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初識二 象數理及乾坤人生

2020-12-15 點滴生活美好人生

易經初識二 象數理及乾坤人生

善易不卜

易經有象、數、理、佔四大功能。

第一個功能是象,中國人喜歡看象,是有道理的,天文、地理都是象,同樣人有人相,因為人的相由心來決定的,叫相由心生,心決定相的轉換,叫相隨心轉。

第二個功能是數。易經的數不是數學,如果說一切有定數,有人會反感,會說是宿命論,其實錯了定數是結果。

第三個功能是理。易經的理是推理。

一個人按照推理去推,他就可以未卜先知,因為那個理是固定的,所以照著理去做事的結果也應該是固定的,這沒什麼神奇,而是理所當然,勢所必然。

第四個功能是佔。易經裡面有很多吉兇,那就是佔卜用語,你可能佔出來的是「吉」也可能是「兇」所以很多人就以為易經主張命定論,其實他們都錯了,易經不主張命定論,它最常用的是「如」,「如」是假如,如果的意思,如果這樣你就會怎麼樣,如果那樣你會怎麼樣,易經的吉兇是有條件的,是可以變動的,會佔卜的人是不會鐵口直斷的。

易經把宇宙的所有的事情劃分成六十四種代表情境,就是六十四卦,當你卜到某一卦時,你就知道自己現在處在什麼樣的情境中,再去查這個卦,它會告訴你,在此情境下你要注意哪些,你就照那樣去做,知所警惕,當然可以趨利避害,所以易經是用來查的,而不是拿來預知結果的。

易經裡多次提到一句話「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很多人認為是有來自上天的保佑,做什麼事情都很吉祥順利,這是不對的,應理解為「你自己努力老天就會幫你」,因為老天不會保佑任何人。

天底下只有一個道理,叫自然律,人順著自然的道理去走,就能吉無不利,否則遲早有兇有禍,這是必然的。

孔子為易經作了《十翼》後被稱為《易傳》對後世影響甚遠,是研究和學習易經的必讀之物,那孔子對佔卜的態度是什麼呢?

孔子體悟到佔卜是有道理的,但不能完全相信,用今天數學的概念來看,這叫概率。

既然預測是不準的,又為什麼說學習易經可以使人趨吉避兇呢?

佔卜是有條件的

第一, 資訊不靈,數據不全,才可以佔卜;

我們佔卜之後,不要放棄自己的努力還要去尋找破解的路,該做的事情,遇到再大的困難都要想辦法去化解,這才是正確的佔卜觀念。

第二, 猶豫不定,想來想去拿不定主意時可以佔;

第三, 每次佔卜只問一件事,每事一卜,不有一次卜好幾件事,佔卜必須問很明確、很具體,太籠統的問題沒法佔卜;

第四, 佔卜要誠心誠意,誠心誠意不是迷信,一個人只有誠心誠意才可以引發自己的第六感,否則引發不出來。

從現在開始,歸根結底一句話只問應不應該,少問結果會怎樣,應該要做的事,縱然萬難也要想辦法去排除,縱然最後會很悽慘,也要堅持去做,因為那是你的責任。

論語有一句話叫「子不語怪力亂神」就是說不要「不信蒼生信鬼神」對鬼神的看法是「敬鬼神而遠之」。

卦有何用

什麼叫「卦」卦就是懸掛起來的意思,如比相框為的是讓自己看清自己。

卦有兩個鍵字,第一個是「爻」(yao)卦當一個符號都叫一個爻,陰的(--)叫陰爻,陽的叫(一)陽爻,第二個關鍵字是「六」即每個卦由六個爻組成,這就告訴我們把一件事分成六個階段。

每個卦最底下那個爻叫初爻,往上依次是二爻,最後一爻叫末爻,初跟末代表時間,易經最重視時間,任何事情,時間一變,整個情況就變了,所以中國人都講「隨時」就是隨時改變。

初二三四五末說的是六爻的時間順序,還有一個說法下二三四五上是表述六爻的位置,位比空間還要厲害,包括你的身份、地位不同的場合還包括環境變化。

除了時間和位置,爻的陰陽自怎麼表述呢?凡是陰的都叫天,陽的都叫九,男人什麼怕九,因為陽到了極點就叫九,九就是陽極,物極必反所以民間有個風俗做壽叫做九不做十,如五十九時就做六十大壽,把九避掉。

易經的卦分三路,一路講時,一路講位,第三路講性質,陽的用九,陰的用天,初九就是第一爻是陰的,六二就是第二爻明陰的,剛開始的時候,時很重要,位不太重要結束的時候,時不重要,位比較重要。

