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堂》嘉賓李迅雷深入解讀全球疫情蔓延下中國經濟結構轉型與對策

2020-12-11 新華社客戶端

新華網北京4月8日電(馮孔)4月6日晚上七點半,新華網與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聯合推出的投資者教育公益節目《國民財富大講堂》第六期播出。嘉賓九三學社中央委員、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副理事長李迅雷圍繞「全球疫情蔓延下中國經濟結構轉型與對策」進行了精彩演講。

該節目在新華網、新華網客戶端、新浪、騰訊、百度和嗶哩嗶哩等平臺播出。數據顯示,當日觀看直播的網友超過530萬。

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全球金融市場波動,當前,我們應該怎麼看待全球經濟的走勢?後續我們又應該如何在經濟結構轉型當中調整預期,抓住機遇?對此,李迅雷做出了解答。

全球經濟難以避免出現衰退跡象

當前,中國國內疫情已經基本被控制,境外輸入也在可控範圍之內,境外輸入的壓力與當時春運期武漢往外輸出也不可同日而語。對境外輸入人員的檢測和追蹤的工作量和難度都遠小於春運期間武漢外遷的情形。因此,李迅雷判斷,中國不會出現第二波疫情,在疫情防控分區分級措施下促進復工,不會帶來疫情的明顯反覆。

基於模型預測,李迅雷認為美歐疫情有望在四月末得到控制,但消滅很難。在樂觀的假設下,預計美國4月底累計病例將達到42萬左右,5月底達到47萬左右;全球(只計算了已經爆發的疫情國)累計病例數4月底將達到155萬左右,5月底達到166萬左右。

李迅雷認為,即便全球的疫情得到了控制,全球經濟出現衰退的跡象也很難避免。全球經濟受到了長期不利因素的制約,一是全球人口的老齡化,二是全球經濟結構的固化。

中國經濟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超過30%,中國之後缺乏接棒者。2019年,美國GDP增速為2.3%,歐盟GDP增速只有1.4%,日本為0.7%,印度則下滑至5.3%。中國經濟增速的持續回落,使得其他國家的外需減少。為控制新冠病毒疫情擴散,各國防控措施在不斷升級,截至目前有 60多個國家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印度、波蘭、加拿大等至少18個國家已宣布關閉國境,義大利等6個國家全國「封城」,禁止非必要的人員自由流動。

為了應對疫情帶來的經濟衰退,各國紛紛採取措施,李迅雷舉例說:「美聯儲通過拼命擴表,釋放流動性,雖然在短期內可以防止經濟危機的發生,金融危機的爆發,但是從長期來看,它在不斷的消耗美聯儲和政府的能量和潛力。」

「中國作為世界工廠,是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中非常重要的一環。中國疫情影響到了全球的供應鏈,全球疫情的爆發,也影響到了中國的產業鏈。」李迅雷說。

疫情加速中國經濟結構分化趨勢

李迅雷表示,因為受到疫情的影響,中國的復工率很難達到去年同期水平。

他判斷,疫情將加速中國經濟結構分化趨勢。首先,區域經濟將繼續分化,經濟強的地方將會更強,經濟弱的地方將繼續變弱。「數據顯示,一季度浙江等一些經濟強省的財政收入和GDP與同期相比基本沒怎麼下降,而一些經濟相對落後的省份受到的影響更大。雖然疫情對不同的產業會有不同的影響。但最終會加大各個地區的分化。」李迅雷說。

其次,居民收入也會繼續分化。2018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51元,增長7.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17元,增長8.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6%。3億多中偏上收入人群人均年可支配收入達7.06萬元,即10500美元。然而疫情期間,中低收入人群收入方式較為單一,不能正常工作,受到的影響更大。

再次,產業結構將繼續分化,新經濟產業高增長,傳統產業低增長。隨著人口結構變化,傳統周期類經濟在下滑,但新經濟也在崛起。2018年信息技術業增加值累計增長30%,對比房地產的3.8%、建築業的4.5%和金融業的4.4%,新經濟對GDP的支撐作用明顯。

