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30日,榮獲「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劇目」、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優秀戲劇獎、「國家文化出口重點項目」、文化部「文華獎」等獎項的大型民族舞劇《粉墨春秋》和《一把酸棗》先後在上海大寧劇院上演,為在珠海、深圳、廈門等地進行18場演出的巡演畫上圓滿句點。
作為中國舞蹈史上首部將「傳統戲曲融合舞蹈語彙」的大型原創舞劇,手眼身步、唱念做打扎靠、水袖、髯口、踩蹺、亮相、身段一個個鮮明的中國傳統戲曲符號都將出現在舞劇《粉墨春秋》的舞臺上,展現了中國傳統藝術的無窮魅力。《一把酸棗》劇中的群舞、雙人舞、獨舞等看點十足,「團扇舞」款款碎步、魚貫而出,通過演員的手、腳、腰、胯等的舞蹈語彙,表達主人公不同的情感狀態,此外帳房舞、駱駝舞、傭婦舞、飢童舞等也極具創意。
多年來,兩部劇目不但多次在國內各個城市巡迴演出,也多次代表國家進行文化交流。《一把酸棗》自2004年12月首演以來,已在國內外演出逾千場,足跡遍布世界各地,更是第一部登陸美國甘迺迪藝術中心演出的中國民族舞劇。《粉墨春秋》則首演於2011年11月,至今已演出近300場,成為首部登陸雪梨歌劇院歌劇廳的中國舞劇。
走出國門以後,兩部劇目與國際知名舞臺劇同臺競技,收穫了票房和口碑雙豐收。據山西華晉舞劇團書記劉文介紹,「兩部劇的票房甚至超過了同期演出的國外知名劇目,我們也通過現場的反應真切地感受到外國觀眾對於這兩部劇發自內心的喜愛。希望通過我們不懈的堅持,能夠在國際舞臺上留下我們中國的作品,這也是我們的中國夢。」
「這兩部舞劇摘得了全國舞臺藝術最高獎項,在藝術造詣上毋庸置疑,希望能夠繼續傳承下去,也讓更多的外國人了解我們中國的文化傳統和藝術水平。」著名舞蹈表演藝術家張玉照給予了非常高的評價。「《粉墨春秋》的底子非常好,融合了中國戲曲和民族舞蹈,給予了這部劇很大的成長空間,也給予舞臺呈現非常大的表現空間,具有很大的戲劇張力。」舞蹈評論家藍凡第二次觀看《粉墨春秋》的演出,認為這部劇目歷經多年打磨越發成熟。
「舞劇通過舞蹈演員的肢體語彙來呈現,比其他藝術形式更有國際性交流的可能性,肢體語言它可以在這樣的一個過程當中去傳達很多突破語言界限的東西,會在國際上傳遞中國最有價值的文化理念。」上海人民廣播電臺主播慧楠認為,這兩部劇目能夠連演這麼多場,是市場直接給予的正向反饋。
「通過舞劇這樣一種舞臺表演形式,把中國傳統文化傳遞到全世界,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D現代舞展」總監傅寧認為,「舞蹈有很多元素是相通的,我甚至發現一些國外的舞劇中吸收了我們中國民族舞蹈的元素。我們也曾經邀請美國舞蹈界人士觀看中國民族劇目,他們都對中國民族民間舞、中國戲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希望發掘中國戲曲和中國民間舞所蘊含的獨特魅力。」
(文章來源:東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