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文人畫?文人畫的特點是什麼?

2021-01-14 北京中國書畫協會

    文人畫的由來可以追溯到漢代,張衡、蔡邕皆有畫名。畫品雖不傳世但是典籍皆有所記載。魏晉南北朝時期,姚最「不學為人,自娛而已」成為文人畫的中心論調。使歷代文人將其尊為繪畫的宗旨。

言之有物

    古時的文人畫不是忙三火四畫出來立馬就要賣錢的,而是興之所至,信筆拈來,承載的是亦憂亦樂,表達的是真性真情。所以後人才能從八大山人的鷹眼中看出睨藐不屑來。

學養深厚

    封建士大夫既是經科舉制度層層選拔上來的,那麼文才必須是為官的基礎。要想胸有韜略,腹中需壘起萬卷詩書。這樣的人畫出畫來,不叫「文人畫」也會文氣十足。

格調高雅

     翰墨丹青古來即稱「雅好」,「雅」人之「好」的標尺,就是格調。這和畫家的人品有一定的關係,但不是全部,更重要的是畫家接受的教育和所處的環境。對格調的賞析與賞析者的品位有極大的關係,即俗語所說「好畫還需識者看」。

      文人畫是一種綜合型藝術,集文學、書法、繪畫及篆刻藝術為一體,是畫家多方面文化素養的集中體現,尤其和書法的關係更為密切。書法中的點、線和筆畫間組合不但是構成藝術形象的基本元素,而且是重要的、具有獨立審美價值的欣賞對象。運筆的疾徐輕重,點線的疏密粗細所形成的特有的節奏和韻律,要能體現出畫家創作過程中特有的心態、氣質和個性,並將這些與所表現的事物的形神有機地結合起來,做到心手相應,氣力相合,跡雖斷而氣連,筆不周而意周。

    在色彩和水墨上,文人畫更注重水墨的運用,講究墨分五色。王維之所以受到蘇軾、董其昌的極力推崇,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後期創作中開水墨畫的先河。文人畫家所以重水墨而輕色彩,這同中國傳統繪畫的藝術觀念和審美觀念有直接關係,即傳統繪畫一直不曾把真實地再現事物的表象作為創作目的,而是把揭示事物的內在神韻作為最高的藝術追求。基於這種宗旨,又形成了民族特有的美學思想,即摒棄華豔,唯取真淳,講究繪事後素、返樸歸真、大巧若拙等等,這些都成為文人畫家在藝術上的自覺追求。

    文人畫特色和體系的形成,又與文人士大夫將繪畫視為精神調節手段有關,創作對這些畫家來講,起到的不過是一種精神舒絡的作用,這樣,不為物役,不被法拘,以最簡單的工具(筆、墨、紙),最概括的語言(黑、白、灰3色),傳達出最深切的感受,就成為創作中的必然的選擇。

