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不要和深圳人說粵語

2020-12-08 深圳共青團

在廣州生活兩周,哪怕是一個俄羅斯人都能很輕車熟路地跟你說一句,唔該,借借。

然而就算在深圳生活兩年,你可能都聽不到幾句完整的粵語。

▲來源:熱心觀眾

part.1

深圳人不說粵語

準確的說,是大部分深圳人都不說粵語。

不管是老深圳人,還是新深圳人。

這種差別在廣州和深圳兩個城市的對比之下異常明顯。

在廣州,你每天大概能聽到至少七八句「唔該」。只要在廣州待超過3個小時,至少都能像模像樣地在地鐵上偽裝成一個「老廣州」了。

廣州老三區的街頭最常見的就是各種賣著煲仔飯、燒臘、腸粉的小食店,不太會說普通話的收銀員永遠會用一成不變的粵語口音問你要「食咩」

▲來源:《重慶森林》

但在深圳,哪怕是在粵菜館,可能也找不出幾個說粵語的服務員。只有去到一些老式的大排檔、茶餐廳和城中村區域,才能偶爾聽見幾句零碎的粵語。

我們詢問了30個在深圳本地生活1到7年不等的人「上一次在深圳聽到身邊人說粵語是什麼時候」,最近的答案是上一周。

這個答案來自一個已經和深圳本地人結婚的女生,他們的生活中或多或少夾雜了一些粵語輸出環境,但即便如此,粵語在他們的生活環境中仍然只佔極小的比例。

三分之一的人表示,聽過最多的粵語可能是房東收租時叫的那句「靚仔」,但基本都被「普通話化」了,在深圳,粵語的很多用詞都是通過普通話的發音來表達的,不怎麼像粵語,更像是流行的網絡語言。

part.2

在深圳,粵語並沒有太多土壤

一直以來,大部分人對於深圳本地人都有一種誤會,認為本地人就一定會說粵語,其實不然。

深圳的本地居民分為兩個民系,一為客家,二為廣府。

客家民系多數在明末清初期間才開始遷入,廣府民系則更早幾百年,在北宋年間就陸續有遷入。

就數據而言,深圳原住民的主流其實應該是客家人。

▲深圳客家人|來源:深圳市民俗攝影學會

1979年立市之前的寶安縣,使用客家話的戶籍人口(56%)比使用粵語的戶籍人口(44%)還要更多,其中廣府戶籍人口中還包括了9%的大鵬土著,實際的粵語使用者只有35%而已。

在1979年大量外來人口湧入深圳之前,深圳主要通行的語系其實是粵語莞寶方言和客家語。改革開放以後,大量潮汕人遷入深圳,於是深圳形成了嶺南三大民系鼎力的局面,客家話、圍頭話和潮汕話各有特色。

故而,即使是「老深圳」也不是個個都會說粵語,因為粵語本就不算是深圳最主流的方言土語。

如今,粵語在深圳也並沒有太多傳播的土壤。

沒有學習環境

深圳的80、90一代,小時候都是看著翡翠臺、亞洲臺長大的,粵語的環境得到了很大的保證。

但00年代的粵語學習僅僅來自於父母親族的單方面粵語輸入,卻沒有場景輸出,所以「識聽唔識講」也是深圳粵語使用狀況的一大特色。

沒有使用需要

1980年深圳設立經濟特區後,第一批來深圳開荒的外地人多以廣東省內其他地區為主,來到深圳的第一件事就是學習白話融入環境,所以80年代粵語在深圳仍然處於一種較為強勢的地位。

1988年深圳展開了推普工作——深圳電臺頻道採用全普通話廣播、電視臺公共頻道除專門的粵語時段均為全普通話廣播,同時也不再為電視廣告單獨加上粵語配音。除地鐵外,所有公交車粵語報站取消。

▲來源:微博

對於90年代之後的新深圳人而言,普通話就是最本土的語言。

現在,在深圳,即使是本身以粵語為第一語言的人,都會避免在工作場合用粵語溝通。本地人說起粵語來,反而像是外地人了。甚至很多人往往是在共事一段時間之後,通過私下聊天才發現原來大家都是廣東人。

▲來源:微博

沒有社交場景

在深圳外來人口分布中,佔比超過5%的省份就有5個,在100個人裡遇見本地人的概率可能遠遠小於在裡面找到自己的同鄉。

年輕人的社交場合基本都是省份大亂燉,來了就是深圳人。在這個龐大的移民城市裡,來自哪裡是最不重要的事情。

2018年深圳市的《國民統計公報》顯示,深圳全市年末常住人口(在深圳生活半年以上)1302.66萬人,其中常住戶籍人口454.70萬人。

而1979年立市之後,深圳的年末常住人口僅為31.41萬。

大部分新增的戶籍和非戶籍人口都來自於外省移民,尤以湖南人、廣西人和江西人最多。

甚至不誇張地說,在深圳,說湖南話的人可能都比說粵語的人更多。

part.3

深圳的粵語區到底在哪裡?

