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衛平, 現為陝西省美術家協會理事、 西安中國畫院畫家、陝西省各界書畫院副院長兼秘書長、西安市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
2013年參加西安市優秀中青年籤約畫家表彰展,2014年參加《蔽芾甘棠》陝西知名畫家精品聯展,2015年8月《夢裡輞川又逢春》作品參加西安中國畫院建院三十慶典,2016年五幅作品參加馬來西亞國際交流展活動,2016年參加陝西省美協主辦大秦嶺•中國脊梁展,2017年四幅作品參加法國裡昂第二屆中法文化論壇書畫交流展,2017年9月參加2017年歐亞國際文化藝術展,2018年榮獲西安市文聯「先進工作者」。
作品於《中國書畫博覽》《美術報》《人民日報》《西安晚報》《哈爾濱日報》《文化藝術報》《三秦書畫》《文化中國》《長安墨韻》《高端品鑑》等數十種刊物發表作品百餘幅;陝西電視臺、西安電視臺、西安教育電視臺等媒體多次予以專題報導,出版《譚衛平山水畫集》。
——陝西中青年實力畫家譚衛平印象
文/張文忠
當下的陝西中青年山水畫家,得益於「長安畫派」諸前輩及藝術院校名師的栽培,人才濟濟,在全國也不容小覷,譚衛平便是當中優秀的一位。我與譚兄相交十幾年,知他脾性,他舉止斯文,沒有少年得志的張狂,與他交往讓人感覺很舒服。對於畫畫而說,譚衛平長於肥沃的藝術土壤,毫無疑問是早熟的。
譚衛平 繪畫系列作品
譚衛平上世紀70年代出生,如果經歷過那個年代,大家大概會有一個共同的記憶:家家戶戶貼在大門上的門神,寓意驅邪納福,還要威武好看;請回家的年畫,吉祥喜慶,紅紅火火,還得畫中有戲;還有窗戶上貼的剪紙窗花,嫁妝箱子上的鴛鴦圖案,媽媽給孩子縫的虎頭帽、 虎頭鞋,姑娘繡的鞋墊、荷包,老人繡的枕頂兒、帽沿兒、肚兜兒, 裙帶兒,這些無一不是將民間美術的審美與生活實用性揉和在一起。耳濡目染,譚衛平從小就接受著這些民間美術的啟蒙薰陶,並緣於喜歡,他在有意無意之間信筆塗鴉著,把看到的人物花鳥用自己的鉛筆描繪出來。他印象最深的是九歲那年的春節,把描摹的年畫門神貼於家門,父母既欣喜他為家中節約了開支,更以他的畫惟妙惟肖而自豪,後來班主任家訪,也對譚衛平的畫作讚譽有加,受到鼓勵,信心大增,他更加對繪畫有了興趣並堅持學習,再後來他到西安美院,接受系統的繪畫知識學習。這些事例表明,在初級學習階段,譚衛平就顯示出相當的繪畫天賦和強烈的創作欲望。
譚衛平 繪畫系列作品
譚衛平出生於陝西藍田,除了上述人文環境對他繪畫的影響,秦嶺山脈的典型北方的地理環境,對於他山水畫風格的走向,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但是, 與眾多描述秦嶺山脈以雄強氣質的畫家們不同, 譚衛平筆下的秦嶺是從生拙、單純、質樸的山水形貌開始,最終賦予了一種靈秀、潤澤,並略帶神秘感的筆墨形態。我以為譚衛平之所以在畫畫上避開了他人的風格,還在於他通過繪畫實踐,有了自己的切身感受。對此,他曾這樣介紹自己對繪畫觀念的理解:通過創作表達自己的藝術價值觀和生活態度,將個人對生命的感悟表現在創作中,用作品體現文化發展和時代變遷,畢竟書畫創作是個人情感的產物和結晶,心靜則畫有靈動,意遠則畫有沉靜,筆墨的韻致,意境的悠遠以畫面安靜、筆墨乾淨、塑造意境為創作觀點,追求精神升華和作品意境「天人合一」的創作理念。
譚衛平 繪畫系列作品
可以說, 抱著這種創作理念,譚衛平以養育了他的秦嶺山脈為創作對象,在一筆一墨地描繪著。而譚衛平描述的秦嶺,並恰當地接近著現實中的秦嶺,接近實際的秦嶺,樸實,稚拙,木訥訥地不動聲色,就如暖陽下蹲踞於牆根的山農的形象。他在紙上造訪秦嶺,營造意境深幽卻蘊含現代審美的山水圖式,不僅表露著他對秦嶺山川丘壑的理解,也是對山水自然靈智的塑造和精神的還鄉。談到個人的繪畫風格,他是這樣理解的:關於個人繪畫風格,我認為還沒有強烈的自我繪畫語言體系,我還在探索中。中國山水畫在當代面臨兩個重大課題:一是如何繼承山水畫的藝術精華;二是如何開拓山水畫的創新語言。現今社會的觀賞途徑是多元化的,繪畫美的技法表現語言也不可能達成一致性,但書畫創作共同追求的高點都是推陳出新,個人風格是在深入繼承優秀傳統、深入生活師法造化,認識繪畫成因和旨趣,在創作中思想理念有了創新意識、凝鍊並有自我獨特且符合美的筆墨語言。目前,我心中秉承「筆墨當隨時代」的理念,因此繪畫風格的傳承性、詩意性、當代性是自己當下繪畫探索的課題。可以說,對畫畫,譚衛平有自己清醒的認識和追求,所以他畫起來筆下有內容,畫面有意境,最終成就了他今天的山水繪畫程式。
譚衛平 繪畫系列作品
近幾年,做為市美協的副秘書長,經常看到譚衛平忙碌的身影,他既要忙碌美協方方面面的大小事務,還要忙碌繪畫的創作任務,我有時候在想,譚衛平保持著什麼樣的動力,既要在忙碌之後,還要潛心創作,始終保持對繪畫的熱情。對此,他講道:繪畫是個人一生的追求與執著,摯愛的創作都屬於自己藝術道路上的學習與探索。不斷學習,探索多種多樣的繪畫形式和表現語言,以自己的畫筆和作品表達對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崇尚,在這偉大的時代對文化的貢獻和自我追求圓滿心路歷程的情懷。在行政事務中,感謝團體的信任,這是一份責任,也是自我鍛鍊和交流的機會。工作中接觸更多的優秀老師,猶如一面鏡子,交流中更能感受藝術創作時代脈搏、聆聽藝術創新聲音,同時我也深感責任重大,因為在這個改革奮進的新時代中,唯有對自己提出更高的標準,更嚴的要求,才能肩負起美協組織賦於的使命和責任擔當。
譚衛平 繪畫系列作品
相比於當下中青年畫家群體普遍重外在形式缺精神意蘊的局面,譚衛平的談話表明他不為世相所惑,不做招搖淺薄的時尚,而潛心堅持鑽研傳統文化,足以顯示出他獨到的思考,也足以顯示出他對繪畫的深深摯愛。他代表了當代中青年畫家群體的精神面貌,他稱得上一個合格的畫家,以畫筆肩負起了時代的擔當。
寫看得懂的藝術文章,做接地氣的自媒體。歡迎關注、鑑賞、收藏、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