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蒙田:在「懷疑」中建構法國近代哲學的開端

2020-12-01 中國社會科學網
解析蒙田:在「懷疑」中建構法國近代哲學的開端

2015年02月09日 09:25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鄧剛

字號

內容摘要:法國藝術家丹尼爾·杜芒斯提爾(Daniel Dumonstier)所作蒙田肖像畫資料圖片人們通常認為,蒙田是一位懷疑論思想的人文主義作家,笛卡爾被視作現代哲學的奠基人,而帕斯卡爾則是非理性主義者和宗教思想家。但是,通過深入考察三人的思想,人們會發現他們通過「我懷疑」、「我知道」、「我相信」三種不同態度,共同構成法國近代哲學的開端,並推動了法國哲學的發展。」在法國近現代哲學與文化的發展之中,這種不斷懷疑、不斷否定自身、不斷追求創新、不斷追求變化的精神,成為貫穿從啟蒙運動到當代後現代主義的法國哲學運動的重要特點之一。為了尋找確定性,笛卡爾首先進行一種普遍的懷疑,從而找到了「我思,我在」這一哲學第一原理。

關鍵詞:確定性;懷疑論;數學;主義;布朗什維克;法國哲學;開端;蒙田式;近現代哲學;蒙田是

作者簡介:

  蒙田與法國近代哲學開端

 

法國藝術家丹尼爾·杜芒斯提爾(Daniel Dumonstier)所作蒙田肖像畫 資料圖片

  人們通常認為,蒙田是一位懷疑論思想的人文主義作家,笛卡爾被視作現代哲學的奠基人,而帕斯卡爾則是非理性主義者和宗教思想家。但是,通過深入考察三人的思想,人們會發現他們通過「我懷疑」、「我知道」、「我相信」三種不同態度,共同構成法國近代哲學的開端,並推動了法國哲學的發展。笛卡爾代表著科學,追求確定性;蒙田總是處在不確定之中;而帕斯卡爾儘管與笛卡爾有許多分歧,對蒙田也持一種與笛卡爾類似的批判態度,但他卻是通過情感和信仰來重新尋回確定性。

  1942年,法國哲學家布朗什維克在《笛卡爾與帕斯卡爾:蒙田的讀者》一書中提出,在蒙田的懷疑論和笛卡爾、帕斯卡爾之間有一種斷裂,這是從一種文明到另一種文明過渡的標誌。「笛卡爾的大部分研究者,都是一些職業哲學家,只是把蒙田的《隨筆集》視作一本消遣之作;而蒙田的研究者,則大多是文人,往往在面對笛卡爾的《沉思集》之類的學術著作時退避三舍。因此,在兩大著作之間所存在著的親密性和對立性,根本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然而,在這之中所出現的,卻是從某種狀態的文明到另一個不同的階段的過渡。」

  作為現代思想的奠基者,笛卡爾和帕斯卡爾的任務之一在於如何應對蒙田的挑戰,即作為懷疑論者的蒙田向確定性所提出的挑戰。因為在蒙田看來,沒有什麼能夠給知識的大廈提供足夠的基石。正是這種挑戰與回應,揭示出現代性的開端。現代性的本質在於同時包含確定性和不確定性:一方面是由理性和科學所提供的巨大的確定性;另一方面則是懷疑論憂慮。宗教改革和文藝復興所帶來的是一種全新的「世界觀」的興起,從而中世紀時期那種安定、有序、層級化的宇宙圖景不復存在。

  「我懷疑,我知道,我相信」,分別代表著面對現代性的三種態度。「我知道什麼?」是蒙田式的懷疑論態度,而這種普遍懷疑的精神構成了笛卡爾哲學思考的起點之一。儘管笛卡爾也從普遍懷疑出發,但是他卻通過懷疑發現了我思的確定無疑,從而通過「我思,我在」確定了近現代哲學的理性主義和主體主義的基調。帕斯卡爾則認識到笛卡爾等人的理性主義精神的不足,主張在某種宗教式的情感的「我相信」之中,來消除蒙田式的懷疑論和理性主義所可能導致的無神論異端。如果說笛卡爾在理論理性或認識活動中重新找回了確定性,那麼帕斯卡爾則是在實踐理性或者說信仰之中找回了確定性。

 

分享到: 0轉載請註明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編:劉宇)

