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評論員:小病不治,大病難醫

2021-01-12 華聲在線

小病不治,大病難醫

——整治洞庭湖下塞湖非法矮圍啟示之二

湖南日報評論員

下塞湖非法矮圍跨益陽沅江與嶽陽湘陰兩地,儼然成為牟取一己私利的「私家湖泊」。一個規模如此之大、佔據時間如此之長、也如此膽大妄為的非法工程,何以能在有關部門、單位眼皮子底下一呆就是17年?

夏順安從最初承包經營、開挖溝渠,一步步發展到壘土築堤、畫地為牢,有關部門卻視而不見、見而不管、管而不治,致使下塞湖矮圍問題不斷擴大惡化,長期得不到有效制止。

這一嚴重破壞生態環境案件,折射出某些省直職能部門、案發地黨政負責同志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湖南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不認真、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黨的十九大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精神不實不力,是政治站位不高、工作作風不實、執法監督不力、責任擔當不夠的集中體現,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作祟,致使小問題演變成了沉痾宿疾。

雖說亡羊補牢、為時未晚,但更好的辦法,莫若未雨綢繆。正所謂「小病不治,大病難醫」。「千裡之堤,潰於蟻穴」,小問題日積月累、任其成勢,就會演變成大麻煩,處理起來難度更大、代價更高。為了拆除下塞湖矮圍,沅江市和湘陰縣政府拆除費用巨大,更不用說更長遠的生態修復了,可謂代價高昂。這些年,很多生態環保方面存在的惡疾,都有這方面的慘痛教訓。

湖南位於長江經濟帶,自古山川秀美。洞庭湖是長江之腎,是湖南的母親湖,澤被湖湘千萬人民,其水美韻深,早已超越了一個湖泊的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幾次來到湖南,心裡始終牽掛著湖南人民,對生態文明建設更是殷殷囑託。堅決治理沉痾宿疾,確保「一湖四水」清水長流、歲歲安瀾,正是我們樹牢「四個意識」、做到「兩個堅決維護」的題中之義,容不得一絲半點的思想偏差和工作懈怠。

保護一江碧水,建設美麗湖南,抓整改、搞整治固然必要,但只有切實擔負起環保「源頭控制」的責任,盡力將各類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消除在「萌芽」狀態,把問題解決在初起之時,才能跳出「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防不勝防、改不勝改」的泥淖,真正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生態環境是關係到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係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每一位黨員幹部和公職人員,都不能尸位素餐,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不能因為阻力大,就放任自流,新官不理舊帳,低頭迴避問題;不能因為是沉痾宿疾,就去找客觀原因歷史原因,不動真碰硬解決問題。在生態環保上的任何鬆勁懈怠,都是對黨的事業的損害,都是對人民福祉的不負責任。

「利民之事,絲髮必興;厲民之事,毫末必去」。在加快生態文明建設中,各級領導幹部要切實擔負起生態環境保護第一責任人的責任,自覺站在「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政治高度,堅決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的要求,緊盯生態環境問題抓早抓小、從嚴從快、防微杜漸,腳踏實地把每一個環節處理好,真正把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落到實處,堅決打贏這場推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攻堅戰。

