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過門不入

2020-11-28 騰訊網

過 門 不 入

過:路過。入:進入。路過家門卻不進去。形容恪盡職守,公而忘私。

近義詞:公而忘私

反義詞:假私濟公

出處

戰國·鄒·孟軻《孟子·離婁下》:「禹稷當平世,三過其門而不入。」

譯文:

戰國·鄒·孟軻《孟子·離婁下》:「禹、稷處於政治清明的時代,三次經過自己家門都不進去。」

故事

相傳距今約四千多年前,有個叫禹的人,姓夏後,名文命,號禹,後世尊稱大禹,他是黃帝軒轅氏玄孫 。通過禪讓製得到帝位,傳說是夏后氏部落的首領,中國奴隸制的創始人。夏禹的父親是鯀(gǔn),當年也是部落的首領。

在那個時候,有些大河每隔一年半載就要鬧一次水災。其中有一年,黃河流域發生了特大的水災,洪水橫流,滔滔不息,房屋倒塌,田地被淹,五穀不收,人民死亡。活著的人們只得逃到山上去躲避。

為了制止洪水泛濫,保護農業生產,堯帝曾召集部落首領會議,徵求治水能手來平息水害。大家公推鯀去辦理。堯不贊成,說:「他很任性,可能辦不成大事。」首領們說:「現在沒有比鯀更強的人才啦,你試一下吧!」堯才勉強同意。

鯀到治水的地方以後,沿用了過去傳統的水來土擋的辦法治水,也就是用土築堤,堵塞漏洞的辦法。他把人們活動的地區搞了個象圍牆似的小土城圍了起來,洪水來時,不斷加高加厚土層。但是由於洪水兇猛,不斷衝擊土牆,結果弄得堤毀牆塌,洪水反而鬧得更兇了。就這樣,鯀花了九年時間治水,沒有把洪水制服。舜接替堯當部落聯盟首領以後,親自到治水的地方去考察。他發現鯀辦事不力,治水失敗,於是就把鯀殺了。

後來,舜就派禹去治水。禹為了吸取父親以前治水失敗的教訓,就帶領契、棄等人和徒眾助手一起跋山涉水,把水流的源頭、上遊、下遊大略考察了一遍,並在重要的地方堆積一些石頭或砍伐樹木作為記號,便於治水時作參考。據說有一次他們走到山東的一條河邊,突然狂風大作,烏雲翻滾,電閃雷鳴,大雨傾盆,山洪暴發了,一下子捲走了不少人。有些人在咆哮的洪水中淹沒了,有些人在翻滾的水流中失蹤了。大禹的徒眾受了驚駭,因此後來有人就把這條河叫徒駭河(在今山東禹城和聊城縣一帶)。

應該一番辛苦的考察後,禹了解到只用堵的方法治水是不行的,於是禹改變了他父親的做法,用開渠排水、疏通河道的辦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他和老百姓一起勞動,戴著箬帽,拿著鍬子,帶頭挖土、挑土,累得磨光了小腿上的毛。經過十三年的努力,終於把洪水引到大海裡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種莊稼了。

治水的工作非常的辛苦,禹為了治水,直到30多歲才結婚。據說,大禹在接到舜帝使命出發治水時,和妻子塗山氏才新婚第四天。大禹為了治水,到處奔波,十三年沒有回一次家。

傳說禹有三次帶人修路過自己的家門,他都沒進去看看。有一次,他妻子塗山氏生下了兒子啟,嬰兒正在哇哇地哭,禹在門外經過,聽見哭聲,也狠下心沒進去探望。至今,鄉間還流傳著這樣的歌:一過家門聽罵聲,二過家門聽笑聲,三過家門捎口訊,治平洪水轉家中。這四句普普通通的家常話,體現了大禹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禹三過家門不入的事傳遍了各地,人們都很受感動。

因為禹治水有功,所以舜年老以後,大家都推選禹作為繼承人。舜死後,禹就繼任了部落聯盟首領。後來,大禹的兒子啟創建了我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因此,後人也稱他為夏禹。大禹為民造福,永遠受到華夏子孫稱頌,大禹刻苦耐勞的精神,永遠為炎黃後裔懷念。

