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仇恨,寬恕傷害過你的人

2021-01-10 禪說國學

古語常說:「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放下仇恨,寬恕別人對我們來說並不困難,卻也不容易。當一個人選擇了仇恨,那麼他將在黑暗中度過餘生;而一個人如果選擇了寬恕,那麼他能將陽光灑向大地,他的心中將開滿玫瑰。

當我們的心靈為自己選擇放下仇恨,寬恕別人的時候,我們便獲得了應有的自由,因為我們已經放下了仇恨的包袱,無論是面對親人還是仇人,我們都能夠贈以甜美的微笑

佛法認為:因緣和合,緣起緣滅,瞬息即逝。佛道中常講究緣分,在眾生當中,兩個人能夠相遇、相識,那便是緣分。但是人和人之間如果是因為仇恨而相識,不可否認的是,在我們的心裡已經牢記住了對方的名字。

如果我們因為整天想著如何去報復對方而心事重重,內心極端壓抑,那麼倒不如放下仇恨,寬恕對方,為自己覓得一座種滿玫瑰的大花園。或許因此我們還可以覓得一個可以和我們坐在玫瑰園中談心的好朋友。

有一個年輕人,在生命最美好的時光裡遭人陷害,鋃鐺入獄,在監獄裡生活了10年。後來終於沉冤得雪,走出了監獄。

但是,從此他開始重複祥林嫂的故事:「我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在我本該享受青春年華的時候遭受冤屈,在監獄裡度過了我一生中本最美好的時光。那裡簡直不是人待的地方,空間狹窄,窗口裡幾乎看不到陽光,冬天寒冷難忍,夏天炎熱難當。

為什麼在我遭遇不幸的時候,陷害我的人卻過著美好的生活呢?如果上天懲罰那個陷害我的人,即使將他千刀萬剮也難解我心頭之恨。」

和祥林嫂一樣,剛開始人們還很同情他,也願意聽他的傾訴,但是漸漸地,人們就不耐煩了,好心人勸他不要再糾纏已經過去的事情,不要再生活在以前的陰影裡,要想開點,過好現在的生活。

但是,他無論如何也聽不進去勸告,對他來說,生活給他的不公在他有生之年永遠不會過去。

一晃30個春秋過去了,在貧困交加中,不再年輕的年輕人終於臥床不起。在彌留之際,一個得道高僧來到他的病床前,對他說:「在你離開人世之前,說說你都做過哪些錯事吧。

病床上老人的聲音突然變大,面部表情突然猙獰起來:「我沒有什麼需要懺悔的,我需要的是詛咒,我要詛咒那些施於我不幸命運的人得道高僧問:「你入獄幾載?」他惡狠狠地將數字告訴得道高僧:「十載。」

得道高僧搖頭嘆道:「你真是世界上最悲哀的人,生活給你的不公,我感到萬分同情和悲痛。監獄囚禁了你10年,但當你走出監獄時,你就能獲取永久的自由,可是你沒有懂得寬恕和原諒,反而用心底的仇恨和祖咒將自己囚禁了整整30年。」

老人悵然一嘆,仿佛終於明白了什麼,可惜一切都已經太遲,他生命已經走到了盡頭。

生活是一片荊棘叢,寬恕是在荊棘叢中長出來的穀粒,而仇恨則是一把火。如果我們能把仇恨放下,每一件事都能退一步,那我們和別人交往的領域就會越來越寬廣。

如果把仇恨時刻放在心上,就會和那位年輕人一樣,一生都被囚禁在因仇恨而燃起的火海中,疼痛難忍,最終不甘心的離開這個他認為極不公平的世界。

在生活中,我們一定要讓自己豁達些,不要整天把傷害記在心裡,因為仇恨會讓人變得狹隘、衝動。一個人得到快樂,並不是因為他擁有得多,而是因為他計較得少。計較得多是負擔,也是另一種失去。

