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王繼才、王仕花夫婦來到江蘇省連雲港市灌雲縣燕尾港以東12海裡的開山島,擔起守衛開山島的重任。
這一守就是32年。
守島工作孤獨艱辛,但王繼才心中有一個信念:家就是島,島就是國,守島就是衛國。
他們並不孤單。總書記牽掛著他們,社會各界牽掛著他們。2015年以來,國家電網員工走上這座小島,歷經千辛萬苦,建成智能微電網,讓這座充滿紅色情懷的小島用上了綠色的可靠電力。
黃海小島用電難,「綠電」首次上島
開山島位於我國黃海前哨,面積僅0.013平方公裡,只有兩個足球場大。島上怪石嶙峋,地無三尺平,常年海風肆虐,鳥獸絕跡、植被難生。
在2008年之前,王繼才夫婦二人夜晚巡島、生活只能靠手電筒和煤油燈照明。
直到2008年,開山島上裝了一臺小型風力發電機,第一次有了電。可是經不住大風折騰,風力發電機不到半年就報廢了。缺電缺水,時常忍飢挨餓,又成了王繼才夫婦島上生活的常態。
2012年,島上又安裝了小型太陽能光伏發電站。然而,太陽能看天收,一旦颳風下雨就「撂挑子」。
2015年6月,連雲港供電公司主動履行社會責任,在開山島建成江蘇省首個「綠電上島」示範項目——海島微電網風光儲一體化發電項目。項目包括風力發電容量1千瓦,光伏發電容量5千瓦,蓄電池組10千伏安。
島上的用電需求得到了一定滿足,電視能看了,電飯鍋也能用起來了。但受制於海上不穩定的天氣條件,風、光設備偶爾也會「罷工」。另外,「開山島夫妻哨」事跡陳列館已被列為江蘇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上島人員增加了,開山島對電和水的需求也更多了。
讓小島不再缺電缺水,島上「綠電」再次升級
2018年8月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對王繼才同志守護開山島32年的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大力倡導這種愛國奉獻精神,使之成為新時代奮鬥者的價值追求。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積極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在開山島上捐建以「紅色島、綠色電」為主題的風光儲互補智能微電網系統及海水淡化系統。
2018年年底,風光儲互補智能微電網系統及海水淡化系統項目正式啟動。連雲港供電公司經濟技術研究所專責嶽付昌因海島微電網研究、建設經驗豐富,被任命為項目經理。
「當時心裡最大的一個聲音就是,改善開山島艱苦困境的機會來了!」興奮之餘,嶽付昌也有些忐忑:「島上條件非同一般陸地,微電網工程到底該怎麼建?這個問題困擾了我們很久。」
今年1月1日,在新年的朝陽裡,嶽付昌和國內70多名氣象、地質等領域的科研專家及光伏、風機等設備廠家的技術人員一起登上前往開山島的漁船。
國家電網供電員工在花崗巖上打入鋼筋錨釘
在機器的轟鳴中,他們聆聽著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新年賀詞:「我們要記住守島衛國32年的王繼才同志……」
那一刻,光榮的使命感讓船上每一個人熱血沸騰。大家決定:方案不定,絕不下島!
「海島四面都是懸崖,連塊像樣的平地都沒有,30千瓦的大風機怎麼建?」這個問題成了攻關路上最大的「攔路虎」。經過研究,他們決定在開山島東南角的花崗巖上打入鋼筋錨釘,通過船隻澆築500噸混凝土,填海造出一個「小島」來放置風機。「工程沒完成,我一刻也不能休息。」微電網工程所有項目方案敲定後,嶽付昌等黨員服務隊隊員就和設計施工人員一起住在了島上。他們白天施工,晚上就睡在老鼠、蜈蚣往來自由的防空洞裡,總結當天的工作,並部署第二天的工作。
國家電網供電員工在防空洞裡總結當天工作
用電進入2.0時代,英雄的願望實現了
2019年6月18日,開山島智能微電網順利建成投運。開山島上新建成的110千瓦光伏發電設備、30千瓦風機和660千瓦儲能裝置,每年可提供約15萬千瓦時電能、3650噸淡水。這標誌著現在的開山島用電進入2.0時代。
嶽付昌永遠記得王繼才曾經跟他說過的話:「和你們一樣,為人民服務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是一輩子的事。在島上這麼多年,我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這裡有一天不再缺水缺電。」
島上再也不用為用電、用水發愁了。此刻,嶽付昌的內心充滿激動和喜悅——願望終於實現了!工程投運當天,王仕花帶著嶽付昌等黨員服務隊隊員一起參加了開山島升旗儀式。在莊嚴的國歌聲中,王仕花按動了電動旗杆。看著國旗在空中招展,嶽付昌的眼睛溼潤了。他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國旗在這裡,國就在這裡,家就在這裡。」
【責任編輯:李子紅】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