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條經典歷史典故,讓孩子讀懂半個中國史,「絕妙」寫作素材!

2020-12-14 學習秘籍

中國文學源遠流長,無數優秀的中國文化像是燦爛銀河中一顆顆閃亮的星星,散發著迷人的光彩。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語文這門學科不過是初窺中華文化的門徑而已。

不論是學習語文這門學科,還是想要接觸中華文化優秀知識點,都是需要有廣闊的積累的,要賦予自己善於發現的眼睛,平時在生活中,在玩耍中,多多去收集一些相關的知識點,不論是課內的,還是課外的,都是組成語文重要的一部分。

鑑於不少的家長都希望老師能夠多多整理一些,對打好中小學基礎有幫助的文章,所以,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份100條經典歷史典故,絕佳的寫作素材,讓孩子讀懂半個中國史。不僅能夠擴寬孩子的視野,也能奠定好孩子的語文基礎,建議收藏了,和孩子一起看看。

文末有Word版領取方式!

今天分享到這裡,感謝大家的支持!

Word版資料領取步驟:

1、點擊頭像進入主頁並關注;

2、點擊「發送消息」即可;

相關焦點

  • 教師媽媽太有才:100個成語典故匯總,孩子讀懂半個中國歷史!
    教師媽媽太有才:100個成語典故匯總,孩子讀懂半個中國歷史!古人云:「以史為鑑,讀史使人明智」,中華上下五千年,有無數的文化典故流傳至今,也是孩子們學習的重要內容。成語不僅是語文中的必考知識點,也是孩子寫作的絕佳素材,在古代,很多成語都源自於一些寓言故事,歷史傳奇,神話傳說。近期因為疫情的原因,學校延遲了開學,開展了網絡授課,孩子們都留守家中。
  • 100條成語典故,讓孩子讀懂半個中國歷史,用在作文簡直無敵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也造就了不少的文化典故。當孩子學習這些典故,不僅可以了解古代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特點,還能學到很多知識,明白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成語作為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其獨特的結構和寓意也成為了中小學的必考重點。
  • 100條成語典故,讓孩子牢記半個中國歷史,寫作不詞窮!
    要知道,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也造就了不少的文化典故,而其存在的歷史典故在語文上往往都能得到很好運用,尤其在寫作上,更是一個絕佳的寫作素材。中國人重史,是因為通過寫史、論史、讀史,通過總結了大量興亡規律和眾多得失經驗之後,中國人發現,人生代代皆相似,——不同的時代、演繹著相同的道理,常變的歷史天空、上演著不變的人情故事。
  • 小學語文老師整理:這100個歷史典故,幫助孩子了解中國史!
    小學語文老師整理:這100個歷史典故,幫助孩子了解中國史!提前幫孩子啟蒙,升入初中還受益!語文學習最忌急功近利,很多家長跟我談及孩子成績,都過於注重分數,忽視了語文最本質性的東西——語文素養的形成。一時分數的高低決定不了孩子的未來,重要的是孩子能夠養成聽、說、讀、寫的好習慣,內涵的提升才能受益一生,語文成績也能潛移默化式地提升。
  • 600多個歷史故事,豐富有趣,通俗易懂,讓孩子一口氣讀懂中國史
    往實用角度說,人類歷史中包含政治、經濟、文化、歷史、地理、藝術、天文、哲學、神話、社會風俗等各種豐富的知識,孩子讀歷史,可以從中吸收大量的知識,成為一個博學的人,肚子裡有更多的素材與案例,對他日後的談吐交際或是寫作考試,都非常有幫助。
  • 2021高中歷史典故大全素材:100條歷史典故,讀懂半個中國
    向學霸進軍整理出2021高中歷史典故大全素材之100條歷史典故,希望給考生和家長帶來幫助。 這種讓位,歷史上稱為「禪讓」。 3、鯀(gun)的兒子禹採取「開、通、疏、鑿、引」方法治水有功,被推為部落聯盟首領。 4、禹禪讓帝位給伯益,禹的兒子啟奪位稱帝,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自此世襲製取代了禪讓制。
  • 100條成語典故,用在作文簡直「無敵」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也造就了不少的文化典故。當孩子學習這些典故,不僅可以了解古代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特點,還能學到很多知識,明白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成語作為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其獨特的結構和寓意也成為了中小學的必考重點。
  • 100條歷史典故,帶你讀懂半個中國
    今天,我們就用100則傳世典故,去尋訪先人們的足跡,探索炎黃子孫曾經的輝煌。1、大約四千七百年前,黃帝(軒轅)聯合炎帝戰勝了九黎族蚩(chī)尤,蚩尤俘虜被稱為「黎民」。後來黃帝又擊敗炎帝族,黃帝部落和炎帝部落融為一體,成為中華民族共同的祖先。
