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 築牢長江上遊綠色屏障

2020-12-11 多彩貴州網

  地處長江上遊的貴州,全力構築長江上遊生態屏障。長江上遊南岸最長支流、貴州母親河烏江,通過多措並舉的流域治理,水質從2015年的劣V類達到2017年的III類水質標準,一泓清水描繪了貴州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生態畫卷。

  傾力繪就水清岸美好風光

  盛夏時節,舟行烏江源百裡畫廊,兩岸峰壁險峻,瀑布山泉隨處可見,水光瀲灩,美輪美奐。

  烏江的美,有大自然的賦予,更是傾力保護的結果。貴州全域取締網箱養魚,有力助推了烏江流域水質改善。截至目前,全省累計拆除網箱3.38萬畝。數據顯示,烏江沿河斷面總磷濃度從2013年的0.5毫克/升下降到0.2毫克/升。

  全力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貴州始終站在戰略和全局的高度。成立由省委、省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雙組長的生態文明建設領導小組,由常務副省長任組長的貴州省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工作領導小組,並形成了以「一大戰略、五個綠色、五個結合」為主要支撐的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格局。

  貴州將大生態上升為全省三大戰略行動之一,對長江經濟帶發展各項工作進行統籌安排,提出堅決不走「先汙染後治理」的老路、「守著綠水青山苦熬」的窮路、「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一地經濟增長」的歪路,堅定不移走百姓富、生態美有機統一的新路。

  《貴州省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實施規劃》《長江經濟帶岸線保護與開發利用專項規劃(烏江渡—省界)》《貴州省劃定長江經濟帶戰略環評「三線一單」工作實施方案》《貴州省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三水共治」工作方案》相繼出臺,《貴州省長江經濟帶環境保護規劃》《貴州省長江經濟帶環境保護規劃實施方案》《長江經濟帶戰略環評貴州省「三線一單」》相繼印發。

  此外,制定長江經濟帶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創新重點突破、化工汙染專項整治、入河排汙口整改提升、固體廢物大排查等工作方案。

  圍繞大生態打造富美貴州

  「五個綠色」,是貴州務實推進、深度融合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主抓手——

  因地制宜發展綠色經濟。堅持多彩貴州拒絕汙染,聚焦發展生態利用型、循環高效型、低碳清潔型、環境治理型「四型」產業。

  因勢利導建造綠色家園。率先劃定生態保護紅線,25個縣被列為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城市汙水處理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均達到90%以上。

  持續用力築牢綠色屏障。大力實施「青山」「碧水」「藍天」「淨土」四大工程;強力實施十大汙染源治理和磷化工、火電等十大行業治汙減排全面達標排放專項行動,啟動實施磷石膏「以渣定產」,實施草海綜合治理五大工程,全面全域取締網箱養魚;中央環保督察組交辦的3478件群眾舉報投訴件全部辦結。

  與時俱進完善綠色制度。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省級空間規劃、自然資源資產管理體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等國家試點,取消地處重點生態功能區的10個縣GDP考核,強化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實行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問責。

  久久為功培育綠色文化。連續十年舉辦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將每年6月18日確定為「貴州生態日」,舉辦了「保護母親河?河長大巡河」和「巡山、巡城」等系列活動。

  「五個結合」,讓生態內涵更加豐富——

  大生態與大扶貧相結合。實施生態扶貧十大工程,計劃用三年時間助推全省30萬以上貧困戶、100萬以上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增收。開展單株碳匯精準扶貧試點,探索「網際網路+生態建設+精準扶貧」的扶貧新模式。

  大生態與大數據相結合。推動環境大數據監控全覆蓋。2016年以來,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國家綠色數據中心等獲批建設,蘋果中國雲服務、華為數據中心、騰訊數據中心等項目落地貴州。

  大生態與大旅遊相結合。2017年貴州成為長江上遊地區唯一的「國家全域旅遊示範省」創建單位,接待遊客人次、旅遊總收入分別增長40%和40.6%。梵淨山成功申遺,貴州世界自然遺產地達4處,數量居全國第一位。

  大生態與大健康相結合。2017年大健康醫藥產業重點工程累計完成投資780億元,中藥材種植總面積達650萬畝,產業增加值突破1000億元。

  大生態與大開放相結合。與雲南、四川共同設立赤水河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基金。與重慶、四川、雲南共同建立長江上遊四省市生態環境聯防聯控、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機制和長江上遊地區省際協商機制。與重慶建立綠色產業、綠色金融等領域務實合作機制。

  數據顯示,2017年,全省綠色經濟佔生產總值比重達37%;2018年上半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0%,增速高於全國3.2個百分點。同時生態環境持續向好,2017年全省森林覆蓋率提高到55.3%。

