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文脈」從賣菜郎到金榜題名:「鬼才狀元」倫文敘的故事傳誦至今

2020-09-04 羊城派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周哲 歐陽志強

歷史文化底蘊豐厚的佛山素有「狀元之鄉」的美譽,佛山自古崇文重教,歷朝歷代人才輩出。在一千多年的科舉史上,佛山曾出現過五位文狀元和兩位武狀元。這些佛山狀元們留下了大量的文德武功,他們的事跡和傳說在當地廣為流傳。「鬼才狀元」倫文敘就是其中一位為人們津津樂道的狀元。近年來佛山市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一直致力於發掘倫文敘及狀元文化的文化遺產,發展文旅體綜合產業的同時,助推鄉村振興,激發鄉村文化活力。

倫文敘畫像

貧寒家境裡走出的「鬼才狀元」

據統計,自隋、唐開科舉取士以來,直至清末廢除科舉,1300多年間中國曆朝歷代共產生了652位文狀元。其中,廣東省共出現過9名文狀元,5名武狀元,其中分別有5位文狀元、2位武狀元來自佛山,倫文敘就是其中一位。

倫文敘字伯疇,號迂岡。明朝南海縣黎湧(今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石灣鎮街道黎湧村)人。據佛山市孔子學說研究會理事陳宜喜所著的《狀元村文化》記載,倫文敘出身寒門,父親倫顯之務過農,做過傭工,後以撐渡船為生,一家大小僅堪溫飽。由於收入甚微,倫顯之無力送子入私塾讀書。倫文敘小時候只能種菜賣菜補貼家用,但是他天性好學,常到村內一間私塾門外偷聽。塾師因此備受感動,免費收他為學生。因聰慧好學,倫文敘八九歲已能詩文,長於對聯,被稱為神童。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年),倫文敘連中會試第一,殿試第一,考中狀元。因為倫文敘為人瀟灑機敏,聰明伶俐,善於應對,他又被稱為「鬼才狀元」。

出身貧寒的倫文敘非常重視家教門風,其長子倫以諒,明正德丙子鄉試第一(解元),庚辰成化進士;次子倫以訓,正德八年(1513年)舉人,十二年會試第一名(會元),殿試第二名(榜眼),授翰林院編修;三子倫以詵,嘉靖進士,官至南京兵部武選郎中。一家父子兄弟並以魁元策名,天下稱之為「一門四進士,父子魁三元」,這也成為當地流傳至今的一段美談。

黎湧村裡的倫文敘雕像

奇聞軼事流傳至今

倫文敘從貧寒起家金榜題名的事跡深受當地人的喜愛,圍繞著這位狀元衍生了無數的傳說和故事,形成了獨特的狀元文化。

據傳說,現在廣東的特色美食狀元及第粥就來自於倫文敘。傳說倫文敘幼時貧窮,不得不以種菜賣菜維持生計,有時甚至吃不起飯。倫文敘鄰居粥店的老闆憐其年幼,就把用剩的豬肉丸、豬粉腸、豬肝生滾白粥,然後再放些姜蔥等免費請他吃,倫文敘因此對老闆十分感激。在高中狀元、衣錦還鄉之後,倫文敘回到老家的粥鋪,感謝老闆對自己幼時的幫助,並請老闆再煮他以前常吃的那種粥。這種粥一直沒有名字,老闆請倫文敘命名,倫文敘就取名為「狀元及第粥」,並親筆為粥鋪寫下牌匾。從此,「狀元及第粥」在珠三角地區及港澳地區流傳開了。

在今天的佛山市南海區,坐落著一座以倫文敘為中心人物貫穿主線的狀元公園。公園設有金榜題名景牆、科舉知識欄,介紹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的起源、興衰,內容、形式及影響,讓人們了解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上山的路沿途有以倫文敘從舉人、貢士、進士到狀元的主題雕塑群,讓遊客感受倫文敘寒窗苦讀,赴京趕考,高中及第的歷史場景。山頂狀元亭,可以鑑賞「獨佔鰲頭」奇石,觸摸「金筆」即席「揮墨」,瞻仰「倫文敘雕像」。山腳下北廣場還有以倫文敘自幼生平故事為題的藝術浮雕,似乎有著「神童」「急才」「鬼才」美譽的主人公活靈活現地盡在眼前。