  • 智慧100APP—100條歷史典故,讀懂半個中國!
    07 「伊尹」是商王朝的開國功臣,也是中國第一位賢臣,歷史上被視為臣道的楷模,後輔佐「外丙、仲壬(ren)、太甲」三王執政,親作《伊訓》、《肆命》等,有「伊尹囚帝(太甲)」之典故。
  • 青少年歷史普及讀物《一口氣讀懂中國史》於近日出版上市
    中青少教育網10月13日北京電訊(特約通訊員黃海龍)一口氣讀完三千年歷史長卷,看最有趣的事,遇最有趣的人,品世代相傳的古老智慧,由東方出版社精心打造的《一口氣讀懂中國史》(全10冊),於近日出版上市。 中國歷史時間長、朝代多、人物關係紛繁雜亂;也可能有主觀上的原因,比如有些歷史書籍,內容太深奧,深奧則讀不懂;或者太散亂,散亂則沒法提綱挈領,形不成讀者自己的知識樹。《一口氣讀懂中國史》精準抓住了青少年讀歷史的三大訴求。 一、讀得懂、讀得進去。
  • 100條歷史典故,帶你讀懂半個中國!(值得珍藏)
    今天,我們就用100則傳世典故,去尋訪先人們的足跡,探索炎黃子孫曾經的輝煌。7、周武王興兵伐紂,奴隸倒戈,紂王鹿臺自焚,奸臣惡來、費忠被斬首,殷商滅亡,周王朝誕生,周武王封姜尚在齊、周公旦(武王的兄弟)在魯,後有周公輔成王,「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典故。8、東周在歷史上分為「春秋」「戰國」兩個時期。第一個稱霸的齊桓公,與後來的晉文公(重耳)、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一起,在歷史上被稱為「春秋五霸」。
  • 600多個歷史故事,內容豐富有趣,讓孩子一口氣讀懂中國史
    成年人讀歷史,可以增加其對人生的思考,拓展自己的眼界,學習和借鑑古人的成功之道和為人處世之法。孩子讀歷史,可以開拓他的視野,有助於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和理性思維,讓他能擁有不一樣的胸懷與眼界,超越同齡人!在人類歷史中,包含了政治、經濟、文化、地理、藝術、天文、地理等各種惡樣豐富的知識。
  • 語文老教師直言:掌握這100個成語典故,學完半個中國歷史!
    成語作為我國語言文字的瑰寶,是精髓所在,簡簡單單的一個四字成語,背後包含了一個典故,是中華幾千年遺傳下來的結晶。在現在的語文學習中,成語也是必考知識點,甚至可以說,語文要想考取一個好成績,成語是必不可少的一環,不管是成語考點,還是閱讀、作文都離不開成語的點綴。
  • 一百條歷史典故,讓作文素材豐富、內容充實
    就是將過去歷史的一些事件用概括性的語言、用自己獨特的陳述習慣表達自己此時此刻的感情。這樣子就能夠在有限的字數要求裡,更加準確地表達出自己想要訴說的東西。同時,也使得表情達意更加含蓄委婉、細膩別致,不那麼直白、露骨。很多孩子總覺得寫作文很困難,找不到話說,甚至是落筆都很困難。
  • 暑假到,怎樣讓孩子把這100本經典名著撿起來?
    課程《精讀中小學必讀名著100本》,由全國特級語文教師李鎮西擔任總顧問,精選100本適合中小學生閱讀的經典好書,內容涵蓋新課標規定的古今中外經典名著、詩歌散文、兒童文學、科幻經典、科學著作、學習方法等。
  • 寫作素材:古詩詞中的典故
    還有一個很主要的因素:素材中包涵的耐人尋味、極其豐富的故事性。民間故事、傳說、歷史事件、社會現象等等。好的詩詞作品中,作者嫻熟地運用各種手法,巧妙地運用融合流傳於民間的,經久不衰的故事傳說。有價值、有可讀性。
  • 500條諺語彙總,英語老師:作文一旦出現這些諺語,我都會給高分
    500條諺語,英語優秀作文必備,用了能加分!建議都收藏起來!初中英語而言,最常考的不單單是詞彙量,更加注重考查詞彙的固定搭配。短語和單詞一樣都是學英語的基礎,是需要記憶的一部分。如果想在英語寫作中展現自己的文採飛揚,讓閱卷老師眼前一亮,那就加入一兩句諺語吧。下面這份資料是關於英語諺語的,共500條,有時間的學生可以背一下,相信對你們的英語會有幫助的。
  • 人民日報:不可不知的40個中國古代歷史典故,讀懂半個中國的歷史
    中華上下五千年,產生了無數歷史故事。當你說出一個典故的時候,知道它背後那段風起雲湧、波瀾壯闊的歷史嗎?何為"永結秦晉之好"?為什麼說「問鼎中原」?「桃李滿天下」又出自什麼典故...... 以下40個歷史典故,孩子知道多少?快收藏學習!
  • 100條歷史典故,讀懂滄桑中華!
    100條中華歷史典故,是對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的簡單概括,雖不全面,但也算一個科普。你可以收藏慢慢研讀,也可以分享給小夥伴兒一起漲知識。後來周公輔佐成王,有「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典故。周公禮賢下士,求才心切,進食時多次吐出食物停止進食,急於迎客。
  • 一口氣讀懂中國史:從小熟讀歷史的孩子,人生註定不會平庸
    從神話傳說,到三國紛爭,再到風雅唐宋,中國歷史長河中的大時代、大事件、大人物、大變化、精彩紛呈,令人過目難忘。當然了,或許你認為在這樣一個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們應該更多的展望未來,歷史作為過去式,已經不那麼重要了。而既然都不重要了,那就沒有必要學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