相關焦點

  • 蒙田:法國文化巨人,個人化書寫的先河,一代散文大家
    書中從懷疑論的思想出發,夾敘夾議,生動有趣,開創了近代散文的多條源頭。蒙田從人文主義的立場出發,懷疑現有秩序,確立了人的高貴地位。在蒙田之後幾百年的法國散文史中,都有蒙田作品的悠長的迴響。但蒙田對於法國散文的意義和重要性,不但在於蒙田是其源頭,更在於他對這條河流的助力。在散文這一古老的形式上,個人自由意識的表現,是法國散文以及法國思想的典型體現。
  • 《蒙田隨筆》歐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經典之一
    《蒙田隨筆》是法國人文主義作家米歇爾·蒙田創作的隨筆集,於1580-1587年分三卷在法國先後出版。該作內容包羅萬象,融書本知識和生活經驗於一體,是16世紀各種知識的總匯,有「生活的哲學」之稱。蒙田以智者的眼光,在作品中考察大千世界的眾生相,反思探索人與人生,肯定人的價值和欲望,批判教會和封建制度,主張打破古典權威,充滿了人性自由、科學知識的人文思想。該作與《培根人生論》《帕斯卡爾思想錄》一起,被譽為歐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經典。
  • 巴黎聖母院被燒了,不過還好,法國文化思想界有這三個人!
    經過四百餘年的考驗,歷史證明了蒙田與莎士比亞、蘇格拉底、米開朗琪羅一樣是一位不朽的人物,他的隨筆如他自己所說的那樣,是「世上同類題材中絕無僅有的」。蒙田《隨筆集》中折射出來的哲學思想之於中國文化有著內在的親和力。
  • 法國文藝復興後期,人文主義懷疑論者,觀察人類情感的記錄者蒙田
    今天我們要來了解的就是在十六世紀中,歐洲歷史上隨筆寫得非常有影響的一位法國思想家。他就是米歇爾·德·蒙田。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呢?現在就讓我們回顧那一段歷史歷史,做一個關於米歇爾·德·蒙田的簡單探討,看看這個文學巨匠蒙田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物吧!
  • 法國哲學的中國視角
    法國哲學家們不只沉湎於理智王國而缺乏情感,他們中的不少人同時又是詩人、文學家、藝術家和社會活動家 同歐洲其他國家的哲學相比,法國近代哲學似乎有以下幾個風格和特徵: 第一,法國哲學一直貫穿著一種懷疑精神和崇尚理性的精神。 懷疑精神和崇尚理性的精神可以說是同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
  • 被法國中學教學玩壞的蒙田
    2012年夏天,他受法國文化電臺邀約,在每周周間的中午給聽眾閱讀並講解一段《蒙田隨筆集》的選段。因為節目頗受好評,因此推出了這本《與蒙田共度的夏天》。事後,孔帕尼翁教授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對於節目和書的備受好評,他也是感到大大地出乎意料,他之前曾懷疑《蒙田隨筆集》這樣大部頭、帶有哲思的著作會成為聽眾或讀者的欣賞目標嗎?
  • 讀蒙田隨筆有感
    作者簡介蒙田(Michel Eyquem de Montaigne)(1533.2.28-1592.9.13),法國文藝復興後期、十六世紀人文主義思想家。(je suis moi-même la matière de mon livre.)。從他的思想和感情來看,人們似乎可以把他看成是在他那個時代出現的一位現代人。他的散文主要是哲學隨筆,因其豐富的思想內涵而聞名於世,被譽為「思想的寶庫」。
  • 人文主義大作家蒙田與他的《隨想錄》
    人文主義在法國的發展受到了基督教會和巴黎大學的仇視和扼殺,但是卻得到了法國王室支持。法王弗朗索瓦一世熱衷於發表熱情洋溢的演講,以示對文化事業的支持。人們稱他為『『文藝之父」更使他洋洋得意。1530年,他建立了法蘭西學院,人文主義者在此與巴黎大學抗衡。人文主義是在同封建基督教文化的鬥爭中發展起來的。弗朗索瓦一世的妹妹,納瓦爾王后,也是一位人文主義的積極支持者,她在宮廷一度成為人文主義者的避難所。
  • 法國思想家蒙田:婚姻像鳥籠
    生活在16世紀法國的蒙田(見左圖,資料圖片)原名不叫蒙田,「蒙田」是他的城堡(見上圖,資料圖片)的名字。外面的鳥想進進不去裡面的鳥想出出不來生活在16世紀法國的蒙田原名不叫蒙田,「蒙田」是他的城堡的名字。
  • 法國著名思想家蒙田10則經典名言,充滿智慧與哲理,值得收藏
