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陳學樺 通訊員 郭芸帆
2016年以來,焦作市山陽區準確定位在焦作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示範城市中的使命擔當,堅持「創新、落實」工作主旋律,著眼打基礎、補短板、增優勢、惠民生,聚焦聚力打造「五個新高地」、提升中心城區首位度,加快建設「商旅居遊總相宜」的美麗山陽,生態、區位優勢日益凸顯,產業方向越來越清晰,發力跨越中的山陽正通過「加速度」「好質量」上演大氣磅礴的城市蛻變:
截至2019年年底,衡量經濟發展狀況最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之一GDP,較2016年翻一番,突破200億元大關,居五城區第一;
▲龍源湖公園
衡量一個地方政府財力的重要指標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躍居五城區第一,稅比達85%;
衡量一個地區生活水平變化情況最主要的指標居民可支配收入,連續三年年均增長9.2%,居全市第一;
焦作市分量最重的「改革創新獎」,2017年設立以來的三屆評選,山陽區分別獲得一等獎、二等獎、一等獎;
2018、2019年度連續榮獲全市重點項目暨產業轉型攻堅觀摩先進單位;
公眾安全感全省排名上升43位,居五城區第一;
▲人民路夜景
先後榮膺全國全民健身先進區、中國最具影響力的百強文化旅遊區、河南省文明城區;
…………
回望過去,成績來之不易。三年前的山陽區有著不少令人撓頭的地方:轄區66平方公裡,三分之一不在城市建成區,項目落地連一片上百畝的地塊都難找;城中村(棚戶區)改造政策窗口期臨近關閉,區委、區政府周邊8個城中村無一改造;城建基礎設施欠帳較多,群眾守著南水北調主幹渠8年喝不上丹江水,城區黑臭水體亟須整治,市政工程中原路徵遷拆不動、斷頭路打不通,老舊失管樓院多,農村人居環境髒亂差;作為一個老郊區轉變來的新城區,工業基礎薄弱,三產處於價值鏈低端,稅收超千萬樓宇處於空白尬地,招商引資無從談起;幹部隊伍思想觀念因循守舊,開放視野不寬、擔當精神不足、創新意識不強,能力素質亟待提升……
▲鬱鬱蔥蔥的北山
究竟是什麼樣的力度讓山陽區跑出這樣的「加速度」?
夯實硬支撐 中心城區承載力、吸引力持續提升
作為中心城區,山陽區轉型發展的任務異常繁重,一項項大事、難事,一樁樁急活、重活,橫亙在高質量發展的徵程中,如何拳打臥牛之地、實現破題開局,成為當時擺在區委、區政府案頭的重要議題。
「為官避事平生恥!城市的轉型升級不是一句空話,只能靠幹,高質量發展需要我們咋幹就咋幹,人民群眾期盼我們咋幹就咋幹。」博士後出仕的山陽區委書記李建超說。
面對發展的瓶頸、難題,不迴避、不退縮,山陽區大膽借鑑揚州、杭州先進地區經驗,把城市轉型的方向定位在打造新型城鎮化2.0升級版上,選擇的路徑是「用發展的辦法、創新的舉措」,秉持的理念是「說了算、定了幹,再大困難也不變」,尋找的突破是「先夯實硬支撐」。
乘著焦作市委、市政府南水北調綠化帶集中徵遷的東風,山陽區順勢而為、乘勢而上,提前謀劃、主動擔當,用4個月一舉拿下被擱置8年的南水北調綠化帶徵遷任務,動遷群眾1600餘戶6200多人;南水北調水廠建設8年沒有實質性進展,飽受群眾詬議,移至山陽區蘇藺村後,僅用1個月完成交地,現在群眾已經喝上甜美的丹江水;連續三次啟而不動的中原路徵遷任務一氣呵成,已經成為全市唯一貫通南北的大動脈;用一個月時間,完成中心城區7個城中村3908戶210萬平方米的徵遷任務;籌資1.6億元,實施12個村汙水接入城市主管網工程,農村「廁所革命」一步到位……截至目前,該區共完成涉及14個村近500萬平方米的棚戶區徵遷任務,最難能可貴的是,山陽區拿出了城區最好的位置,為群眾建設環境宜居、配套齊全的大產權安置房,集中安置小區66棟樓已封頂25棟,今年年底將封頂80%。
▲南水北調綠化帶
最令人振奮的是,在南水北調乾渠、中原路兩側黃金地段,新增6000多畝發展用地,為山陽區今後的發展提供了很大空間。
最值得一提的是,在打拼中摸索出「政府主導、連片推進、科學規劃,打包融資、對接央企、讓利於民」的城中村改造的做法,為全省乃至全國推進新型城鎮化提供了可資借鑑的改革樣本。這一做法榮獲焦作市2017年度(首屆)改革創新一等獎。
