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宰相只是三品官員,那一品二品都是什麼官?

2020-12-06 百家號

唐朝的宰相只是三品官員,那一品二品都是什麼官?

在古代的時候,那些沒有背景靠自己實力當上官的,那簡直就是整個家族的榮耀,如果他足夠幸運的話,能夠當個大官,比如丞相,那這個家族也跟著飛黃騰達了。宰相可以算是朝廷除了皇上最大的官了。不過,每個朝代不一樣,宰相的權利也不一樣。宰相在我們心目中,這個官可以算是很大的官了,但是在唐朝宰相只屬於三品官,這個官雖然大,但不是最大的,那一品二品是什麼官呢?

唐朝實行的三省六部制,在李世民那個時候,三省的長官雖然只是當時的正三品級別,但這些人可以進入朝堂,討論國家的機密大事,所以當時的三省長官其實執行的就是宰相的職權,他們也是當時政府實權最大的宰相。等到了唐玄宗前後時期,三省的長官宰相權利慢慢被平章事取代,三省的地位被打破。

雖然地位被削弱了一點,但是和別的朝代比,三省的權力還是非常大,只是在品秩上比較低一些,只是個正三品。唐朝當時官員的品秩分為九品,每一品又分為三十個級別。唐朝的宰相正常都是三品,如果高一些話可能是二品。那一品和二品的官員都讓誰來做呢?這些品秩主要是讓宗室或者地位比較高的大臣做。比如正一品的太師、太傅、親王、公主等;從一品包括: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等;正二品的包括特進、輔國大將軍等。

從二品的就是太子少傅、太子太師等這些人來做。從這些正從一品二品的官員中,我們可以看出這些都是和皇上有關的,或者是和未來皇帝有關的人,還有一些就是在戰爭立了非常多的功勞,皇上特別賞賜給他們的。這裡面沒有一個人是靠自己一步一步做文官走上來的,所以從這也可以看出,當時皇上還是比較重視武官,把他們地位抬的比較高。

唐朝的一品官職稱號,從來沒有給過當時在政府做實職的官員,就算是宰相也只是一個正三品,最多只能封於正二品,從來沒有正一品的宰相。其實皇上這樣做是有原因的,因為差不多當上宰相人都是外姓人,雖然他們是為皇上辦事,但和皇帝畢竟不是一家子啊,就算自己的宗室的人能力再不怎麼樣,至少他和自己是一家人,不會做什麼出格的事。要是把權力都給宰相了,他萬一拿著這個權力做對自己不利的事情,那自己到時候再阻攔可就晚了。所以我們才看到了能當一二品大官的基本都是皇上的親戚或者是他信得過的人。

