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島」用上「綠色電」——開山島智能微電網背後的故事

2020-12-07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1986年,王繼才、王仕花夫婦來到江蘇省連雲港市灌雲縣燕尾港以東12海裡的開山島,擔起守衛開山島的重任。

這一守就是32年。

守島工作孤獨艱辛,但王繼才心中有一個信念:家就是島,島就是國,守島就是衛國。

他們並不孤單。總書記牽掛著他們,社會各界牽掛著他們。2015年以來,國家電網員工走上這座小島,歷經千辛萬苦,建成智能微電網,讓這座充滿紅色情懷的小島用上了綠色的可靠電力。

黃海小島用電難,「綠電」首次上島

開山島位於我國黃海前哨,面積僅0.013平方公裡,只有兩個足球場大。島上怪石嶙峋,地無三尺平,常年海風肆虐,鳥獸絕跡、植被難生。

在2008年之前,王繼才夫婦二人夜晚巡島、生活只能靠手電筒和煤油燈照明。

直到2008年,開山島上裝了一臺小型風力發電機,第一次有了電。可是經不住大風折騰,風力發電機不到半年就報廢了。缺電缺水,時常忍飢挨餓,又成了王繼才夫婦島上生活的常態。

2012年,島上又安裝了小型太陽能光伏發電站。然而,太陽能看天收,一旦颳風下雨就「撂挑子」。

2015年6月,連雲港供電公司主動履行社會責任,在開山島建成江蘇省首個「綠電上島」示範項目——海島微電網風光儲一體化發電項目。項目包括風力發電容量1千瓦,光伏發電容量5千瓦,蓄電池組10千伏安。

島上的用電需求得到了一定滿足,電視能看了,電飯鍋也能用起來了。但受制於海上不穩定的天氣條件,風、光設備偶爾也會「罷工」。另外,「開山島夫妻哨」事跡陳列館已被列為江蘇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上島人員增加了,開山島對電和水的需求也更多了。

讓小島不再缺電缺水,島上「綠電」再次升級

2018年8月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對王繼才同志守護開山島32年的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大力倡導這種愛國奉獻精神,使之成為新時代奮鬥者的價值追求。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積極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在開山島上捐建以「紅色島、綠色電」為主題的風光儲互補智能微電網系統及海水淡化系統。

2018年年底,風光儲互補智能微電網系統及海水淡化系統項目正式啟動。連雲港供電公司經濟技術研究所專責嶽付昌因海島微電網研究、建設經驗豐富,被任命為項目經理。

「當時心裡最大的一個聲音就是,改善開山島艱苦困境的機會來了!」興奮之餘,嶽付昌也有些忐忑:「島上條件非同一般陸地,微電網工程到底該怎麼建?這個問題困擾了我們很久。」

今年1月1日,在新年的朝陽裡,嶽付昌和國內70多名氣象、地質等領域的科研專家及光伏、風機等設備廠家的技術人員一起登上前往開山島的漁船。

國家電網供電員工在花崗巖上打入鋼筋錨釘

在機器的轟鳴中,他們聆聽著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新年賀詞:「我們要記住守島衛國32年的王繼才同志……」

那一刻,光榮的使命感讓船上每一個人熱血沸騰。大家決定:方案不定,絕不下島!

「海島四面都是懸崖,連塊像樣的平地都沒有,30千瓦的大風機怎麼建?」這個問題成了攻關路上最大的「攔路虎」。經過研究,他們決定在開山島東南角的花崗巖上打入鋼筋錨釘,通過船隻澆築500噸混凝土,填海造出一個「小島」來放置風機。「工程沒完成,我一刻也不能休息。」微電網工程所有項目方案敲定後,嶽付昌等黨員服務隊隊員就和設計施工人員一起住在了島上。他們白天施工,晚上就睡在老鼠、蜈蚣往來自由的防空洞裡,總結當天的工作,並部署第二天的工作。

國家電網供電員工在防空洞裡總結當天工作

用電進入2.0時代,英雄的願望實現了

2019年6月18日,開山島智能微電網順利建成投運。開山島上新建成的110千瓦光伏發電設備、30千瓦風機和660千瓦儲能裝置,每年可提供約15萬千瓦時電能、3650噸淡水。這標誌著現在的開山島用電進入2.0時代。

嶽付昌永遠記得王繼才曾經跟他說過的話:「和你們一樣,為人民服務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是一輩子的事。在島上這麼多年,我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這裡有一天不再缺水缺電。」

島上再也不用為用電、用水發愁了。此刻,嶽付昌的內心充滿激動和喜悅——願望終於實現了!工程投運當天,王仕花帶著嶽付昌等黨員服務隊隊員一起參加了開山島升旗儀式。在莊嚴的國歌聲中,王仕花按動了電動旗杆。看著國旗在空中招展,嶽付昌的眼睛溼潤了。他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國旗在這裡,國就在這裡,家就在這裡。」

