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君更盡一杯酒——歷史上最著名的送別詩

2020-12-09 韓國新華報網

花開花謝,人來人往,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每當分別時刻,走的人不舍,送的人傷心。現在科技發達,「天涯若比鄰」,但在遙遠的古代,這一別就有可能是「生死兩茫茫」了。於是送別時候就有了很多名詩名句,古往今來最有名氣的當屬這首:

《城曲·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這首詩我們從小都會背誦,可謂是啟蒙讀物,以至於長大後我們都把它給忽視了。記得剛我高考完和同學聚餐拍畢業照時,耳畔響起的都是「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沒有一位同學給我說這句詩,當然我也沒有想起來。顯然,我們忽略了它的價值。

我們都知道,這首詩的作者是王維,生於公元701年,卒於761年,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他是盛唐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世稱「王右丞」,因篤信佛教,有「詩佛」之稱。是與李白杜甫齊名的超級大詩人,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受禪宗影響很大,嚮往田園山水生活,精通詩、書、畫、音樂等,與孟浩然合稱「王孟」。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元二啊,再喝一杯吧

清晨的微雨溼潤了渭城地面的灰塵,空氣清新,旅舍更加青翠。真誠地奉勸我的朋友再幹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陽關就難以遇到故舊親人。

這首詩所描寫的是一種非常普遍的離別。它沒有特殊的背景,有的是至深的惜別之情,所以,它適合大多數別筵離席頌唱,後來納入樂府,成為流行,久唱不衰的歌曲。

詩人剪裁下這臨行送別時的一瞬,使其成為了永恆。老友即將遠行,將赴滿地黃沙的邊疆絕域。此時一別,不知何日才能再見,千言萬語無從說起,能說出口的只有一句:喝下這杯離別的酒吧!依依惜別之情、所有的關懷與祝福早已融進了這一杯酒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詩人對將要去荒涼之地的友人元二的深深依戀和牽掛。詩的前兩句明寫春景,暗寓離別。其中不僅「柳」與「留」諧音,是離別的象徵,「輕塵」「客舍」也都暗示了旅行的目的,巧妙地點出了送別的時間、地點和環境。後兩句點明了主題是以酒餞別,詩人借分手時的勸酒,表達對友人深厚的情意。友人此行要去的安西,在今天的新疆庫車縣境,同時代的王之渙有「春風不度玉門關」的形容,何況安西更在玉門之外,其荒涼遙遠可想而知。

絕句在篇幅上受到嚴格限制。這首詩,對如何設宴餞別,宴席上如何頻頻舉杯,殷勤話別,以及啟程時如何依依不捨,登程後如何矚目遙望等等,一概捨去,只剪取餞行宴席即將結束時主人的勸酒辭:再幹了這一杯吧,出了陽關,可就再也見不到老朋友了。詩人像高明的攝影師,攝下了最富表現力的鏡頭。宴席已經進行了很長一段時間,釀滿別情的酒已經喝過多巡,殷勤告別的話已經重複過多次,朋友上路的時刻終於不能不到來,主客雙方的惜別之情在這一瞬間都到達了頂點。主人的這句似乎脫口而出的勸酒辭就是此刻強烈、深摯的惜別之情的集中表現。

三四兩句是一個整體。要深切理解這臨行勸酒中蘊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陽關」。處於河西走廊盡西頭的陽關,和它北面的玉門關相對,從漢代以來,一直是內地出向西域的通道。

我們在詩裡窺見的是最後的盛唐

唐代國勢強盛,內地與西域往來頻繁,從軍或出使陽關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嚮往的壯舉。但當時陽關以西還是窮荒絕域,風物與內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陽關」,雖是壯舉,卻又不免經歷萬裡長途的跋涉,備嘗獨行窮荒的艱辛寂寞。因此,這臨行之際「勸君更盡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詩人全部豐富深摯情誼的一杯濃鬱的感情瓊漿。

這裡面,不僅有依依惜別的情誼,而且包含著對遠行者處境、心情的深情體貼,包含著前路珍重的殷勤祝願。對於送行者來說,勸對方「更盡一杯酒」,不只是讓朋友多帶走自己的一分情誼,而且有意無意地延宕分手的時間,好讓對方再多留一刻。「西出陽關無故人」之感,不只屬於行者。

臨別依依,要說的話很多,但千頭萬緒,一時竟不知從何說起。這種場合,往往會出現無言相對的沉默,「勸君更盡一杯酒」,就是不自覺地打破這種沉默的方式,也是表達此刻豐富複雜感情的方式。詩人沒有說出的比已經說出的要豐富得多。總之,三四兩句所剪取的雖然只是一剎那的情景,卻是蘊含極其豐富的一剎那。