相關焦點

  •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為何唐朝宰相才是三品?一品二品又是什麼官?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為何唐朝宰相才是三品?一品二品又是什麼官?如果說到宰相大家會不會想到「一人之上萬人之下」這句話呢?其實這句話就說出了丞相在一國之中的權力,那一定是皇帝的好幫手,而且宰相也是在歷史上逐漸發展成這樣。
  • 唐朝宰相只是三品官職,那麼一品、二品是誰呢
    唐朝宰相只是三品官職,那麼一品、二品是誰呢 在唐朝時期,狄仁傑出身於太原狄氏,天授二年(691年)九月,武則天這位女皇帝在位時,狄仁傑升任宰相,擔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但是,對於擔任唐朝宰相的狄仁傑,僅僅只是三品官職,這無疑是讓人非常理解的地方。
  • 唐朝宰相只是三品官職,那麼一品、二品是誰呢?
    在唐朝時期,狄仁傑出身於太原狄氏,天授二年(691年)九月,武則天這位女皇帝在位時,狄仁傑升任宰相,擔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但是,對於擔任唐朝宰相的狄仁傑,僅僅只是三品官職,這無疑是讓人非常理解的地方。
  • 唐朝宰相才三品官職?那麼一品二品是什麼官職?
    我們知道宰相通常指朝廷裡面的最高行政長官,在朝廷裡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是按著這個思維去看唐代的官職,宰相才是區區三品官,那麼一品二品官職是什麼呢?今天芒果菌就來細說一下唐代宰相為什麼才三品唐代官職在唐朝,官員是分成九品三十級的,最低的官員就是九品官
  • 唐朝官制有多複雜?宰相只有三品,一品都是榮譽官職
    唐朝的爵位分九等,王(正一品)、郡王和嗣王(從一品)、國公(從一品)、開國郡公(正二品)、開國縣公(從二品)、開國縣侯(從三品)、開國縣伯(正四品上)、開國縣子(正五品上)、開國縣男(從五品上)。
  • 唐代宰相是三品官,一品、二品是什麼官?明清時期就沒有一品官?
    其品秩一般不會高於三品,同中書門下三品平章事,就是低於三品官的宰相。當事者位卑權重,爵顯位高者權輕,是一種制衡手段。權重可以做事,但是名分低,高爵厚祿養著一些老臣功臣,但是不給太多實際權利,這樣來造反的可能性就低很多。這也是吸取了魏晉南北朝和隋朝時期的教訓,當權者位高權重,影響力又大,容易形成門閥,這一時期朝代變化很多都是統治者內部鬥爭導致的。
  • 唐朝宰相才是三品官職,一品、二品都有誰呢?
    唐朝宰相才是三品官職,一品、二品都有誰呢?徐克導演的《狄仁傑之四大天王》可謂是叫好又叫座,大家對狄仁傑這位仁兄也產生了無限的好奇心。話說狄仁傑簡直就是中國版的福爾摩斯啊!以狄仁傑這個角色為原版改編和創作的小說、電影、電視劇等都有很好的觀眾基礎。狄仁傑在唐代武則天在任時期,是唐朝的宰相,大家一定以為在一項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官職,但是按照唐代的規矩來看,只是一個三品的官,那既然宰相都是三品的官職,那一品官職和二品官職都是什麼職位呢?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探究唐代官職的分類。小編先是給大家做一個科普。
  • 唐代的宰相是三品官,那一品、二品是什麼官?
    也就是說宰相是幫助皇帝處理決斷國家事務的人員(機構)。宰相的具體官職有很多,比如大司徒,尚書令,太宰,內閣大學士,軍機大臣等其實都刻意理解為是宰相。演變到唐朝,在行政方面的最高負責人由以下這幾種人擔任。比如唐朝的中書省的老大中書令,門下省的老大叫做侍中,或者其他可以受皇帝委派,能夠參與政事商議的中書侍郎,門下侍郎都可以看做是宰相。
  • 唐朝的正三品官職,是最厲害的官職嗎?那麼一品和二品呢?
    但宰相併不是一個官職,而且它在唐朝的發展也是一步步逐漸走向成熟的。而且,總體上,唐朝實行的是群相制,這些宰相併不拘泥於某一個品級的官員,從正一品到正五品都有可能是宰相,只要是成為實權派的宰相,那就是百官之首。大體上來說,宰相集中在三品和四品官員之中。
  • 唐朝的正三品官,都是宰相級別的大佬,那麼一品和二品呢?
    這事裡面的門道有點深,簡單來說,皇帝為了永葆權力讓正三品成為實權宰相,而把一品二品官員供起來成為無實權的虛職。然而,官員們也不傻,於是一個更有意思的現象出現了。一、為啥三品官成了宰相?先說說,為什么正三品官成了宰相。