除此以外,長期以來,以倫文敘為題材創作的各種文學、藝術作品甚多。佛山本地流傳著許多有關倫文敘的故事,還有不少關於倫文敘的影視劇作品、小說以及粵劇等。

民間流傳倫文敘走過的「狀元橋」

狀元文化亟待發揚

據了解,近年來,黎湧村在保護好本村傳統歷史古蹟的基礎上,進行文化型舊村改造,大力挖掘、傳承以倫文敘為代表的狀元文化底蘊。2018—2019年黎衝村投入約四千多萬元,對全村的三個市級文物和十多個傳統建築進行修繕,致力於擦亮「崇文尚學、狀元黎衝」品牌,全力打造禪城區崇文尚學的鄉村典型。

走進今天的黎湧小學,學校的圍牆上就畫著各種關於倫文敘漫畫故事,從他的寒窗苦讀到教子有方,以及各種關於倫文敘的奇聞異事,圖文並茂,生動有趣。在黎衝小學教學24年的陳宜喜說,倫文敘寒窗苦讀的故事值得現在的小同學們學習,也需要進一步去發掘以倫文敘為代表的狀元文化。近年來,陳宜喜經常應邀參加各個學校的開筆禮,向小同學們介紹佛山傳統文化。

和陳宜喜有同樣想法的還有文化狀元村總策劃何應新。去年以來,何應新開始和黎湧村合作開發狀元村文化產業。「我們希望能延伸 狀元文化的內涵,從小孩子抓起,培養他們崇文尚道的學風。」何應新介紹,他們將以狀元文化為切入點,結合佛山功夫之城的特色,以狀元文化為主題,打造一個文化研學體驗館,培養小朋友愛學習、愛讀書,同時積極鍛鍊身體的習慣。何應新表示,他們還將結合嶺南特色美食打造一批有特色的文創產品,如功夫茶、功夫腸粉等等, 同時籌拍以倫文敘為主題的影視劇,繼續發揚以倫文敘為代表的狀元文化。

