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的父親,國王喬治六世,本不打算成為國王,但在他的弟弟愛德華八世退位後,他登上了王位。他穩重、盡職、猶豫不決、缺乏安全感——而公眾也因此愛戴他。在這裡,揭示喬治六世的平凡——包括他著名的口吃——是如何幫助他成為這個國家的寵兒的
1952年2月6日,喬治六世國王在睡夢中去世,享年56歲。在他去世時,他的絕大多數臣民都非常尊敬和欽佩他,而在此後的60年裡,他的聲譽卻得到了提高。2010年上映的電影《國王的演講》(the King’s Speech)大獲成功,引起了公眾的極大興趣,這也推動了它的發展。喬治六世一生中都患有嚴重的語言障礙,影片直接解決了這個問題,聚焦於他與非正統的語言治療師萊昂內爾·羅格(Lionel Logue)之間有時會爆發的互動。
喬治六世的口吃
約克公爵阿爾伯特親王(喬治六世在成為國王之前的名字)從小就受到專橫的父親喬治五世的欺侮和傷害,冷酷的母親瑪麗王后則對他敬而遠之。可以理解的是,他在極度缺乏自信的環境中長大,這不僅使他在公眾面前結結巴巴,有時甚至會語無倫次,還經常使他口齒不清,脾氣暴躁。
然而,正如《國王的演講》中所顯示的,他的救贖不僅來自萊昂內爾 羅格嫻熟的治療,還來自他的妻子,前伊莉莎白 鮑伊斯-裡昂充滿愛心的常識。
卑微的討好
有趣的是,活潑迷人的伊莉莎白夫人在一開始就被說服嫁給了阿爾伯特王子。正如熟悉她的埃利夫人所寫的那樣:「坦率地說,她很懷疑,不確定自己的感情,害怕未來的公眾生活。但她的追求者謙恭地堅持著。1923年舉行的婚禮為阿爾伯特親王提供了一位非常支持他的妻子,她在崇拜他的公眾面前立刻顯得輕鬆自如。她還為他生了兩個深受喜愛的女兒,伊莉莎白和瑪格麗特。
然而,哥哥愛德華八世1936年退位所帶來的創傷,打破了阿爾伯特親王現在過的舒適、幾乎低調的生活。體制內有些人擔心新國王可能無法勝任這項工作。更明智的是,英國首相斯坦利·鮑德溫(Stanley Baldwin)意識到「人們對他有很多偏見。」他沒有機會像他哥哥那樣引起公眾的注意。我擔心在頭一兩年裡,他會覺得不容易的。」
儘管喬治六世在登基時深感憂慮,但媒體,尤其是英國媒體,迅速伸出援手,呈現出一個舒適、令人安心的新皇室家庭形象。在它的前面是一對一夫一妻制、相親相愛的夫婦,他們有兩個可愛、端莊、健康的女兒。他們一起在花園裡,或者圍坐在客廳熊熊燃燒的爐火旁,一邊讀書、聊天、撫摸狗,做著無數的半獨立式住宅或鄉村別墅裡的數百萬人可能會做的事情。
那種把自己與另一個舒適、快樂、樸實的郊區小家庭混為一談的誘惑是無法抗拒的。
面對他的新角色,喬治自己也將成功地迎接王位的挑戰。他最好的品質之一是能夠適應1936年後急劇變化的環境,並吸收作為君主所需要的東西。喬治早年並不是什麼大學者,也不是什麼書蟲,但在他登上王位後,事實證明他學東西很快。
他也明白自己作為立憲君主的作用和影響的局限性。對他來說,言辭上的誇誇其談和生動的語言比喻並撼動著龐大的聽眾,或者要求他在政策上為所欲為,或者公開或秘密地阻撓他不贊成的發展。這不是他的職責,而且,無論如何,在1940年到1945年間,他有一位首相,溫斯頓·邱吉爾,他可以做到這一切,而且經常做到。
事實上,他完美地襯託了他那位慷慨、雄辯、具有傳奇色彩的戰時首相。
國王平凡、勤奮和謙遜的品質,為他和他的家族帶來了良好的聲譽,這不僅是因為王室幕僚們在退位危機的廢墟中迅速重塑了君主制的形象,也因為在1940年夏天法國迅速崩潰後,這個國家和它的帝國面臨著納粹德國的勝利。
當英國人民準備好迎接「獨立」的嚴峻考驗時,由一位自信的首相和一位在閃電戰中拒絕在白天搬出倫敦的君主共同領導似乎要好得多。為了國民經濟的利益,這位國王煞費苦心地在白金漢宮的所有浴池內畫上線條,以顯示熱水的深度。
在二戰的危險和焦慮中,人們也沒有忘記,未來的喬治六世在1916年的日德蘭戰役(battle of Jutland)中服役於柯林伍德海軍(HMS Collingwood),他的女兒伊莉莎白公主(Princess Elizabeth)在二戰期間加入了ATS,成為了一名軍用卡車司機,對插頭火花塞很精通。白金漢宮被炸的同時,斯特普尼和考文垂的聯排房屋被炸成碎片,這一事實也有一定的對稱性。
戰後時期,喬治六世在與1945-51年的工黨政府打交道時,再次表現出了恰到好處的個人和憲法風格。儘管是天生的保守派,國王還是決定給予新政府儘可能多的支持,因為他對新政府的許多高級部長都很熟悉,他們都是戰時聯合政府的成員。儘管如此,他不喜歡罷工,有一次他評論說「如果罷工妨礙家庭生活,話題的自由就會受到威脅」。當白金漢宮的僕人們組織了一個工會時,他也吃了一驚,無法理解安奈林 貝文(Aneurin Bevan)為何拒絕穿晚禮服,理由是「那是上流社會的制服」。
儘管存在分歧,但國王和多嘴的左翼分子貝文相處得很好,這可能部分是因為兩人都患有口吃,而且國王非常尊重沉默、直率的首相剋萊門特 艾德禮。事實上,唯一讓國王感到厭煩的勞工部長是傲慢、傲慢、不老練的休·道爾頓,他是他父親喬治五世不喜歡的前導師卡農·道爾頓的兒子。
特別是1945年之後,喬治六世主持了一系列重大的國家變革,從福利國家的引入到英國在外交政策上「單打獨攬」能力的終結;從英國工業和經濟關鍵部分的國有化,到戰後順從程度的下降,以及抑制的抑制效應(無論是在公共領域還是在私人領域);從上教堂人數的減少到現代媒體的迅速發展;從英國人口的基本同質性到大規模「非白人」移民和定居的開始。
喬治六世也見證了大規模非殖民化進程的開始,為失去「印度皇帝」的皇室風格和頭銜而煩惱,為尼赫魯統治下的印度在1949年要求的共和制地位所帶來的影響而擔憂,急於看到賽普勒斯、肯亞、馬來亞甚至埃及等地的衝突迅速得到解決。1952年喬治去世後,新女王,他的女兒伊莉莎白,成為大英國協的元首,全身心地投入到這個快速變化的組織中。
在很多方面,喬治六世似乎都是令人難以置信的盡責、勤奮和平凡——儘管這句話用在維多利亞女王的曾孫身上似乎有些可笑,他還是這個佔了近三分之一人口的大英國協和帝國的國王和皇帝。但他在公開和私人生活中樹立的標準都高得驚人,為他同樣盡責的大女兒提供了無價的模板——儘管這些標準與當今許多溫莎家族成員的行為舉止相差數千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