學會寬恕別人,就是學會善待我們自己。仇恨只能永遠讓我們的心靈生活在黑暗之中;而寬恕,卻能讓我們的心靈獲得自由,獲得解放。寬恕別人,可以讓生活更輕鬆愉快。寬恕別人,可以讓我們擁有更多的朋友。寬恕別人,就是解放自己,還心靈一份純淨。

放下仇恨,開闊心胸,心裡自然清靜無憂。寬恕是一種能力,能夠寬恕別人的過失不只是慈悲,也是一種修養。多一分寬恕就多一分理解,少一個敵人就多一個朋友,也只有心胸豁達的人,才最有機會走上成功的紅地毯。

相關焦點

  • 世界上沒有化解不了的仇恨,人與人之間,需要諒解和寬恕
    人生在世,你永遠要寬恕眾生,不論他有多壞,甚至他傷害過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身處塵世之中,要寬恕別人的錯誤,不管他有多壞,犯的錯誤有多嚴重,即使他曾深深地傷害過你,你也要放下對他的仇恨,這樣你才會得到真正的快樂。
  • 成為放下仇恨的人
    稱其今年33歲,打老師時既沒喝酒也沒失去理智,只因20年前13歲(1998年)在某實驗中學讀書時,因家裡沒錢沒權,被該老師任意欺負踐踏尊嚴,多次把他踩在腳底下連踹十幾腳並踹頭,對他的心靈造成了一輩子的傷害。12月20日肇事男子被抓獲。
  • 傷害我的人,之所以放下,是不想讓仇恨延續下去,冤冤相報何時了
    人心都是差不多,對於那種傷害你的人,一次可以容忍,兩次,三次就忍無可忍了,兔子急了,都要咬你一口,何況人。傷害過的地方,就像心靈多了個烙印,即使放下,也原諒不了。雖找不到傷口,但疤痕永遠還在,看到會想起,想起還是會痛。人心難測,別把善良付錯了人,對於那些心眼不正,自私自利之人,你善良給誰看,憑什麼對他善良。
  • 在仇恨扭曲之處播種寬恕
    在仇恨扭曲之處播種寬恕  基甸  VT(維州理工大學)慘案發生後,我跟美國同事談起這事,他們的反應是一面悲哀、困惑於人性當中如此巨大的黑暗和扭曲,一面很真誠地為趙承熙這個有精神疾病的孩子沒有得到更多、更有效的幫助而惋惜。
  • 寬恕別人,為自己積攢福氣
    佛說:學會原諒,懂得寬恕別人,學會放下。懂得寬恕和原諒別人才能獲得內心的解脫,無論你遇到的人他是多麼不可原諒,甚至他還傷害過你,但是你一定要寬恕他,寬恕別人就是寬恕自己,是最大的福氣。心中放下怨恨才會看到幸福,輕裝上陣才能更好的前行,一旦把別人的過錯當成垃圾堆積在自己心中,受傷的永遠是自己。悲怨和仇恨只會讓你在前行的道路越走越遠,最後是走火入魔。別讓怨恨佔據了你的心扉,怨恨多了心中便失去的光明,趕走了你自身的福氣。不懂得寬恕別人的人就是不懂得原諒自己。別太計較別人的過錯,因為別人也不是存心的。
  • 泰劇《燭焰之力》:仇恨之火需要寬恕澆滅
    已經很久沒有看過ploy 準姐的戲的我,前不久一看到泰國GMM G 臺準姐的《燭焰之力》,迫不及待一口氣追完啦。該劇主要講述了準姐Ploy 飾演的女主在經歷了男友背叛劈腿富貴女二,母親也因女二醉駕逃逸而死,而點燃自己內心的復仇之火,報復傷害她的人的故事。在報復途中,卻慢慢地愛上了我們牛哥飾演的男主,但是讓觀眾覺得可惜的是倆人最後沒有走到一起。該劇也告訴人們當燭光變成仇恨之火,把一切都燒毀報括自己,等到用愛鍛造的一天,那就是需要寬恕。
  • 《寬恕》寬恕他人,就是放過自己,幫你找回內心的平靜和自由