孔子一生分成兩個階段,一個是四十歲以前,一個是五十歲以後,孔子最後一句話,六個字叫做「盡人事,聽天命」記住五十以前要「盡人事」排除萬難,的就全力去做,五十以後要聽天命,有成功的命就會成功,不成功也不強求。

六十四卦裡面,除了卦辭和爻辭以外,還有「用九」和「用六」凡有陽(一)出現的時候,就知道它用九,凡有陰(——)出現的時候,就考慮用六。

用六比較簡單就是說如果陰爻的時候,你只有一個原則,那就是對你的人,對你的事要忠誠,陰主要是配合。

當陽出現的時候,你就知道它是創造物,跟陰不同,一個有創造性的東西,不能亂變。

解讀乾卦

易經的第一個卦,就是乾卦。乾卦的爻辭是,初才潛龍勿用,九二見龍在天,利見大人;九三君子終日乾乾,久惕若歷無咎,九四或躍在淵,無咎;九五飛龍在天,大人,上九,元龍有悔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乾卦的六爻都是龍,可處境不一樣,所以對 醒我們群龍無首,無首就是不固定的方法。

群楷無首的意思是,就算你是龍,很了不起,但處在不同的階段,你也要有不同的調教,不能因為自己是龍,就一路走到底,否則會死得很慘。

乾卦把人生分成六個階段,這個階段用六個字代表從下算起,第一階段叫潛,就是潛藏起來,暫時不要表現;

第二階段叫現,中國人通常不會馬上表現出來,先是藏起來,等合適的機會再表現;

第三階段叫惕,警惕的意思;

第四階段叫躍,就是你要想辦法找機會去登躍龍六,一生一世就等這個機會;

第五階段叫飛,這是人箋一個轉折點,躍上去,飛龍在天,不得了,所以叫做飛;

第六階段叫元,警惕味道很重,飛龍在天,很光榮,可易經勸我們當發展到第五階段的時候,大概要適可而止,不能再過分了,再過分就高亢。

中國人會「推、拖、拉」是有意的,就是我對你有禮貌,我尊重你,你要先講我一定不跟你搶,但你們都不先講那抱歉,我先講,這時候才叫當仁不讓。

一個人做好了充分的準備,還要看時機,如果時機不對,還要潛。

乾卦的第二爻「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又是什麼意思「潛」是做好充分準備以蓄勢等發,在此基礎上一旦看準時機,就要充分地「再」不現則已,一現就「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利見大人」有兩個意思,第一個就是你要得到大人的賞識。「九二」的表現只要沒得到「九五」的賞識,是成不了氣候的。

乾卦的第三爻是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意思是只要謹慎警惕,才可以避免災禍。

第一、二、三爻叫做下乾,第四到六叫上乾,很多人下乾沒走完就沒命 ,要走到上乾,必須要更充實,更為毅力。

第四爻,「或路在淵,無咎」第五爻「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一個是「飛龍在天」一個是「或躍在淵」我閃把這兩個對比來看,正好是「飛」和「躍」「天」和「淵」,「天淵之別」就差那和一點飛上去,不得了,完全不一樣,在人的一生中,最神氣最了不起的就是第五階段叫做九五之尊。

第五爻的「利見大人」一個是自己表現得有大人的風範,第二是跟底下的幹部心連心,否則下面第四爻的人會經常拿你當目標,看你笑話,總有一天把你拉下去。

「時」決定一切,時勢造英雄,形勢不利的時候,就算你很了不起,最後也徒勞無功。

解讀坤卦

如果我們把乾卦理解為應該怎樣當領導的話,那麼可以把坤卦理解為如何做好領導的助手。

乾卦有用九,坤卦有也個用六,乾卦是發散的,是向外的,所以它要變才能適應環境,而坤卦「利永貞」它是不變的,意思是你要時時刻刻都要對自己的老闆忠誠,這一點不能改變。

乾卦很主動很風發,是向外拓展的是創造的,而坤卦剛好相反,表現很內斂、含蓄,是向內收縮的,是積極配合的。

其實做人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功勞統統給別人,這樣一個敵人都不會有。

坤卦的第一爻,稱為初六爻,爻辭是「履霜堅冰至」意思是要未雨綢繆。

第二爻「直方大,不習無不利」「直」就是向上作的氣要向上。要支撐你的老闆,不要染上得意忘形的那些劣習,你才會持續保持精進。

六三是「含章萬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含就是內斂的意思,你很有能力,但一定要內斂,深藏不露,含章可貞劉說你內涵但也要時刻提醒自己人上有人,天外有天,「或從王事」或不是或者而是疑惑的「惑」辦公家的事情時充滿了疑惑,你才會用心去想。

