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昌發現王羲之「書樓墨池」遺址 找到遺蹟

2020-11-24 中國新聞網

浙江新昌發現王羲之「書樓墨池」遺址 找到遺蹟

2007年03月30日 14:57 來源:中國新聞網

    工期持續五年多、總投資1.5億元的書聖故裡保護修繕工程在浙江紹興全面竣工。經過整修後的書聖故裡頗有一派兩晉遺風,漫步蕭山街河沿,水清可遊,岸綠可閒。 中新社發 李瑞昌 攝

 

    在山東臨沂王羲之故居,工人們在對洗硯池進行清淤。據了解,洗硯池是「書聖」王羲之故居重要標誌之一,古代文人稱之為「墨池」,這是從晉代至今1000多年來的首次清淤。 中新社發 朱武濤 攝

版權聲明:凡標註有「cnsphoto」字樣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新聞網,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

  中新社紹興三月三十日電 (潘麗萍 陶縝)東晉書聖王羲之晚年曾在浙江新昌鼓山託跡煉丹,他的隱居地——沙溪鎮王罕嶺一直鮮為人知。今天上午,記者從浙江新昌縣旅遊局獲悉,新昌政協、文聯、文管委、旅遊局眾多專家在王罕嶺經過考察,發現了書樓墨池和陶瓷器殘片遺蹟。

  據記載,王羲之晚年足跡所到之處很廣,但其活動大本營當在浙江新昌、嵊州。南朝宋陳永秩《右軍祠堂碑文》說:「右軍隱剡東,創金庭道院於罕嶺。」《剡錄》說,罕嶺是右軍見山嶺崇峻,以為罕見而謂之。而王罕嶺在新昌縣沙溪鎮。清代學者俞函三著《沃州小記》說:「王右軍隱居並創金庭道院於罕嶺,嵊東金庭觀系唐宋後移造。」

  為了考證書聖遺蹟,新昌一些有識之士多次去圖書館、檔案館及嵊州等地查閱資料,十多次披荊斬棘、攀山越嶺尋找遺蹟和標誌性地貌,走訪了近百位當地老人,收集民間傳說,並找到了不少王羲之隱居並創金庭道院於王罕嶺的佐證。

  在王罕嶺龍潭崗的地方,邊上裸露處能明顯看到整排的房屋牆基以及一些瓦片、陶瓷器殘片等,中間一個大坑已是一片汪洋,還不停地滲著水。據沙溪鎮教師、尋蹤的熱心人之一袁伯初介紹,這滲水的地方就是相傳龍潭崗的龍潭,也就是王羲之的墨池,後改為丹池,旁有丹池殿和羲之殿。房屋牆基的遺蹟就是丹池殿,對面有羲之殿,書樓也在不遠處。

  唐代著名道人裴通在永和三月寫下《金庭觀晉右軍書樓墨池記》說:「琅琊王羲之領右軍家於此山,書樓墨池舊制猶在。」袁伯初表示,該書提到的「書樓墨池」遺址已找到,所描述「金庭洞天」、「丹池山」與王罕嶺龍潭崗相一致。(完)