但深圳也並非沒有粵語區。

事實上,在八十年代的文化傳播中,廣府語系更佔上風。加上毗鄰香港的因素,後來深圳建立地鐵的報站語言中,也只加入了粵語而沒有客家方言。

深圳早期粵語的代表性語言南頭話,目前使用人口已不足1萬,基本只在南頭城及周邊村落。而在漫長的客、粵交雜歷史上,深圳本土的粵語逐漸發展出了和一般廣府粵語不一樣的新特徵,被稱之為「深圳新粵語」

在很多老廣的心裡,檢驗粵語學得過不過關的一個標準就是能不能聽懂黃子華的棟篤笑。

前幾年,黃子華在深圳棟篤笑專場的時候就曾經擔心地問臺下的觀眾,「你們聽不聽得懂廣東話」。不僅是因為深圳人少說粵語,而且深圳通行的粵語和廣式粵語不太一樣。

深圳新粵語在語法和詞彙上大量參考了普通話,但在語音系統上的複製則和香港粵語更加接近,聽多了廣式粵語再聽深圳粵語,有時常會給人一種發揮「不穩定」的感覺。真正的老深圳說起粵語來,老廣州可能也是聽不懂的。

都是廣東人,與其互相傷害,不如見面大家一起煲冬瓜。

現在能夠在深圳時常聽到粵語的環境,基本上都集中在珠江東緣的沿江一帶及南部與香港新界交界處。

事實上,如今「深圳二代」中能夠熟練使用粵語的比例仍然略高於上海對滬語的沿用。

但儘管如此,在失去了粵語日常使用空間和使用場景之下,深圳00一代大部分已經是「識聽不識講」,再往後推一代,不知道這僅剩的23.1%方言使用比例還能夠保有多少呢。

你家鄉的方言被保留的如何呢?歡迎在評論裡分享~

參考文獻:

[1]陳恩泉,黃永堅. 深圳開展雙語雙方言研究回眸[J]. 學術研究,2017(01):174-176.

[2]李莉亞,黃年豐. 廣東省經濟特區居民語言態度調查分析[J]. 語言文字應用,2017(04):77-85.

[3]湯志祥. 深圳本土方言的地理分布特點[J]. 中國方言學報,2015(00):209-219.

[4]梁源,吳育珊. 從語言格局看深圳新粵語音系[J]. 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33(04):132-137+164.

[5]湯志祥. 深圳商業員工語言使用和語言取向:典型移民城市語言變遷調查報告之一[A]. 中國社會語言學(2005年第2期)[C].:,2005:11.