六四 括囊 元咎無譽,就是說要多聽少說,才不會惹來麻煩,俗話說「禍從口出」我們不應該說假話,但敢不能把所有的實話都說出來。

六五黃裳元吉,它的意思是說,你的功勞很大,但是不會引起老闆的猜疑。

上六龍戰於野其血玄黃。

物極必反,坤卦到了第六爻就要開乾了,上六實然間變成龍「龍戰於野」就是天地跟地龍鬥。

乾坤人生

乾也好,坤也好,它們的卦辭都有四個字叫做元、享、利、貞

易經利用大自然中的原理,推論出一種人生的哲理,這是乾坤配密碼,元、享、利、貞,無論人生還是事業,開始的時候要謹慎,在發展中要追求正當的利益,才有可能不斷地取得成功。

既濟和未濟這兩個都是水和火的組合,一個是水上火下,一個是火上水下,所以我們說,人生就是水深火熱,孔子告訴我們所有的一切都是你要一定要去經歷的過程,由不得你喜歡不喜歡,水來就水來,火來就火來,面對一切都要心安理得,因為這是人生必須要經過的一些檢驗,誰都跑不掉。

參透了乾坤卦,我們就會知道,做父母的望子成龍應該放在心裡的,不能說出來的,要教育孩子應該當先把他當馬來培養,把他培養成良馬,有一天他實力夠了,飛上天去,那就是真正的龍。

易經中的六十四卦,即代表了六十四種情境,也代表了人生中的六址四種狀況,這六十四種狀況雖然完全不一樣,但有一個共同的規律,那就是每一卦象都是六個爻,也就是每一種狀況都可以分成六個階段,這六個階段的發展規律是有共同之處的,六十四卦的卦爻都有一個通例,叫做「初難知上易知,二多譽、五多功,三多兇、四多懼。

初難知上易知一個人剛開始的時候,沒人知道他將來會怎麼樣,這就是初難知,上易知就更容易理解了,一個人到了七老八十的年紀,這輩子怎麼樣什麼都知道了。

每一卦的第二爻,爻辭多半表示讚美的,一定要記住,讚美和誇獎都是假的,我們還要繼續不斷地充實自己,準備走更遠的路。

上卦的第五爻,是非常了不起的一個位置,一個位置所有人都會把功勞推給你,認為是你的功勞,所以說「五多功」。我們常說九五之尊,就是大家把功勞都集中到了這一爻,但是即便如此,九五也應該謹慎小心。所有的功勞都給你,你不要真的以為這都是你做出來的,要明白這是大家的功勞,所以一定照顧大家的聽聽大家的意見,這親才可以持盈保泰。

天地是否卦,地天是泰,但否和泰也是循環往復的,否極泰來就是這個道理。

三多兇,是說第三爻到了卦的頂點,這是非常危險的,所以在第三位階的人,千萬要記住,隨時可能有兇禍發生,一個人百般掙扎,千般努力,終於到了下卦的頂點,殊不知道這又是一個物極必反的關卡。很我人到了下卦的第三爻,就再下上不去了,即便到了第四爻,進入上卦,往往內心滿是恐懼,所以說「四多懼」

