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齡#生活不是缺少美,只是缺少美的發現。美無處不在,只是發現美需要守候一種心境,平靜而怡然,恬淡而悠然。一個落魄者的內心是悽涼的,美便擦肩而過,一個憂鬱者的內心是感傷的,美決不輕易停留。一個豁達心胸的人的內心是寬廣的,接納的心態永遠年輕。他的世界就是美麗的新世界。
王昌齡曾經有一段悽惶的人生歲月,那是他被貶龍標的時候,當時李白送他,曾留下詩句:「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王昌齡的內心當時是落寞的,是傷感的,也是憂鬱的,便他的心理調適能力很強,在很短的時間內,他便放下了那種種不上進的心思,轉而關注到身邊最美麗的風景。
我們一提起王昌齡總是會提到他的邊塞詩,那意境高古蒼涼,簡直就是獨一無二,詩句驚人,被人稱為「七絕聖手」。王昌齡也曾寫過一些詩,畫面唯美,生動青春,是對美麗的記錄,是對生活的歌詠。王昌齡很美的兩首詩,詞美人美聲音美,寫盡生活的美,百讀不厭。
採蓮曲(一)
吳姬越豔楚王妃,爭弄蓮舟水溼衣。來時浦口花迎入,採罷江頭月送歸。
生活是美的,江南可採蓮,採蓮的那生動的畫面,早就被人用詩的形式記錄過,王昌齡那天心情不錯,隻身穿過小徑,看採蓮女子蕩舟採蓮,不覺痴怔了。
那是青春的吸引力。
只見那些採蓮女子,個個身材高佻,美麗動人,竟是吳中國色,越女還魂,也像是楚國妃嬪。她們採蓮的動作輕快,時而香風乍起,輕撩額發,時而競相划動採蓮船,濺起的水花在笑聲中落在她們的裙衣褶皺中。
真美!這才是生活,可以放下營營苟苟,可以放下煩惱痛苦,以心為鏡,自在湖中,賞清風明月,聽水漲舟行。
這些女子們來的時候,是那些顫顫紅蓮把她們迎進河口,她們走時明月送她們返回江邊。一天的行程一天的人生,竟是一生。把日子過成詩,詩就具有了靈性,把詩寫給生活,生活也會動容。採蓮女子的那種質樸的美麗形象,已印在了王昌齡的心中。
採蓮曲(二)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王昌齡在採蓮曲的創作中,是全身心投入的,是靜觀的,是不假雕飾的,詩如白蓮,讓人百讀不厭。第一首詩中,他寫了一個過程,在這首採蓮曲中,詩人採用了鏡頭似的寫法,定位定點,細節生動而傳神。
那荷葉和採蓮女子的羅裙是同一種色彩,亦是澄碧,亦是淡雅,亦是芬芳的。那出水芙蓉向著採蓮女子開放著,是歡喜的,也是歡迎的,是溫和的,也是柔媚的。人在花中遊走,就像在畫中一樣。
如果第一個女子的恬靜美讓我們看到的是畫面的古典美,端莊秀雅,那麼後來的女孩子們卻有了一些生活的煙火味道,她們互相推搡著,互相調笑著,一個「亂」字,那場面是失控的,已經有了一種活力四射的青春味道。
亂入池中,不再講究淑女情懷了,只是盡歡承悅。互不相見,竟有歌聲傳來,大家都隱沒在那蓮池深處。
看著如此畫面,王昌齡再也不去想那仕途煩悶,人生苦惱,只是欣賞著,月華流水,清風徐徐,那採蓮女的身影在心中久拂不去,那青春的歌喉,亦是無法忘記。有此美相隨,人生足矣。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