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孩子從小有4種「行為」,長大後情商高不了,太容易吃虧

2020-12-14 騰訊網

育兒事.無小事!事事需謹慎,

教育事無小事,事事皆育人!

育兒是一門「藝術」需要父母長期的學習,終身的修煉.

沒有什麼最好的教育,

只有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才是最好的教育!

我們注重分享,文章、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有異議,請告知小編,我們會及時刪除。

——— ——— · Start · ——— ———

最近,育兒圈非常流行李玫瑾教授的教育方式。

或許有些家長對李玫瑾教授的身份感到疑惑,因為她負責的領域大部分都是青少年犯罪心理學方面的問題,聽上去好像與育兒沒有關係。

但其實通過研究每個問題青年背後的犯罪行為和心理活動時,你就會發現,大多數有不良行為的青少年,他們的童年時期都會遇到或多或少的問題。

而李玫瑾教授將青少年犯罪與童年時期遇到的問題,二者合而為一,為所有家長答疑解惑,並及時糾正大家錯誤的育兒方法,這是非常有說服力的。

如今,越來越多的家長會認真聽取李玫瑾教授的言傳身教,因為她講的很多道理,都不是空穴來風,都是有事實依據的。

就比如李玫瑾教授曾在一場講座中提到:孩子從小有4種行為,他們長大後基本沒情商,很容易吃虧,家長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孩子的情商。

那麼,李玫瑾提到的「孩子4種行為」,都是哪些行為呢?

過於自私前不久在某音看到這樣一則短視頻:

視頻中的內容只有一口放在燃氣灶上的陶瓷鍋,仔細看發現,鍋裡什麼都沒有,只有淡黃色的湯汁,其他沒有任何食物。

而在這則短視頻下配的文案是這樣的:

幾乎每次下班回來,我兒子從來不知道給我留吃的,看著連肉渣都不剩的湯,我的教育是不是太失敗了。

毫無疑問,這位家長是非常無奈的,面對孩子的極度自私,心裡難免五味雜陳,有網友也指出:現在的孩子都太自私了。

由於現在大部分有娃家庭依然是一個孩子,所以他們的性格難免有些自私,但適當自私是保護自己的權益,但如果過於自私,不僅家人心寒,長大後也不會有太好的發展。

因為人一直是群居生物,儘管每個人的能力不同,但生活是必須有付出的,沒有付出只有汲取,相信這樣的人,長大後也沒什麼出息了。

喜歡抱怨情商低的孩子有很多相似的特徵,喜歡抱怨就是其中之一。——李玫瑾

生活不是一帆風順的,每個階段都有壓力,無論孩子還是大人,在生活中可能都沒有那麼開心。

於是,有些人會變得渾身負能量,對於生活中的任何事首先想到的就是抱怨,怨天尤人,說著命運的不公。

現如今有些孩子也已經養成了經常抱怨的習慣,看到自己不會或者解決不了的問題,首先想到的也是抱怨,永遠不承認自己的問題,每天負能量爆滿。

若孩子已經出現過多負面情緒的時候,他們遇事會經常往壞處想,對生活沒有信心,這樣的人長大後情商不會很高的。

能力不大脾氣大孩子脾氣暴躁,可能不是脾氣不好的問題,而是不懂得如何控制情緒。

有些孩子在遇到問題的時候,首先想到的不是解決問題,而是發脾氣,先將情緒釋放出來,這就是情商低的表現之一。

因為情商高的人,基本不會在任何時刻都保持隨時爆炸的狀態,他們懂得如何控制情緒,如何儘快調節狀態。

說話不過腦很多說話不好的人,會將自己這種說話方式當做「直爽」,但不好意思,這種直爽就是情商低的一種表現。

你認為自己口無遮攔,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是直率,但你給予別人的體驗是非常難受的,你沒有考慮到其他人的心情,這就是情商低的一種表現。

如果家長是這樣的人,孩子大概率也會變成這樣,而這種類型的孩子,無論在哪都會讓人討厭,甚至都交不到朋友,如果不及時糾正,長大後的麻煩會更多。

由於很多家長更希望自己的孩子智商高一點,所以對孩子的情商總是滿不在乎,感覺孩子成績好,他就是成功的。

但事實上,在孩子長大後的社交中,情商的高低才能決定一個人是否成功還是失敗,情商太低說白了就是不會做人。

而且在成年人的世界中,學習成績遠遠沒有會做人來的重要,所以,家長從小培養孩子的情商是非常重要的。

那麼,家長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情商呢?

