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山水畫還是建築設計,都是文明發展的符號,都是藝術的表現形式。
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讓人們的審美提升,追求美的訴求也越來越強烈。在這個物質需求逐漸被滿足的時代,精神需求成了新的追求,讓人們對建築的外在表現形式和建築的功能的追求越來越高。
現代建築的格局,既滿足了大眾的審美,也完成了建築與外界環境的協調性,更是中華文明傳承的體現。
這篇文章以法國著名建築師勒·柯布西耶為切入點,結合我國山水畫,來說說王澍設計的現代建築風格。
現代主義建築的倡導者 - 勒·柯布西耶
他是法國建築師,機器美學的重要奠基人,他設計的17個作品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到世界遺產名錄中。勒·柯布西耶一生當中,在全世界的五大洲共建造了上百座建築。
不僅如此,他也是室內設計師、雕塑家、畫家。他的一生創作出了400多幅油畫,50多件雕塑,還出版過許多書籍。
① 自學建築
1887 年他在瑞士出生,他的家鄉是全世界最重要的鐘表生產中心之一。柯布西耶的父親是一名製作手錶的技師,有趣的是,柯布西耶卻成為了一名偉大的建築師。
他在十幾歲的時候遇到了他一生中的恩師:查爾斯·勒普拉特。他不僅教他如何繪畫,並建議他去學習建築。因為老師的一句話,柯布西耶開始了自己的建築自學之路。
除了學習繪畫和建築設計技巧,他用了4年的時間遊歷歐洲各國,去學習各地不同的建築設計風格。從幾何結構到合理採光,他都記住並且為未來的建築設計所用。
② 多米諾屋
這個設計師基於被戰火損耗的法蘭德斯的住宅需求,柯布西耶創造出了多米諾屋。
其名稱「Dom-Ino」具有兩層含義:一個是拉丁語中的房屋「Domus」,而另一個則是法語中表革新「Innovation」的意思。
這種設計形式讓室內的布局有了更大的自由,又因為樓梯位於建築的邊緣所以便於隱藏而且不限制整體的結構。
這些想法都在他1926年提出著名的「新建築五點」(底層架空,屋頂花園,自由平面,橫向長窗,自由立面)中得以發揮。
③ 他設計出300 萬人的城市 - 光輝城市
在他的設計裡,建築只是一個局部,他要設計的是一個整體,是一個城市。
城市中不僅有商業中心,有高速公路網,還有城市中的綠化帶,公園,公共設施等現代城市擁有的一切。不再局限於單個建築的設計,他把腦子裡的設計理念放在了他的光輝城市中。
這座城市承載著人們對井然有序的環境的嚮往,他主張建造出更多的高層建築作為基本住宅,容納更多的居民,而把騰出來的空間用作綠化帶優化環境,城市交通則以高速路為主。
光輝城市的設計師在他1930年設計的,不禁讓人驚嘆這樣的超前設計思維,只可惜最後這份偉大的設計卻沒能落成。
④ 奠定建築大師的創作 - 薩伏伊別墅(The Savoye House)
當時的柯布西耶經常給法國中產階級圈設計別墅,在參觀了選址周圍的環境後,他決定讓住在住宅裡的人四面都能看到周圍的樹木和草地。
不僅如此,因為其位於拱形地面,所以他還把起居室架起,用來避開地平線以下的視線。
柯布西耶對於地平線的認識和其他建築師不同,一般的建築師畫透視圖地平線則是基礎,而柯布西耶的地平線則不同,他畫出的地平線有真實存在的必要。就像設計這個公寓一樣,他在設計時考慮到了地平線對於設計的影響。
這和我國宋代的山水畫家的畫作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他們都意識到了建築和地理環境的密切關係,地平線不僅僅是一個標杆,更是存在延伸的真實性。
中國傳統山水畫對現代建築設計的影響
山水畫的萌芽期要從魏晉南北朝開始,當時的水墨畫多以人物畫的形式出現,直到宋代以後,隨著山水畫的快速發展,畫家們開始通過山水畫來傳達自己的精神追求和生活狀態。
藝術是相通的,不管是繪畫還是建築,都屬於藝術創作的範疇。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裡面,建築在山水畫中的位置不可或缺,延續到現代,親近大自然的建築設計則可以達到一種自然與建築的融合。
現代建築重返自然,這不僅僅是對建築設計觀念的改變,更是促進人與自然的結合。
王澍是中國美術學院建築藝術學院的院長,他認為傳統是活在工匠手中的,而不是呆在圖書館的東西。他希望可以通過建築設計將傳統和現代相結合,只有這樣,我們國家的傳統和文化才能一直活下去。
他融合了我國宋代山水畫並創作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建築,他是第一個拿過普利茲克獎的中國籍得主,而這個獎被稱作是建築界的諾貝爾獎。
下面兩個具有代表性的建築都是由我國著名建築設計師王澍設計的:
①寧波博物館
王澍的設計參考了一些宋代的畫作,比如董源的《夏景山口待度圖》,李唐的《萬壑松風圖》等。
畫作變立體,建築的困難就在於將抽象變具體,又不能失去山水畫中的意境。
建築設計師可以通過對整體建築的設計加上對周圍環境的考察,將建築與自然融為一體。山水畫可以給建築設計師靈感,同時又能通過現代的技術和設計將二維平面的山水畫變得立體。
外表看這是一棟現代的建築,但是它卻是蘊含了山水畫理念的重生。當畫中的山水變成了現實中的建築,立體就此呈現。
②中國美術學院 - 象山校區
中國美院象山校區位於杭州,在中國美術學院的象山校區的設計中,王澍運用山水畫作:米友仁的《瀟湘奇觀圖》來進行設計和創作,營造了一種人文理想主義的建築形象。
現代建築不見得要用前沿的設計來吸引眼球,自然營造出的建築形象更能深入人心。
東方建築的美,就像宋代的山水畫一樣,提筆間就創造出了一個世界,一個建築與自然相融合的世界。
總結
從勒·柯布西耶巧用地平線的建築設計到王澍結合中國傳統山水畫的建築設計可以看出,設計不分國界,建築的統一追求一定是美與自然,美與人類文明的融合。
地平線就像一個延伸,打開設計師們的想法,讓他們意識到建築和地理環境的密切關係。
中國的山水畫不僅體現了中國人的自然觀,更是中國偉大文化的體現。我們通過山水,建築體現出了自然和人類的和諧共處。
中國山水畫是中國人審美的沉澱,它讓我們感悟時空,感悟歷史,感悟情境,感悟墨趣。
創作裡涵蓋的情感不僅可以通過繪畫傳遞和宣揚,在建築設計中的情感也是重要的構成。從文化的角度,建築的設計讓山水畫中環境與建築的完美融合,體現出的人文思想和精神需求。
參考資料
《東方遊記》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中國建築史》百花文藝出版社
《設計之維》重慶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