「疫情之後,增長比較快的將會是一些線上服務業。如信息技術產業,租賃商務服務以及醫療、健康、環保行業。傳統的經濟產業,肯定會有所放緩。」李迅雷說。

最後,疫情將加速頭部企業與非頭部企業分化。以房地產業為例,今年1~2月份,商品房的銷售較去年同期回落了近40%,但是商品房銷售前10大公司僅下降了12%,遠遠低於平均水平。中小房企面臨壓力更大,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加強。

李迅雷總結:「我們要把握好分化趨勢,分化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疫情加速了中國經濟的分化趨勢,這種分化將促進我國經濟的轉型和新興產業的崛起。」

奮力奔小康:政策將如何應對

3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強調「國內外疫情防控和經濟形勢正在發生新的重大變化」,要求「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和實施力度」,其中,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適當提高財政赤字率,發行特別國債,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引導貸款市場利率下行,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為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李迅雷建議,第一,要落實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的舉措,發行特別國債,適度提高財政赤字率,增加地方專項債規模,下調貸款利率。

第二,要做好傳統基建,實現發展目標。傳統基建仍是主力,或拉動今年名義GDP增長0.9個百分點,新基建雖然發展較快,但由於目前體量仍然較小,拉動作用並不明顯。預計狹義新基建對名義GDP增長的拉動或只有0.1個百分點,廣義新基建拉動作用也只有0.6個百分點。

第三,要將穩就業作為政策底線。疫情導致部分行業受到衝擊,比如一些個體工商戶。通過結構性政策扶持,有利於穩就業,當然針對不同情況需要採取不同措施。

第四,不斷推進改革,包括國企改革,資本市場的改革等。推動國企改革,可以讓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之間,實體經濟和金融企業之間的利益有一個再平衡。另外,要加強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健全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力、普惠性的現代金融體系。

「中國經濟轉型過程中,機會還是比較多的,尤其是結構性的機會。消費者和投資者都能夠感受到新舊動能轉換、科技進步帶來的好處。企業產品質量在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在增強,我們還是要有充分的信心來看待中國經濟。」李迅雷說。