發展的路上沒有「休止符」。山陽區把目光轉向制約發展的最大短板、群眾心中的城市疤痕——北山宕口。
眾所周知,宕口治理是一項世界性難題,單靠自然恢復曠日持久,真動起來很可能也是徒勞無功,誰都不願觸碰這一難題。
「不能把難題都留給後人,如果都不願突破瓶頸,再過100年也不會改變。」李建超擲地有聲的話,激發了全區幹部的鬥志。北上北京、南下徐州梅州學習經驗,組織專家學者研究討論,反覆試驗掛網噴播、鑽孔植樹等國內最先進的生態修復手段。項目推進中正好趕上了國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政策機遇,先人一步爭取到財政性資金1.24億元,佔全市的1/3以上。目前,宕口治理已完成70%,其中盧亮溝修復點融青山、綠地、田園於一體,引爆周邊、帶動城區,正在形成溝域生態經濟新熱點。
同樣,由於見事早、行動快讓山陽區受益的,還有老舊小區改造。
2017年,焦作「四城聯創」開展以來,山陽區主動對轄區251個老舊小區進行改造提升。國家老舊小區改造政策出臺後,山陽區再次靠「快手打慢手」佔得先機,爭取到改造項目133個、資金4.2億元,資金量超全市半數,一大批老舊失管樓院舊貌換新顏,實現了35個城市社區日間照料中心、12個千人以上行政村農村幸福院全覆蓋。老舊小區「五改」工作,榮獲焦作市2019年度改革創新一等獎。
▲富康社區老舊小區改造後
「隨著焦作市十大基礎設施重點項目、百城提質、百企退城、『四城聯創』、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工作的快速推進,山陽區城市空間得到充分釋放,城區品質顯著提升,承載能力不斷增強,新的發展機遇和發展優勢日益凸顯。」山陽區委副書記、區長鄭小林說。
優化軟環境 轉型發展競爭力、創新力更加強勁
好的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競爭力。近年來,山陽區堅持優化營商環境不懈怠不停步,向改革要動力,向創新要活力,牢固樹立「有事必須服務好、無事堅決不打擾」的理念,加快推動「政府端菜」到「企業和群眾點菜」的轉向,在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上有了更多自信。
▲五號院三合小區家風家訓宣傳欄
——最便捷的政務環境。圍繞提效能轉職能,在全市首家推行「綜合窗口無差別受理」模式,讓「跑一次」為上限、「不用跑」為常態;首創企業落地法人代表「零見面」審批新模式,網上註冊電子營業執照壓縮到2個工作日,充分釋放市場活力;商事制度改革「三十五證合一、一照一碼」工作受到市委、市政府肯定。截至今年9月底,全區共有市場主體21594家,同比增長10.6%。「標準更高、審批更快、服務更優」的山陽品牌叫得更響。
——最優厚的政策環境。秉持「優於江浙滬,引領中西部」的開放思路,出臺政策,對在主板、創業板、科創板掛牌的企業最高獎勵2100萬元,在全國首屈一指。三年來,山陽區共引進金融類業總部28家,轄區銀行、保險、證券機構總部佔全市六成以上,集聚效應顯現。在全市率先制定出臺《援企穩崗政策十四條》,減稅降費規模達2.6億元。疫情暴發期間,積極開展網上招商、線上洽談,在全市首家舉辦「精緻城市、品質焦作」招商項目集中簽約活動,籤約金額248.8億元,與加拿大Van-Ther公司合作總投資4000萬美元的宏和跨境新零售項目通過「雲籤約」落戶山陽,偉光匯通、中駿集團等紛紛前來對接,為奪取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贏得了更多主動。
——最精準的服務環境。堅持「項目為王」理念,在全市首家推行「首席服務官」制度,圍繞循環經濟產業集聚區、特色商業區「兩大平臺」和黃龍山片區、山陽故城片區、高鐵片區、市太極體育中心片區「四大片區」,建立「2+4」項目推進機制,36名縣級幹部全部擔任首席服務官,分包服務125個重點項目,採取全面跟蹤、一企一策、幫辦代辦等方式,主動上門為企業提供服務,創造了焦作信產投2個月落地、東鍋城發環保裝備項目4個月落地的「山陽奇蹟」。