簡單說,培養孩子的情商,就是用正確的三觀影響他的價值觀,耐心、信心、毅力和情緒等等,當孩子擁有這些品質時,情商肯定低不了。

那麼家長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情商呢?首先就是少說話多思考,在與人交往中,孩子的觀察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不知道如何溝通,可以通過觀察其他人的說話方式、肢體語言來獲取更多信息,見機行事遠比錯說話更有意義。

另外,孩子懂得尊敬他人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遇到一個乞丐,小孩子不能因為他是乞丐就對其拳打腳踢,或者冷言冷語,這是沒有教養的行為。

你對待一個人的態度,不應該由對方的身份而改變,相互尊敬,是你自己的修養,也是爸爸媽媽的修養,這一點不應該由其他人的身份而決定。

當然,最重要的是,家長需要培養孩子強大的內心。當一個人擁有強大內心的時候,無論是情緒還是心態,都不會因為一兩件事瞬間崩潰。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在乎短暫的成功和失敗,能儘快調整自己心態,這樣的能力對提高孩子的情商是非常有幫助的。

總之,家長在擔心孩子智商的問題時,情商的重要性同樣不能忽視,要知道,在現如今的社會中,往往是情商高的人才更能吃得開。

——— ——— · END · ——— ———

一個人無論成績好壞與否,品行是關鍵!

道德可以彌補能力的缺陷,而能力卻難以掩蓋道德的缺陷。

但是孩子的品行很大程度上與他的家教有關。

老師只是傳道受業解惑者,家長卻是孩子一生的影響者。

父母的言傳身教永遠大於老師45分鐘的課堂教育。

一個好的老師,或許能夠影響孩子三年五年,但是家長的影響力卻是一輩子的!

育兒事.無小事!事事需謹慎,

教育事無小事,事事皆育人!