相關焦點

  • 國民財富大講堂嘉賓陸挺深度解析疫情影響下的全球經濟與中國對策
    新華網北京4月19日電(王蓓蓓)4月18日晚上七點半,新華網與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聯合推出的投資者教育公益節目《國民財富大講堂》第十一期播出。本期嘉賓野村證券董事總經理、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圍繞「疫情影響下的全球經濟與中國對策」進行了一場精彩演講。
  • 重磅| 李迅雷將出席第三屆【界面·財聯社財經年會】解碼中國經濟...
    原標題:重磅 | 李迅雷將出席第三屆【界面·財聯社財經年會】解碼中國經濟「雙循環」新格局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確認出席12月23日在上海靜安瑞吉酒店(上海靜安區北京西路1008號)舉辦的第三屆【界面·財聯社財經年會】,並發表主旨演講
  • 屠光紹課題組: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對中國經濟影響分析
    新冠疫情在國內暴發後對國內經濟以及國際經濟影響的分析已經見諸各種媒體,而本文著重從疫情國際蔓延的角度,基於已經並可能進一步擴散的國家或地區,以及各地疫情程度的分析和預測,估計了全球和各國經濟受影響的程度,據此來分析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 李迅雷:2021年 投資供給側機會可能更多
    李迅雷:供給側的機會可能更多一點。需求側的問題已經是一個老問題了,是全球都面臨需求側的問題。需求側要通過改革來推進,但需求側就像一個老房子,房屋裡面的結構都已經老化、固化了。我們要慢慢來改進,一步一步來改革。
  • 【商院雲講堂】攜手高校營銷智囊,華理商院雲端論道!營銷賦能系列...
    為主題,邀請到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臨港—華理自貿區創新研究院院長閻海峰,美國舊金山大學商學院國際工商管理終身正教授、美國舊金山大學中國企業管理研究所所長楊小華,中山大學市場營銷學科帶頭人、教授、博導、《營銷科學學報》聯合主編、中國高等院校市場學研究會副會長王海忠,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董銀果,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上海代表處代表董剛,各位嘉賓緊密圍繞「企業國際化」主題進行了精彩分享
  • 全球疫情之下蘇州怎麼做 市政協「委員講堂」開講
    昨天下午,蘇州市政協2020年「委員講堂」第一講開講,邀請市政協委員、蘇州科技大學教授王世文作了一堂關於「宏觀經濟形勢現狀、趨勢與政策」的講座。市政協主席周偉強參加。「委員講堂」是今年市政協工作的一個創新,是依託政協人才密集優勢,打造的展現政協委員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重要窗口和增強委員學習交流的重要學習平臺。
  • 李迅雷遭免職?因這篇研報還被請去「喝茶」?李迅雷緊急回應:無稽之...
    李迅雷被免去研究所所長一事,有市場人士解讀稱,可能與此前一份被刪的研究報告《中國失業率有多高?》相關。  這意味著,李迅雷將有更多時間和精力潛心研究學問。  事實上,李迅雷早有提拔幹部並逐漸退出所長職務的想法。去年李迅雷向券商中國記者表示,中泰證券研究所是一個年輕進取並非常市場化的團隊,當下研究所所長已經進入到「80後時代」,他希望將來能夠退出所長崗位。從去年初就已經在物色研究所所長人選。
  • 李迅雷:需求趨弱下的供給側機會
    來源微信公眾號 李迅雷金融與投資 ID:lixunlei0722李迅雷為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副理事長,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本文為9月3日我在中泰證券四季度投資策略會上的演講內容整理。在這一強刺激作用下,美國消費依然沒有起來,美國居民二季度可支配收入增長了11%,而消費支出則下降了9%,因此,美國居民儲蓄大幅上升,收入溢出效應導致居民收入的很多錢都流向了資本市場。同時,美元指數的下行,也使得流向中國的資金在顯著增加,這就造成了全球範圍下的經濟與股市的背離。
  • 專家:全球經濟將大概率陷入慢性蕭條,大變局下的中國經濟面臨四大...
    摘要:全球變局下,中國經濟面臨哪些嚴峻挑戰?下一步如何找準經濟穩定與轉型的方向?根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實時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4月10日上午7時30分,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超160萬例。全球疫情形勢不斷升級,世界經濟遭受強烈衝擊。
  • 中國這步棋走的太對了!疫情全球蔓延,國際經濟大衰退的風險在不斷...