相關焦點

  • 嘉陵:讓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區
    嘉陵區健全區、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讓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區近年來,嘉陵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全力補齊醫療衛生事業短板,不斷優化醫療資源配置,大力提升基層服務能力,建成全覆蓋的醫療保障體系和遍及城鄉的醫療服務網絡,努力讓群眾病有所醫、病有良醫的美好願景成為現實
  • 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縣 常德打造全覆蓋基層醫衛服務體系
    華聲在線12月10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李傑 通訊員 薛野)12月6日,記者從常德市2020年農民健康行組委會獲悉,今年來,該市積極推進基層衛生事業改革發展,圍繞「看得上病」「看得好病」「預防減少生病」,全面推動行政村衛生室建設,建立全覆蓋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 小病村內治療 大病有三甲醫院
    如果是一般的感冒咳嗽,村民都會來澳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醫。南方日報記者 王昌輝 攝   醫療衛生是最大的民生。近年來,為提升醫療衛生保障,大亞灣區一方面大手筆投資建成三甲標準的中大惠亞醫院,使地區醫療水平大幅提升;一方面加快村級衛生站、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基層醫療機構的建設,完善三級醫療服務體系,推進醫療衛生公共服務均等化,讓城鄉居民、外來務工人員「小病不出村,大病有三甲醫院」,共享優質便捷的醫療衛生服務。
  • 湖南日報評論員:不負春光不負卿
    湖南日報評論員連日天氣晴朗,長沙街頭車輛明顯增多,有的路段還出現了短暫堵車現象。有人感嘆,在眼下非常時期,原本讓人心煩的堵車,竟然也會成為一種「心理治癒」。雨水已過,萬物萌動。這種「難」,雖情況不同、成因各異,但重要一點,是不少人難以擺脫疫情陰影下形成的慣性情緒,被「有錢買不回命」的恐懼心理左右。有人會說,疫情還沒有完全消除。確實,疫情還沒有完全解除,復產復工所形成的人員匯聚可能有一定風險。但我省新增病例已連續多日保持在個位數的低位,有的市州已多日無新增病例發生。
  • 湖南日報評論員:瞄準靶心 攻克堡壘
    瞄準靶心 攻克堡壘——三論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湖南日報評論員脫貧攻堅是一場硬仗,從決定性成就到全面勝利,以「一個不能少」的決心,帶領這一部分屬於「堅中之堅、難中之難」的困難群眾走上脫貧致富道路,考驗著全省脫貧攻堅的成色。「回頭看」是發現問題、找出短板的最好辦法。
  • 小病自己吃藥,大病自行了斷,六安五旬患病夫妻輕生,留一生愧疚
    小病自己吃藥,大病自行了斷,六安五旬患病夫妻輕生,留一生愧疚在12月初的時候,在六安的淠河裡,發現了一對夫妻死在了河裡,今天已經是這對夫妻離開這個世界的第三天了,在這段時間裡,警方完全排除了他殺的可能,也就是表示,這對夫妻是自殺的,兒子張勝利表示
  • 湖南日報評論員:從「兩個奇蹟」看中國制度優勢
    ——一論深入學習貫徹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湖南日報評論員今年的「雙十一」,再次沒有任何懸念地創下全球消費市場的新紀錄;前三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長6.2%,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無論是黨的集中統一領導,還是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辦大事;無論是把社會主義制度和市場經濟有機結合起來,還是促進全體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緊緊團結在一起;無論是各民族一律平等,還是走共同富裕道路;無論是堅持改革創新、使社會始終充滿生機活力,還是選賢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確都是我國擁有而其他一些國家所欠缺(或不顯著)的優勢。
  • 湖南攸縣鄉村醫生龍仁元:醫者仁心 仁心醫者
    過去,村民看病得步行6公裡到最近的銀坑衛生院,因路途遙遠,村民生病大多忍著,許多小病往往被拖成了大病。 「那時沒有交通工具,出診全靠走路。」龍仁元說,在缺醫少藥的情況下,他就靠著銀針、草藥給村民看病。 儘管條件艱苦,但龍仁元盡職盡責,不管是三更半夜還是風雨交加,只要病人有需要,他就會出診,自己治得了的,就盡力去治;治不了的,就送醫院治,有時他還親自陪著送去。
  • 湖南日報評論員:向胼手胝足的勞動者致敬
    湖南日報評論員 今天是「五一國際勞動節」。它不僅是愜意出遊的小長假,向勞動和勞動者致敬,更是這個節日的本色。 人類文明發展的每一步,都是以勞動為推動力。「人世間的美好夢想,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實現;發展中的各種難題,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破解;生命中的一切輝煌,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鑄就。」