【責任編輯:李子紅】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相關焦點

  • 開山島:五星紅旗永遠高揚
    新華社南京12月7日電題:開山島:五星紅旗永遠高揚新華社記者王經國、劉小紅深秋,記者隨「時代楷模」、開山島民兵哨所名譽所長王仕花登上開山島。山頂上一面鮮豔的五星紅旗迎風飄揚,為小島增添了些許色彩和生機。
  • 智能電網新技術:一種智能高效微電網
    智能電網新技術:一種智能高效微電網 發布時間:2016-09-12   來源:分布式發電與微電網微信公眾號
  • 智能電網及微電網概述
    從美國最先提出的智能電網開始,再到現在的微電網技術,電力技術及建設模式正在不斷發生改變,電力革命的大幕被拉開。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0773.htm智能電網智能電網(smartpowergrids),就是電網的智能化,也被稱為「電網2.0」,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雙向通信網絡的基礎上,通過先進的傳感和測量技術、先進的設備技術、先進的控制方法以及先進的決策支持系統技術的應用
  • 全國「時代楷模」、開山島守島英雄王繼才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在寧...
    半個月後,再三追問,婆婆才告訴我,王繼才去守開山島了。我心裡一怔,開山島,在我們當地人眼裡就是一座「水牢」,老王一個人在島上,這日子可怎麼過呀!在我的再三懇求下,直到第48天,武裝部才派船把我帶上了島。我心疼地說:「這島別人都不守,憑啥咱守!走,我們回家!」王繼才腳底下像生了根,「你回去吧,照顧好老人孩子!
  • 登上開山島,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中讀懂王繼才
    遠觀開山島。中國軍網記者 馮開華 攝 登上開山島,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中讀懂王繼才中國軍網記者 馮開華 李晨 遠觀開山島,島上的營房依山而建層層錯落,褐色的巖石和綠色的植被交相映襯,白色的燈塔高高聳立,它是外來遊客嚮往的「神秘島嶼」;而在過去,熟悉島上環境的漁民卻將它視為「海上孤島」。
  • 一名文職的周年記:開山島上的中國紅引領著我心中的孔雀藍
    八一前夕人武部組織王仕花與第二批守島民兵座談並發放慰問品(7月31日)下午我們一行人走上碼頭準備離島,回首望去,夕陽西下,天空仿佛被開山島上的國旗染成了紅色,每個人的心仿佛也被王仕花與開山島染成了紅色,這樣的中國紅讓每一個登島人都獲得了一股精神力
  • 新潮| 開山島百日祭
    還在南京,就用天氣軟體搜索「開山島」,對不起,找不到這個地方。只能毛估估。南京秋日和煦,兩層衣,那麼加一件衝鋒衣,再加一件小羽絨服吧!  到了連雲港,同行的人開始議論,明天不一定上得去島啊,只要有風浪,就靠不上岸。大概十年前,我還是個聯繫邊防的條口記者,數次到連雲港,想去開山島,都沒有成行,就是因為風浪阻隔。
  • 江蘇一對民兵夫婦堅守開山島28年 每日升起五星紅旗
    他們在一個沒有淡水、沒有電、面積不足20畝的彈丸小島上堅守28年,只為五星紅旗每天冉冉升起。為此,江蘇省委、省政府、省軍區近期專門發出文件,授予灌雲縣開山島民兵哨所「海防模範民兵哨所」稱號,號召全省人民向他們學習。開山島雖然環境惡劣、位置孤絕,卻是黃海前哨、我國的東大門。8月5日至9日,記者一行來到開山島,和夫婦倆住在同一屋簷下,追尋他們28年的足跡。
  • 《口述王繼才》在南京首發 101個故事講述王繼才守島奮鬥軌跡
    連雲港灌雲縣供圖中新網南京8月3日電(記者 谷華)8月3日,《口述王繼才》新書在南京舉行首發儀式,該書通過領導、親友、同事、記者、漁民等人員,回憶講述了王繼才和其妻子王仕花守島工作生活中的101個故事,描繪了王繼才一生的奮鬥軌跡。開山島位於我國黃海前哨,1986年,26歲的王繼才接受守島任務,從此他與妻子以海島為家默默堅守32年。
  • 薦讀|島——「人民楷模」王繼才的奮鬥人生(上)
    張 雷攝王繼才第一次登上開山島時只有26歲,那一年是1986年。那時的中國,改革開放是最顯著的特徵。人們憧憬著過上幸福生活,開始打工、經商,走向沿海,走向經濟特區……而這一年,王繼才選擇了上島:一個荒涼的島、一個沒有人煙的島、一個不可能發財的島、一個沒有電甚至沒有淡水的島。
  • 守島32年堅持升國旗 王繼才:島就是家,家就是國