相關焦點

  • 天台華頂竟是王羲之的「第二墨池」
    在《四庫全書》中就有「墨池」相關文獻1248卷,1837個詞頻,王羲之影響可謂深遠。就浙東而言,紹興蘭亭之墨池影響最早也最大;其次是天台華頂墨池;複次是剡中黃罕嶺王羲之終隱地墨池;第四就是溫州墨池。南宋台州第一部詩歌總集《天台前集·天台續集別編》卷四載宋代台州寧海詩人胡融作有《墨池》、《書堂》、《黃經洞》等天台諸詩。其《墨池並序》對研究王羲之華頂遺蹟具有很高的歷史與文化價值:「世傳王逸少嘗讀書華頂,又有白雲先生者。今從招手沿石磴而下,巖岫杳靄處,有黃經洞,先生之隱也。聞逸少嘗與先生裂素寫《黃庭(經)》於此,故名黃經(洞)。先生羽化,遺書多藏石壁。
  • 四川發現|剛剛才知道,成都七中的前身竟是紀念揚雄的墨池書院(二)
    說得庸俗一點,為何名人解手的廁所沒有成為遺蹟,而洗硯盤的水池卻能享有殊榮?在古代,文化崇尚是一種風氣,廁所不能承載文化,洗硯盤的水池卻能承載文化。由此衍生出一種特別的文化——墨池文化。墨池文化不僅體現在揚雄的墨池,歷史上還有諸多名人留下的墨池遺蹟。
  • 新昌打造浙東唐詩之路精華地
    竺嶽兵在研究中發現,清編《全唐詩》收錄的2000餘位唐代詩人中,有450多位詩人寫了有關天姥山的詩,數量超過1500首。而元辛文房編《唐才子傳》收錄的278位詩人中,也有170多位詩人將目光鎖定過天姥山。  《天姥山唐詩三百首》收錄的是129位唐代詩人寫的336首唐詩。
  • 新昌發現我國最大的第四紀冰川石河遺蹟 [組圖]
    由中國第四紀冰川研究專家韓同林教授率領的考察隊7日在浙江新昌縣天姥山麓發現了我國最大的第四紀冰川石河遺蹟——萬馬渡冰石河。  通過現場考察,韓同林等冰川研究專家在當地綿延3公裡的萬馬渡河谷發現了大量冰川漂礫、冰磧壟等第四紀冰帽冰川遺蹟,並根據分布在巨型冰川漂礫上的眾多冰臼進一步確認,河谷中形如萬馬奔騰競相爭渡的大規模巨石陣,系距今約200萬至300萬年前的第四紀冰川時期由冰川漂移堆積物形成的冰石河遺蹟。
  • 墨池懷古:高山不盡仰先賢
    張芝喜好草書,兄弟倆以帛為紙,寫完後又漂洗再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水池的水都變黑了,後世把這水池稱作張芝墨池。  王羲之在《番書論》中說:「(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墨,好之絕倫,吾弗及也。」  稱讚張芝的王羲之,也有墨池遺蹟留存後世,而且還不止一處。
  • 王羲之練字墨池的故事廣為流傳 哪個才是真正的墨池所在
    王羲之有很多故事家喻戶曉,提起王羲之自然想起他的書法,關於他的書法是怎麼煉成的有很多勵志故事,其中一個就是王羲之練字墨池的故事。   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的洗墨池,天下流傳有多處,如浙江永嘉積穀山上有一丘,江西廬山歸宗寺內有一丘,而江西撫州城內周學嶺也有一丘。
  • 書聖王羲之「王氏族譜」意外發現於此,可知其後代現今如何?
    王羲之任江州刺史時(公元345年-公元347年),曾置宅於臨川郡城東高坡,宅內挖有練習書法用的洗墨池,唐宋八大家之一曾鞏《洗墨池》記載:「臨川之城東,有地隱然而高,以臨於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窪然而方以長,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臨川記》雲也。羲之嘗慕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此為其故跡……」。
  • 2013年,日本宣稱發現王羲之《大報帖》,稱之為「世紀新發現」
    2013年1月8日清晨,日本NHK電視臺宣稱發現中國「書聖」王羲之作品的唐代雙鉤精摹本,並將其稱為「世紀新發現」。據報導,摹本寫在長25.7釐米、寬10.1釐米的紙上,共3行24字,紙張為畫有豎線的縱簾紙。從上有王羲之兒子的名字「日弊」和整個字的風姿來考證,應屬於王羲之的早期臨摹本。專家鑑定該摹本是由遣唐使帶到日本的,隨後一直留存於民間,保存狀態完好。
  • 文化名人與三門峽的故事 「草聖」張芝與墨池
    「筆冢墨池」中的「墨池」說的也是這件事。這些詞語的典故就發生在三門峽:我國東漢大書法家張芝,在三門峽陝州故城苦練書法,創造了「今草」,成為草書鼻祖,人稱「草聖」,後代書法家對他推崇備至。「書聖」王羲之對他極其崇拜,受其影響極深,一直認為自己書法趕不上張芝。陝州故城留有「張芝墨池」的遺址。
  • 每日讀經典——墨池記
    新城之上,有池窪然而方以長,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臨川記》雲也。羲之嘗慕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此為其故跡,豈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強以仕,而嘗極東方,出滄海,以娛其意於山水之間;豈其徜徉肆恣,而又嘗自休於此邪?羲之之書晚乃善,則其所能,蓋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後世未有能及者,豈其學不如彼邪?則學固豈可以少哉,況欲深造道德者邪?墨池之上,今為州學舍。
