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外婆養大的孩子,到底有什麼缺點,父母應該多注意!

2021-01-13 風景很好不要錯過

拒不配合的日子也許過得很苦,同樣現在也有許多孩子被自己的爺爺奶奶帶大。而且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的話,在孩子小的時候,成長過程中沒有父母照顧,長大後也不會和父母太親。在工作中的父母們,我想這是大多數人都能理解的一個嚴重問題。難道父母只知道自己在打工賺錢,卻沒有考慮過孩子的想法?是不是真的希望自己每天都像個沒人管的流浪娃,只要一放學就放下書包去玩,直到別的孩子讓父母叫著回去學習,自己灰頭土臉地回家吃飯。那是外公和外婆帶大的!

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父母把小孩都帶大了,不管是從家教,還是其他愛好,還是學習方面都很出色。和外公外婆帶大的孩子比起來,那到底是為什麼呢?第一就是家長要有大孩子,很注重對孩子學習的培養,每天不管怎麼樣,都會去強迫孩子寫完作業,不如說每天連作業都寫不完。還有外公外婆帶大的孩子?老一輩,家有文化,又有多少人,想到爺爺奶奶能把自己的孩子帶好,那是不可能的,爺爺奶奶能做的就是每天安頓孩子吃飯,最多的就是安頓孩子按時寫作業,可是作業的對錯,爺爺奶奶也不明白啊!那也是祖父母養大的孩子的缺點之一。

類似的,外公外婆也不會把重點放在培養孩子的家教問題上,只知道一味的嬌生慣養,孩子想要什麼,一個字買什麼,孩子想吃什麼,做什麼,甚至最後養成了一個習慣,什麼都是自己的,孩子變得特別自私。不要在意別人怎麼看!類似地,孩子也會犯錯誤。家長在教育,而外公外婆這個時候也只會說,這麼小的孩子,不懂任何東西,不能怪孩子不懂事!有時候遇到一件事,父母教孩子要學會堅強,而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則是學會原地哭泣!都不知道什麼叫堅強!

有時候,愛好也是一回事,父母帶出來的孩子,大部分在孩子小的時候也會訓練孩子學習各種各樣的課程。不管是繪畫,還是其他一些。至少要有一定的專長。還有外公外婆帶大的孩子?每一天都沉浸在自己的快樂中,當我們年老時,學校要求我們表演,孩子們也不會。

有關兒童教育、家教、興趣愛好等問題,這些都是尤其明顯的缺點!如果是從小沒帶好的話,那可能真的比別的孩子差一大截!而且這些缺點也可以說是致命一擊。要是說以後出去了,孩子沒教養,最後外地人責怪了孩子的父母,說這孩子怎麼這麼沒教養?都不知道父母是如何教導孩子的!

筆者認為,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應該由家長來帶,最起碼孩子由家長帶,還講究最基本的禮貌問題。還會注意到其他方面的,也不會說出去之後讓別人說老師的問題!

