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服有一定的「規制要求」可以遵循,判斷西服是否合格,一要觀察西服的上身效果,通過觀察西服上身後是否出現不自然的斜綹褶皺,來判定西服的各個部件是否做偏了。
其次,要清楚西服的各個部位本該遵循的「正」的標準,只有熟悉這些標準,才能判定位置是否準確,部件是否做偏了。
下面以袖子、止口下擺和口袋三個部位為例,簡要介紹一下,觀察西服哪些參考部位,可以幫忙做出該部位是否做偏的判斷。
1、袖子偏前偏後
西服袖子由大袖和小袖兩片組成,正常鞝袖後,自肩點垂下的絲縷位於腕骨後側方向。鞝袖「正」的參考標準是垂下延長前寬線,這條線基本能經過西服腰帶的袋蓋的中心,且從側面觀察,西服袖子也大約能蓋住腰袋蓋的一半。
如果袖子偏前,袖子下垂後,袖子後側會出現斜綹,可能產生的原因是鞝袖時刀口錯位,中間刀口太靠前;還有可能是由於挺胸體型引起手臂向後挺,拉扯袖子後側起綹。
如果袖子偏後,袖子下垂後,袖子的會出現向前的斜綹。可能產生的原因與袖子偏前相反,是袖子裝配刀口太靠後引起的;也有可能與前傾體型有關。
若想讓袖子不偏前或偏後,一要注意胸背體型,看顧客是否有挺胸後仰、駝背前傾等體型特徵;二要注意手臂是否有向後挺直,向前彎曲等特徵;三要在鞝袖時對準刀口位置。腰袋蓋雖可作為參考,但若是特殊體型,也要適當調整。
2、止口不攪不豁
西服止口攪和止口豁是兩個相反的弊病現象。止口攪指的是左右止口交叉重疊在一起,一般易出現在挺胸或後仰體型的顧客身上,攪止口後,西服前片領口線與止口線合成一個「Y」字形。
止口豁指的是西服止口下擺向兩邊開裂,如平胸體、平肩體型穿上正常體的西服後,在前腰節以上顯得太長,前片下垂,從而引起止口豁,豁止口後,西服前片領口線與止口線合成一個「X」字形。
要想讓西服止口保持不攪不豁,一要注意肩斜平衡,二要注意前後片的結構平衡,三要注意胸、肚是否有特體。(後中開叉如出現類似問題,與之同樣處理即可。)
3、兜位偏高偏低
常見西服腰兜是有袋蓋的雙嵌線挖兜款式,如果是兩粒扣西服,正常腰兜雙嵌線的水平位置,基本與兩粒扣最下面一粒扣保持水平,上面一粒扣則接近腰節線的位置,而貼袋的上沿,有時會高於最下面一粒扣2-3cm的水平線。
西服腰兜的位置,通常還會隱藏一個肚省,對於肚子大的人而言,腰兜的位置當處於腹部較飽滿處的腹圍線(腰節線以下7-9cm)上,不過每個人的腹部或高或低,差異較大,並不能做精準參考。
此外,有些人嫌買的西服長,會將西服的前衣長改短,如果改短1-2cm,腰兜的位置還不會有明顯變化,但如果衣長改短太多了,西服腰兜的位置就會顯得偏低,從比例上來看不太美觀。
西服各部位的比例,其規則設定既有美學上的考慮,也有功能上的作用,但並非絕對不可更改,只不過這樣的比例設置,經由無數次的磨合,更符合大眾審美、加工以及活動功能需求。
清楚地知道西服各部位「正」的參考是什麼,才知道西服某些部位是否做偏了,由此,若清楚人體特體造成西服結構發生變化,西服結構也有據可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