北京中國書畫協會網站:http://www.bjchinashxh.com

北京中國書畫協會聯繫電話:15701235517

北京中國書畫協會電子郵箱:xh2014218@163.com

通過二維碼關注「北京中國書畫協會」您可以將下面圖片保存到手機相冊;點擊微信右上角「掃一掃」;進入掃描框頁面之後,點擊「從相冊選擇二維碼」。


相關焦點

  • 什麼是「文人畫」?文化人畫的畫,就是「文人畫」嗎?
    傳統繪畫藝術當中,有一個叫「文人畫」的專有繪畫名詞。那麼,「文人畫」,是否就是說文人或者文化人所畫的畫,就叫「文人畫」呢?文人畫的發展歷史,又是怎樣的呢?接下來咱們就來說說,到底什麼是「文人畫」。既然又叫「士夫畫」,那就先看看什麼是「士」。在《 漢書 食貨志 》的記載中,說 「士農工商 ,四民有業, 學以居位曰士 」這裡面的士農工商,分別指的是讀書種地、做工,和這個經商的人 ,士,就是讀書人。不過呢 ,也不是任何讀書的人 ,都可以稱士的。
  • 文人畫的三大特點
    文人畫特點是什麼,文人畫的由來可以追溯到漢代,張衡、蔡邕皆有畫名。畫品雖不傳世但是典籍皆有所記載。
  • 王伯敏:「文人畫」的特點
    陳衡恪先生在《文人畫之價值》一文中,以較多的篇幅闡述了它的特徵,幾乎給「文入畫」下了定義。雖然所論未有盡善,但其中也道出了「文人畫」的實質。他在這篇文中說「何謂文人畫?即畫中帶有文人之性質,含有文人之趣味。」這裡所說的「性質」,指的就是文人(士大人)的世界觀與審美觀點,所謂的「趣味」,當然是繪畫的表現形式和它的特點。
  • 明清文人畫特點
    當前的繪畫研究界對文人畫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界定:第一種觀點:從中國繪畫發展全局和中國繪畫特有的品質來考察,認為文人畫是中國繪畫中獨具特色的風格樣式或風格體系,發軔於宋而大成於元,其藝術特質是注重筆墨趣味,不求形似,詩、書、畫、印合璧。第二種觀點:以畫家身份為標準,認為文人畫即文人之畫或士人畫或士大夫畫。第三種觀點:以董其昌「南北分宗說」為基礎,認為文人畫就是南宗畫。
  • 觀點|「文人畫」到底在畫什麼
    現在我們不妨順藤摸瓜來探一探,「文人畫」到底在畫什麼?創造「文人畫」但凡稍微了解美術史的人都知道「文人畫」與「民間繪畫」是兩個路子的藝術表達,而拿兩張畫放到不了解美術史的人面前他也會直觀的判斷出二者的不同。當我們回望歷史,一撥一撥的畫人與作品如星光閃爍不窮,大浪淘沙後為後人所熟知的為數不多的名字代表了一撥人甚至可能代表了一個時代。
  • 什麼是文人畫,如何解讀文人畫,文人畫有哪些傳承思想?
    文人畫是指由文人所作,且畫中帶有文人情趣,流露文人思想的繪畫作品。文人畫的形成和發展,是中國封建社會中多種因素促成的一種文化現象。宋代統治者建國之初就極為重文抑武,文人的地位得以提高,文人的思想得以張揚。
  • 淺談明清文人畫的特點
    淺談明清文人畫的特點梅墨生一 「文人畫
  • 文人畫不是「文人+畫」!
    當今畫壇,把自己算在文人畫旗下的人不少,「文人加畫等於文人畫」的,「不會畫就畫文人畫」的……這些「頓悟」的文人畫擁躉,都站到了這面旗下。或者說,怎樣畫才算是文人畫?陳師曾的《文人畫之價值》裡說到文人畫有四個要素:人品、學問、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這四個要素,並不只是做畫家才必須具備的,也不是文人專有的,除非你把文人的範圍無限放大。
  • 文人畫的前世今生 | 你真的知道什麼是文人畫嗎?
    這就定下了文人畫的基調。我們文人畫,不玩精細穠麗、寫形傳神那一套,講究的就是一個意境。發於宋如果說王維是文人畫的苗頭,那麼到了北宋,這個文人統治階級的時代,文人畫算是迎來了生長的春天。 ——《跋宋漢傑畫山》此時的文人畫具有「文人」與「士人」的雙重性。文人畫的核心是作品中蘊含的文人意識,但文人畫群體屬於士人階層,而在北宋的大環境下,「士人」和「文人」是無法割裂的。
  • 文人畫爭議究竟是爭什麼?
    關於文人畫的討論,先有陳永鏘的《「有些人號稱文人畫家,連字都沒寫好」》,隨後,張演欽專欄質疑《陳永鏘也算文人畫?!》,到陳永鏘的回應《「偽文人畫家」指點江山尤為可悲》……後來,流野也以一篇《文人畫復興必要不大》加入「戰役」,劉釋之以《文人畫是傳統藝術高峰 我們要堅決肯定文人畫》的文章反駁。頓時,對文人畫的爭論似乎到了白熱化的程度。
  • 淺談文人畫的特點與意境