後來,人們就用「過門不入」形容恪盡職守,公而忘私。

相關焦點

  • 成語故事:過門不入
    入過:路過。入:進入。路過家門卻不進去。形容恪盡職守,公而忘私。故事禹三過家門不入的事傳遍了各地,人們都很受感動。因為禹治水有功,所以舜年老以後,大家都推選禹作為繼承人。舜死後,禹就繼任了部落聯盟首領。後來,大禹的兒子啟創建了我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因此,後人也稱他為夏禹。大禹為民造福,永遠受到華夏子孫稱頌,大禹刻苦耐勞的精神,永遠為炎黃後裔懷念。
  • 伴著成語遊中國之安徽篇 那些瞭然於胸卻不知道其背後故事的成語
    導讀:上一期,我們從安徽皖中的地方開始,講述了一些發生在安徽省內的成語典故。以前我們是跟著課本學習成語故事,現在我們可以一邊遊山玩水,一邊學習成語故事,在旅途中增長知識。來到安徽,我們就伴著那些耳熟能詳的成語遊安徽。
  • 成語故事之旅 |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這一路上,會遇到哪些有趣的成語故事呢?每天一站,即刻出發!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當今之計,獨有因夜以火攻虜,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盡也。滅此虜,則鄯善破膽,功成事立矣。」——《後漢書·班超傳》東漢時期,班超曾帶兵與匈奴作戰,戰功顯赫。
  • priest《過門》:當熊孩子遇上轉校生,二人會發生怎樣的故事?
    從來沒有想像過,當一個熊孩子與一個中二轉校生相遇,這兩個人之間會發生怎樣的故事。這部小說與priest以往的創作風格有很大的不同。priest的小說都是規模相當宏大,想像力令人拍案叫絕,但是這部《過門》情節相當簡單,簡單得令人難以置信。
  • 成語解讀:共挽鹿車
    】共挽鹿車【成語拼音】gòng wǎn lù chē【成語釋義】共挽鹿車,漢語成語,舊時稱讚夫妻同心,安貧樂道。【成語故事】 鮑宣曾經跟隨桓少君的父親桓氏讀書,桓氏見他出身清貧,卻胸懷大志,明經通義,心下不由有些驚喜。於是決定將女兒許配給他為妻,並在少君出嫁時給了小兩口豐厚的嫁妝。
  • 蘇州這座古鎮,是江南古鎮的代表,但遊客過門而不入
    蘇州有很多古鎮,是有名的旅遊勝地,有一些古鎮的全國文明, 比如周莊古鎮、同裡古鎮等,知名度不是很高, 所以平時遊客很少,景色也一樣美, 讓我們慢慢遊覽這些古鎮,所以今天我們聊的是:蘇州這座古鎮,是江南古鎮的代表,但遊客過門而不入位於蘇州城東的直古鎮
  • 過門石是什麼?過門石的安裝有什麼作用?不裝會怎樣?
    過門石通俗來講就是門檻石,是整體空間內作為不同區域之間的銜接處,可以起到一定的裝飾作用。但視覺效果是因人而異的,不是所有的人都認為過門石的裝飾效果好,因此過門石的安裝是否存在著必要,過門石僅僅是為了裝飾,它還有什麼作用?不安裝會帶來什麼影響?
  • 成語故事-夸父逐日
    成語解釋成語夸父逐日
  • 一身是膽 | 成語故事
    【成語】:一身是膽【yī shēn shì dǎn】【基本釋義】形容膽量大,無所畏懼。
  • 詩詞/七絕.關於成語入詩的思考
    詩詞/七絕.關於成語入詩的思考作者/肖連成(筆名,笑雨)善從妙化自翻新,直取入詩詞彙貧。簡釋:經常在網絡上看到一些詩友直接用成語入詩,這種現象是不是可取呢?大家都知道,成語是漢語詞彙中特有的一種約定俗成的固定短語,來自古代經典或著作、歷史故事和人們的口頭故事。也有很多成語是從詩詞中衍生而來的,比如「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衍生的成語是「曲徑通幽」;還如「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 剛過門的媳婦,這種行為不可取,瞞得了一時瞞不了一世
    在這句話中,新娶的媳婦很好理解,就是指一個剛剛過門不久的新婚妻子,什麼是乍來勤呢?這裡的乍是指初來乍到的意思,勤是指勤勞勤快的意思,出來的媳婦乍來勤,說的就是一個剛剛過門不久的新婚妻子,為了在婆婆面前和在左鄰右舍面前,表現出她勤勞善良的一面,就很愛勞動,很喜歡做一些家務,以討得婆婆的喜愛和左右鄰居的讚美。