[6]2018年深圳市國民統計公報[EB/OL].2019

內容已獲上流UpFlow獨家授權。

編輯:團團;核校:郭小花

推薦閱讀這篇推送我們不配圖了!1杯奶茶≈4杯咖啡≈7罐紅牛,奶茶星人你還敢繼續噸噸噸噸噸嗎?程式設計師真的是太太太太太太太太難了

靚仔的快樂你不懂▼

相關焦點

  • 千萬不要和一個深圳人說粵語
    不管是老深圳人,還是新深圳人。  這種差別在廣州和深圳兩個城市的對比之下異常明顯。  在廣州,你每天大概能聽到至少7、8句「唔該」。只要在廣州待超過3個小時,至少都能像模像樣地在地鐵上偽裝成一個「老廣州」了。  廣州老三區的街頭最常見的就是各種賣著煲仔飯、燒臘、腸粉的小食店,不太會說普通話的收銀員永遠會用一成不變的粵語口音問你要「食咩」。
  • 千萬不要和一個深圳人說粵語-虎嗅網
    上流君詢問了30個在深圳本地生活1到7年不等的人「上一次在深圳聽到身邊人說粵語是什麼時候」,最近的答案是上一周。這個答案來自一個已經和深圳本地人結婚的女生,他們的生活中或多或少夾雜了一些粵語輸出環境,但即便如此,粵語在他們的生活環境中仍然只佔極小的比例。
  • 上流君|千萬不要和一個深圳人說粵語
    準確的說,是大部分深圳人都不說粵語。 不管是老深圳人,還是新深圳人。 這種差別在廣州和深圳兩個城市的對比之下異常明顯。 在廣州,你每天大概能聽到至少7、8句「唔該」。只要在廣州待超過3個小時,至少都能像模像樣地在地鐵上偽裝成一個「老廣州」了。 廣州老三區的街頭最常見的就是各種賣著煲仔飯、燒臘、腸粉的小食店,不太會說普通話的收銀員永遠會用一成不變的粵語口音問你要「食咩」。
  • 千萬不要和一個深圳人說粵語,對新深圳人而言普通話就是本土語言
    然而就算在深圳生活兩年,你可能都聽不到幾句完整的粵語。來源:上流熱心觀眾part.1深圳人不說粵語準確的說,是大部分深圳人都不說粵語。不管是老深圳人,還是新深圳人。廣州老三區的街頭最常見的就是各種賣著煲仔飯、燒臘、腸粉的小食店,不太會說普通話的收銀員永遠會用一成不變的粵語口音問你要「食咩」。來源:《重慶森林》但在深圳,哪怕是在粵菜館,可能也找不出幾個說粵語的服務員。只有去到一些老式的大排檔、茶餐廳和城中村區域,才能偶爾聽見幾句零碎的粵語。
  • 千萬不要和一個深圳人說粵語,否則人家以為你是香港來的
    在廣州生活兩周,哪怕是一個俄羅斯人都能很輕車熟路地跟你說一句,唔該,借借。然而就算在深圳生活兩年,你可能都聽不到幾句完整的粵語。part.1 深圳人不說粵語準確的說,是大部分深圳人都不說粵語。不管是老深圳人,還是新深圳人。
  • 都說去廣東要會說粵語,為什麼深圳說普通話的人比說粵語的還多?
    在深圳的菜市場買菜,一樣會有大爺大媽喊你「靚仔」,但是從整體而言,深圳是一座講普通話為主的城市,為什麼作為一座廣東的城市深圳說普通話的人比說粵語的人還要多?一方面是深圳本身是粵語的邊緣地帶,半客家話半粵語,有說粵語的基礎,再者八九十年代香港文化很強勢,大陸都在看港臺的電視電影,粵語很流行,作為距離香港最近的城市,深圳也必然受到香港文化的影響,說粵語也較為普遍。在1982年廣東電臺開設了《廣東人怎樣學好普通話》的講座,在廣東號召說普通話,為了推廣普通話,地方上花費了很多人力和物力,經過長期的推廣普通話活動,慢慢改變了深圳粵語佔主導的狀況。
  • 和深圳人應該說什麼話?
    因為我不是廣東人,所以我沒有get到笑點,問朋友啥意思,朋友一陣狂笑地說,「我也不是廣東人啊,但在廣州待久了,平常聊天的粵語都無師自通了。你們深圳都不說粵語的?」我回想了一下,突然發現,深圳作為廣東唯二的一線城市之一,竟然很少見到粵語的蹤影。
  • 英語作為深圳第二官方語言?「憑什麼,粵語呢?」
    「有時候我反倒覺得自己像是外地人,除了家人和少數朋友,身邊找不到幾個人可以講粵語。」 作為土生土長的深圳本地人,朋友小傑曾向我吐槽。 這也正是深圳常被說「很不廣東」的主要原因之一。
  • 深圳,一個不講粵語的城市
    深圳有這麼一個奇怪的現象:作為廣東城市,粵語卻幾乎消亡了面對其他廣東人拋來的一串粵語深圳人,只能尷尬地承認自己不會講越來越多人的說粵語,已經被深圳人拋棄了深圳,一個不需要沒有了說粵語的環境,想學粵語的後輩就更加沒有了說粵語的機會。· | 來了就是深圳人 | ·「來了就是深圳人」,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它是深圳獨有的移民文化。深圳在改革開放前,處於「半粵半客」的狀態,大部分東部地區是客家人的村落。
  • 羅志祥深圳開唱大吃香蕉 調侃粵語諧音「爆粗」
