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十二地支」的神操作,「神性」陳平安問世。「十二地支」印證了猜測,他們真的是被砍瓜切菜。好像「神性」陳平安才是主角,冷酷、精簡、唯美,輕描淡寫地團滅「十二地支」。大出風頭的「神性」陳平安,在真實陳平安出現後,沒有出現預想的生死大戰,居然化作了「琉璃碎」,謎一般的消失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先說「神性」陳平安的出現,這很重要,也蘊含著大恐怖。討厭歸討厭,但「神性」陳平安的問世,主要責任還真不在袁化境。他們還在核計,並沒有真的模擬陳平安,「神性」陳平安就自己走出了「鏡像」。也就是說,「神性」陳平安本來存在,「苦手」的神通,只是個他出現的機會而已。
「神性」陳平安的起源,其實就是陳平安。在陳平安的心神內,與「小光頭」有過一番對話。陳平安小時候是相信「求菩薩是管用的」。他每次上山採藥,下山煮藥,求菩薩的都應驗了,這算是心誠則靈?陳平安長大後知道,求佛就是求己,是他認真和努力,讓他的願望得以實現。但別忽視語言的力量,尤其是陳平安的願望,確實一一應驗了。求佛即求己,反過來想,就是他的願望,塑造出了一個「神」,這就是「神性」陳平安的起源。你說這是不是很恐怖?
陳平安求得是「菩薩」,為何造就的卻是「神」?另一個早有爭議的問題,陳平安被選為主角,齊靜春看重他的到底是什麼?是他的遭遇嗎?遭受苦難的孩子有很多,齊靜春為何偏偏選中他?「劍媽」在齊靜春的勸說下,接受了陳平安。現在知道,「劍主」一直都在,「劍主」又見過多少天才?他同意讓陳平安來持劍,除了他的乾淨和執著,還有什麼重要的因素?
阮秀的喜歡就是答案。阮秀喜歡陳平安,因為只有陳平安看他的時候才是乾淨的,沒有絲毫的邪念。原來認為是陳平安天性純真,可是男人看到美女,都會有「邪念」,聖人都不例外。如果坐懷不亂是常態,那就不會成為傳說了。特別乾淨的是什麼人?自然是無私無欲的「神」。
陳平安最原始的狀態,在沒有被社會塑造之前,最接近「神」。陳平安可能修行資質不好,但硬體上最接近「神」,這也是他練拳資質好基礎。齊靜春看中他,「劍媽」看重他,阮秀喜歡他,李柳也喜歡他,唯一的答案,就是他本來是最接近「神」。陳平安的祈禱,或者說是「神念」,塑造出的當然只能是「神」了。
排除情感情緒約束後,「神性」陳平安強大到沒邊,計算速度,布局手法,一切都那麼完美。齊靜春要「劍媽」少幹涉陳平安,在他成為玉璞之前,最多只能出手兩次。當時齊靜春的理由是,「劍媽」的第三次出手,會招來「禮聖」地幹涉。可能這是真的,但「禮聖」不是來懲罰「劍媽」,而是來滅掉「神化」後的陳平安。這個世道,有一個「周密」就夠夠的了。
「劍媽」答應了齊靜春的要求。「劍媽」對陳平安的幫助不多,只有三縷劍氣。當時看是殺手鐧,卻沒真的發揮作用。幫助不多,其實就是影響不深。齊靜春不願陳平安的神性太過強大,這個好理解。可陳平安玉璞後,「劍媽」也沒有兌現諾言,仍堅持原來的六十年之約。「劍媽」是怎麼想的,他期待的是「神性」還是「人性」?
在「劍氣長城」,陳清都曾經問「劍媽」,如果是「劍」駕馭了陳平安怎麼辦?「劍媽」當時說,「樂見其成」。別忘了《劍來》的大前提,陳平安是各方勢力爭奪的目標,以此來標定勝利方。以前以為只是儒、道、釋三家爭奪,現在看,其實神道也參與其中。「劍媽」雖然反對神道,但也想試試,看看陳平安會不會走「神」的道路。「劍媽」答應了齊靜春,不利用自己在陳平安心中的地位,來強化「神道」對陳平安的影響。但「劍媽」也提了一個條件,要允許他在適當時候進行考驗。
「劍氣長城」上,「劍媽」與崔巉同時出現,最後「劍媽」抱住陳平安。這最後一抱,是給陳平安的「神性」賦能。她要看看神性陳平安,能不能夠戰勝人性的陳平安,這是她最關心的。這可以驗證她當初反神道的正當性。「神性」陳平安最後放飛了一道劍氣,可能就是「劍媽」曾出手的證明。「神性」陳平安很驚訝,「劍媽」真的履行了諾言,沒影響到陳平安的本心。其實「神性」陳平安不該驚訝,畢竟「劍媽」是反神道的,不管她是為了什麼?她最期待的應該還是「人性」勝出,這也是齊靜春願意相信「劍媽」根本原因。
在齊靜春的護持下,「神性」在實力上若於「人性」。「神性」陳平安確實能給陳平安造成傷害,什麼劍仙、止境,都能統統的丟掉,但最終的結果不會變,「神性」一定會死。「神性」意味著絕對的理智,生存是第一目標,進化是第二目標。現在「神性」無論如何都會死,如果「神性」硬拼陳平安,最後結果是「神性」死陳平安傷。如果「神性」還有機會重來,就會是受傷的「神性」陳平安。這違背了「神性」第二目標。
「神性」陳平安放棄戰鬥的前提,是他知道,陳平安哪怕大道斷絕,一樣相信自己可以重頭再來。陳平安冷笑,說他看輕了自己。其實何止是這個,陳平安滅掉「神性」的決心,根本就沒底線,包括自己粉身碎骨。而且陳平安心靈圓滿,找不到縫隙躲藏,掙扎最後都是死。絕對的理智就這點好,不做無謂的掙扎。就這樣,「神性」陳平安,自願的化作了琉璃碎,在「小天地」內消逝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