  • 湖南日報評論員文章:賦予湖湘文化 新的時代內涵
    賦予湖湘文化 新的時代內涵 ——貫徹落實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精神系列評論之四 湖南日報評論員 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是中華民族的魂。文化,是一個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支撐,提供著最持久的動能。
  • 曾經看病難小病拖大病扛 如今愛健康講養生壽命長
    曾經看病難小病拖大病扛 如今愛健康講養生壽命長金羊網  作者:豐西西、劉海陵、林海利、郭啟釗、朱帆、趙鵬、冷爽、徐雪亮  2019-10-11
  • 國務院半年放六招 劍指「看病難」困境
    破解看病難國務院半年放六招  人民日報客戶端 嶽小喬  「小病拖,大病挨,重病才往醫院抬」,「救護車一響,一頭豬白養」,「頭痛感冒三五天,一月工作全白幹」,「掛號起五更,排隊一條龍」……這些民間流傳的順口溜,真切地反映了群眾「看病貴、看病難」的窘況。
  • 湖南日報評論員文章:振興鄉村,打造瀟湘版「富春山居圖」
    湖南日報評論員 近些年來,每逢春節過後,輿論場上總會有一波「三農」的話題襲來,那種「農村凋敝」「農民貧困」「鄉村落後」的觀點,那種唱衰農村的論調,總讓人既擔憂又揪心。 這次會議的鮮明主題,就是要把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作為現代化建設的一項重大原則,把振興鄉村作為建設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的一個重大任務,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置身新時代發展潮頭,放飛對未來瀟湘農村的憧憬,怎能不讓人怦然心動?!
  • 湖南日報評論員:匯聚心合一處的磅礴偉力
    湖南日報評論員連日來,省委領導密集召開座談會,廣泛聽取經濟、科技、社會和文化領域專家,以及企業家、基層代表等對我省「十四五」規劃編制的意見和建議。問計於民,向人民請教,座談會上,省委領導和與會者心念一處,建設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的頂層設計,與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交匯、相融。
  • 小病大治「偽患者」、賴床不走「釘子戶」 健康扶貧要念緊箍咒
    「醫院比養老院都舒服」 記者在四川、貴州、甘肅等地多個貧困地區走訪了解到,貧困地區小病大治、浪費醫療資源情況並不鮮見。 農村貧困人口大病兜底工作,是推進並落實健康扶貧工程的重要內容,是實施精準扶貧的重要舉措。
  • 評論員觀察|擴面提質促人身保險穩健發展
    可需求上來了,覆蓋面擴大了,很多保險產品的短板卻還未補齊,仍存在供給不足、保障水平不高等問題。要讓人身保險更好發揮作用,以政策部署推進其擴面提質、穩健發展很有必要。從此次會議要求看,人身保險要達到豐富優質的水平,真正實現優化供給,還需在提升服務、統一規範、確保長期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做出努力。人身保險擴面提質,首先要治好痛點。
  • 湖南日報評論員:努力創造高品質生活
    努力創造高品質生活——三論以奮鬥姿態推動全國兩會精神落地生根湖南日報評論員 「加快建設內陸開放高地、山清水秀美麗之地以製造業為抓手,推行「品質革命」,帶動產業升級,用高品質供給滿足大眾高品質的消費,是湖南未來發展的不二之選。 高品質生活,離不開制度託底的保障。
  • 挺紀在前,防「大病」於未萌
    為了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中央高度重視從嚴管理監督幹部,提出了監督執紀的「四種形態」,指出要讓咬耳朵、扯袖子,紅紅臉、出出汗的第一種形態成為常態,強調要挺紀在前、敢於較真,注重日常、抓早抓小,防止幹部小毛病演變成大問題。 挺紀在前,運用好第一種形態,首要目的是給黨員幹部打好「預防針」。
  • 治未病到底治的是什麼病?
    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治未病」是什麼意思,「未病」不是「胃病」,更不是某一種病的名稱。最早源自於《黃帝內經》所說:「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謂也」。「治」,為治理管理的意思。「治未病」即採取相應的措施,防止疾病的發生發展。
  • 湖南日報評論員:學深悟透方能劍及履及
    學深悟透方能劍及履及——一論以奮鬥姿態推動全國兩會精神落地生根湖南日報評論員 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徵途上,習近平總書記全國兩會期間的一系列重要講話,對湖南的各項工作具有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極大鼓舞了三湘兒女加快建設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的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