    劉玉書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宏觀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員隨著疫情的全球性蔓延,國際經濟大衰退的風險在不斷增加。據新華社報導,美國知名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4月10日發布半年度全球經濟預測數據顯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美國經濟產出今年將下滑8.0%,失業率或一度升至20%以上。該智庫當天發布的預測數據還顯示,為遏制新冠病毒蔓延而採取的管控措施正導致全球經濟陷入嚴重衰退,全球經濟今年將下滑3.4%。
  • 後疫情時代中小企業數位化轉型面臨的機遇、挑戰及對策
    疫情之前,中小企業數位化轉型就是政府和業界關心的熱點,也是難點。在疫情衝擊下,中小企業數位化轉型迎來新機遇,包括轉型意識提升、轉型基礎更加牢固等,也面臨新挑戰,包括轉型投入能力下降、轉型動能不可持續等。對後疫情時代加快推動我國中小企業數位化轉型進程面臨的機遇和挑戰進行分析和研究,並給出對策和建議。
  • 李迅雷:沒有危機的衰退——我們該如何應對
    以下文章來源於李迅雷金融與投資 ,作者李迅雷來源微信公眾號 李迅雷金融與投資 ID:lixunlei0722李迅雷為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副理事長,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今年以來隨著疫情的不斷擴散但是,作為社會精英構成的政府,是完全能夠清楚了解病毒傳播速率的,在中國給予他們足夠多時間去宣傳和防控病毒傳播的條件下,他們卻沒有及時採取緊急有效應對措施,沒有給予民眾足夠的明確的防疫指引,如防控疫情手冊等,確實屬於失職。
  • 朱寧教授出席博鰲論壇疫情與經濟研討會 共話疫情衝擊下的全球經濟
    來源:上海高級金融學院近日,博鰲亞洲論壇研究院舉行第二次「疫情與經濟」遠程研討會,以「疫情衝擊下的全球經濟」為主題,探討疫情對全球經濟的中短期影響,並提出政策建議。13位全球知名學者、政要和商界領導人共話疫情下全球經濟的機遇與挑戰。
  • 李迅雷:恩格爾係數在下降 「消費降級」不成立
    回溯看2018年的經濟數據,消費增速也有所下滑。而另一方面,隨著出口、投資的增長模式難以為繼,消費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穩定器」。今年或者更長一段時間中國消費的可能表現是怎樣的,從穩定中國經濟的宏大角度看,如何釋放消費活力?
  • 感知中國經濟脈動:第三屆【界面•財聯社財經年會】成功在滬舉辦
    回顧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全球經濟增長緩慢、全球貿易增速放緩的背景下,中國經濟則率先重啟,為全球開放合作帶來堅韌強大的推動力。展望2021年,深入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紮實提振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積極推動新消費轉型升級、助力中國品牌價值提升……新理念新徵程,經濟創新正當時。
  • 李迅雷:不能把消費增速下滑簡單等同於「消費降級」
    李迅雷:不能把消費增速下滑簡單等同於「消費降級」 每日經濟新聞 2018-08-31 00:25:17
  • 埃及專家:疫情形勢下 中國經濟是全球經濟的「穩定之錨」
    埃及國家規劃院「一帶一路」課題組負責人赫芭·賈邁勒國際在線報導(記者米春澤、劉素雲):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無疑為世界經濟帶來了沉重打擊。近日,埃及國家規劃院「一帶一路」課題組負責人赫芭·賈邁勒博士在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採訪時表示,她認為中國經濟是全球經濟的「穩定之錨」。她相信疫情過後,中國將在激活全球經濟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赫芭·賈邁勒博士長期致力於中國問題研究,目前擔任埃及國家規劃院「一帶一路」研究課題小組負責人。在她看來,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都造成了巨大衝擊。
  • 在線講堂|全球價值鏈下,中國企業如何破局
    在線講堂|全球價值鏈下,中國企業如何破局 實習生倪瀾瑛整理 2020-11-13 15:04 來源:澎湃新聞
  • 孫久文:疫情對區域經濟的影響和對策
    各位大家好,我根據我們會議組織的布置,談一下疫情對區域經濟的影響和對策這個問題。我主要想談三點。第一,談一下疫情對區域產業發展的影響。一是直接影響。直接影響最大的應該還是第三產業,旅遊、餐飲、商貿、文化、娛樂,以及教育,等等,對這些的直接影響還是很大的。
  • 李迅雷:為何未來投資機會多是結構性的?
    來源:李迅雷金融與投資 ID:lixunlei0722(本文根據我在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直播課演講刪節並修改)全球經濟下行不是問題,結構失衡才是問題1.疫情加速經濟下行步伐:改變斜率而非趨勢全球經濟由於受到疫情影響,今年也是變化比較大。既有疫情問題,又有經濟問題,同時還有一些貿易摩擦、地緣政治等等相互交錯,所以比較複雜。全球經濟處在一個結構的失衡當中,疫情又進一步加速了經濟衰退的步伐。美國復工之後,疫情爆發的數量還在進一步增強,疫情持續時間更加變得遙遙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