——最富活力的人才環境。「以發展論英雄」是山陽區最為鮮明的用人導向,極力提倡的是在「幹」字上擔當、「快」字上用心、「好」字上用力。堅持發揮「頭雁效應」,凡是全區中心工作、重點任務,都由區委常委、人大常委會主任、政協主席牽頭,區四大班子成員全參與,以上率下。創新建立政治標準測評系統,讓政治標準考核具象化,注重在急難險重和中心工作中磨鍊、識別、選拔幹部。堅持「走出去、請進來」,分批選派優秀年輕幹部到杭州濱江區、深圳前海、鄭州金水科教園區、省發改委、省財政廳掛職鍛鍊。通過舉辦「山陽紅大講堂」,掀起「頭腦風暴」、形成「智力磁場」,邀請不同領域專家現場授課,組織區街兩級幹部研討上級政策、分享工作心得,倒逼黨員幹部潛心研究政策、掌握各自領域最新前沿知識。堅持嚴管和厚愛相結合,激勵幹部擔當作為,先後調整科級幹部600餘人次,為敢擔當、勇擔責、善擔險的幹部提供了幹事創業舞臺。
從凡事只求「平不塌」到會謀事、會幹事的「排頭兵」,從跟風觀望「隨大流」到充滿豪情的「領跑者」,從只盯眼前的「郊區思維」到放眼經濟科技前沿的世界眼光,山陽區廣大黨員幹部克難攻堅的精氣神被充分激發出來。現如今,見賢思齊、對標先進蔚然成風,比、學、趕、超的氛圍日益濃厚,主動謀事、擔當幹事、創新成事已經成為幹部新的標籤。
開闢新路徑 產業集聚力、帶動力日趨顯現
隨著城市空間的充分釋放、城區品質的快速提升,山陽區的承載力和首位度顯著增強,開始逐鹿「最經濟原則」,推動傳統產業「老樹發新枝」,深耕「三新一高」等現代城市經濟,為打造城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新高地賦入了新動能。
▲火馬雙創生態谷
路徑之一:打造「豎起來的產業園」。在焦作市委、市政府組織的五次外出大學習中,山陽區敏銳捕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立足有限空間,大膽借鑑深圳杭州揚州等地打造「豎起來的科技產業園」的做法,依託商務樓宇雲集優勢,成立轄區商務樓宇發展聯盟,促進樓宇經濟融合創新發展,創新創業產業園等高端樓宇形成集聚效應,遠大文化廣場、華融國際、嘉隆國際等18棟樓宇實現錯位互補,企業公共資源配置中心、火馬雙創谷兩大省級創業孵化平臺活力迸發,產業孵化器、科創綜合體等創新創業生態鏈持續完善。目前,全區年稅收千萬元以上的樓宇達7棟,樓宇經濟正在成為全業態的樞紐與核心。
路徑之二:引爆「三新一高」現代城市經濟。把「三新一高」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依託中心城區功能定位,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不斷增強經濟創新力和區域競爭力。成功引進了跨境電商產業園、美亞柏科等科技含量高、爆發力強的新產業項目,湧現出了阿里巴巴本地生活中心、3T·work雙創中心、品客網絡、群蟻網絡直播產業園等新經濟、新業態項目,焦作信投產、大唐財富、上海尚映文化傳播、鴻基家居樂庫整裝等新模式項目相繼運營。2019年,山陽區特色商業區完成營業收入228.8億元,綜合排名由全省第80位躍居至第16位,由省一星級成功晉級省三星級服務業「兩區」。
▲高檔商圈引領潮流
路徑之三:加速產業集聚區「二次創業」。著眼加快構建新型都市工業格局,立足資源稟賦,找準比較優勢,積極實施「退二進三」,探索推行了「管委會+公司」的管理運營模式,明晰了以先進位造業和文旅康養為主導產業的發展方向。全市城區唯一可以擺布工業的焦作市循環產業集聚區,面積由6.75平方公裡增至8.59平方公裡,吸引了聯盟衛材、國鈦合金等優質企業退城進園,建區以來首個央企省企合作項目——全省唯一高端環保設備產業園建成投產,世界前三、國內第一的弓弩箭行業領軍企業三利達公司實現二三產融合發展。
路徑之四:因地制宜發展「片區經濟」。山陽區委搶抓中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重大機遇,敏銳地提出建設黃龍山、山陽故城、太極體育中心和高鐵「四大片區」的戰略構想。參與承辦了2019年全國射箭冠軍賽,與上海藍城集團等國內知名企業約了總投資近250億元的高鐵片區城市綜合體、李河碗溝文旅小鎮、黃龍山通航康養文旅產業園等大個頭項目,河南藍鴻置業以4.08億元競得高鐵片區6.45萬平方米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聯盟衛材搬遷等9個總投資57.4億元的重點項目集中開工,為做好「六穩」、落實「六保」提供了有力保障。
繪就同心圓 黨組織凝聚力、向心力實現倍增
