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友們都知道,翡翠是寶石中唯一的玉石,翡翠原石是礦石形態的翡翠。在很多地方都有賭石市場。賭石的結果無法預知,也無法被操控,素有"一刀窮,一刀富,一刀披麻布"的說法。而這裡賭的"石",不是別的,正是翡翠原石。
首先,翡翠原石有一層外皮,不易鑑別其內好壞;
其二,即使切割開後因綠色變化大,也不易掌握它的規律;
其三,它是礦物集合體組成,其內礦物成分的變化,也會影響它的質量;
其四,影響翡翠質量的因素太多,給鑑定帶來很大困難。如像水、底、種、髒、裂、綹及綠的偏正、新坑、老坑等。
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一種科學儀器能夠鑑別出翡翠原石裡面肉質的好壞,甚至都無法評判裡面翡翠的真假。
有人曾提出用X光機照射翡翠原石從而查看石頭內部結構的設想,後來被證實這只是異想天開。
因為翡翠原石內部材質主要為硬玉、綠輝石和鈉鉻輝石組成的多晶質集合體。複合體在X光下是無法分辨的,頂多能看到部分有裂的位置,其它種、水、色一概看不到。
而寶石多為單晶體礦物,礦物組成簡單,有一定透度,無皮較單純,好壞真假容易鑑定。
所以,用X光機賭石是完全沒用的。
另外,超聲波難以進入石頭,無法得到回聲信號;都卜勒更加沒有用處,因為原石裡面沒有流動的物質。
翡翠的品質可以從顏色、透明度、質地、淨度四個方面進行分級,但是目前想要統一級別的可行性不是很大。
國家標準中並沒有詳細的翡翠等級劃分,民間的說話又有眾多不同之處,且每個地方的標準也存在不小差異。
但有兩點審美標準是不變的,那就是好"色"與好"種水"——色要正,種水要在糯種以上(糯種,糯冰,冰種,玻璃種)。
成品的鑑別比較容易,但翡翠原石較難識別,主要原因是有一層厚厚的皮,所開門子及擦口,又不能完全代表整塊毛料的好壞。
故在選購時,要從切口及整塊玉料來研究:是否有綠、綠的可能走向、綠的多少、集散程度與顏色的偏正、濃、淡、陽和水的長短以及的裂綹多少來綜合考慮。
但最好是見多少綠給多少錢,沒有綠時種水要好,種水好時要看是否有裂綹雜質等。在購買原料時多從壞處想,不要窺見一斑,以偏概全。
玩翡翠原石時注意以下幾點:
1、大塊頭的翡翠原石擦眾多小口,口口見綠時要小心。
個頭大,價格本身就不會便宜,又處處見綠,更是價格不菲。擦流氓窗不是抬色就是擋裂,一刀下去回到解放前。
2、皮上表現一般的料子應以低價標準來購買。
皮上打燈水短,晶體粗,或是沒有色的表現的情況下,都說明這塊料子表現很一般,不怎麼好,切漲機率極低,所以不能以高價購買。
注,正場口老坑的賭石除外。
3、翡翠原料上斷口、切口、擦口等綠色很好,但沒拋光時要小心。
這樣的料往往是裂綹多、底發灰、綠不正、水不好或綠內發黑等原因,故而不拋光。
但也不能一概而論,如若遇到沒有拋光的色料,也可以上水後在太陽光下看色,切勿用強光電筒觀色。
4、翡翠的切口或窗口可見一大片綠時要小心。
民間有"不怕一條線,只怕一大片"的說法。這一大片往往是沿綠的走向,即平行綠的方向切一刀或擦窗所致,實際上綠的厚度只有薄薄一層而已。
若原石已切下一片,在購買時一定要研究所切下來的那一小片。要從兩塊的合縫處,觀察綠是否有向大塊毛料延伸的可能。
5、緬甸所產翡翠原石,因產地不同質量變化很大,故一定要掌握不同翡翠場口原石的特徵。
翡翠場口按地理位置和行政區劃,通常劃分為龍肯場區、帕敢場區、香洞場區、大馬坎場區、會卡場區、後江場區、雷打場區、南奇場區等八大場區;
不同場區又有眾多場口,每個場口所出產翡翠原石的表現與品質也大不相同,所以玩賭石一定要了解場口特徵。
6、在選購翡翠色料時,要在翡翠皮上找癬、色莽、松花。
這些表現說明皮下可能產生綠色。
蟒帶是翡翠賭石皮殼上出現的和其他地方不一樣的條或者塊狀物體,甚至纏繞著大半個翡翠賭石,有的是用沙粒排列形成,外形似蟒蛇、繩索的形態我們就叫做蟒、索、蟒帶、蟒帶。
有翠色的莽帶稱為"色莽"。
癬是指翡翠原石表皮或內部見有黑灰、黑色的斑塊、條帶等。民間有"黑隨綠走"、"癬吃綠"等關於綠和癬關係的行話。
松花是翡翠原石含鉻的鈉鋁輝石小晶體經過風化後,在玉石毛料皮殼上留下細小的呈短柱狀、針點狀、苔蘚狀的表現。
7、在選購滿綠色料時,應掌握水的好壞對成品的影響,否則可能保不了本。
如光線可進到翡翠原石几釐米內,色好,晶瑩美麗,十分通透,這種種好色好的料子做出成品來就會好;
但如果料子無法透光,綠色再豔,做出的成品也不會值錢。故一定要掌握水與綠的關係。
翡翠原石為什麼難以鑑定,是因為裡面有太多的學問需要去理解和融會貫通。以上每一條要點都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才能夠精通。想要成為有分量賭石玩家,那根本不是一兩年的努力就能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