    文/Lina"寬恕"與每個人息息相關提到"寬恕"這個話題,如果你願意靜下來勇敢面對自己曾經的傷痛,相信每個人都有被人激起悲傷的故事。常聽長者說:"放下"即"自在"。可現實中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放下呢?那是因為寬恕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努力,也需要始終如一的決心才能完成。看完《寬恕》這本書,相信你對寬恕會有更加深刻的認知,同時它也能賦予你去"寬恕"的力量。
  • 當那個你用了一生去愛的人背叛了你時,你是選擇寬恕還是仇恨?
    但是,上述的一切的確是小說的主要線索,卻絕不是小說的主要內容,小說的主要內容是由三對父女之間的背叛與寬恕構成的。而小說的核心就是,當你發現,你用了一生去愛的人背叛了你,你會選擇什麼,仇恨,還是寬恕?在作品中,這種背叛才是作者真正所關注的內容,因為這是極大的罪惡,也同時也是可以得到寬恕的罪惡。陀斯妥耶夫斯基從來都不是一位革命家,他深信,用暴力消滅罪惡,最終也只能讓更大的罪惡重現。因此,他用寬恕來化解仇恨,並用寬恕來消除罪惡。也許,在有些人看來,這是對革命的背叛,是對罪惡的寬容。但作者的確堅信這一信念,這使他的小說在細節方面的震撼力無與倫比。
  • 《學會寬恕》:想要對抗不滿,只能「學會寬恕」
    生活中尚未解決的不滿就像這些飛機一樣,在腦海中盤旋多年,成為生活中的壓力,讓人精疲力竭。想要讓「不滿」著陸,收穫內心的平靜,有時需要學會寬恕。  《學會寬恕》一書的作者弗雷德·羅斯金是美國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博士、寬恕研究項目開創者,他招募了一些無法從人際關係的傷害中恢復的人,測量寬恕訓練的有效性。書中分析了不滿形成的原因、如何去寬恕以及如何避免再次受到傷害。
  • 真正的放下一個人,沒有仇恨,沒有報復心
    當他們遭遇到這種不幸的時候,不會輕易想得開,在一定時間內傷心仇恨佔據了大腦,讓他們喘不過氣來。我就在想,為什麼當遇到不幸的時候,就沒有人去反思呢?為什麼這段婚姻會失敗,為什麼自己就是那個被傷害的人?傷心、仇恨一點用都沒有,不會改變已經發生的事實,也不會讓你得到下一段幸福。
  • 傷害過你的人,需要放下,但無需原諒
    有人說:所有傷害你的人,都是來渡你的人。當有人傷害了你,那是讓你的心變得更加強大。你應該明白,多年以後,你終於發現,身體上最堅硬的地方,其實是傷疤。前天,讀者春美對我說,「真正能夠傷害你的人,就是你最愛的人。」我說,「既然你最愛的人傷害了你,那麼你就放下來好了。就當自己在人生路上,狠狠地摔了一跤,然後你爬起來,拍一拍身上的塵土,繼續往前走就好了。
  • 傷害你的人,可以不原諒,但是要放下
    人可以很傻,但是不能一直傻,傷害就是傷害,惡意就是惡意;人可以心軟,但不是對任何事都心軟,有些人,有些事,不必原諒,更不必假裝大度,你不是聖人,不可能只有原諒。故意傷害你的人,就是傷到你了,沒有那麼多的理由,他在傷害你的時候,可曾考慮過你的感受?有沒有想過,你是否能夠受得了這樣的傷害?
  • 學會寬恕,回歸一顆安靜的心,成為一個喜樂的人
    寬恕,是一種選擇,選擇喜樂和幸福。寬恕,是一種忘記,忘記煩惱和憂傷。寬恕,是一种放下,放下重擔和勞苦。一個人,只有學會了寬恕,才是對自己最大的寬容。我們要知道世界上沒有不能被寬恕的人,只是你想不想去原諒他,放過自己。我們為什麼活得這麼累,因為心裡裝了太多瑣碎的東西。有些事,讓我們後悔,卻無能為力;有些人,讓我們不舍,卻各奔東西。