  先行先試守好生態底線

  圍繞綠色屏障建設、綠色發展、生態脫貧、生態文明大數據、生態旅遊發展、生態文明法治、生態文明對外交流合作、綠色績效評價考核等8個方面,全省積極開展制度創新,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路徑,建立「共抓大保護」的生態環境治理新機制。

  探索了一批可複製推廣的典型經驗。與雲南、四川按照5:1:4的比例共同出資2億元,設立赤水河流域橫向生態補償基金,開創了跨省橫向生態補償的先河。探索建立了易地扶貧搬遷「貴州模式」,對遷出地進行土地復墾或生態修復。率先在全國出臺生態扶貧專項政策,實施生態扶貧十大工程。發布了全國首份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司法確認書。探索形成了自然資源資產統一確權登記路徑和方法。穩步擴大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構建了立體化的資源環境司法保護體系等。

  建立了守住生態底線的制度。大力推動「多規合一」試點,在全國率先開展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將全省生態保護紅線功能區劃分為5大類,共14個片區,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佔全省國土面積的26.06%。建成省市縣三級「三條紅線」指標體系,實現所有河流、湖泊、水庫河長制全覆蓋。探索完善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制度、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等工作。率先在全國實行全域取消網箱養魚。

  探索建立培養綠色新動能的制度。掀起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產業革命,下大力調減玉米種植面積,促進農村發展和生態保護協同共進。建立培育發展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市場主體、加快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等政策機制,改革礦業權出讓收益由收繳制變為徵收制,實現排汙權有償交易1.53億元。生態文明大數據共享和應用平臺基本建成。開展綠色經濟統計試點。農村「三變」改革深入推進。

  建立了以生態文明為主題的國際交流合作機制。連續成功舉辦十屆生態文明貴陽國際會議和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建立中外前政要、國際組織負責人組成的國際諮詢會,與聯合國環境署等國際組織以及瑞士等發達國家建立了務實的國際交流合作機制。(王淑宜 來源:貴州日報)

