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常說:「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放下仇恨,寬恕別人對我們來說並不困難,卻也不容易。當一個人選擇了仇恨,那麼他將在黑暗中度過餘生;而一個人如果選擇了寬恕,那麼他能將陽光灑向大地,他的心中將開滿玫瑰。
當我們的心靈為自己選擇放下仇恨,寬恕別人的時候,我們便獲得了應有的自由,因為我們已經放下了仇恨的包袱,無論是面對親人還是仇人,我們都能夠贈以甜美的微笑
佛法認為:因緣和合,緣起緣滅,瞬息即逝。佛道中常講究緣分,在眾生當中,兩個人能夠相遇、相識,那便是緣分。但是人和人之間如果是因為仇恨而相識,不可否認的是,在我們的心裡已經牢記住了對方的名字。
如果我們因為整天想著如何去報復對方而心事重重,內心極端壓抑,那麼倒不如放下仇恨,寬恕對方,為自己覓得一座種滿玫瑰的大花園。或許因此我們還可以覓得一個可以和我們坐在玫瑰園中談心的好朋友。
有一個年輕人,在生命最美好的時光裡遭人陷害,鋃鐺入獄,在監獄裡生活了10年。後來終於沉冤得雪,走出了監獄。
但是,從此他開始重複祥林嫂的故事:「我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在我本該享受青春年華的時候遭受冤屈,在監獄裡度過了我一生中本最美好的時光。那裡簡直不是人待的地方,空間狹窄,窗口裡幾乎看不到陽光,冬天寒冷難忍,夏天炎熱難當。
為什麼在我遭遇不幸的時候,陷害我的人卻過著美好的生活呢?如果上天懲罰那個陷害我的人,即使將他千刀萬剮也難解我心頭之恨。」
和祥林嫂一樣,剛開始人們還很同情他,也願意聽他的傾訴,但是漸漸地,人們就不耐煩了,好心人勸他不要再糾纏已經過去的事情,不要再生活在以前的陰影裡,要想開點,過好現在的生活。
但是,他無論如何也聽不進去勸告,對他來說,生活給他的不公在他有生之年永遠不會過去。
一晃30個春秋過去了,在貧困交加中,不再年輕的年輕人終於臥床不起。在彌留之際,一個得道高僧來到他的病床前,對他說:「在你離開人世之前,說說你都做過哪些錯事吧。
病床上老人的聲音突然變大,面部表情突然猙獰起來:「我沒有什麼需要懺悔的,我需要的是詛咒,我要詛咒那些施於我不幸命運的人得道高僧問:「你入獄幾載?」他惡狠狠地將數字告訴得道高僧:「十載。」
得道高僧搖頭嘆道:「你真是世界上最悲哀的人,生活給你的不公,我感到萬分同情和悲痛。監獄囚禁了你10年,但當你走出監獄時,你就能獲取永久的自由,可是你沒有懂得寬恕和原諒,反而用心底的仇恨和祖咒將自己囚禁了整整30年。」
老人悵然一嘆,仿佛終於明白了什麼,可惜一切都已經太遲,他生命已經走到了盡頭。
生活是一片荊棘叢,寬恕是在荊棘叢中長出來的穀粒,而仇恨則是一把火。如果我們能把仇恨放下,每一件事都能退一步,那我們和別人交往的領域就會越來越寬廣。
如果把仇恨時刻放在心上,就會和那位年輕人一樣,一生都被囚禁在因仇恨而燃起的火海中,疼痛難忍,最終不甘心的離開這個他認為極不公平的世界。
在生活中,我們一定要讓自己豁達些,不要整天把傷害記在心裡,因為仇恨會讓人變得狹隘、衝動。一個人得到快樂,並不是因為他擁有得多,而是因為他計較得少。計較得多是負擔,也是另一種失去。
學會寬恕別人,就是學會善待我們自己。仇恨只能永遠讓我們的心靈生活在黑暗之中;而寬恕,卻能讓我們的心靈獲得自由,獲得解放。寬恕別人,可以讓生活更輕鬆愉快。寬恕別人,可以讓我們擁有更多的朋友。寬恕別人,就是解放自己,還心靈一份純淨。
放下仇恨,開闊心胸,心裡自然清靜無憂。寬恕是一種能力,能夠寬恕別人的過失不只是慈悲,也是一種修養。多一分寬恕就多一分理解,少一個敵人就多一個朋友,也只有心胸豁達的人,才最有機會走上成功的紅地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