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家貝多芬是黑人?美國的白人和黑人網友因為這個問題吵翻了

2020-12-06 照理讀史

列位,歡迎來到照理讀史。

美國這場大暴亂正在全球蔓延,很多人在遊行的時候盯上了歷史人物的雕像,現在看什麼傑斐遜,邱吉爾。

很多人的雕像都被拉倒被汙毀,甚至華盛頓的雕像有一天都可能保不住了,還有一個林肯的雕像都要被人推倒。

有人說林肯招誰惹誰了,華盛頓好歹那真是蓄奴主,他手下有黑奴,林肯人家是解放黑奴的,人家說了,因為有一個林肯的雕像,林肯在那站著黑奴在那跪著。

這不行,這顯示我們黑奴這地位太低了,所以林肯雕像也得被毀壞重建,一方面所有歷史上的白人,只要你跟黑人沾點邊,你雕像就甭想保了。

另一方面,很多人還對歷史人物進行了再認識,比如說貝多芬,大家知道嗎,最近在網際網路上竟然流傳一種說法,說貝多芬是黑人。

為什麼會這樣,長久以來,我們知道有各種各樣穿鑿附會的說法。

大概幾十年前吧就有人提過這樣的想法,他們通過對貝多芬面容膚色的剖析,提出觀點說什麼,說有可能貝多芬的母親是個黑人,所以貝多芬他也有一半的黑人血統。

甚至有人說,貝多芬可能幹脆就是個黑人,只不過他成就太大了,在當時很多人認為,黑人是不可能有這麼高的藝術成就的,因此他們強行把貝多芬漂白了。

在各種記載中,就說貝多芬是個白人,以竊取黑人的成就,貝多芬是不是黑人,我想這一點我們就不用再質疑了吧。

作為這麼知名的一個歷史人物,他所生活的時代有多少同齡人,如果他是黑人,你得多強大的機構才能把事實扭轉過來,問題是有很多陰謀論者,他就相信貝多芬是黑人事情。

沒辦法,有一些民族他就是要用方式,來找到自信,其實這種想法我覺得咱們中國人應該不陌生,因為咱們旁邊有個鄰居,不就常年用方式找自信嗎?

你想,韓國歷史確實也是挺悲催的,作為一個小國,幾百年來要不然是旁邊大國的附庸,要不然又被日本殖民了幾十年,所以作為韓國人來講,過往的歷史一直是屈辱的被壓迫的歷史。

跟今天的黑人很相似,所以當韓國獨立建國之後,他就要從歷史上從文化上找自信。怎麼找,那就是所有有能力的人物,都是韓國人。

因此這些年來我們經常聽人大家講笑話,韓國人認為人是韓國人,韓國人認為那項偉大成就是韓國發明的,我們理解人家急於找自信心態,黑人又何嘗不是這樣。

很多人可能認為,我們如果能證明貝多芬是黑人,我們就能證明兩個事情,第一黑人有能力,黑人有這麼知名的音樂家,第二黑人在過往歷史中的成就,被白人所掠奪了。

白人不單掠奪了我們的身體,奴役我們,而且把我們中的偉大人物還漂白成了白人,黑人們有這種心態,我們能理解,但是這種心態對黑人今天的地位有多少幫助呢?

