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些大古都的誕生都是來自中國古都學會的認證,作為保存與復興歷史文化的號召。
隨著文獻與考古出土的資料佐證,中國許多城市的古都身世漸漸明朗,因此學界從最早的四大古都:西安、洛陽、北京、南京,陸續認證了開封、杭州、安陽、鄭州、大同、成都,到目前最新共有十大古都。
學界同時也針對古都作為首都的積年做了學術考古,讓古都不再只是單調的名詞,更賦予了古都的文化底蘊與時代價值。
從四大古都到十大古都 學者專家扮推手
「四大古都」的概念可追溯於明代中期,後來明末學者顧炎武在《歷代帝王宅京記》當中,首次將關中(今西安)、洛陽、建康(今南京)和開封並稱為「四大古都」,成為最具知名度也最沒爭議的大古都說法。
到了近代,關於大古都的論證成為學術議題,從1920年代起開始有學術論著將西安、洛陽、北京、南京、開封並稱為「五大古都」,到了30年代又有學者提出加入杭州成為「六大古都」。
1983年一群熱愛中國古都的學者專家共同發起了「中國古都學會」,讓大古都的議題有定期交流與討論的機會,學會首任會長是中國當代知名的歷史地理學家史念海教授,會址則設立於古都西安的陝西師範大學。
這個學會在中國各大古都共舉辦過26次大規模的學術年會,並讓30多個古都城市成立各自的古都學會,更出版期刊《中國古都研究》將中國各大古都的考古成果進行宣傳,讓大古都的認證更具權威性,其中1988年學會通過了商朝都城安陽的認證,將安陽列為中國第七大古都。
2004年,中國古都學會再把五帝、夏、商三朝的腹地鄭州加入大古都的行列,成為中國第八大古都,在2010年則認證了曾經作為北魏都城的山西大同。
2016年的中國古都學研究高峰論壇形成共識,將四川省會成都也納入大古都行列中,因此目前大古都的最新名單為十大古都。
大古都的認定準則
關於大古都的認定,學者們著重的觀點不盡相同,自杭州之後每次有新的古城被倡議為大古都時,都會有學者提出反面意見,也使得中國古都學會的學者們陸續梳理出「大古都」準則,目前學會採取的準則由現任會長朱士光教授提出的:
1. 是中國歷史上主流(或主體、主幹)王朝或政權的都城
2. 有著較長的作為都城的時間,一般而言應在200年以上
3. 有著相當大的城址規模
4. 在古城遺址上或鄰近地區存在後續城市,且應是國家級或較高級別的區域性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除了上述準則之外,大古都的認定也會納入史學界思想潮流的影響,像是從「中原中心論」到「中華民族多元一體說」觀點,學界也傾向以綜合因素來思考大古都議題,所以大古都的認定準則可以說是具備共識但保有討論空間。
十大古都的身世
目前最新的十大古都共有:西安、洛陽、北京、南京、開封、杭州、安陽、鄭州、大同、成都,前八大古都的建都時間可以排序為:鄭州、安陽、西安、洛陽、北京、開封、南京、杭州,大同與成都仍在考據當中。
(1)西安:
西安是陝西省會,古稱鎬京、鹹陽、長安、京兆,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時間最長、建都朝代最多的城市,從西元前1122年就做為西周的都城,後來秦、西漢、新莽、東漢、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共十三朝,71帝都定都於此。
東漢時期無論班固寫的《兩都賦》或張衡的《二京賦》,都描寫了西安的繁華富麗,是自古往今來中國最知名的古都,如今的西安僅僅一座城市就有六個世界文化遺產,更被譽為「天然的歷史博物館」。
(2)洛陽:
洛陽位於河南省西部,古稱洛邑、雒陽、洛京、神都,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認定的「華夏第一王都」、「最早的中國」。洛陽自古被稱為「天下之中」,是中原裡的中原,有著4000多年的建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共有十三朝、105位帝王在洛陽定都,因此有著十三朝古都的美譽,時常與西安一較高下。
洛陽在隋唐時代達到鼎盛,特別在武則天的武周時期,現在洛陽城的古蹟復建與歷史考古多以隋唐兩朝的建築為主。
(3)南京:
南京是現在的江蘇省會,古稱金陵、建康、江寧、石頭城、應天,是三國時代東吳的都城,隨後東晉與南朝的宋、齊、梁、陳等六朝23位帝王都在此定都,因此被稱為「六朝古都」,同時也是明朝和中華民國的開國首都,歷史底蘊不言可喻。
(4)北京:
北京古稱燕京、薊、幽州、北平,北京最早是商代時期薊國的都城,戰國時代為燕國的國都。唐代以後,北京成為遼國的陪都,金朝時改稱中都,元朝時稱大都,明、清兩朝共24位帝王在此登基。北京也是現在咱們中國的首都,有著850年的建都史,被稱為「五朝帝都」。
北京城從元大都開始採用中軸線兩側對稱的獨特格局,明成祖在位時進行大規模的擴建,將北京城變成「凸」字形,現代北京城的格局大致承襲自明朝北京城。