山陽區這幾年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之所以好戲連臺,必定有自己的拿手招數,這個妙招就是「黨群360工作法」。
「黨群360工作法」,源於山陽區在推進老舊失管樓院時的「基層三問」:困惑之問——惠民政策一個接一個,便民措施一條接一條,為什麼還有群眾有獲得卻無感覺?捫心再問——我們「5+2,白加黑」,實打實給老百姓辦事,為什麼仍有群眾袖手旁觀,甚至說風涼話?深省三問——為什麼像南水北調徵遷那樣的大事群眾都理解支持,而在老舊小區改造這樣的小事上經常出力不討好,究竟是陷入了「塔西佗陷阱」,還是我們的方法不得當?
▲富康社區紅色港灣
李建超認為,究其原因,在於幹部「幹」的與群眾「要」的存在錯位。要擺脫這種「吃瓜群眾」打醬油的尷尬局面,必須堅持黨建引領,減少大包大攬,放手讓更多的群眾參與具體事務,把黨委政府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
山陽區創新的「黨群360工作法」,要義是「三全六步同心圓」,即通過黨建全引領、群眾全參與、項目全支撐,落實問、議、定、辦、曬、評「六步議事」程序,提升基層黨組織的感召力和群眾的自治力,構建全方位的黨群深度融合社會治理體系,繪就黨群同心圓。
黨建全引領。在山陽區的「黨群360工作法」中,基層黨組織主要發揮三個作用:一是區委的領導核心作用。負責區域所有項目的頂層設計、謀劃實施、強力推進,定標準、定流程、定機制,堅持發動群眾、項目實施全程同步,明確縣級幹部和區直部門分包社區樓院,派駐社區黨建指導員,每季度觀摩評比推進。二是街道黨工委的統籌協調作用。聚焦基層黨建、城市創建、群眾工作、民生實事,統籌協調轄區群眾和各類社會組織參與社區治理,重點對社區組織建設、服務群眾、辦理民生實事指導推進。三是社區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負責選賢任能、組織黨員、發動群眾,指導樓院成立黨群議事會,領導黨群議事會開展工作。其中,黨群議事會不僅注重黨的引領,而且代表群眾發聲,發揮著民意搜集、民怨消化的重要作用。
群眾全參與。就是讓群眾全過程參與社區事務,大家的事情大家辦,最終實現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監督,逐步提升群眾的自治能力。
項目全支撐。就是建立居民自籌、社會募集、街道配套、區級兜底的投入機制,用項目化、規範化、可量化的方式推進民生實事辦理,通過項目的落地見效提升群眾的家園感和對黨委政府的認同感。
「俗話說,『勺子要對準鍋』。基層組織直接服務群眾,只有站在群眾的立場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黨和政府的工作才會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該區定和街道黨工委書記王睿說。
「黨群360工作法」實施以來,山陽區將基層黨建、城市創建、民生實事、疫情防控、群眾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在黨群深度融合中築牢執政之基,共成立黨群議事會317個,其中99個失管老舊樓院實現全覆蓋,投入1.2億元分級分批推進轄區老舊樓院改造,解決民生問題3萬餘個,黨群關係更有「溫度」,人民生活更有「質感」,為推進基層社會治理提供了很好範例。
山陽區「黨群360工作法」先後被《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學習時報》和央視《新聞直播間》報導,代表河南省在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大會作經驗介紹。今年7月,山陽區《黨建領航促發展鄉村治理譜新章》榮獲第五屆全國基層黨建創新優秀案例。
古人云:操其要於上,而分其詳於下。透視山陽區的高質量發展,不難看出,這裡既有對中央和省委、市委凡事務求貫徹的對標對表,也有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的高點站位,還有主動置身發展前沿、直面難題勵精圖治的責任擔當,更有不唯上只唯實、堅持群眾路線的實用招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