    沒淡水沒電沒網絡,人跡罕至,登島不易,上岸也困難。它就是開山島,別看它不大,戰略位置卻很重要,它是軍事要塞連雲港的右翼前哨陣地。1939年,日軍就是以這裡為跳板侵佔了連雲港。就是這麼一個孤島,王繼才守了32年。開山島。
  • 我國這個「國防戰略島」,被稱「海上布達拉宮」,夫婦守島30多年
    中國有很多島嶼, 今天說的這個島是我國重要的國防戰略島, 島上只有兩對夫婦, 我一直保護著島嶼30多年, 一起看看吧。開山島,位於中國黃海前哨,灌溉河口外9.5公裡,面積僅0.013平方公裡,島上簇生著無電淡水、野草,海風呼嘯,人跡罕至。
  •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6個主題詞讀懂王繼才夫婦的守島人生
    網絡時代,各種刷屏信息極多,走心勵志的故事也車載鬥量。發生在大陸一角、黃海一隅開山島上的那些事情,為什麼持久地吸引人們關注的目光?發生在大陸一角、黃海一隅開山島上的那些事情,為什麼持久地吸引人們關注的目光?主題詞之一:選擇逆行的背後,是一種擔當1986年,王繼才、王仕花登上開山島。這一年,中國發生了什麼?
  • 守島32年:在那並不遙遠的地方
    送他上島的小船開走了,島上只剩下他一個人,想像中的美麗小島,露出了猙獰的面目——亂石嶙峋,蚊蟲飛舞,老鼠和蛇在腳下亂竄。一條黑咕隆咚的坑道,幾排空空蕩蕩的營房。島上沒有電,沒有樹,也沒有水。接雨水的蓄水池裡,爬滿了蟲子、蛤蟆。
  • 動圖漫畫|致敬祖國守島人 如果海知道
    堅守32年,王繼才永遠留在了開山島。回顧王繼才不平凡的一生,「守島就是守家,國安才能家安」始終是他最樸素的情感。在王繼才眼裡,使命大於天,責任重於山,為了五星紅旗每天冉冉升起,32年如一日,以海島為家、與海水為鄰、和孤獨為伴,在沒有淡水、沒有電、面積不足20畝的小島上,默默堅守、矢志不渝,把人生的青春年華奉獻給了祖國的海防事業,用信念和奉獻書寫了壯美人生。
  • 兩個人的五星紅旗——用全媒體形式講述新時代英雄故事
    《兩個人的五星紅旗——王繼才與王仕花的守島故事》作者鄭晉鳴在發布會上向大家講述了時代楷模王繼才、王仕花的感人故事,分享了他九上開山島採訪的經歷與感悟,現場引起了大家的共鳴,不少人為之淚目、哽咽。  鄭晉鳴介紹,王繼才與王仕花32年如一日,在黃海前沿一線的開山島這個只有0.013平方公裡的小島上,不忘初心,執著堅守,每天堅持升國旗、巡海島、觀情況、寫日誌,同時冒著生命危險,與企圖在開山島從事非法經營活動的犯罪分子展開鬥爭,為國家挽回了重大經濟損失,維護了國家的利益。他們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華獻給了祖國的海防事業,展現了赤誠的愛國情懷和崇高的敬業精神。
  • 南網:微電網應大規模商業化和市場化
    【電纜網訊】中國微電網的發展前景如何?南方電網科研院智能電網所所長助理許愛東,毫不掩飾自己對於微電網發展的殷切期望:「微電網應實現大規模商業化和市場化運行,並為電網和用戶提供全新業務模式!」
  • 江蘇海洋大學組織教師黨員赴開山島開展主題教育學習活動
    為紮實推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學習,引導推動全校黨員幹部學習「人民楷模」王繼才,10月22日,江蘇海洋大學校黨委組織近百名教師黨員赴開山島,開展「學習王繼才同志先進事跡 建設高水平應用研究型海洋大學」主題教育學習活動,實地感受王繼才同志堅守孤島的艱辛,近距離感悟楷模對初心的堅守和對信仰的耕耘
  • 【綠色工廠服務商優秀案例展示】陝鼓分布式能源智能綜合利用示範...
    並利用智能管理和網際網路技術建立智慧管理系統系統,提升資源循環和自我供給及處理能力,實現土地集約、設備集約、功能集約及運營集約。2.2、技術創新點及關鍵技術優勢陝鼓能源互聯島技術的功能包括能源流多元聯合供應、能源信息流互聯互通、物質流綜合回用、人員流統籌安排、資金流高效使用等六個方面。
  • 信宜錢排雲開村光伏微電網建成啟運
    茂名網訊  2月1日,趕在2019年春節前,南方電網廣東茂名信宜供電局在信宜市錢排鎮建成啟運雲開新廟配電臺區光伏微電網工程,為山區偏遠地方居民生活用電保駕護航。雲開新廟配電臺區光伏微電網工程雲開新廟配電臺區光伏微電網工程建成啟運前,雲開佛子背村周邊零星散落十多戶居民住房,由雲開新廟配變供電,由於地方較為偏遠,低壓分支線路長達2公裡,導致用電高峰時期佛子背居民用電質量不穩定,嚴重影響居民正常生活用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