來源|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馮小靜

審籤| 張德鋼

實習生| 陳愷祺

相關焦點

  • 【佛山文脈】從賣菜郎到金榜題名:「鬼才狀元」倫文敘的故事傳誦至今
    倫文敘小時候只能種菜賣菜補貼家用,但是他天性好學,常到村內一間私塾門外偷聽。塾師因此備受感動,免費收他為學生。因聰慧好學,倫文敘八九歲已能詩文,長於對聯,被稱為神童。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年),倫文敘連中會試第一,殿試第一,考中狀元。因為倫文敘為人瀟灑機敏,聰明伶俐,善於應對,他又被稱為「鬼才狀元」。
  • 從賣菜郎到金榜題名:「鬼才狀元」倫文敘的故事傳誦至今
    這些佛山狀元們留下了大量的文德武功,他們的事跡和傳說在當地廣為流傳。「鬼才狀元」倫文敘就是其中一位為人們津津樂道的狀元。近年來佛山市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一直致力於發掘倫文敘及狀元文化的文化遺產,發展文旅體綜合產業的同時,助推鄉村振興,激發鄉村文化活力。
  • 廣東鬼才倫文敘:從菜販子到狀元郎,草根的逆襲!
    明朝的倫文敘就是其中之一。寒門子弟當自強在民間故事中,和倫文敘是競爭關係的柳先開常常拿賣菜出身來羞辱倫文敘,這其實是事實。當然,老李說的事實是倫文敘買過菜;至於柳先開,這是民間傳說中的人物,正史中查無此人!
  • 厲害了這位佛山「鬼才」,擊敗才子柳先開獲得狀元!
    花生寶貝「佛山名人故事」這期介紹的文化名人可謂貌不驚人,文才驚人!對對聯、作詩歌的急才令人拍爛手掌!他這般才氣與志氣還解開了「鬧鬼黑影」的心頭之結...▼豆豉巷——作為佛山名鎮歷史最為悠久的舊街之一,一直都是商業繁盛、人文興盛之地。
  • 著名的「對聯狀元」倫文敘
    在廣東地區,倫文敘可謂至今最有名氣的狀元,關於他的故事流傳至今,特別是關於對對聯的故事。題聯西禪寺倫文敘少年時,因家境難支,不到十歲時就被迫停學,回家幫父母種菜、賣菜。他白天參加勞動,晚上苦讀詩書。"表示這次殿試自己一定要獨佔鰲頭奪取狀元。倫文敘隨後寫道:"潛心奮志上天台,瞥見嫦娥把桂栽。偶見廣寒宮未閉,故將明月抱回來。"他的詩比柳詩氣魄更大,而且想像豐富,意境優美,皇帝連連稱好,並點他做了狀元。
  • 「鬼才」倫文敘曾住擢甲裡(圖)
    據說這條不起眼的小巷出了好幾個讀書有成的進士,連明代有名的「鬼才」倫文敘都住在這裡。  相傳在南宋年間,有一個姓黃的木匠到廣州務工,黃木匠的大兒子叫黃勳,小兒子叫黃熙。遺憾的是,未等到兒子們長大成人,黃木匠就因勞累過度而去世。  因為家中貧困,黃勳把弟弟留在私塾,自己輟學務工,但在做工之餘,一直努力自學。幾年以後,黃勳先中了秀才,再中了舉人,最後還考取進士。
  • 明朝倫文敘狀元及第
    1994年的時候,張衛健和郭富城等人曾經拍過一部電影,叫做《倫文敘老點柳先開》,這部電影的主角就是明朝狀元倫文敘。今天的文章,我就跟大家一起欣賞下這位傳奇才子的八字。
  • 發現佛山|黎衝村:狀元文化傳承千年 狀元及第粥與它有關
    歷史上廣東出過9位文狀元,佛山佔了5位,其中2位出自黎衝村,分別是南漢時期(917年-971年)的簡文會和明代的倫文敘。這種情況,在全國都是少見。如今,狀元文化在黎衝村已傳承千年。村內依然保留著狀元井、狀元橋等景點。近年來,黎衝村更是在保護好本村傳統文化和古蹟的基礎上,進行文化型舊村改造,助推鄉村振興,為村落帶來新的活力。
  • 清新脫俗的《倫文敘傳奇》
    《倫文敘傳奇》寫的是有「鬼才」之稱的廣東狀元倫文敘的傳奇故事。不過,過去民間輾轉流傳的這些故事,往往印上了舊時代的標記,其中雜有不少格調較為低下與鄙俗的描述。比如倫文敘賣菜的故事人所共知,主要是贊他有才有志,幾經艱險最終出人頭地。但解放前粵劇《倫文敘》是這樣寫的:才子倫文敘在陳員外府中論才招親,與小姐陳月蘭訂下婚盟,後因倫文敘家貧,靠上街賣菜為活,月蘭嫌貧逼他退了婚。
  • 被稱為鬼才的他名噪一時,成為明朝廣東第一狀元
    由於家裡實在沒有多餘的錢供文敘去私塾讀書,所以倫顯總是在工作之餘用心的教他寫字、讀書,幾年時間後,倫文敘就能背幾十首詞,還練出了一手好字。七歲時,因常常在私塾門外偷聽講學內容,塾師對此很是感動,免費收他為學生。機敏聰慧的他八九歲時就能夠寫詩和對聯,每次考試都是前幾名,有鬼才、神童之稱。後來塾師去世,倫文敘因此輟學,他一邊賣菜餬口,一邊努力鑽研經典。
  • 狀元福地曾出一門四進士|狀元|福地|進士_網易新聞
