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喜迎重陽。11月1日上午,甲午(2014)年中國·仙都祭祀軒轅黃帝活動在浙江縉雲仙都隆重舉行。數千名海內外僑胞、社會各界代表等共同緬懷祭拜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軒轅黃帝。
祭祀大典採用古代最高禮祭規格「禘禮」,以傳統與現代、禮與樂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上午9時50分,莊重祥和的民樂聲響起,大典開始,寓意黃帝「九五之尊、至高至上」。擊鼓34響,代表了34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特別行政區;撞鐘15響,代表了全世界15億炎黃子孫。主祭人列隊依次向黃帝像敬上高香、敬獻花籃,恭獻三牲、五穀、山珍果品、鮮花、美酒等祭品。祭文恭讀完畢後,全體參祭人員向黃帝像行三鞠躬禮,表達追思之情。
隨後,在古樸雄渾的禮樂聲中,拉開樂舞告祭序幕。祭典舞蹈採用時尚詩樂舞形式,分祥雲環鼎、仙樂繞祠、鸞鶴飛舞、龍騰仙都四個篇章。身著古裝長裙的少女翩翩起舞,向黃帝像獻舞,把公祭大典推向高潮。
壺鎮老人黃益標和老伴相互攙扶著前來參加公祭典禮,在浩浩蕩蕩的人群中特別顯眼。黃益標今年85歲,是位離休幹部,參加過抗美援朝。「我爸說今年恰逢閏九月,今天又是重陽節,182年才碰到一次,不來會很遺憾。」他的女兒黃鴿玲告訴記者,儘管父親腿腳不便,但他還是執意要參加。為了滿足父親的心願,本來要在醫院上班的她,還特意和同事調了班,陪老人前來仙都共襄盛舉。
在現場參祭的人士中,還有不少特地趕回來參加祭祀的臺灣同胞和海外僑胞。僑胞項女士常年在非洲做木材生意,她告訴記者:「雖然仙都祭祀軒轅黃帝的大典,每年清明節和重陽節各有一次,但我還是頭一次參加。這次公祭規模之大、規格之高,讓身為縉雲人的我倍感自豪。」
當天,公祭典禮結束後,古式犁田、夫妻耕種等華夏農耕演藝,漢服婚俗流水席等系列活動也陸續在仙都景區秀麗的山水間熱鬧上演。
縉雲是傳說中黃帝鑄鼎煉丹、馭龍飛升之所,縉雲仙都古稱「縉雲山」,與黃山、廬山一起,被列為軒轅黃帝的「三大行宮」,是我國南方黃帝祭祀中心,祭祀歷史悠久。東晉時期,仙都就建有「縉雲堂」,唐代敕改為「黃帝祠宇」,與陝西黃帝陵遙相呼應,形成了「北陵南祠」格局。自1998起,每年清明、重陽兩節,縉雲都要舉行盛大的祭祀典禮。2011年,縉雲黃帝祭典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據了解,此次祭祀活動是今年縉雲縣「黃帝縉雲人間仙都」旅遊季的一部分。在整個11月,縉雲還將舉行民間婺劇品會場、網貨展銷(網商接洽)會、招商引資洽談會、黃帝文化養生論(講)壇、景區鄉鎮開展特色旅遊等一系列活動。(金春華、朱映歸、劉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