制了曹魏的政權,最終得到了天下,讓三家歸晉,不過晉朝的建立是經過司馬懿祖孫三代人的經營才成功的,這與曹操經過父子兩代人就奪得天下,無疑是多耗費了很多時間,我們都知道司馬懿死後,司馬家的權力經過司馬師和司馬昭之後,才來到司馬炎的手中建立了晉朝,那麼在司馬懿去世後
  • 司馬懿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在司馬懿有沒有互相殘殺之心?
    司馬懿在高平陵之變後,曹魏皇帝徹底變成了傀儡,類似於曹操與漢獻帝的關係,司馬懿家族取代曹魏稱帝,已經是板上釘釘不可逆轉的趨勢。司馬懿死後,司馬家族的任務就是繼續完成司馬懿的未竟的稱帝事業。司馬師和司馬昭作為司馬懿的兒子,面對即將到手的帝位,沒有想法是不可能的。傳統上是長子繼位,也就是司馬師,而司馬師沒有子嗣,司馬昭把自己的一個兒子過繼給他。
  • 諸葛亮離世後,司馬懿為何不攻打蜀漢,司馬昭告訴你原因
    但隨著諸葛亮的離世,意味著兩人的比試從此結束,而司馬懿從此也不再過問蜀漢事物,甚至讓人覺得他失去了鬥志。但其實裡面的深層原因,只有司馬昭能懂。這和司馬懿對他的培養不無關係,因為司馬懿知道,一個有才華的人太過秀鋒芒,不僅會讓人產生敵視心理,也讓自己驕傲自滿並暴露弱點,所以刻意打壓司馬昭。而司馬昭也從中悟出了許多道理,對事情理解的更透徹。
  • 司馬懿過世後,他的兩個兒子落得什麼下場,兄弟二人自相殘殺?
    曹丕因為之前爭奪太子的事情同時也是害怕自己的皇位受到威脅而故意如此刁難甚至存心要殺掉自己的親弟弟。對於這種為了權勢而去殘害親兄弟的事情,雖然我們都很討厭,但是真實情況卻是此類父子相殘、兄弟相鬥的殘事時有發生。曹操去世後,自己的兩個兒子差點因為皇位而發生兄弟鬩牆的人家慘劇,而三國時期另一個和曹氏家族極其相似並最終取代曹氏而建立晉朝的司馬家是否也是如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