原作者:李承偉

相關焦點

  • 貝多芬是黑人?!
    根據美國《新聞周刊》報導,在境外社交網站「推特」上,眾多網民正在激烈地探討這樣一個問題:著名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到底是不是一個黑人….是的,你沒有看錯。(截圖為《新聞周刊》對此事的梳理報導)(圖為在2015年時炒作貝多芬是「黑人」的美國明尼蘇達州的那份學生報紙)儘管該文章的作者當時也意識到自己拿出的這些貝多芬是黑人的證據並不可靠,但此人堅持認為讓人們去關注這個話題很有意義,因為這會引起人們更加注意從歐洲殖民歷史的根源去探討今天的種族主義問題
  • 「貝多芬是黑人」:這一延續了百年的傳言為何在今天仍有市場?
    隨後「貝多芬是黑人」的觀點開始陸續在媒體上出現,甚至成為舊金山一家音樂電臺的口號。1969 年,《滾石》雜誌刊登了一篇標題為《貝多芬是黑人,自豪!》的文章。1988 年,史丹福大學發生了一起著名辯論事件,針對貝多芬是否是黑人的問題,學生們大吵了一架。最後,白人學生將貝多芬的海報塗成了黑人,掛到了黑人同學的門上,這在後來的媒體報導中也被認為是種族主義事件。
  • 美國黑人出生率比白人高,黑人會超過白人嗎?美國會不會變南非?
    疫情最為嚴重的美國深刻體會到了什麼叫禍不單行:因為美國黑人男子喬治弗洛伊德被白人警察鎖喉7分鐘致死,導致美國全境爆發了抗議浪潮。美國騷亂迄今為止,美國境內已經有70多座城市爆發了抗議,而且,持續的抗議和騷亂潮不但在美國多地引起了混亂,就連川普都因為白宮被抗議人群圍攻而兩度躲在了地下掩體
  • 美國黑人為什麼比白人壽命短?或是因為睡得少
    種族不平等在美國社會中處處都有體現,分外鮮明,但是這種不平等造成傷害最大且最明顯的體現就是黑人與白人的預期壽命的差異。從平均壽命來看,在美國黑人明顯要比白人死得早。現在認識這個問題還不晚如果說睡眠因素確實是一直以來用以解釋種族之間健康差異中所缺失的一環,那麼研究者們找出這重要環節所花費的時間可就有些年頭了,因為直到最近幾十年人們才意識到睡眠對於人類健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美國網友:為什麼所有的白人都是種族主義者,黑人到底要什麼
    我在一個全部是黑人的[此處填工作場所]工作。我不是種族主義者。我是自由主義者。我投票給希拉蕊。我使用#BlackLivesMatter的標籤。我有一個黑人朋友(我從來沒有和他談論過種族問題)。 我知道。我已經聽到了這一切,親。我知道,你是美國種族主義環境下的產物。
  • 綠皮書,粗鄙的白人混混和優雅的黑人紳士的傲慢與偏見
    人們都說,「缺什麼,才會愈加強調什麼」……所以我們是不是可以認為西方社會現在所謂的政治正確的「反種族主義」「女權主義」,不過是「種族主義」和「男權主義」問題的凸顯……綠皮書講的正是這樣一個故事:一個粗鄙的白人混混作為司機(兼助理)帶著優雅的黑人紳士(音樂家
  • 讓美國又愛又氣的黑人電影
    「黑人之死」在全球多地引發的抗議聲潮不斷,由於被指在種族主義和南方蓄奴上有「歷史遺留問題」,1940年的經典影片《亂世佳人》(劇照如左圖)被華納旗下流媒體平臺HBO Max暫時下架,但第二天該片的影碟銷量登上亞馬遜暢銷榜第一名。
  • 美國白人黑人通婚,為什麼白女偏愛黑人,亞洲男人差在哪了?
    美國到處可以發現這裡黑白同處、亞裔、拉美裔比鄰為居的現象十分普遍。 移民國家普遍存在族裔通婚的問題,尤其是白人與其他族裔,比如非洲裔美國人、亞裔、土著美國人的通婚,在歷史上很長期間內是被法律禁止的。由於婚姻法不屬於聯邦法,因此由各個州管轄,各州的立法也不一樣。
  • 美國警方區別對待白人和黑人 種族歧視?
    近日,英國《每日郵報》10月8日報導,日前,一項社會實驗引發了巨大關注,同樣是合法公開攜帶突擊步槍走在街上,警方對這樣做的白人和黑人的反應卻是大不相同,形成了鮮明對比種族歧視是美國社會根深蒂固的毒瘤在美國,種族歧視在美國已經有了長期的歷史,它的出現並不是偶然的,深受著歷史的影響。從十七世紀非洲黑奴的引進開始,受奴隸制和宗教歧視的長期影響,相對於美國的白人,美國黑人作為一個群體在很多方面都處在明顯的劣勢。
  • 美國黑人音樂①丨夜裡的噪音:皮鞭、即興與音樂中的新黑人
    1900年,黑人音樂家西奧多·德魯裡(Theodore Drury)創立了德魯裡歌劇公司(Drury Opera Company)。雖然管弦樂隊仍由白人組成,但領唱和合唱全部是黑人,黑人由此進入了美國的歌劇歷史。同一時期發生的,還有我們較為熟悉的爵士和布魯斯的流行。
  • 美國黑人統治了籃球,歐洲白人統治了足球,人種決定勝負?