  • 繪聲繪色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形容講述或描寫事物的情景;深刻入微;非常生動、逼真。出自: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17回:「繪聲繪影,能令閱者拍案叫絕。」近義詞有:有聲有色、活龍活現、栩栩如生,反義詞有:平淡無奇、枯燥無味,繪聲繪色是中性成語,聯合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狀語;用於演講等。
  • 過門石顏色忌諱,原來過門石還有這種講究
    過門石因為擁有解決內外高差、解決兩種材料交接過渡、阻擋水、起美觀等作用,逐漸受到裝修人群的重視,在裝修中選擇過門石作為過渡的房主越來越多,但是在中國是一個傳統而又有些封建的國度,安裝過門石時甚至有著不能對縫安裝的忌諱,更有甚者,有的人家會在過門石下壓上五帝銅錢以求平安。
  • 過門石如何挑選,盤點購買過門石中的那些 「講究 」
    現在家庭裝修中免不了要使用過門石,在購買時常常會碰到該怎麼選,哪一種好,怎麼搭配顏色等一系列問題,今天就為正在裝修而不知道怎麼挑選過門石的寶寶們詳細介紹一下。下面將從過門石的作用,材質,顏色,和鋪貼風水學這四個方面一一介紹。
  • 對青少年十分有幫助又有趣的成語故事,多讀讀總沒錯的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幾個簡單的成語故事,我們都知道,如果拿到了一篇文章,如果其中的句子裡用了很多恰當的成語,那可是非常加分的,改卷老師也可能會覺得你這篇文章比較優秀。不僅在一些尋常的考試中,即使是平時的談話中,如果你能夠蹦出幾個成語出來,也會顯得你很有文化是吧?
  • 管寧割席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出自: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德行》:「管寧、華歆曾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座曰:『子非吾友也。』」近義詞有:割席分座,管寧割席是中性成語,主謂式成語;可作賓語;比喻朋友間的情誼一刀兩斷。
  • 家門口的年味兒——過門箋
    半島全媒體記者 陸金星「過門箋,落門箋,落到地上都是錢。」每逢春節,膠東的農村就會在門框、窗框貼上大紅大綠的過門箋,營造過年氣氛,表達美好祝願。馬飛剪的「福祿壽喜財」過門箋。12月25日,李滄區君峰路沁墨軒畫廊內,35歲的剪紙工藝美術師馬飛開始忙著剪過門箋了。馬飛使用傳統剪紙手法製作過門箋,首先要畫好圖稿,然後將彩紙重疊與圖稿訂成一沓,再一剪刀一剪刀製作。最終製成一組「福祿壽喜財」五種顏色的過門箋需要十幾個小時的時間。
  • 一天一個成語209·胼手胝足.這種生僻成語再不用,會不會被淘汰,生僻字又是生僻成語,平時誰用啊
    【成語釋義】胼手胝足是一個漢語成語,胼、胝:老繭。【成語出處】出自《荀子·子道》:「耕耘樹藝,手足胼胝以養其親。」(鄒韜奮《抗戰以來·熱烈愛國的千萬僑胞》)2.凡禹之所為;過門不入;胼手胝足;而不以為病者;為欲大濟天下昏墊之足;以衣且食而遂其生耶!(宋·朱熹《九江彭蠡辨》)3.那些田間勞動的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終日的勞作使他們胼手胝足,他們才是最偉大的。
  • 成語故事:拾人牙慧
    如需成語故事全部匯總請拉至文末獲取領取方式
  • 劉備為何帶龐統入蜀而留下諸葛亮,這個成語故事揭示真相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龐統傳》注引《九州春秋》,時間是在獻帝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相關人物為劉備和龐統。劉備回答:「如今天下與我水火不相容的,就只有曹操了。曹操行事講究快速嚴峻,而我則寬鬆慈和;曹操推行暴政,我這推行仁政;曹操專門玩弄奸巧虛偽,我就提倡忠誠信實。凡事都與他相反,這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而今如果因為小小的變故就失信於天下,這種事情我是不敢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