這首詩所描寫的是一種最有普遍性的離別。它沒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摯的惜別之情,這就使它適合於絕大多數離筵別席演唱,後來編入樂府,成為最流行、傳唱最久的歌曲。

有沒有勸過人——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有緣還會再見。這又何必,無論離別、重逢、相戀、分手,每一份情感都是我們曾經擁有,這就是杯中酒。《百年孤獨》裡說,生命中所有的燦爛,終究都要用寂寞償還,孤獨之前是迷茫,孤獨過後便是成長。可正是那些我們的曾經擁有,閃耀著生命中的燦爛!

作者:韓國新華報

相關焦點

  • 「勸君更盡一杯酒」的集句接受
    關於集句的發明者,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認為是北宋王安石,袁枚在《隨園詩話》中認定是西晉傅鹹,意見頗不一致。但以「勸君更盡一杯酒」入集句,最早見於南宋詩人白玉蟾《集句贈王秀才》一詩:「富貴必從勤苦得,名位豈肯卑微休。勸君更盡一杯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 豐子愷漫畫:勸君更盡一杯酒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簡析】這首詩是中國文學史上最著名的送別詩之一,後有人譜曲,名為「陽關三疊」、「渭城曲」,可謂一曲陽關,千年流傳。陽關與玉門關自漢代以來,一直是內地和西域交流的通道,唐朝時更是往來頻繁,從軍或出使,在當時人們心中都是令人嚮往的壯舉。
  • 「勸君更盡一杯酒」改為「勸君共進一杯酒」合適嗎?
    「勸君更盡一杯酒」這句詩出自唐代詩人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是王維的好朋友元二要去往安西都護府,王維在渭城擺酒席為其餞行時所作。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清晨,渭城的綿綿細雨浸潤了粒粒塵埃,使得空氣如此地自然清新,排排客舍在鮮嫩綠柳的印襯下,也顯得更加碧綠青翠。在此,我真誠地奉勸我的好朋友,請你再喝一杯美酒吧,這次一別,你向西出了陽關後,恐怕就難以再遇到故交舊友了。
  • 渭城:那個勸君更盡一杯酒的地方,撩撥了多少文人墨客的詩意畫意
    秦在鹹陽完成統一中國大業,那節中國歷史的雄偉篇章,因而成就了鹹陽的偉名。著名書法家田英章把這首詩用他的筆墨進行了刻畫:在大鹹陽的背景下,唐詩人王維的一首《送元二使安西》,使謂城成為文人墨客的詩中名城: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 展望未來的詩句:勸君更盡一杯酒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渭城曲》賞析  前兩句寫送別的時間,地點,環境氣氛,為送別創造了一個愁鬱的氛圍。清晨,渭城客舍,自東向西一直延伸、不見盡頭的驛道,客舍周圍、驛道兩旁的柳樹。這一切,都是極平常的眼前景,讀來卻風光如畫,抒情氣氛濃鬱。
  •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古人送別時為什麼喜歡喝酒
    古人在送別時要飲酒,稱為送別酒,是非常有講究的。唐僧在去西天取經時,唐王李世民讓唐僧喝酒,唐僧說自己是出家人不可飲酒,李世民強調這是送別酒也是素酒,飲一杯無妨。白居易在筵席上寫了一首詩《醉贈劉二十八使君》相贈:「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在詩中,白居易對劉禹錫被貶謫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於是劉禹錫寫了這首《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回贈白居易。
  •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古人送別時為什麼喜歡喝酒
    古人在送別時要飲酒,稱為送別酒,是非常有講究的。唐僧在去西天取經時,唐王李世民讓唐僧喝酒,唐僧說自己是出家人不可飲酒,李世民強調這是送別酒也是素酒,飲一杯無妨。如果只是單單一杯酒倒也沒什麼特別的,只見李世民低頭捏起一撮土,彈入酒中,唐僧不解,李世民說:「寧戀本鄉一捻土,莫愛他鄉萬兩金」。
  • 勸君更盡一杯酒!一首古代經典流行曲演繹成今天的《陽關三疊》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作為唐代送別詩的名篇之一,王維這首《送元二使安西》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舉著杯,望著仍有些灰濛濛的天,看著杯中酒,說:「來,再喝一杯,陽關之西,便再也看不見故人了……」陽關在哪兒?在河西走廊盡頭。遠不遠?當然遠。 為什麼要勸君更盡一杯酒?答案就在下一句,西出陽關無故人。這樣的詩,天生一副嬌滴滴的樂府樣兒,不用來吟唱都難啊!所以,這首詩在當時就編入了樂府,自此傳唱不息,是一首古代的經典流行歌曲,流行至今,《陽關三疊》是也。
  • 勸君更盡一杯酒下一句詩是什麼 勸君更盡一杯的下一句是什麼
    「勸君更盡一杯酒」這句詩相信大家應該都聽過吧,那麼大家知道這句詩的下一句是什麼嗎?不知道的小夥伴趕緊和小編一起來看看這篇文章吧,文中有你想要的答案。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譯文  渭城早晨一場春雨沾溼了輕塵,客舍周圍柳樹的枝葉翠嫩一新。  老朋友請你再幹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陽關就難以遇到故舊親人。