相關焦點

  • 東川區: 築牢長江上遊綠色屏障
    近年來,東川區主動服務和融入長江經濟帶建設,堅決扛起「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政治責任,自覺踐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科學自然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觀、「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觀、「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整體系統觀、「實行最嚴格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的嚴密法治觀、「共同建設美麗中國」的全民行動觀,以綠之名抓好生態環境修復,全面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平,築牢長江上遊生態屏障
  • 以河長之名 築牢長江黃河上遊生態屏障
    青藏高原向東俯衝,留下千山萬壑,在四川境內,皚皚白雪漸次轉為森森綠色。作為長江、黃河上遊綠色生態屏障和主要水源涵養地,「千河之省」四川肩負著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推動長江、黃河兩大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重任。茫茫九派流中國,長江黃河經四川。地處西部的四川,是全國唯一長江、黃河兩大母親河幹流均流經的省份。築牢長江、黃河上遊生態屏障,事關國家生態安全,交給下遊一江清水,四川責無旁貸。他們,面對著全川百姓的期盼眼神。交給人民群眾一幅綠水青山的生態畫卷,是四川各級河(湖)長履職盡責的題中之義,也是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的必由之路,更是決勝全面小康社會的關鍵之舉。
  • 築牢長江上遊生態屏障 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
    築牢長江上遊生態屏障 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   近年來,我省始終把築牢長江上遊生態屏障、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放在生態文明建設的首要位置,著力構建起生態環境汙染聯防聯控體系,創新治理手段措施,持續推動長江生態保護修復,強化上遊意識、擔起上遊責任,全面改善水環境質量,全力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  宜賓:排汙企業退城入園轉型  「轟隆!」
  • 瞭望|問渠哪得清如許——四川築牢長江黃河上遊生態安全屏障紀實
    高原向東俯衝,留下千山萬壑,白雪漸次轉為綠色。尤其是四川藏區,溼地星羅棋布,千萬年庇護長江、黃河之源,是國家「兩屏三帶」生態安全格局中青藏高原生態屏障和黃土高原—川滇生態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這裡也是全球變暖趨勢最為明顯的區域之一,溼地乾涸、土壤裸露、草原沙化……種種生態挑戰疊加呈現。
  • 「海報集錦」黔蘇皖湘川滇6省代表委員暢談長江經濟帶保護與發展...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關係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是習近平總書記為長江經濟帶發展立下的總規矩,要求長江經濟帶要做好區域協調發展「一盤棋」。
  •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第二屆金沙江論壇」在麗江舉行
    本次論壇的主題是「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今年7月,雲南省老科協發出了《關於開展「第二屆金沙江論壇」論文徵集的通知》後共徵集到論文132篇,經整理篩選入編《第二屆金沙江論壇論文選編》112篇,論述了金沙江在長江經濟帶發展中的意義、定位、功能,圍繞金沙江豐富的水電、礦產、氣候、生物資源論述工業、特色農業和文旅產業的發展前景,提出發展建議,助推沿江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
  • ...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長江首城」宜賓:助力長江...
    王宇攝長江親水步道。曾朗攝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被譽為「萬裡長江第一城」的四川宜賓責無旁貸。A綠色生態答卷:「雙修」築牢長江上遊生態屏障「守住一江清水」,是長江首城的使命和擔當。長江首城,首先是長江生態第一城。初冬的長江零公裡處,腳下大江奔流,遠眺綠意盎然。
  • 礦區著綠裝,水土流失面積減少三成,攀枝花築牢長江上遊生態屏障
    近年來,攀枝花圍繞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深入開展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進一步築牢長江上遊生態屏障。有關數據顯示:最近20年,攀枝花水土流失面積減少33.5%,年均減少70平方千米以上;金沙江水的濁度,已由過去超過10000NTU,降至100NTU以內。
  • 李炳軍:堅持問題導向 狠抓整改落實 在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中...
    12月3日,省委副書記、代省長李炳軍主持召開省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會議,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在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落實國家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會議和省委常委會會議要求,研究部署我省貫徹落實工作。
  • 以科技創新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
    由湖北省委主要負責同志點題,湖北省政協研究決定,十二屆十次常委會議圍繞「以科技創新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主題開展協商議政。湖北省政協專門成立了調研工作領導小組,確定了九個調研重點並成立相應調研組,圍繞生態保護與修復治理、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與優勢新興產業發展、創新挖潛與體制機制改革等方面,分頭組織力量深入調研。
  • 綠色發展,沙鷗翔集水雲間!寫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5周年之際
    2016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指出,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也是中華民族發展的重要支撐。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從中華民族長遠利益考慮,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使綠水青山產生巨大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使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
  • 長江千裡水雲闊綠色發展譜新篇
    2016年1月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大聲疾呼,「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從中華民族長遠利益考慮,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鏗鏘有力的話語為母親河新發展指明新航向。時光荏苒,轉眼三年過去了。如今,長江沿線各省市正呈現出空氣新、環境美、百姓富的嶄新格局。
  • 古老母親河譜寫新篇章 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建設紀實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瞻遠矚、審時度勢,把生態環境保護擺上優先地位,以改革激發活力、以創新增強動力、以開放提升競爭力,依託長江黃金水道,大力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這一重大國家戰略,一曲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長江之歌正在神州大地上唱響,母親河煥發出了新的生機與活力。
  • 兩條底線:鋪就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貴州新路
    綠色發展拓展新路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貴州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大力發展「五個綠色」,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與時俱進完善綠色制度。作為長江、珠江上遊重要生態安全屏障,貴州正以制度利器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3月25日,銅仁市萬山區丹都街道撻扒洞社區長壽湖國溼地公園的水上環衛工正在清理湖面上的漂浮物 彭俊攝持續用力築牢綠色屏障。綠色貴州建設行動在全省蔚然成風。
  • 強化跨區域協作 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發展
    沿江兩岸共護綠色發展赤水河是長江上遊的重要支流,是四川省古藺縣和貴州省習水縣的界河,也是兩岸百姓賴以生存的母親河。「由於跨省河流的流域性影響,工作中會出現管轄區分不明、信息共享不暢、取證效果不佳、執法標準不統一等問題。」
  • 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他強調,要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譜寫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篇章,打造區域協調發展新樣板,構築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繪就山水人城和諧相融新畫卷,使長江經濟帶成為我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主動脈、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主力軍。
  • 長江沿岸11省市代表委員共話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不搞大開發,共抓...
    去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指出,實踐證明,只要思路對頭、紮實推進,實現舊動能和新動能的轉換是大有可為的。目前,長江經濟帶11個省市,正努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積極打造新的高質量經濟增長點。
  • 藍皮書:貴州不再是落後代名詞,經濟發展跑出「貴州速度」
    6月18日,由貴州省社會科學院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出版的《貴州藍皮書》正式發布。藍皮書指出,近年來貴州搶抓機遇、按下快捷鍵,跑出了加速度,經濟發展創造了令人矚目的「貴州速度」,貴州不再是落後的代名詞。
  •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 讓一江清水綿延後世惠澤人民
    ,為進一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指明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當前和今後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2018年4月26日,武漢。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
  • 各地林草頭條丨兩條底線:鋪就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貴州新路
    王長育 攝 (貴景網發) 綠色發展拓展新路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貴州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大力發展「五個綠色」,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與時俱進完善綠色制度。成立以省委書記、省長為雙組長的生態文明建設領導小組。實施100多項生態文明制度改革,實現多個全國「率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