  • 佛曰:你要活得快樂,你一定要寬恕眾生
    佛說不寬恕眾生,不原諒眾生,是苦了你自己。永遠不要去責怪你生命中的每一個人,不管他對你做了什麼,你們之間又有怎麼樣的怨結。都要去原諒去諒解,不然你會活得很痛苦!原諒傷害你的人其實活著還真是件美好的事,不在於風景多美多壯觀,而在於遇見了誰,被溫暖了一下,然後希望有一天自己也成為一個小太陽,去溫暖別人。
  • 《聖經》裡的寬恕之道
    你們彼此相待,要良善,要仁慈,互相寬恕,如同天主在基督內寬恕了你們一樣。 (弗 4:32)明智的人,緩於發怒,寬恕愆(qiān)尤,引以為榮。 (箴 19:11)你要寬恕你近人的過錯;這樣,當你祈求時,你的罪惡也會得到赦免。 (德 28:2)你要記得最後的結局,而停止仇恨;你要記得至高者的盟約,寬恕別人的過錯。
  • 佛說:傷害你的人,其實是來渡你的!要寬恕
    你會感激生命中傷害你的那些人嗎?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說:不會。確實,傷害我們的人給我們的人生帶來苦難,甚至有些傷害是不可饒恕的。但是如果我們沉浸其中,把傷害當回事了、過於在意了,那只會更增添我們內心的煩惱。如果有人傷害我們,該怎麼辦?是以牙還牙、錙銖必較?還是忍氣吞聲、默默忍受?
  • 仇恨是毒藥,兩個故事教你放下仇恨
    我問親戚:借錢是什麼意思,你又不缺錢。而且你怎麼知道他會借?親戚說:他對我的仇恨,是因為他覺得在我這裡失去了自尊,我向他借錢,是把這份驕傲還給他。他想取回自尊,就一定會借給我。只要借給我,就在我跟他之間建立了一份聯結。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首先在於聯結,懂得對方要什麼,看重什麼,喜歡什麼,就能輕易地建立聯結。
  • 佛經中關於放下的句子
    1.佛經上說,「如何向上,唯有放下。」人生在世,有些事情是不必在乎的,有些東西是必須清空的。該放下時就放下,才能夠騰出手來,抓住真正屬於你的快樂和幸福。2.當你手中抓住一件東西不放時,你只能擁有這件東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機會選取別的。人的心若死執自我的觀念,不肯放下,那麼他的智慧也只能到達某種程度而已。
  • 放下仇恨,才能出離地獄(哲思好文)
    記得南非前總統曼德拉說過:當我走出監獄那一刻,我心裡就明白,如果不能放下心中的仇恨,我將永遠活在地獄之中。作為一個從前的革命鬥士,一個因反抗壓迫和爭取自由而長期坐牢的勇者,經過長期反思,竟說出這樣「悖離」自己從前行為的話,不能不讓人感到詫異和困惑。
  • 學會放下的句子,放下你給的愛你給的傷害,成全餘生過好自己
    1、感動過你帶來的浪漫,快樂過你送來的禮物,落淚過你的噓寒問暖。我喜歡有你在的那樣的日子,我常常感到無比的幸福,只是這個幸福是如此的短暫,你所做的一切,只不過是泡妞的手段,當你對我有了厭倦,你就開始對別的女孩去耍手段。有些幸福不值得去留念,放下就是對自己快樂的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