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就經常幻想美人魚到底長什麼樣子?自己什麼時候才能化身為美人魚,體驗遨遊大海的快感。識字後,讀到小美人魚為了追求愛情化為泡沫,依稀記得還哭了好久,痛恨王子不懂珍惜……
傳說人魚是出海人的詛咒,人們所熟知的美人魚形象大多源自德國詩歌中提及的美麗人魚洛雷萊。她經常出現在天色昏暗時的萊茵河畔,用冷豔悽美的外表以及哀怨動人的歌聲迷惑過往的船夫,使其分心而失去方向,最後沉入河底。美人魚在各個國家的傳說中一直擁有神秘而美麗的外表,更是藝術家筆下所鍾愛的題材。
來自瑞士的Ekaterina Savic是一名兒童插畫師及建築師,她喜歡用繪畫的形式講故事。她創作的美人魚栩栩如生、婀娜多姿,你可以發現這些美人魚有著不同國家的鮮明特色,一看便知她們來自不同的海域:亞洲、歐洲、非洲、美洲;膚色、髮型、裝扮各異,仿佛海底世界也對應著陸地世界。整套作品構成了宏大的人魚宇宙,讓人們不禁已準備為這個人魚宇宙編寫故事了。
印象中的美人魚以腰部為界,上半身是美麗的女人,下半身是披著鱗片的魚尾,整個軀體既富有誘惑力,又便於迅速逃遁。中西方神話故事中都有美人魚的存在,那真正的美人魚到底長什麼樣呢?在如今的廣泛認知中,美人魚的原型一般被認為是海牛或者儒艮,不過,這一說法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反對,並表示不要破壞美人魚的完美形象。
在中國古代,人魚被稱為「鮫人」。《山海經》中所描述的美人魚更像是種稀缺的動物,她臉上有刺青、身上有紋彩。到了唐宋時期,形態已基本與人類無異,只是比一般女性略顯嬌小,古籍資料顯示:鮫人的淚可化作珍珠、身體上的鱗片則可作為長明的燈油。而日本傳說中的美人魚有著和「唐僧肉」一般的功效,這一特點也被廣泛應用在漫畫或遊戲中。例如,《陰陽師》中的八百比丘尼就是日本歷史上唯一一個吃了人魚肉的女人。但不知日本是否有戀醜情節,所記載的美人魚長相醜陋不堪,外貌神似妖怪。
東方的美人魚被視作善良與利益,西方的人魚傳說則更趨於邪惡面,就連《加勒比海盜》中對於人魚的設定也是以歌聲外貌吸引人,然後將其吃掉。直到19世紀以後,美人魚才從人們心目中的怪物演變成尤物,才有了,《海的女兒》這樣美麗的故事。近些年,有理論認為人魚就是海底文明的人類,他們與陸地人類有著共同的的祖先,後來遭遇自然環境的變遷,漸漸適應並習慣了在海底生活。從古至今,關於人魚的傳說一直都有,看完這篇宏大的美人魚宇宙圖譜,你是否相信她們真的存在於地球上呢?關於她們的故事你是否準備好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