相關焦點

  • 李玫瑾教授坦言:孩子從小有這4個「特徵」,長大後情商多半不高
    媽媽們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很少關注到小孩子的一些很細微的小行為,但是李玫瑾教授一直堅持認為,孩子在3-6歲的時候,是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一定要多加注意孩子的情緒變化,如果不加以注意,長大後的孩子多半智商也不會高到哪裡去!
  • 李玫瑾教授: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家長要及時制止
    李玫瑾教授: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家長要及時制止中國公安大學的教授李玫瑾,在教育孩子這一領域有著獨到的見解,很多家長在看過李玫瑾教授關於育兒教育的講座視頻,都深受啟發,在一次講座中李玫瑾教授直言:情商不高的孩子,吃飯時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 李玫瑾:長大後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時多半有這3種表現,自查一下
    即便在客人家中也是如此,還當面挑出飯菜的問題,家長訓斥時,孩子還會說髒話,甚至摔碗摔盤子。這樣的孩子,日後會太過自我,而且不懂得掌控自己情緒,在社會上很容易吃虧。2:只吃自己喜歡的菜都說眾口難調,幾個人在一起吃飯,總有自己不喜歡的菜。
  • 李玫瑾:小時候有這3個「特徵」的孩子,長大後情商多半不高
    情商和智商,對每個孩子來說,都是極為重要的東西。一個人長大後是否有作為,和其情商與智商的高低分不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戈爾曼曾說:「一個人能否成功,智商僅佔20%,80%靠情商」。環顧四周,不難發現:情商高的人無論說話、做事,都會讓人感覺很舒服,如沐春風;而情商低的人,開口說話就會顯得格格不入。常言道:「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從孩子小時候的行為舉止,就能看到他長大後的樣子,甚至決定將來的人生。
  • 李玫瑾:孩子幼時有3「特徵」,長大後情商多半不高,家長注意了
    不加以把關,就很容易導致長大後的孩子不受人群喜愛,形成情商低的特徵!李玫瑾坦露:孩子小時候有這三個「特徵」,長大後多半情商不高喜歡抱怨李玫瑾教授在做兒童心理研究的時候,一直都在強調:孩子如果喜歡抱怨的話,便是低情商的表現!
  • 李玫瑾告誡: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就能看出來,家長要趁早糾正
    中國有句俗話:「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也就是說孩子的一種壞毛病,絕非是突然具備,而是經過長時間的累積和醞釀,最終形成的,因此只有從小就正確地教育孩子,他們長大之後才會有出息。最關鍵的是有的家長在管教孩子的時候,餐桌上的長輩還支持孩子,甚至認為孩子這是護食的表現,還在那裡沾沾自喜呢!有這種想法的家長真的是大錯特錯,孩子沒有分享的意識,自己喜歡就不在乎周圍人的感受,這明顯是情商低的表現,小時候看著孩子可能不會吃虧,但是當孩子長大後很難交到朋友,過於小氣在工作上也不會太順心如意,因此家長要早日幫忙整改。
  • 李玫瑾直言:情商低的孩子,平時會有這5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有了孩子之後,父母們的生活重心大部分就都圍繞著孩子了,有時候儘管為了教養孩子付出了很多精力和心力,但是孩子的表現卻還是很不盡人意。由此可見,教育孩子真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說起對孩子的教育,大部分父母最關心的應該就是自己的孩子智商高不高、聰不聰明、將來能不能有所成就了吧。
  • 李玫瑾:在這4個方面使勁管,娃長大不僅情商高,做事也乾淨利落
    李玫瑾:在這4個方面使勁管,娃長大不僅情商高,做事也乾淨利落李玫瑾教授的育兒方法是很有說服力的,相信很多家長都對她比較熟悉,我也經常會看她的講座,她在育兒方面是很有造詣的,她認為作為父母的,應該做到以身作則,尤其是父母在
  • 李玫瑾教授:越是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要及時糾正
    李玫瑾教授直言:「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家長發現了要及時糾正。第一種:吃飯時不懂禮貌懂禮貌、講文明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從小就接受這種教導,但是現在的生活中,仍然有很多孩子絲毫不懂得何為禮儀?
  • 李玫瑾:孩子有這種「性格」,長大後很容易吃虧,家長要及時糾正
