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然而葫蘆島市正能量愛心協會卻反其道而行之,讓環衛工人、五保戶和低保戶等很多弱勢群體和特殊人群享受到了愛心免費午餐,在葫蘆島市街頭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愛心午餐暖人心,2個多月來大約能有600多人次受益,環衛工人、五保戶和低保戶等群體組團兒來吃,這滿滿的正能量讓受益人群一個勁兒地豎大拇指:「這個必須有!而且必須點讚!」
愛心午餐暖人心
倆月600多人次受益
昨日中午,記者途經葫蘆島市連山區永昌街路口,一個寫著「用感恩的心溫暖全世界、傳遞正能量一直在路上、歡迎您回家吃愛心免費午餐」的紅底黃字大型醒目條幅映入眼帘。原來這是葫蘆島市正能量愛心協會兩個月前開始實施的愛心公益活動——為特殊群體免費送愛心午餐。
據葫蘆島市正能量愛心協會負責人姜楠介紹,實行愛心免費午餐,主要是感覺到環衛工人、五保戶等特殊群體每天都很辛苦、吃飯不應時,有的人身體還比較弱。為了弘揚正氣,傳遞正能量,讓一些困難群體和特殊人群感受到社會溫暖,就想到要實施這項暖心的公益活動。愛心免費午餐實行兩個月以來,每天中午都是兩個菜,有時吃包子,做一個湯和拌菜。目前包括五保戶、低保戶、環衛工人和計程車司機等600餘人次享受到了愛心午餐。「現在天氣冷了,一般情況下一天必須保證有一個燉菜、2個拌菜,有時候包包子、蒸饅頭,主副食搭配還不錯,前來就餐者都覺得吃得挺好。」
工作人員李奇一邊忙活一邊說,自從開展免費午餐以來,幾乎四五天就得用掉50斤大米,一周需要一桶豆油。「每天都是大米飯、時令蔬菜和鹹菜,大米飯中還摻些小米和一些豆類,既然做了就儘量做好,讓大家吃得健康。有的人吃完飯還給洗碗筷,我們工作人員會統一消毒。」
李奇初略算了一筆帳:每個人按照3元錢標準來算,如今平均每天都有10多人,最多20餘人,這樣兩個月花費約3000餘元。實行愛心免費午餐,儘管投入了大量時間、精力和財力,但他們覺得能夠為困難群體和特殊人群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感覺很有意義。儘管每天都很辛苦也很累,但既然已經實施了這項愛心活動,就一定要將公益午餐進行到底。
環衛工、低保戶和五保戶
都來吃愛心午餐
當日儘管天氣很冷,可在愛心午餐現場卻充滿了暖意。記者看到,已經有很多人在食堂裡就座等候,其中有很多是穿著環衛服裝的環衛工人,也有幾位老年人。「油了油了!」隨著幾聲調侃的吆喝聲,有工作人員先是端過來兩個大盆,裡面都是冒著熱氣的燉菜。隨後餐飯都盛到碗裡,大家開始享受這冬日的免費午餐。
70歲的齊山是五保戶,家住在龍港區笊籬頭子。由於一生無兒無女,老人生活比較艱苦,每天吃飯都經常對付。幾年前,老人養成一個習慣,每天上午乘坐公交車來到葫蘆島市內轉悠,中午餓了就隨便買點乾糧對付一口。20多天前,老人在公園遛彎兒時認識了同為78歲的高發和韋照先(低保戶),得知這裡有了免費午餐,於是便一起來此就餐。畢竟年紀大了,韋照先有臺電三輪,3個人相約,每天11時許在葫蘆島公園集合,由韋照先開三輪載著他們倆前去。就這樣,20多天來,3個老人上午從家裡出來,溜達一會兒就聚在一起,臨近中午時分一起來吃免費午餐。
得知記者來採訪,3個老人吃完飯菜,一邊擦嘴一邊笑著說:「這飯菜既熱乎又爛乎,還非常實惠,工作人員也特熱情,到這裡拿碗筷就吃,可比家裡強多了!」
56歲的環衛工人王玉俠說,她當了12年環衛工。每天凌晨2時許,她就騎自行車從家裡出來,凌晨3時許開始幹活,一直幹到5時。「每天出來時家人正睡得香時,自己一個人也不愛在這個時間燒火做飯,都是空著肚子打掃衛生。冬天冷,加之幹活付出體力,幹兩小時左右肚子就咕咕叫了,那時就想著能吃上口熱乎的飯菜。這回好了,好心人免費提供可口飯菜,我們這些環衛工人兩班倒,10多個人幾乎每天中午都能吃上愛心午餐,心裡別提多暖和了,我代表環衛工人向正能量愛心協會志願者表達謝意。」
69歲的環衛工人梁永生也插話說:「我們在這裡吃得很好,必須給這種正能量點讚!」
道德模範和學者:
這種正能量應該大力弘揚
全國勞動模範、遼寧省道德模範、葫蘆島市愛心車隊隊長張鵬說,不花一分錢就能讓一些群體吃上熱騰騰的可口飯菜,葫蘆島市正能量愛心協會的做法,讓公眾看到了這個社會的溫情和人間溫暖。實行免費午餐無疑是一件溫暖人心的善舉,而如何讓這件好事能夠長久地做下去,不僅是愛心人士和志願者的事,希望有相關部門多關注一下,讓這項慈善活動走得更好更穩健。
葫蘆島市青年學者張愷新說,開展免費午餐絕對是滿滿的社會正能量,這種正能量應該得到進一步弘揚。同時這也是一種善的力量、善的文化,已經成為一道體現城市精神文明的風景,也搭建起全民慈善的公益平臺,希望能有更多志願者加入進來,讓更多人參與、體會到關愛特殊群體、孝老愛親所帶來的快樂,讓這種助人悅己和慈善的文明之花開遍城鄉角落。
遼瀋晚報、聊沈客戶端駐葫蘆島特約記者 胡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