  • 高清楷書《墨池記》,值得收藏!
    北宋•曾鞏《墨池記》是北宋散文家曾鞏的代表作品。文章從記敘墨池遺蹟入手,緊密聯繫王羲之苦練書法的故事,著重闡明勤學苦練出才能的道理,勉勵人們刻苦學習,提高道德修養。曾鞏墨池記 啟成  《墨池記》是北宋散文家曾鞏的代表作品。文章從記敘墨池遺蹟入手,緊密聯繫王羲之苦練書法的故事,著重闡明勤學苦練出才能的道理,勉勵人們刻苦學習,提高道德修養,這就使得這篇短文超出了記敘古蹟的範疇,成為一篇寓意深長的「勸學篇」。
  • 王羲之的墨池,賀知章的釣臺,李清照的眼淚,以及汪順的童夢……
    :六詔不復真性情  東晉永和十一年(公元355年),王羲之來了。這個人就是王羲之,於是太尉把女兒嫁給了他。「東床快婿」的典故即源於此。  但少年得志又如何?名揚天下又如何?人到中年,依然拗不過命運的安排。  當剛剛辭官的王羲之遠離繁華都會,當城門在身後緩緩關閉,驀然回首的那一刻,或許有過深深的不舍和感傷。但江南的青山綠水,很快撫平了心靈的傷口。
  • 留下諸多文人遺蹟的墨池坊
    典故與人物都離不開東晉書法家王羲之。  墨池坊在鹿城北大街(解北)的東邊,與南側的招賢坊的呈平行狀。明代永嘉狀元周旋有詩云:「何以清池喚墨池,昔年臨池有羲之。」傳東晉年間,王羲之出任溫州太守,官邸華蓋山腳,見山麓有一口小水池,池如鏡而倒映出岸邊的大樹和天空的白雲,一時技癢,便臨池揮毫大抒懷鄉之情。此後一發而不可收,隔三岔五在此臨池作書,擱筆時便洗硯於池。
  • 文言文每日一讀:《墨池記》
    新城上面,有個池子低洼呈長方形,說是王羲之的墨池,這是荀伯子《臨川記》裡說的。 羲之曾經仰慕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精神,(現在說)這是羲之的(墨池)遺址,難道是真的嗎?當羲之不願勉強做官時,曾經遊遍東方,出遊東海,在山水之間使他的心情快樂。莫非他在盡情遊覽時,曾在這裡停留過?羲之的書法,到晚年才特別好。那麼他能達到這步,大概也是靠他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並不是天生的。
  • 王羲之的墨池、汪順的童夢…剡溪蘊秀異 欲罷不能忘
    原標題:王羲之的墨池、汪順的童夢…剡溪蘊秀異 欲罷不能忘   9月16日,全運會「五金王」汪順回到了家鄉奉化。這位在母親河———剡溪邊長大的冠軍有一個心願,那就是重溫兒時舊夢,再回家門口的剡溪暢遊一番。  河水依然碧波蕩漾,汪順說,一如他記憶中10多年前的模樣。
  • 【名家欣賞】 高清楷書《墨池記》,值得收藏!
    北宋•曾鞏《墨池記》是北宋散文家曾鞏的代表作品。文章從記敘墨池遺蹟入手,緊密聯繫王羲之苦練書法的故事,著重闡明勤學苦練出才能的道理,勉勵人們刻苦學習,提高道德修養。曾鞏墨池記 啟成  《墨池記》是北宋散文家曾鞏的代表作品。文章從記敘墨池遺蹟入手,緊密聯繫王羲之苦練書法的故事,著重闡明勤學苦練出才能的道理,勉勵人們刻苦學習,提高道德修養,這就使得這篇短文超出了記敘古蹟的範疇,成為一篇寓意深長的「勸學篇」。原文  臨川之城東,有地隱然而高,以臨於溪,曰新城。
  • 浙江餘姚發現新石器文化遺址 又一個河姆渡?
    浙江在線6月16日消息 浙江餘姚轟動了———本月初,距河姆渡遺址僅
  • 陸啟成《曾鞏墨池記》楷書欣賞
    感謝分享,歡迎關注 盧中南老師為陸啟成先生題記 《墨池記所謂「墨池」,就是「王羲之之墨池」。文章從記敘墨池遺蹟入手,緊密聯繫王羲之苦練書法的故事,著重闡明勤學苦練出才能的道理,勉勵人們刻苦學習,提高道德修養。今天與大家分享由陸啟成先生所書《墨池記》,以此楷書與您共勉! 【釋文】 臨川之城東,有地隱然而高,以臨於溪,曰新城。
  • 書聖王羲之生於山東臨沂     為何死後安葬浙江金庭
    書聖王羲之生於山東臨沂 為何死後安葬浙江金庭-----浙江之行考察王羲之陵墓風水隨筆我的浙江之行隨同弟子來到浙江嵊州金庭鎮一起考察了書聖王羲之陵墓。,字逸少,原籍琅邪臨沂(今屬山東),居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
  • 奉化何家遺址、西門口漢唐遺址入選2019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
    奉化何家遺址、西門口漢唐遺址入選2019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發布時間:2019-12-15 14:35:182019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於12月9日正式揭曉,全省有10個項目入選,寧波奉化何家遺址、寧波城區西門口漢唐遺址成功入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