    在中國籃球運動推廣和打職業籃球。普通人幾乎絕對不能成為職業球手,和身高沒關係。因為也有很多一米九的人做不了職業球手。 籃球比足球更利於在國內推廣。因為足球場地要求多,中國土地被開發商壟斷了。小球可以建籃球場,半個場地就夠了,但建不了足球場。
  • 美國黑人活動家被爆是白人
    近日,美國連續出現白人被爆裝作黑人的事件,最新一起竟是印第安納州組織黑人權益運動的活動家。我利用了並不屬於我的黑人身份,我以黑人的身份索取支持與能量,我傷害了我深愛的城市、朋友和工作。我對自己造成的傷害感到抱歉,我對傷痛和背叛感到抱歉。」報導稱,科爾是女性,但她自認為是一名「非二元性別者」。科爾是在被當地媒體曝光後,承認了自己的白人身份。
  • 美國黑人逛商場暴打白人店員,因為對方說了句很不禮貌的話
    據外媒6月20日報導,近日美國密西根州一家梅西百貨發生白人員工被黑人顧客毆打事件,警方正在通緝涉事黑人。6月15日,有網友在社交媒體上發表黑人男子正在暴打梅西百貨公司的白人店員的視頻,引起廣泛關注。視頻裡,被打倒在地的白人店員不停求饒,試圖伸手阻止黑人顧客繼續實施暴力行為。但黑人男子並未停手,還讓白人男子不要碰他。根據網友的說法,當時他正在逛商場。有一黑人男子詢問了白人店員襯衫尺寸,正在打電話的白人店員回答了襯衫尺寸,然後繼續打電話,和電話另一頭的人說「沒什麼人,來了個『尼哥』」(黑鬼的意思)。聽到這話,黑人男子出手打了白人店員。
  • 第91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帶你了解黑人與白人的友情
    小黑是有名的音樂家,很有錢,小黑找的不僅僅是司機,還需要擔任他的保鏢,他即將進行美國南部巡演,南方是歧視黑人的重災區,所以小黑想找一個白人保護自己,他開出了一周125美金的高薪,小白雖然歧視黑人,但是他也無法抵擋這麼高薪水的誘惑,就答應了。
  • 《海上鋼琴師》中古典交響曲和黑人音樂的交流碰撞
    當然了這些都要歸功於我們敢於突破常規,打破格局的音樂家們,李斯特剛開始也以貝多芬音樂為典範,但長期的演奏一種音樂就相比長期食用一樣食物一樣,難免讓人感覺煩悶。再加上社會建構的懸殊,貴族人數本來就少,平民百姓偏多。而有追求的音樂家自然希望每一個角落都充實著自己的音符,那麼為了適應平民的口味,自然會把陽春白雪的音節改的更加下裡巴人一樣,這樣就會有更多的人來欣賞自己的作品。
  • 闡釋貝多芬的一百個政治角度:從「貝多芬是不是黑人」談起|紀念...
    記者 | 潘文捷編輯 | 黃月1「貝多芬是不是黑人?」今年6月,在貝多芬誕辰250周年之際,這一話題在推特上成了熱點。根據美國《新聞周刊》的梳理,貝多芬是黑人的說法來源於美國一份學生報紙2015年的一篇文章。
  • 美國黑人文學,從「寫黑人」到「黑人寫」
    來源:環球時報本報特約記者 陶短房非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被警察暴力執法致死事件,令美國社會存在已久的種族問題再次暴露出來。有評論稱,這次事件暴露出的所有矛盾和問題,都是兩百多年來一代又一代美國「黑人文學」所寫過的題目。
  • 美國黑人文學,從「寫黑人」到「黑人寫」
    本報特約記者 陶短房非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被警察暴力執法致死事件,令美國社會存在已久的種族問題再次暴露出來。有評論稱,這次事件暴露出的所有矛盾和問題,都是兩百多年來一代又一代美國「黑人文學」所寫過的題目。
  • 美國民調:黑人對警察的信任度不到白人的一半
    據CNN當地時間6月2日消息,一項Axios-Ipsos周二上午發布的民調顯示,美國黑人顯然難以相信當地警察的執法能夠保障他們與他們家人的利益——僅有36%的黑人表示警察值得信任,而這個數字在白人中則為77%。對於全體美國人而言,這個數字則為69%。
  • 布魯斯其實是黑人的勞動號子,感謝美國把他們逼成音樂家
    Blue這個單詞除了是藍色的意思之外,還有憂鬱的意思,而布魯斯(Blues)則表達的是一種憂鬱的音樂形式,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藍調。Blues是現代音樂的搖籃,據研究顯示,邊聽歌邊幹活有減緩痛苦的奇效,17到18世紀的黑人們整天被奴隸主們所欺壓,在棉花和玉米地裡披星戴月地農耕,至親們被賣來賣去導致妻離子散,他們甚至被禁止使用祖傳的非洲鼓。因為患有被害妄想症的美國人認為,鼓會幫助這些奴隸互通訊息,他們還被種植園主強迫去教堂聽基督教,想用教義來讓黑人覺得奴隸制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