    8月24日晚,羅志祥「舞極限」深圳巡演在深圳灣「春繭」體育館舉行,羅志祥臺上勁歌炫舞三小時,即興表演看點十足,期間羅志祥不僅熱舞期間大吃香蕉賣萌,更以「普通式粵語」的諧音調侃粵語髒話,插科打諢笑料十足。
  • 第一個說粵語的人!
    ,今天想和大家來介紹介紹粵語。你還會說家鄉的方言嗎?未來你會不會教自己的孩子說方言?漢語是漢人的語言,粵語卻不是粵人的語言。距今五千年前後的嶺南蒼梧古國 是嶺南文化、珠江文化的發祥地,同時也是粵語的發源地。粵語的起源和發展成熟年代遠在宋代的兩廣(兩粵)初分之前,所以在歷史文化層面上看,「粵語」事實上是廣義上的「嶺南語」(嶺南地區語言),而非特指「廣東話」。 就像英語一樣,不是特指英國。粵語英文作「Cantonese」、日文寫成「広東語」,即一般人俗稱為「廣東話」。
  • 深圳的第二官方語言之爭,是英語,還是粵語呢?
    隨著時代不斷的發展變遷,發展迅猛的城市不斷的湧現出來,不過四座一線城市北上廣深的發展,在我國依舊是數一數二的存在,其中深圳的發展最令人矚目,短短幾十年的時間,便有如此大的成就,不得不說深圳是實力極為強勁的一座城市了。
  • 廣東人怎麼不會說粵語?湛江人:真的不會,不要「為難」我們
    大概沒有確切統計數據,若言方言——粵語,不少其他省份的人認為,廣東就一種粵語方言,而且廣東人都會說廣東話,其實是誤解,廣東方言眾多,僅湛江就有不少方言,且區別與北方地區(口音不同,但能正常交流),相互間交流如同「雞同鴨講」,其中不少人不會說廣東話,甚至聽不懂,所以,如果認識某些湛江朋友,別「為難」他們:「你不是廣東人嗎?怎麼不會說廣東話?」他們真的不會。
  • 廣府人,請不要忘記粵語是你的母語!
    ,舊金山和洛杉磯的大部分華人後裔一張口說的仍然是粵語。   發展到現在,以粵語為母語的使用者達7200萬人(2017年《民族語》數據),全球範圍內約有1.2億人使用粵語,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等以及歐洲、澳大利亞等地的華人社區,都有粵語的一席之地。
  • 在廣東,千萬不要和惠州人談戀愛!
    我們與惠州的距離「越來越近」了~ 然而小微那天和大家聊起惠州,沒想到,個個都異口同聲地說:「千萬不要和惠州人談戀愛!」 千萬不要和惠州人談戀愛, 否則回一趟家要逛到腿折。 「一湖兩江十四湧,一海三山八溼地」,半城山色半城湖的它,讓詩仙蘇軾也魂牽夢繞。
  • 粵語和普通話的區別:廣東人喜歡倒著說
    哪個地方的人最喜歡用倒裝句?這還用說?俗語有云:粵語倒裝,天下無雙粵語倒裝用法由來已久,融入日常對話方方面面,連我們自己都可能沒意識到,平時倒裝用得這麼多!感受一下我們對話的日常:普通話說「你先吃」,粵語說「你食先」普通話說「找不到你」,粵語說「搵你唔到」普通話說「對不起你」,粵語說「對你唔住」
  • 有人說粵語是古漢語,那麼秦朝人說的是陝西話還是粵語?
    不過一些經濟發達地區的方言顯然有著很頑強的生命力,比如說粵語。粵語作為漢語的七大方言之一,粵語人群對粵語也有著極強的自豪感,加之該地區經濟發達,自然話語權較大。粵語人群強調粵語重要性的時候,時常會說「粵語是古漢語」,由此來證明粵語的正統性。不過,此說法總是讓人疑惑,比如說秦朝時,難道關中地區的秦人們在說著「粵語」,而不是現在的陝西話嗎?
  • 國際母語日|廣府人,請不要忘記粵語是你的母語!
    ▲廣州十三行,圖片來自廣府文化研究網19世紀,受到大批廣東人被迫「賣豬仔」的經歷影響,粵語也漂洋過海去到美國,舊金山和洛杉磯的大部分華人後裔一張口說的仍然是粵語。發展到現在,以粵語為母語的使用者達7200萬人(2017年《民族語》數據),全球範圍內約有1.2億人使用粵語,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等以及歐洲、澳大利亞等地的華人社區,都有粵語的一席之地。
  • 廣式粵語和港式粵語,哪個地方的粵語說起來更好聽?
    廣式粵語和港式粵語,哪個地方的粵語說起來更好聽?粵語是中國的七大方言之一,無論是使用人數還是遍及範圍都是非常高的。大部分人比較熟悉的就是廣州的粵語了,此外還有的香港的。前者是約定俗成的粵語標準發音,後者則經常出現在影視作品中。
  • 如果你不是地道的東北人,千萬不要使用這些詞語
    中國九大方言中,流傳最廣、影響力最大的可能要數粵語和北方方言中的東北話了。粵語的傳播和流行是隨著當年粵語歌曲一起走向全國的,東北話的泛濫則是與東北小品稱霸螢屏密不可分的。今天粵語歌曲的輝煌已經成為過去時,粵語在全國的影響力也成衰落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