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由中國演出行業協會劇場委員會主辦的第四屆全國劇場大會在武漢琴臺音樂廳召開,聚集了全國演出行業、劇場單位的數百位代表和專家嘉賓,這也是全國近200家劇場單位代表疫後首次聚首,大家齊聚琴臺,共同探討疫情影響後的演出行業變局之路。
15日上午的大會主題論壇上,圍繞「拓寬渠道 延展產業 後疫情時代演出行業變局之路」這一主題,湖北劇院、天津大劇院、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等7家全國劇場企業代表分別從不同視角作主題演講。
「要大力推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同時開發劇場功能,嘗試多種經營,儘可能地提高非票房收入。」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會長朱克寧認為,劇場演出必須在網際網路時代尋找到新的支撐點。會上,多家劇場也分享了自己的經驗和做法。
疫情期間,武漢琴臺大劇院和琴臺音樂廳聯手推出「琴臺雲藝術」在線欄目,打造空中劇院;陝西大劇院和河北精英劇場加強創意策劃,開展線上直播,培育觀眾線上付費觀演習慣。陝西大劇院策劃的「華山之巔雲海音樂會」,實現了非常可觀的指數級傳播。
今年7月,湖北劇院把音樂會開到了門口;8月,武漢琴臺大劇院和琴臺音樂廳「公益演出季」,將5場本地優秀院團的劇目帶至戶外演出;天津大劇院打造獨特的戶外「親水平臺劇場」,十餘場戶外大型演出受到群眾熱捧。
從舞臺到屏幕,從大屏到小屏,北京中間劇場的高清藝術放映已走在同行前列,成為英國國家劇院現場作品NT Live系列進駐國內的第一批場地合作方。
選擇在武漢這座英雄的城市舉辦劇場大會,就是要全面弘揚抗疫精神,進一步凝聚共識、堅定信心,共同推進演出市場繁榮發展。
自5月12日恢復演出審批以來,各級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已累計審批營業性演出活動11638批次,為去年同期的77.43%,各地演出市場穩步有序開放,行業信心持續提振,向好態勢正在形成。
武漢市演出正逐步復甦繁榮,以長江燈光秀為核心,形成開放的城市劇場、長江劇場。實現新一輪文化旅遊產業升級,切實扶持實景演藝項目,以此促進全市演藝事業發展。在大型劇場創新方面也將有進一步推動和深化。
湖北將以本次劇場大會為契機,與各兄弟省市加強交流,拓展更大發展合作空間,著力將湖北打造成為疫後重振和文旅融合發展的高地。
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演藝是重要的內容和載體,劇場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基地,繁榮演藝業是擴大內需、促進消費、加強內循環的重要渠道和力量。
劇場的興衰與整個行業休戚與共,劇場的生存有賴於全行業的守望相助。線上線下融合需要演藝機構之間彼此合作,劇場求索之路需要兼顧應對疫情和後疫情不同的時代背景。
據了解,為宣傳推介湖北優秀演出項目,支持湖北演藝業發展,中國演出行業協會在全國劇場大會中還特別安排了「湖北演出項目推介」環節,反映抗疫題材的歌劇《天使日記》等18個湖北優秀劇目獲得推介。另外,還將在武漢舉辦湖北劇目「走出去」和「引進來」籤約儀式,進一步促進湖北營業性演出市場和產業繁榮發展。
包括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湖北省地方傳統戲劇楚劇,漢族傳統戲曲劇種之一、湖北省武漢市地方戲劇漢劇的多部作品,並攜將於11月中旬在第三屆中國(北京)演藝博覽會上亮相的全國部分項目來到武漢,為湖北當地推薦更多已經獲得市場認可的優質劇目。
推介會後,包括北京保利劇院管理有限公司、華北演藝聯盟、北方劇院聯盟、西部演藝聯盟、長三角演藝聯盟、東部劇院聯盟、廣州大劇院、遼寧省鐵嶺文化產業集團、廈門中魚同創文化有限公司、安徽大劇院等十家機構分別與湖北省京劇院、湖北省戲曲藝術劇院、武漢楚劇院、武漢歌舞劇院、長江人民藝術劇院、武漢漢劇院、武漢人民藝術劇院、湖北省黃梅縣黃梅戲劇院、湖北省歌劇舞劇院、湖北省花鼓戲藝術研究院、湖北省荊門市藝術劇院、湖北省襄陽市藝術劇院、武漢說唱團等院團單位,就18個包含話劇、黃梅戲、花鼓戲、漢劇、楚劇、音樂劇、曲藝輕喜劇等在內多種藝術形式的演出項目籤訂合作意向書。
通過此次大會,全國劇場行業在迎來變局挑戰之時,相互紓困解惑,共同探討在後疫情時代繁榮演出行業的發展,給演出行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來自全國的嘉賓、同仁們的優秀經驗分享,給了劇場人未來發展的信心。同時也讓湖北地方特色的優秀演出劇目得以展示,讓全國的優秀演出項目得到充分的交流。
在這樣一個優質的業內交流平臺,讓湖北精品文化演出受到全國劇場方的青睞,現場達成廣泛的合作意向,將讓本地豐富多彩的藝術演出更多的「走出去」,促進全國演出市場的發展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