  •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可是,元二呀,在這美好的時刻,我卻要送你西行,去鎮守邊關,這一去山高路遠,中途茫茫,不知何時才能相見!元二呀,請再喝一杯酒吧,我的千言萬語就在這杯酒中了!【詩作之美】唐代大詩人王維(公元701-761)的《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守護邊疆的送別詩,千古傳誦。
  • 酒裡藏情|天下哥們一生情,勸君更盡一杯酒——送別酒
    在古代送別酒是相當盛行,從「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古詩中我們就可以看得出來,但是卻總免不了有「都門暢飲無緒」的感覺。在如今的社會,客人辭行、老領導退休、同事離職、朋友遠行等,都離不開送別酒,不過它不同於古代,而是「天下哥們一生情,勸君更盡一杯酒」。
  • 離別的詩句: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一作:客舍依依楊柳春)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賞析  白居易《對酒五首》之一有「相逢且莫推辭醉,聽唱《陽關》第四聲」的句子,且註明「第四聲即『勸君更盡一杯酒』」。王維的這首詩之所以另有一題為《陽關三疊》,是因為詠唱時,首句不疊,其他三句都再唱。然而,有人認為僅有末句重疊三唱。按白居易所說的「第四聲」,則應是首句不疊,其他三句重疊。
  • 酒裡藏情|天下哥們一生情,勸君更盡一杯酒——送別酒
    在古代送別酒是相當盛行,從「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古詩中我們就可以看得出來,但是卻總免不了有「都門暢飲無緒」的感覺。在如今的社會,客人辭行、老領導退休、同事離職、朋友遠行等,都離不開送別酒,不過它不同於古代,而是「天下哥們一生情,勸君更盡一杯酒」。
  •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古詩今賞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約701—761),字摩詰,祖籍山西祁縣。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官至右丞,王維精通音律,佛學,工於詩畫,早期寫邊塞詩後多作山水田園詩,北宋文學家蘇軾評其:「為摩詰之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今存詩四百餘首。
  • 【詩詞鑑賞】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走進詩摘詞選,品味詩意人生 唐代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 詩詞謎語:勸君更盡一杯酒猜外國地名,長安一片月,是水滸傳好漢
    【解答謎21】勸君更盡一杯酒(打外國地名一)謎底:巴爾幹「勸君更盡一杯酒」是巴望你幹掉這杯酒。【淺賞名詩】唐代王維《渭城曲》的全詩為:渭城朝雨混輕塵,客含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是一首著名的送別詩。
  • 【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第四場: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嘉賓王立群點評:這首詩是一首非常有名的送別詩。我每讀一次,特別是最後兩句「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就想起那首非常流行的草原歌曲《鴻雁》的歌詞:「酒喝乾,再斟滿,今日不醉不還」。為什麼讀這首詩會想起來《鴻雁》的歌詞呢?我的理解是:這首詩寫的是什麼?
  • 勸君更盡一杯酒,冰天雪地睡著了……
    勸君更盡一杯酒 冰天雪地睡著了牡鐵警方及時救助醉酒送站人生活報訊(李鵬飛記者欒德謙)「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日前,一男子請朋友喝酒為其餞行,將朋友送上火車後,沒想到一出門自己酒勁兒上來了,直接躺在了零下23-25度的綏芬河火車站門前呼呼大睡。
  • 《陽關三疊》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陽關三疊送別情「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典故:陽關三疊又名「三層雞塔」、「九層雞塔」,陽關三疊本為曲調名,它的菜名和寓意,都源自唐代大詩人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詩:「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清清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描寫了一幅什麼樣的場景?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賞析】清晨,詩人在客棧送別友人,竟飄起了陣陣細雨,令人傷懷。詩人寫下一句「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作為最後的訣別。聚蜘》慕 詩人也曾遠走塞外,體會過邊外生活的寂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