    在法國散文史上,開創隨筆式作品之先河的人,非蒙田莫屬。在16實際的法國,蒙田的作品就是當時人們的枕邊書,滋潤過太多法國人的心田。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蒙田筆下那些平易通暢、親切生動、富有生活趣味的文字吧!
  • 法國著名思想家蒙田10則經典名言,充滿智慧與哲理,值得收藏
    投票 在法國散文史上,開創隨筆式作品之先河的人,非蒙田莫屬。他的隨筆成就最高,內容包羅萬象,每篇隨筆均散發著濃鬱的人文主義色彩。從每一篇隨筆中,映射出一種樂觀、積極和充滿智慧的人生態度。可以說,讀完他的作品,能夠感受到他的一種生活觀,一種人生哲學。在蒙田的作品中,包含日常生活、傳統習俗、人生哲學等無所不談,還旁徵博引古希臘作家的理論,有&34;之美稱。
  • 蒙田的遺產:現代隨筆四百年
    在這個意義上,蒙田的隨筆、笛卡爾的哲學、帕斯卡爾的信仰構成了現代性的三大源頭。它們代表了一個人面對自我和世界時的三種態度:我懷疑,我知道,我相信。在這三者之中,蒙田又是源頭的源頭,因為正是他的普遍懷疑的精神對後二者構成了有力的挑戰。
  • 西方近代哲學之父——笛卡爾:我思故我在,美麗的心形曲線
    笛卡爾,西方近代哲學之父,解析幾何之父,理性分析方法的奠基人,是一位深受西方人尊敬的科學家、思想家。笛卡爾在數學、物理學、天文學等領域做出了重大貢獻,如著名的笛卡爾坐標系。除了哲學和科學成就外,笛卡爾的愛情故事,也是一個流傳很廣的話題,即美麗的心形曲線。笛卡爾生活在17世紀前半葉。
  • 讀法國《蒙田隨筆》,我最喜歡這句話,太精闢了
    以上整理於法國蒙田的《探討哲學就是學習死亡》篇筆記。02結束語至此,法國《蒙田隨筆》的筆記整理已全部完畢。文抄公工作也應該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讀法國《蒙田隨筆》妙語:吃苦是檢驗恆心的標尺,學會向美色抗拒》
  • 《蒙田隨筆》:一本智慧書籍
    米歇爾·德·蒙田(1533-1592),文藝復興時期法國思想家、作家。閱歷豐富,見識廣博,思想開闊,文風率真而深得弗蘭西斯·培根、莎士比亞、託爾斯泰等大文豪的喜愛。以《隨筆集》留名後世。成為世界文學經典,開一代隨筆之文宗。本書內容包羅萬象,融書本知識和生活經驗於一體,是16世紀各種知識的總匯,有「生活的哲學」之稱。
  • 讀法國《蒙田隨筆》的筆記:多與書籍打交道,是人生旅途中的儲糧
    教育人王福明說:我很欣賞和贊同蒙田說的這話。跟健康快樂的人交往,自己也會變得健康快樂,積極向上。此句是法國蒙田隨筆的《論想像的力量》篇。書籍中好內容啟迪人的思維【書籍中的各種內容主要是啟迪我的思維,促進我的判斷,不是推動我的記憶。】教育人王福明說:是的。書籍中美好的內容主要是啟迪我的思維,淨化我的心靈,或者喚醒我沉睡的心靈,使我朝著那美好、陽光的方向尋去。
  • 楊靖︱蒙田的假面
    英國歷史學家彼得·伯克在《蒙田》評傳中宣稱這位法國啟蒙思想先驅具有「兩副面孔」:「非傳統的觀念處處藏鋒,但看起來卻一臉虔誠。」內戰從1562年開始,到1598年結束,歷時三十餘年,給法國社會和民眾造成巨大傷害。1580 年春,蒙田將自己戲稱為「滷肉片」「柴捆」的文稿匯集為兩冊,以「嘗試」(Essais)為書名出版,即《隨筆集》(一、二卷)。蒙田選擇在法國內戰時期撰寫並出版《隨筆集》是否「大有深意」?如果聯想到霍布斯在英國內戰中撰寫《利維坦》,洛克遠避荷蘭寫作《政府論》,那麼蒙田的創作宗旨似乎也應該與該國時政密切相關。
  • 世界文化史:法國文學
    文藝復興運動中產生的人文主義文學是法國16世紀文學的主流,它繼承了中世紀法國市民文學的傳統,宣揚人文主義思想,反對封建思想意識,在形式上進行創新,為法國近代文學奠定了基礎。法國人文主義文學在小說、詩歌、散文、戲劇方面都取得了成就,最能體現文藝復興精神的是拉伯雷和蒙田的創作。
  • 他是法國人文主義作家,開創散文體先河,思想竟和中國儒道相通!
    這一方面是因為他的書中所折射出的超越時代的智慧,涉獵話題的博大,思想的深刻,更是因為蒙田的智慧和中國傳統思想和哲學有許多相似性,能夠引起中國讀者的共鳴。蒙田與中國文化並無實質性的接觸,對中國儒家和道家思想一無所知,但歷史學家博克說:「蒙田遲早要被人看作是一位具有中國道家思想的人物。」而他的適中、謙遜思想與中國儒家文化的中庸之道也有相似之處。
  • 近代的開端——中國史分期的不同見解
    「中國近代的開端始於何時」,即是此一類難以分說清楚的問題。 當然,在中國學界,目前最流行的近代開端論,還是「鴉片戰爭論說」,即認為中國近代,始於「鴉片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