  • 唐朝三品官就能當宰相,縣令只是八九品官?史料跟民間傳說正相反
    最近不知道為什麼,很多人都認為唐朝官員品級極低:三品官就能當宰相,八九品就能當縣令。這可能是受了「開府儀同三司」和「同中書門下三品」這兩個詞的影響,並進而推算出唐朝三品官可以當宰相,縣令也就是個八九品官。
  • 《長安十二時辰》中大唐宰相才官居三品,那一品大員是什麼檔次?
    唐朝官制以品定等級高下,而這承襲於魏晉的九品官人法,屬於「繼漢開唐」的重要制度。兩漢以俸祿「石」之多寡作為官吏的等級,如「萬石」、「二千石」等;三國曹魏開始定官階為九品,如相國為第一品,尚書令為第三品等,從第一品到第九品共九等;北魏時,開始在官品中分正、從,而第四品起,正、從品又各分上、下階,共為三十等;唐文職與北魏同,武職自三品起即分上、下階。
  • 和珅與狄仁傑同為宰相,為何和珅是一品大員,而狄仁傑只是個三品
    說起宰相,可能都會想起垂釣渭水姜子牙,神機妙算的諸葛亮,"斷案如神"的狄仁傑,當然肯定還少不了那"富可敵國"的和珅。 而說到狄仁傑和和珅,可能很多人又有些不解,為何和珅與狄仁傑同為宰相,同屬於當時的"頂級大佬",和珅是一品大員,而狄仁傑只是個三品呢?在唐朝三品就是宰相了,那一品和二品呢?
  • 唐朝的三品官,已屬於絕頂級大佬,那麼一品、二品都是什麼官職?
    而一品、二品雖是身份高貴,卻也是充斥著各種讓人覺得匪夷所思的官職,如掌管皇帝、皇后車駕儀仗的掌鑾儀衛事大臣是正一品;掌管皇宮安全守衛的領侍衛內大臣是正一品。同時,更為離譜的是,在乾隆十六年,因一品、二品的官員實在太多,是充斥朝堂,所以乾隆皇帝認為一品已經不足以彰顯王族的高貴,因此是特設「超品」,將其用於愛新覺羅宗室,及異姓公侯伯爵。
  • 唐朝的正三品官,屬於絕頂級大佬,那麼一品和二品呢?
    可以說唐朝的正三品,確實是國家的頂級大佬,因為這些人掌控著國家政務以及軍隊的最高領導權,除了我們熟悉的宰相群體,也就是尚書省、門下省和尚書省的最高長官,以及「同中書門下三品」及「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都是事實上的宰相,當然在唐朝的時候,中央實行的是三省六部制,也就是中書省、門下省和尚書省,因為李世民政事堂的設置,導致宰相群體被無限擴大,而且唐朝並不是只有宰相才是正三品的官職,其實很多官職都是正三品的,而且很多都是位高權重的職位
  • 秦叔寶三品,程咬金從二品,李靖二品,徐茂公為何能官拜一品?
    如果沒有李治被立為太子的機遇,徐茂公的人生,就可能像秦叔寶一樣,當個正三品官階的十二衛大將軍,在并州了卻一生。李治剛剛被冊封為太子,徐茂公就被召回京城,擔任兵部尚書職務。徐茂公還被李世民「授詹事,兼左衛率,俄同中書門下三品。」唐朝的禮制,同中書門下三品就是如假包換的宰相。
  • 清朝「三品官員」和「四品官員」是現在什麼級別?
    清朝的時候,官員分為九品,每一品有正、從兩級。三、四品官員在清朝的時候,都可以列入中高級官員的行列匯中。他們的任命,都需要皇帝親自批准,給出具體的任命意見。而且,從康熙後期開始,清朝官員允許給皇帝上奏摺,直接跟皇帝溝通。   雍正以後,四品以上官員,全都允許向皇帝上密折。
  • 正一品——二千石:秦漢與明清官制對比
    二千石待遇,即秦漢時期官秩最高級別官員,大致相當於後世的「一品」(或者超品,這裡僅指中二千石以上),所以列出,以做對照。秦漢秩石制,最大的特點就是「居其職而有其祿」,官秩改變而祿秩也隨之變化,官員出仕沒有固定的品級,這也是中華流官官制初期,最大的特色。
  • 明清六部尚書都只是二品,那一品都是什麼官?
    正一品……初沿明制,大臣有授公、孤者。嗣定為兼官、加官及贈官。」有監護與輔弼皇帝之官職。5、內大臣「三藩叛亂」時,時任內大臣的佟國維曾在京師逮捕過吳三桂之子吳應熊清代僅次於領侍衛內大臣的侍衛親軍統領,負責協助領侍衛內大臣。清代制度,設「侍衛處」,《清史稿·職官志》說:「侍衛處設領侍衛內大臣,正一品;內大臣,從一品,各六人」。
  • 古代官員從三品降到正四品,為何還會興高採烈去「謝恩」?
    的確,光從官職來說,誰都知道古代從三品肯定比四品高,但這標題的情況卻真實發生在我國古代明朝,還不僅一位因為從三品降到正四品興高採烈。低調點的就自己偷著樂,高調點的恨不得騎著馬跑去"謝恩",這是為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