(5)開封:
開封位於河南省東部,地處隋唐大運河的樞紐位置,古稱老丘、大梁、啟封、東京、汴梁。歷史上有夏朝,戰國時期的魏國,五代時期的梁、晉、漢、周,以及北宋和金朝都定都於開封,被譽為「八朝古都、中華名城」。
開封在北宋時稱為汴梁或東京,這段時間是開封發展的巔峰的時代,現代人還可以透過《清明上河圖》一睹當時開封城的富庶與繁華。
(6)杭州:
杭州是現在的浙江省會,古稱臨安、錢塘、武林、杭城,曾經是五代十國之一的吳越國與南宋的首都。杭州的風景秀麗,水陸腹地廣闊,一直都是南方經濟與文化重鎮,在南宋的152年間,更是受益於當時開放的文化與制度而得到大幅的發展。
杭州最早在1930年代首次被地理著作《中國地理大綱》列為六大古都,1983年杭州大學地理系教授陳橋驛主編的《中國六大古都》中正式把杭州列為第六大古都,主要原因在於杭州在作為南宋國都時期,經濟量體遠超所有城市,且至今仍持續繁榮,兼具歷史的重要性與延續性。
(7)安陽
安陽位於河南省北部,古稱相、殷、鄴、相州、彰德,為十朝古都。安陽最早是商朝的都城,商朝前期曾多次遷都,直到盤庚遷殷後都城才固定下來,所謂的「殷」指的就是安陽。商朝是中國第一個有文字直接記載的朝代,標誌中國歷史離開傳疑時代,加上出現了中國第一個系統性文字「甲骨文」與「金文」,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除此之外,安陽鄰近的鄴城先後成為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六個王朝的都城,居黃河流域經濟、政治、軍事、文化中心長達四個世紀之久,可惜在北周末期被楊堅焚毀後再也沒有重建,在歷史上卻有無可取代的重要性。
中國歷史地理學奠基人、復旦大學譚其驤教授在1988年倡議將安陽列為七大古都,他強調了殷、鄴作為安陽前身的重要性,並提出古都的認定不應該依現代城市的規模大小而是依歷史實際情況,很快獲得學界的一致認同。
(8)鄭州
鄭州位於河南省中部,是現在的河南省會,古稱商都。鄭州因為是五帝、夏、商三朝的腹地,是中華文明起源的核心區,中國歷史早期的五朝古都。
相傳鄭州的新鄭是有熊國國君軒轅黃帝的出生地,也是有熊國的都城。夏朝早期曾建都在鄭州的陽城,商朝也短暫把都城遷到鄭州過,目前鄭州出土最早的遺址就是3600年前的商代早期都城。到了春秋時代,鄭州成為鄭國的首都,後來韓國滅掉鄭國後遷都到此,一直到秦朝統一天下之前都是韓國的首都,作為都城達500多年。
(9)大同:
大同古稱雲中、平城、鳳凰城,是南北朝時期北魏的都城,也是北宋時期遼金兩國的陪都,有「三代京華,兩朝重鎮」的稱號,長期作為中國北方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
大同也是中國南北文化的一座大熔爐,特別是北魏時期作為都城時,是鮮卑族為主體的北方少數民族與南方漢族融合的地方;遼金時期又再次扮演契丹、女真等民族與漢族融合的場所,對於中華民族與文化的形成扮演重要角色。此外大同的都城建設影響了後來的北魏洛陽、隋唐長安的建築風格,因此對於古都研究具有重大貢獻。
(10)成都
感受古老及時尚的成都悠閒 寬窄巷子
成都古稱蓉城、錦城或芙蓉城、錦官城,最早建都於西元前五世紀的古蜀國,歷史上共作為古蜀、成家、蜀漢、成漢、前蜀、後蜀等政權的都城。成都位於四川盆地西部的平原地帶,沃野千裡,自古就有天府之國的美譽,歷史上一直作為中國西南方的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在北宋時期更是首都汴梁之外的第二大城。
成都自3000多年前古蜀國的杜宇王朝以來,城址、城名、城中心均從未改變,展現出強大的歷史延續性。此外有學者表示,成都具備西南少數民族政權的都城身份,不僅豐富大古都的意涵,也展現出學術界對於「中原中心論」朝向「中華民族多元一體說」的思潮,從因此中國古都學會在2016年大會的《成都共識》中提到成都堪登大古都的行列。
從「建都積年」看出各大古都的都城資歷
建都積年指的是一座古都在歷史上作為國家首都的累積時間,由於不同學者對於國家或朝代計算方式不同,一個古都的建都積年可能會有好幾個版本,目前學界最常引用的數據是依據《中國疆域沿革史》的作者、近代史學大師史念海教授的計算標淮所算出的八大古都的建都積年(不計陪都與傳疑時代),按照排序分別為:西安、北京、洛陽、南京、開封、鄭州、安陽、杭州。
大古都的身世認證其實不只是學者專家對於歷史的交代,同時也蘊藏著巨大的旅遊價值,被認證為大古都的城市裡,相關的歷史景點都會成為重要的旅遊目的地,更吸引了古都迷的造訪。
除此之外,下次去旅行再聽到別人講「某某城是x大古都」的時候,相信你就很清楚對方到底講的是真的還是假的了。
這些古都之中有你的家鄉嗎?你去過幾個古都?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佛教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