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呀,加油呀,向前衝呀。」三百多只可愛的「小黃鴨」在舞臺翩翩起舞,那憨態可掬的樣子,純真可愛的笑臉感染了在場的每一位觀眾。彩球,充氣棒,小國旗齊齊揮動,掌聲,歡呼聲,叫好聲一浪高過一浪。整個運動場成了歡樂的海洋。
11月26日,東莞市光明小學2020年校園文化體育藝術節盛大開幕。六千多個孩子是全場關注的焦點,他們在這個絢麗的節日,在這個廣闊的舞臺,盡情地綻放,耀眼的光芒不亞於明媚的冬陽。
英姿颯爽的鼓號隊
現場直擊:每一個孩子都熠熠發光
彩旗招展,空飄飛揚,禮炮齊鳴,雄渾的運動員進行曲傳遍校園,激昂的口號,響徹雲霄。
「低調低調,我們駕到。不要掌聲,只要尖叫。」孩子們穿著顏色各異的藝術節文化衫,揮舞著金光閃閃的道具,踏著整齊的步伐,雄赳赳氣昂昂走過來。他們的眼睛比星星更明亮,他們的笑容比春花更燦爛。到了主席臺,他們停下腳步,站定,隨著音樂舞之蹈之,吟之誦之,吹拉彈唱……各種亮相的方式,讓全場掌聲不斷。不同的方陣,不同的節目,同樣的精彩,同樣的喜悅。
更多的震撼在體育一級一品團體項目的展演方陣,無論是虎虎生威的武術表演,還是優雅大方的校園舞;無論是充滿活力的健美操,還是激蕩人心的花樣籃球……都是精彩紛呈,美輪美奐。孩子們在陽光下熠熠發光的樣子,明亮快樂的眼神,感染了在場的所有人。
「我們將藝術節的主題定為:品牌特質,魅力綻放。旨在讓每個光明娃都能在這場融合了體育與藝術,匯集了文化與科技的盛會中,感受體育的激情,領略藝術的魅力,體會科學的奧妙,享受成功的喜悅,體驗品牌的深邃。同時也搭建舞臺,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機會,讓每位孩子都能精彩綻放。」光明小學校長李漢周老師這樣告訴記者。
活力四射的啦啦操
學生心聲:感謝光明小學,讓我遇到更好的自己
「你喜歡光明小學嗎?」記者採訪了國旗班的一個女生。記者注意到,所有方陣進場,大約半個小時,這個女生一手握著校旗的一角,一手貼著褲子,站得像楊樹一樣筆直。小臉曬得通紅,額頭也滲出了汗,但她依然挺直背,一動不動。這讓記者非常震撼。她笑了笑,點點頭說:「我喜歡。」當問到原因時,她很認真回答:「你看,我加入了國旗班,每天要練習,雖然辛苦,但鍛鍊了我的意志,也讓我學會了堅強。」
「我當然喜歡光明小學啦!」一個一年級的男生大聲說,「我們每個人都可以上臺表演。還有就是,爸爸媽媽說我進步很大。因為他們看到我把衣服折得整整齊齊,覺得很吃驚。因為以前,都是媽媽疊的。」「我還會晾衣。」「我是自己洗鞋子的。」「我還會做涼拌菜呢!」周圍的孩子嘰嘰喳喳,驕傲的分享他們的榮耀。記者了解到,光明小學一直推行「家庭美德十個一」,引導孩子們給父母倒一杯茶,做一次衛生,整理一次房間……從細微處入手,培養學生的獨立自主能力。
陽光向上的花樣籃球
老師感受:成長比成功更重要,幸福比榮譽更寶貴
「我真沒想到,今天能站在這裡,主持這麼大型的活動。」今天開幕式的女主持辛老師告訴記者,「我畢業時間不長,來到光明,發現進入一個更廣闊的天地。這裡臥虎藏龍,人才濟濟,面對上臺主持,我剛開始還有點膽怯,感謝學校的鼓勵和幫助,給了我更多鍛鍊的機會。」
其搭檔陳科長說:「這是光明的老傳統——注重培養年輕老師。老教師有義務,也樂意幫助年輕的老師一起成長。」據悉,光明小學歷來有「青藍工程」,每學期都有青藍結對儀式。教學經驗豐富,班級管理能力強的藍老師會與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教師結對,在工作或生活中給予無私的幫助和熱心的指點。
除此之外,光明小學還有很多比賽,學校都會鼓勵老師們去參與,以賽促研究,以賽促成長。學校也會藉助各種活動鍛鍊新人。特別像藝術節開幕式,六一兒童節聯歡會,迎新晚會等大型活動,學校都會大膽任命新人挑大梁,擔重任。許多年輕的教師在這些比賽、活動中迅速得到成長。同時,每學期學校都會邀請名師,專家進校園、做課、培訓、講座,或者派老師外出聽課、學習……各種措舉,讓老師們體驗成長的快樂。
甜美可愛的兒童舞
校長願景:讓「光·正」教育品牌綻放魅力
近幾年,學校在杜雙喜校長的帶領下,光明小學已獲得社會的廣泛讚譽,稱光明小學是後勤服務的星級學校,勞動教育的示範學校,家校共育的樣板學校,藝術教育的特色學校,素質教育的標杆學校,劍橋雙語的國際學校,灣區都市未來學校。今年10月,光明小學已成功被市教育局認定為東莞市品牌學校培育對象,標誌著光明小學進入發展新階段。現任校長李漢周說,接下來,將從光正生態、光正德育、光正課程、光正課堂、光正教師、光正服務、光正家校等七大領域全面打造「光·正」教育品牌學校,通過體育藝術節、六一兒童節、家長開放日、生活技能展示等主題活動,深入詮釋什麼是「光」?什麼是「正」?什麼是「光正學子」?什麼是「光正學校」?什麼是「光·正教育」?讓每位光明人都健康、快樂、幸福,讓每位光明人都有出彩的機會,讓每位光明人都成為外形陽光、內心光明、品行光燦、人性光輝和語正言、行正道、養正心、塑正形的方方正正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就是光明小學下一個五年規劃的發展願景。
文字/肖郅朋
攝影/學校供圖 視頻/無
編輯/寧新春
【來源:東莞日報社i東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