    淺談文人畫的特點與意境整理編緝_《當代國畫》文章來源_網絡文人畫具有很好的筆墨線條情趣,很好的意境韻味,注重詩書畫印四者的結合,在題畫的跋,題詩等文字方面注意與畫面的結合,注重畫面的精神層次和境界。文人畫在題材內容、思想情趣、筆墨技巧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追求,並形成紛繁的風格和流派。山水畫科和水墨寫意畫法盛行,湧現出許多不同風格的流派。
  • 文人畫的畫,就是「文人畫」?非也
    那麼,是否當代文人所畫的畫就是文人畫?非也。 早在民國時期,文人畫大家陳師曾就已敏銳指出這一問題。古代文人畫理論正宗蘇軾、董其昌等指出,文人畫與院體畫區別在於文人非畫工非職業的身份,日本文人畫學者大村西崖指出文人畫旨在其身份、階層之區別。陳師曾為文人畫做了更深層次的界定:「何謂文人畫?
  • 文人畫絕不是文人加畫
    ,「文人加畫等於文人畫」的,「不會畫就畫文人畫」的……這些「頓悟」的文人畫擁躉,都站到了這面旗下。   石濤《堤畔煙雨》文人畫到底是什麼?或者說,怎樣畫才算是文人畫?陳師曾的《文人畫之價值》裡說到文人畫有四個要素:人品、學問、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這四個要素,並不只是做畫家才必須具備的,也不是文人專有的,除非你把文人的範圍無限放大。在這段話裡,最重要的是「完善」那兩個字。完善的基礎是什麼?基礎是繪畫。
  • 文人畫是中國畫的特色,學問是文人畫的核心!
    董其昌正式提出「文人畫」這個概念見於《畫禪室隨筆 畫訣》中的一句話:「文人之畫,自王右丞(即王維)始。」另一位明代評論家顧凝遠在《畫引》中則說:「生則無莽氣故文,所謂文人之筆也,拙則無作氣故雅,所謂雅人深致也。」至於錢選所提倡的「士氣」究竟是什麼,趙孟頫曾就此向錢選提問,得到的回答是:「隸體耳」。
  • 文人畫是中國畫的特色,學問是文人畫的核心
    畫訣》中的一句話:「文人之畫,自王右丞(即王維)始。」另一位明代評論家顧凝遠在《畫引》中則說:「生則無莽氣故文,所謂文人之筆也,拙則無作氣故雅,所謂雅人深致也。」至於錢選所提倡的「士氣」究竟是什麼,趙孟頫曾就此向錢選提問,得到的回答是:「隸體耳」。
  • 什麼是「文人畫」?繪畫大師劉海粟:「紙抄紙!」
    那麼什麼是「文人畫」呢?明朝唐寅 《六如畫譜·士夫畫》中說:"趙子昂問錢舜舉曰:'如何是士夫畫?' 舜舉 答曰:'畫家畫也。'"日本學者大村西崖的說法與之類似:「非流派樣式之名,蓋由作者之身份區別之者也。」他們的意思很簡單——「文人畫」就是文人所作的畫。
  • 談士人、文人與士人畫、文人畫
    文化人,一般稱為文人,所以董其昌稱「士人畫」謂「文人之畫」,這是時代的文化風氣使然,流風一直影響到今天。 文人畫,由於王維的努力,將詩畫有機結合,提高了文人畫的文化意蘊,並將發展趨勢引向山水畫藝術。
  • 何謂文人畫
    蘇軾的題跋短短幾句,已初步涉及文人畫的基本特點和追求。文人畫並不以外在形似為追求目標,而是要以意氣為觀,在形象之外追求事物之本真和理則,也就是在牝牡驪黃之外求,從而表現文人之俊發,也就是才識性情。後來文人作畫,也常運用這一典故抒懷,如陳與義之詩,「意足不求顏色似,前身相馬九方皋」。姜特立也感嘆「我一見之三嘆息,意足不暇形模索」。
  • 中國文人畫究竟是什麼?
    這種不同的產生,讓「文人畫」在歷史中呈現了好幾個不同的形態,而非單一的理想形態。如果要充分而恰當地掌握「文人畫」的意義,如此的「歷史史實」卻是不可不注意的。文人畫的實例雖然可以溯至中國繪畫史的最初期之六朝時代,以現存的資料而論,大約可以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為代表,但在那時仍未見有明確言論的提出。比較清楚的文人畫理念的出現,應該算是九世紀張彥遠寫作《歷代名畫記》的時候。這可以稱為文人畫理念發展的第一個階段。
  • 【簡答題每日練】試述中國文人畫的發展歷程,並簡述中國文人畫的特點有哪些.
    試述中國文人畫的發展歷程,並簡述中國文人畫的特點有哪些。答:(1)文人畫大致經歷了以下幾個歷史階段:①宋代:是文人畫興起的時代出現了最早的文人士大夫繪畫,以米氏父子為代表。山水畫和以梅蘭竹菊為代表的花鳥畫此時已經成為繪畫的主要表現內容,標誌著文人畫已經走向成熟。②元代:元代文人畫開始成為畫壇主流。藝術家多表現自身的生活環境、情趣和理想,重視主觀意興的抒發,如元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