相關焦點

  • 獨生女兒的孩子,有必要隨母姓,把外公外婆叫做爺爺奶奶嗎?
    有些人之所以堅持孩子要隨自己姓,無非是怕自己的姓氏在自己手裡「斷了香火」,但我想說,你的姓氏又不是全國獨一無二的,全國那麼多同姓氏的,少你們家的一個不少,多你們家一個也不多。至於有人說,孩子隨自己姓,將來去世了還有人給上墳,我更是覺得很好笑,人都死了,還有必要在乎有沒有人給上墳嗎?
  • 「獨生女,父母想讓孩子叫外公爺爺,老公不答應,我該怎麼辦?」
    有個朋友是獨生女,孩子生下來,朋友的父母想讓孩子叫自己爺爺奶奶,但是老公堅決不同意,老公認為就應該叫外公外婆,但是朋友的父母也堅持孩子應該叫他們爺爺奶奶,雙方都很堅持,現在僵持不下,她都不知道該怎麼辦。
  • 明明是外婆帶大的孩子,為啥跟奶奶更親?幾個原因父母要知道
    事情大概是這樣:兒子出生後便一直交給外婆帶,可兒子是高需求寶寶,從帶他起,外婆都沒睡過一次整覺的。直到三歲才能一覺睡到天亮,別提有多辛苦了。除此之外,外婆都盡心盡力地照顧孩子,生病了也是外婆一夜背著顛步。奇怪的是,奶奶只是一個月來看兒子一次,但孩子卻更喜歡奶奶,甚至直言討厭外公外婆。
  • 外婆、姥姥之爭我有話說,沒有公和婆,哪來的外公和外婆!
    後來大家不管封的是什麼爵位,都稱公,而公的兒子除了太子外都稱為公子,而公子的兒子就稱為公孫。那麼公孫的關係其實就是祖父輩和孫子輩的關係,逐漸地孫子叫祖父為公也就是理所當然了。至於婆的出處,暫時沒有研究。那麼既然現在南方叫外祖父母為外公、外婆。根據推斷,一定是先有的公和婆這個祖父祖母的稱謂,才有了外公、外婆這個外祖父外租母的稱謂。沒有公和婆就沒有外公和外婆。
  • 水陽往事:我的外公外婆
    表哥的成績一直很好,外公聽了非常滿意。當外公問起我的成績時,我頗為尷尬,支支吾吾不敢作答,只好把成績單遞上。外公對我發了大脾氣,是我從沒見過的大脾氣。這著實使我害怕,更使我感到慚愧。新年開學,外公託人將我轉學到了他曾任教的水陽二中,並特意安排到他信任的高光平老師班上。這以後,他經常到學校了解、督促我的學習。高老師對我也是嚴格有加。我的成績這才漸漸有了起色。
  • 廈門奇蹟寶寶歸屬權未定 奶奶外公外婆爭養
    奶奶這一方表示,他們一家要求撫養孩子的態度比較堅決;外公這一方也表示,「肯定也想帶回去養」;律師表示,雙方在撫養權和撫養義務上是同等的。昨日,「奇蹟寶寶」終於見到了奶奶和外公外婆,奶奶和外公外婆都想把「奇蹟寶寶」帶回老家撫養,但目前雙方並沒有達成共識。截至昨日,廈門市慈善總會、市紅十字會等搭建的愛心平臺,共收到765077.86元善款。
  • 每個長不大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當牛做馬的父母
    追過這部劇的朋友們應該都感受到了,關爸爸對兒子的溺愛簡直是逆天了,那種捧在手裡怕摔了了、含在嘴裡怕化了的當牛做馬,站在子女的角度來說這是感動的父愛,但是站在教育和社會的角度來說:慣子如殺子,溺愛下的孩子有沒有未來不敢說,但每個長不大的孩子背後,都必定有一個當牛做馬的父母
  • 夢見死去的外公又死了預示著什麼 夢見死去的外公是什麼意思
    夢見已故的外公準備帶著自己外出,意味著你很有可能因為意外事故或疾病而喪生,或者會遇到非常大的不好的事情,足以影響你的所有的生活。未婚男性夢見已故外公,預兆近期財運方面要適當節制才好。病人夢見已故外公,則近期運勢不錯,功名與利益雙收,但運氣過盛,必隱藏著傾衰的預兆,所以不能驕傲與怠慢。
  • 現在有很多外婆都稱呼女兒的兒子為孫子,妥不妥當?
    多加個「外」就像外人一樣,三個字還難叫。我是獨生子女,我也就生這麼一個,不管是孫子還是外孫子都是自己家最親的人何必較真兒!中國幾千年的傳統和生活習慣不能變。否則人世間就沒有上下左右雌雄公母。爺爺奶奶是爸爸的父母,外公外婆是媽媽的父母,都是孫輩至親,同樣是愛何必研究名稱。對孫輩的付出都量力而行。如果付出想回報,那就去投資理財。
  • 姥姥是普通話,外婆是方言?到底什麼是普通話,什麼是方言?
    很多人不解,教材中為什麼要把「外婆」改成「姥姥」呢?有媒體貼出網友找到的截圖,表示去年上海市教委就曾回復過相關問題,其認為「姥姥」是普通話詞彙,「外婆、外公」屬於方言。看到這個回復,網友的討論頓時炸開了鍋,有網友說:我一直以為姥姥才是方言,外婆才是普通話說法。說實話,逍遙子也是這麼認為的。
  • 大年初二到底應該去舅舅家還是其他親戚家拜年呢
    大年初二到底是去舅舅家拜年還是去其他親戚家拜年,這個就要看當地的一個風俗習慣。因為有的地方是舅舅最大,比爸媽好使,因此大年初二拜年肯定要去舅舅家的。另外,個人覺得,大年初二究竟是去其他親戚家還是舅舅家,還要看跟哪家走的近些。平時關係都不好,有必要大過年的去討沒趣嗎?
  • 劉濤追憶外婆,稱願意用一切交換再見一面,王珂復刻外婆戒指贈妻