    英國作家毛姆曾經說過:「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一個人從小養成的性格,對他們的一生都有影響,甚至會滲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根據研究發現,孩子的性格形成,一部分源自於父母的遺傳,另一部分源於後天的環境因素,家長是孩子第一任老師,你想讓孩子養成什麼性格,你就怎麼去培養孩子,若想讓孩子變得更優秀,家長就要多多注意,李玫瑾教授提醒:孩子有這種「性格」,長大後很容易吃虧,家長要及時糾正!
  • 李玫瑾: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孩子若有這3種表現,暗示情商低不了
    我們會發現,現在往往有能力的人除了基礎的智商而更多的是依靠情商,就連公安大學心理學教授李玫瑾也曾說過,「情商要比智商更重要」。李玫瑾認為「一個人他特別會為人處事的時候,未來的發展前途特別好」。情商高的孩子往往在小時候有三種表現,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是哪三種表現,如果你家孩子有那就暗示將來情商一定低不了
  • 情商高的孩子,從小就有這幾種表現,長大後更容易有出息
    情商對孩子的成長是很重要的,所以爸爸媽媽都想讓自己的孩子情商高一點,孩子能說會道,人見人愛,在以後的成長過程中會更加順利。家長為了能讓孩子的情商增高,想盡了各種辦法。其實,孩子情商高不高,6歲前就能看得出來。
  • 李玫瑾教授:情商低的孩子,一般都有這幾種父母,但願你不是
    著名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曾說過:情商和智商之間存在比較大的差異,情商低的孩子,大多數都有這樣的父母,怨不得其他人。就是說孩子情商低,跟父母從小的教育方式,行為相處模式有直接的關係。01影響孩子情商的幾種父母?
  • 李玫瑾教授:孩子情商高不高,飯桌上就能看出來,不用等他長大
    情商之父丹尼爾·戈爾曼也曾經表示:一個人的成功,IQ只佔20%。那麼如何判斷的孩子情商高不高呢?情商不像是智商,更多的要靠後天的培養,就像是孩子的行為習慣一樣。所以說,孩子的情商高低,不必等到孩子長大之後才知道,從在小時候,吃飯這件小事當中就可以看出來。
  • 李玫瑾:發現孩子有4個行為,父母該打就得打,長大想改都來不及
    著名的李玫瑾教授對此表示:"父母該管教的時候就要管,不該管的時候不要瞎管,尤其是發現孩子有以下4個行為時,家長該打就要打,長大後想要給他們改過來,都來不及"。孩子有以下4個行為,家長就要嚴格管教很多人生完孩子就因為忙於工作,把孩子交給家裡的長輩照看,而爺爺奶奶的教育方式畢竟和我們有著許多分歧,上一代人大多對子孫後代都是寵著慣著,教孩子「以牙還牙」,以及許許多多的不良惡習。
  • 孩子出現這4種行為,李玫瑾教授表示該打就得打,長大後很難回頭
    文丨崔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導語孩子的有些不良行為,如果在小的時候沒有得到及時的糾正,等到他們長大之後,不僅很難糾正,而且可能還會成為他們成長的阻礙。所以對於每一位父母來說,當發現自己的孩子存在不良行為時,都應該引起重視,並且及時地付諸行動幫助孩子去改正。
  • 李玫瑾教授坦言: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孩子,長大後的差距巨大
    據調查發現,我國3歲孩子看電視的人數從10年的20%,暴增到80%,相當於每10個孩子中就有8個從小就看電視,對於這種行為若不及時糾正,那麼孩子很有可能沉迷在虛擬世界中無法自拔,德國教育專家曾說過:孩子如果12歲之前不看電視,那麼他將會一生受益。看到這裡有很多家長可能想問,孩子看不看電視影響有這麼大嗎?
  • 李玫瑾教授坦言: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的孩子,情商高不到哪去
    在軒軒父母和長輩的溺愛之下,軒軒養成了囂張跋扈,不尊重人的性格。有一次軒軒媽媽帶著孩子去參加同學聚會,吃飯的時候,軒軒不僅用自己的筷子亂翻菜品,把菜攪得一團糟,還把自己喜歡吃的紅燒肉全都倒進了自己的碗裡。軒軒媽媽看到孩子的這種行為也沒有加以制止,反而放任他亂動,一時間桌上同學的臉色都不太好看。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大多有這6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對青少年心理頗有研究的李玫瑾教授曾提到過:情商低的孩子,大多有這6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4、抱怨、推卸責任 經常抱怨、負面情緒多,喜歡推卸責任的孩子,也比較難相處,屬於情商低。
  • 李玫瑾:孩子情商高低,不用等長大,看他吃飯時的禮儀就有所顯露
    其實這種判斷不僅適用於大人,也同樣適用於孩子,如果你想知道孩子的情商是高是低,不用等到他們長大,可以看看他們吃飯時的禮儀,便有所顯露。 李玫瑾:孩子餐桌禮儀顯露情商,從吃飯這件小事培養「別人意識」 以前在書上看到過這樣一則故事,9歲的女孩萱萱經常在小區裡玩,因此結識了一位非常好的朋友媛媛,因為接觸的時間比較長,所以小朋友們的家長也都認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