相關焦點

  • 《易經》的象數理與它的變化
    《易經》的文化有三個原則,理、象、數。理就是哲學的道理,佛學把理叫做性,明心見性就是體;象,就是宇宙萬有的現象,佛法叫做法相;佛法不大提數,可是很多都牽涉到數,理象數三位一體。任何一個東西,一有現象,中間一定有個數字。
  • 易經裡的蘋果,象數理究竟是什麼意思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易經》,心中多少有一些疑惑,難道這就是那些給人指點前程街頭擺卦攤搞的學問?我開始以為這是一本講迷信的書,專門給迷信的人打發時間的。讀了《易經》之後,有點頭昏腦脹,我曾自信我的數學天賦很強,結果還是敗在《易經》上。但我終於把《易經》從迷信的漩渦中打撈出來,在思想中清洗晾乾,發現《易經》的核心概念:象、數、理。
  • 《易經》者,包羅萬象,其核心不外乎象數理佔
    其象始於伏羲,仰觀天象,俯察地理,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始做八卦(乾坤震巽,坎離艮兌)。此八卦之象,後人根據八卦之性,又總結出很多八卦之象。如乾為父,為首,為夫,為君等等。   且此八卦各有方位。為後來風水堪輿提供基礎。   後來,文王在八卦基礎之上,推出64卦,此64卦亦有象,如晉卦(火地晉),其象為火(日)出地中,猶如自然界中日出東方之象,若佔得此卦,單純從象上看,事業:蒸蒸日上,感情:或有進展。
  • 象數理究竟是什麼關係
    周秋鵬象數理是學易經的人都聽說過的概念。一般的人在使用易經這個系統性工具時,有的會從象入手,有的會從數入手,有的會從理入手。那麼,這三者究竟是什麼關係呢?筆者嘗試分享一下自己的發現。首先看象數理的排列,象在前,數和理在後面。說明象是最先出現的。遠古的人,思維方式跟現在的人有點不同。如果把人類的產生到不斷發展和進化過程看作一棵樹的話,遠古的人類就是樹根。現在的人類就是樹枝和樹葉,所謂開枝散葉。樹根的部分具有濃縮型、全息性、歸納性。樹根裡面包含了樹幹、樹枝、樹葉的內容和信息。
  • 易經中入門的數理,爻的命名
    初學《易經》,認識了八卦,認識了陰爻和陽爻之後,經常遇到的問題就是爻的命名。爻題名是指《周易》中的初九、九二、九三等一系列數字,這些數字是易經入門的數理。易經的數理通常而言,《易經》有理、象、數的說法。其中的數,就是指的數理。易經的數理,可以簡單理解為數學,數字的哲學,我國的數字和數學起源。在我國上古文化中,數理概念是非常發達的。《易經》的數理概念,從「一」開始,「一」之前是「零」,零代表著未知,也就是通常說的「無極」的概念。
  • 《易經》:為什麼乾坤兩卦後是屯卦?以「屯」規劃人生,無往不利
    易經的64卦,相傳是周文王研究伏羲八卦演繹所得,所以稱為周易六十四卦。周易的64個卦象,從數理邏輯上,是按照一定的陰陽變化規律進行排列。而從卦的意義和因果聯繫上,孔子也曾撰《序卦傳》來說明六十四卦的推衍關係。
  • 認識「易經」象數理卦和八卦
    研究《易經》的學問,有些人以「理」去解釋《易經》,有些人以「象」去解釋《易經》,有些人以「數」去解釋《易經》。古代的人掐指一算,萬事皆知,那就是了解了易數的緣故。宇宙間萬事萬物都有它的數,這是必然的過程,譬如看到一個人在抽菸,這是一個像,他一分鐘,吸了多少口就有他的數,他為什麼抽菸有他道理?所以《易經》每一卦、每一爻、每一點,都包含有理、象、數三種涵義在內。
  • 象數理關係——研究易經的範疇
    考其內涵,不外三者,一曰象,二曰數,三曰理,蓋萬物生必有象,象從數出,象繁數滋。揆之於理,窮理推數。因此無論講到任何其中之一,必然也涉及到其中之二,三者發生連鎖作用,相互顯其功能,關係至為重要,茲分述於下:一、象——卦象天地萬有,生而有象,象之構成,必先有形。
  • 《易經》的入殿之基:象
    最近很想寫一寫《易經》方面的文章,一來是因為《易經》是中國哲學的起點,自古以來人們就稱它是「群經之首,眾道之源」,所以想要學習中國哲學,《易經》是繞不過的一道坎。二來是因為自己對《易經》的喜愛,想把學習時的心得分享出來。《易經》這一部書,從古至今無數學者不知作了幾屋子的書,也講不明白。而且越到後世越是混亂。
  • 周易的數理象
    象數資料比較缺失。研究要求高,難度大。還需要機緣。 雖說數理象一致化。還是有區別。若有所比喻,理為小學,象為中學,數為大學。這樣劃分一點不為過。 理只要用心體會,一般有所得,區別在於運用而已。易象資料比較缺失,到現在也是人云亦云。但是有一點是可以確定。易象必為大象,大勢,大規律。若以小象去解釋,容易偏離,難解其象。