    據劉濤介紹說她自己從小是外公外婆帶大的,和父母相處的時間反而不多,因此她和外公外婆關係很親密,劉濤說她的人生中「最重要的人就是外公外婆」。現在劉濤外婆已經因病去世,外婆的逝去也給劉濤帶來了很多遺憾。網友看到劉濤對外婆的真情告白都淚目了,很多網友回憶起自己小時候和外公外婆或者爺爺奶奶相處的時光,表示特別是老人家去世後,有時候想起曾經相處的點點滴滴總是忍不住淚流滿面。其實現在很多父母由於工作、時間的問題,很多家庭都是由外公外婆或者爺爺奶奶代為照看孩子,隔代親情就在這日常照料中逐漸變得濃烈起來。
  • 過年回家,帶這些東西最合適,好吃又有面兒,送爺爺奶奶外公外婆
    過年回家見見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畢竟一年會一次家,細細一算,能見面的機會真的不多了。但是去將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也不能空手去,總要帶一些東西過去。過年回家送禮,很多人不知道送什麼,尤其是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老人家需要的東西不多,只要有心意就夠了,我覺得拿一些吃的東西是最合適。一下這些東西適合過年回家送給爺爺奶奶,好吃又有面兒,過年帶回家最合適了。
  • 「外婆的澎湖灣」,為什麼不是「奶奶、爺爺、外公」?長見識了
    歌曲傳唱至今,而每個人的心底,提起「外婆」二字,總是意味著溫馨、溫暖、安全的感覺。這種感覺不是任何一個人可以取代的。「外婆的澎湖灣」、「搖呀搖、搖到外婆橋」為什麼卻沒有奶奶、爺爺、外公什麼事?外婆,特指媽媽的媽媽,而奶奶有可能是隔壁鄰居的張奶奶、王奶奶,還有過馬路的老奶奶。
  • 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的房子都給我了,這麼多房子怎麼辦
    大多數的拆遷戶都是不缺房子的,一家分好幾套房子,十幾套房子,都是特別多的。另一種就雙方都是獨生子女的原本老市民。很多雙方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有房子,然後,雙方爸爸媽媽有房子,再到自己也有房子。也就是說,一對獨身子女的小夫妻,等自己的爸爸媽媽老了,可以繼承到六七套房子,再加上自己的房子,一對小夫妻,到時候會有七八套房子。
  • 家史 | 韓賢強:外婆不在了,外公再也無心戀戰
    他們的家,正在爬坡,她無暇呻吟嘆息,她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她要孝敬長輩、撫養子女,她還要幫助丈夫創立家業。外公從上海寄回的錢,外婆捨不得多花一分,一雙小腳,三個孩子,牽著、抱著、背著,起早貪黑,凡事親歷親為,從不假手於人。精打細算,省吃儉用,省下的錢,購置家產,買田買地。
  • 外婆苦等杳無消息的外公,40年後她一不小心成了當地裡的首富
    那時,外公家裡有一百多畝土地,屬於當地的富戶,外公的父親只需要交給村裡幾擔糧食就可以抵充,但外公的父親是個「守財奴」,無奈之下,外公成了壯丁中的一員。後來,他們到了數千裡之外的福建,其中村東頭的一位,歷盡千辛萬苦,經過兩個多月的奔波,從遙遠的南方逃跑回家,幾次差點死在路上,走到村口時被人抬回家,另外一個生死不明,我的外公則在部隊裡輾轉了兩年,後來,跟著國民黨的殘兵敗將,去了臺灣。
  • 小小春Jasper與外公,是我見過最好的隔代教育!
    隔代教育,對大多數的年輕父母來說,都是不得不面對,卻又十分頭痛的問題。現今社會,我們這一代父母無論是在生存還是育兒問題上都有太多的壓力與無奈,為了平衡兩者,有時不得不求助於我們自己的父母搭把手,然而隨之而來的矛盾衝突也層出不窮。跟娃「鬥爭」無窮無盡,轉身還要跟老人梗著脖子「紅臉」,這是造了什麼孽,心好累啊!
  • 「外婆你最大的缺點是不聽人說話」父母把錢貼給弟弟,養老怎麼辦
    從小我和我姐是被她打擊到大的,兩個弟弟被她從小寵到大,我們當姐姐的沒有弟弟的好福氣可以讀那麼多書。家裡條件不好,我和姐姐剛出來打工的那些年,每月只留了幾百塊的生活費。衣服裙子捨不得買,其實根本沒有心思打扮,因為天天上班加班穿工衣也沒機會穿裙子,只希望能賺多點錢補貼父母和弟弟的學費。
  • 在孩子眼裡,奶奶和外婆有什麼區別,孩子的說法很真實
    過年最開心的就是小孩子了,不僅有好吃好玩的,還有大大的紅包可以收。不用上學還可以到處去親戚家玩,這個時候怎麼玩都不會被父母罵。那麼面對那麼多的親人,尤其是奶奶和外婆看起來好像都差不多,那麼在孩子的眼裡,這奶奶和外婆有什麼區別呢?在孩子的眼裡,到底是誰更加親一點,讓我們來聽聽孩子是怎麼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