    所以在很多人眼裡,廣東似乎並沒有太多狀元之才。但實際上,廣東在唐代以後曾出現過9位狀元。而廣州也有一處街巷,其名字正是源自其中一位狀元——倫文敘,這個地方就叫福地巷。人傑地靈的福地巷作為廣府文化的發源地,越秀區對廣州歷史文化的發掘一直不遺餘力。而位處中山六路西門口地鐵站旁的倫文敘紀念廣場,則是一處以突出廣府本土歷史人文底蘊風格為主的廣場。
  • 「鬼才」倫文敘是美食「博主」,也是行走的廣告牌
    於是請倫文敘(狀元)寫了一首詩:天生一隻又一隻,三四五六七八隻。 鳳凰何少鳥何多,啄盡人間千萬石。收藏者初看詩不解其意,繼而一算,三四一十二,五六三十,七八五十六,再加一隻又一隻,合起來恰好是一百隻。
  • 電影《倫文敘》粵港澳公映
    圖:演員以及製作人為粵劇電影主持首映禮\大公報記者黃寶儀攝  【大公報訊】記者黃寶儀廣州報導:首演至今已演出逾八百場的大型粵劇《倫文敘傳奇》,近日被引入現代電影藝術手段和現代高科技的電腦特效技術並改編成粵劇電影《傳奇狀元倫文敘》,將於本月十八日起在廣東、廣西各大院線公映,並從本月十五日開始在順德、澳門及香港等地上映並舉行主創人員與觀眾見面會,與粵劇觀眾面對面交流。
  • 原創粵劇《倫文敘傳奇》亮相北京
    由丁凡、蔣文端主演的廣東粵劇院原創作品《倫文敘傳奇》作為廣東粵劇唯一一臺入選劇目,將於1月16至17日晚在北京梅蘭芳大劇院連演兩場,與來自全國的地方劇種一爭高下。據了解,粵劇《倫文敘傳奇》自1993年首演至今已公演300多場,成為歷演不衰的經典好戲。該戲情節緊湊,人物生動,具有濃鬱的廣東民間風味和鄉土特色。
  • 熱門粵劇《倫文敘傳奇》搬上銀幕
    新華網廣州8月6日專電(記者陳寂)粵劇電影《傳奇狀元倫文敘》6日下午在廣州舉行首映式。這部由廣東近年流行粵劇《倫文敘傳奇》改編的戲曲電影,結合舞臺表演和電腦視覺特效,向當代觀眾展現了地方戲曲的獨特魅力。  電影取材於明朝廣東狀元倫文敘的故事。「賣菜仔」出身的倫文敘自幼家貧,發奮讀書。
  • 粵劇《倫文敘傳奇》亮相北京 已公演300多場
    粵劇《倫文敘傳奇由丁凡、蔣文端主演的廣東粵劇院原創作品《倫文敘傳奇》作為廣東粵劇唯一一臺入選劇目,將於1月16至17日晚在北京梅蘭芳大劇院連演兩場,與來自全國的地方劇種一爭高下。  據了解,粵劇《倫文敘傳奇》自1993年首演至今已公演300多場,成為歷演不衰的經典好戲。該戲情節緊湊,人物生動,具有濃鬱的廣東民間風味和鄉土特色。
  • 狀元半夜買酒,酒家給4個字讓寫詩,每句開頭接起來一讀當場送酒
    但很少有人知道,其實這二人是同期參加科考的學子,只是那一期科考他們都未中狀元,這一期的狀元名叫倫文敘。唐伯虎是因為科場舞弊被取消了資格,倒也說得過去,而王陽明卻輸了倫文敘好幾個名次。而且這個倫文敘同時是會試第一,殿試第一,可謂風光無限。倫文敘生於廣東省佛山,從小家貧,卻酷愛讀書寫詩。
  • 廣東的及第粥隱藏著一個鮮為人知的狀元故事
    相傳在明朝,廣州西關有一個叫倫文敘的小男孩,家中貧困,生活非常拮据。倫文敘常年穿著一身打滿補丁的衣服,腳上一年四季穿著一雙草鞋。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可憐的倫文敘七歲時就得挑著扁擔大街小巷地去賣菜了。整天在街上賣菜太可惜了。」倫文敘看了看店主,嘆了口氣說:「我家窮,沒有錢啊,如果不出來賣菜,連飯都沒得吃,哪來的錢去讀書啊!」店主沉思了一會,慷慨地說道:「這樣吧,以後你每天都把菜挑來我這裡,我買一部分你的菜,還每天給你一碗粥吃,等湊夠了學費,你就到學堂去念書吧!」 倫文敘激動得連連鞠躬道謝,店主微笑著拍拍他的頭。
  • 出鏡率極高的狀元及第粥,你可以知道是哪一位狀元帶火的嗎
    為什麼會叫做狀元及第粥呢?原來,這碗粥來頭不少,據傳是與明代的一位廣東狀元倫文敘有關。兩年後,他便能文會詩,有了「神童」、「鬼才」之稱。可這時,私塾老師年老病逝,倫文敘只好輟學,繼續種菜賣菜。當地一家粥店老闆看到他的坎坷困境,每天買他賣的蔬菜,叫他送到粥鋪。當他送來時,老闆就會把用剩的豬肝和豬腸放進生滾的白粥,再放點姜蔥,請他吃,當作午餐。好幾年,他都吃這粥當午飯。
  • 倫文敘頗具傳奇色彩的經歷
    歷史上,明朝廣東著名才子倫文敘在狀元後,拒絕了皇帝招他為駙馬的旨意,而他這段頗具傳奇色彩的經歷後來也變成了民間流傳深遠的故事。粵劇《倫文敘傳奇》就取材於這一民間傳說。該劇由老劇作家林榆編寫,在民間傳說的基礎上進行了改編,使故事更加曲折生動,堪稱一波三折。主要講述:倫文敘從小以賣菜為生,機緣巧合救了員外的女兒而被員外看中想招作女婿,但小姐並不喜歡倫文敘,嫌棄他家窮。同時,倫文敘鍾情的也並非小姐而是他家的丫鬟阿琇,兩人可謂私定終身。之後,倫文敘學有所成高中狀元,皇帝也想招他為駙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