  • 《易經》數理科學性與時間規律論述
    自寫文章以來,前面二十幾篇一直以數理方式解析易經,以陰陽二進位及河圖十進位進行數理和幾何分析,二進位是陰陽為基礎理論的建制,十進位是陰陽和五行組合的數理建制。這些看是好像人為設置,其實都是自然界事物發展的規律。通過自然事物的觀察發現總結得來。
  • 在64卦中到底「象」是什麼,易經怎麼來看,一般人不知道!
    簡介 | 探索中華文化之脈絡,聆聽世間百態之人生作者 | 國學大觀園註:原創文章,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每日獲取經典好文引子:易經的象、數、理、佔究竟是什麼意思,我們今天來著重講解易經之象。什麼是易經的「象」,到底怎麼來看?我們經常說一件事物「象徵」什麼,就是根據外在的形貌類似於其它的事物,由「象」聯想到一些未來的徵兆。易經講的象數理佔四個方面,現在主要談談「象」。
  • 概說古今易學的研究方向:象、數、義、理、佔
    兩漢時期,《易經》被尊為儒家五經之首,成為顯學。以孟喜、京房為代表的兩漢易學家認為,《易經》中最重要的是象,一切卦辭和爻辭都是以象為基礎的,所以他們從象數角度解釋《易經》。經過一段時間的衰落,北宋時期的華山道士陳摶重新振興了象數學派。陳摶創製了包括太極圖在內的各種圖式,用以解說《易經》卦象爻辭。他的繼承者邵雍則以創製的「皇極經世」圖取代漢朝的「天人感應」說。
  • 陰生逆變,後天八卦推演乾坤6.2定位,數理與洛書契合
    開創性地宣示後天八卦乾坤6.2定位的數理本質。今後還將從洛書和五行數理的角度來揭示後天八卦的宮位數字如何關聯洛書和五行的奧秘。八卦的奧秘是無窮的,也許玄莊策馬本文對後天八卦的領悟會幫助你更加接近周易的真象。言歸正傳,先請大家看下面二張圖,並進行比較。
  • 獨一無二的易經理論革新思路,天幹地支的數理簡化
    易經學習,是沒有辦法剝離象數理佔任何一門的,可以不必特別精通,但必須都有所涉獵。而最為普遍的基礎,天幹地支應該說是其中不可迴避的,也沒什麼複雜,不過應用起來並不是很方便。因為都是獨立的漢字,除非記得滾瓜爛熟,否則應用的時候還是要費力搬運推演一番,這是制約其發展的很大原因。
  • 話說《易經》二
    二、文王姫倡「演易」演繹六十四卦時,將乾坤二卦為六十二卦之體,將六十二卦為乾坤二卦之用。小象是形中之象,如乾三「連」,坤六「斷」震仰「盂」,艮覆「碗」,離中「虛」,坎中「滿」,兌上「缺」,巽下「斷」。這個「連」、「滿」象徵實線陽爻,而「斷」、「虛」、「缺」象徵虛線陰爻,就是形中之象叫小象。大象則是象中之象,如「神似」就是象中之象,「形似」就是形中之象。形中之象叫像,象中之象才叫象。
  • 跟曾仕強教授學習易經的智慧(6)——乾坤人生
    64卦中最特別的兩個卦分別是乾卦和坤卦,一個是全陽的,另一個是全陰的,當乾坤兩卦結合到一起,叫乾坤的絕配。乾卦和坤卦《易經》通過自然的原理推論出人生的哲理。人們常常問道,什麼是人生?其實人生就是水深火熱。
  • 易經:一個人做到,陰陽衝和,乾坤合一,自然能成大事
    1個人達到,陰陽衝和,乾坤合一,自然能成大事兒。1、和氣,是陰陽衝和之氣。先有《易經》,後有《道德經》。老子講和氣,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陰陽相衝和,和睦一致,稱之為「和氣」。在《易經》中,乾坤,象徵陰陽。
  • 易經中象數和義理指的什麼?
    「象」指卦象、爻象、形狀;「數」指筮數、計算。「義」指卦名、卦爻辭的含義;「理」指原理、道理。「象」體現《周易》符號能象徵的事物及時位關係,含有現象、法象等含義,是宇宙萬物理論模式,除此之外,還用太極圖、八卦圖、六十四卦圖等表示;「數」為《周易》佔筮求卦的基礎,是《周易》的數理表達,是對「象」的定量計算研究,除此之外,還有陰陽數、大衍數、天地數、卦數、河圖數、洛書數等;「義
  • 學易有這4種表現的人,都是精明人,真正學會了易經學問
    點評:易經最開始只有8個卦,乾坤二卦定天地之位,老祖宗們又在8卦的基礎上發展出64卦,64卦都有他的卦序,卦和卦的排列都有一定的原理,乾坤定位,自然世間的萬物都有它的位;在家庭和人事上,長幼有序,各安其位,家庭才會和諧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