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故宮的二十四節氣》與故宮神獸探索歷史文化,感受四季之美

2020-12-12 未來讀書匯

2019年1月21日下午,《給孩子的故宮系列:哇!故宮的二十四節氣》新書發布會在故宮博物院召開。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中宣部出版局處長楊芳、北京市教委領導、中信出版社代表及繪本創作團隊出席了發布會。發布會由故宮博物院副院長閆宏斌主持。

單霽翔院長在新書發布會上介紹《哇!故宮的二十四節氣》

單霽翔院長閱讀《哇!故宮的二十四節氣》

單霽翔院長向大家推薦這套繪本,他說:今年過節不送禮,送禮就送《哇!故宮的二十四節氣》。對於孩子而言,這套書是認識傳統文化世界的準教材北京市教委分管學前教育的副巡視員徐洪榮當場認定為幼兒園準教材,贈送給北京百家幼兒園。中央電視臺新聞播報當晚八點也著重推薦了這套書!

單霽翔院長籤名版

這套寫給孩子的文化歷史通識繪本,由故宮博物院宣傳教育部與御鑑文化潛心研討、打磨而成,最終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在這套繪本裡,小讀者們可以與神獸朋友一起,探索故宮悠久的歷史文化,感受四季之美。

書名:《哇!故宮的二十四節氣》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1月

全書共24冊,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二十四節氣」為時間線索,將830幅手繪故宮原景大圖、52座故宮建築、48個傳統習俗、115件器物、64種動物、76種花木、24次成長體驗融入充滿童趣的故事裡,將故宮近600年的歷史與文化知識向孩子們娓娓道來。為了給孩子們更好的閱讀體驗,繪本還採用了先進的AR技術並研發了同名APP,讓孩子們在科技中感受節氣變化、建築搭建及互動的樂趣,以開放的視角展現傳統文化的魅力,彰顯文化的當代力量。

52座故宮建築

115件器物

單霽翔院長表示,這套圖書是故宮博物院傳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的一次新的嘗試。圖書結合兒童的年齡特徵和閱讀習慣,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在識珍寶、品古詩、學知識、賞藝術的同時,解開故宮的歷史奧秘,引領孩子走進傳統文化的世界,將中華文明之美植根於下一代心中。這套傳統文化讀物,猶如孩子的紙上博物館,可以讓孩子們把故宮帶回家。

發布會上,故宮博物院宣傳教育部的創作團隊講述了圖書策劃、編輯及出版背後的故事,分享了為將節氣知識與故宮文化相結合、保證圖片與文字準確性、提升繪本兒童性所做出的努力。

故宮博物院秉持公益教育的理念。該書發布後,故宮博物院向北京市所屬的幼兒園捐贈了200,以便讓更多的孩子接觸到這本書。發布會現場舉行了捐贈儀式,由單院長向北京市教委代表贈送了圖書。北京市教委表示,非常感謝單院長對於兒童的關注,北京市教委將把這套書發放到幼兒園,鼓勵老師們利用這套圖書向孩子們傳播中國傳統節氣文化,傳播故宮文化,加深孩子們對中國歷史文化的認識。

這套圖書有三大特色:

一、真實性:圖書內容與真實環境、藏品相結合。

這套書,用手繪全彩精美繪畫描寫了在故宮這座集大成的博物館裡發生的節氣故事,故事中所有的文物皆有出處,彰顯了不同的藝術價值和珍貴的工匠精神。除此以外,親近自然是孩子的天性,繪本中色彩斑斕的花木和活潑可愛的動物們共同構成了故宮動植物的博物學。24座核心建築作為故事的主背景一一展現,讓孩子從不同角度了解真實的故宮建築。

九龍壁 小暑

文淵閣 寒露

跟隨節氣時令,用一整年時間,讓古老的宮殿、文物、藏品,在孩子們的生活裡活起來,讓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與人們今天的生活產生聯繫,讓歷史煥發新的活力。

二、專業性:處處彰顯建築、藏品的專業細節。

有形的故宮是中華傳統文化傳承、中外文化交流的場所和見證者;無形的故宮延續著中華歷史文脈,承載著國家記憶,彰顯著中華文化實力。繪本中的一磚一瓦、一窗一欞,都力求還原故宮原貌。慈寧宮的重簷歇山頂、文淵閣的六間房以及三交六椀菱花窗,每一處細節都經過數次校對審核,讓孩子了解最真實的歷史。

「故宮的符號」之太和殿脊獸

書中的主人公小神獸們

春天,在坤寧宮前放風箏,到浮碧亭喝穀雨茶;夏天,在東華門前放蓮燈,去乾隆花園找螢火蟲;秋天,到文淵閣的石橋上餵金魚,在故宮最美的角樓賞月;冬天,到御花園打雪仗,在金水河上滑冰,去太和門廣場看煙花。用心呈現美好,用心呈現細節,給孩子最美、最專業的故宮。

三、 兒童性:以兒童的語言講述關於文化的故事。

整套繪本緊密貼兒童日常生活,從衣食住行到琴棋書畫,用趣味性的語言、兒童的視角編織了二十四個成長情境。讓孩子們和主人公一起經歷傳統節日,感受文化儀式感。一次次的成長經歷,讓孩子學會分享。詩詞典故自然融入故事,讓孩子不知不覺中了解傳統文化的智慧。這套《給孩子的故宮系列:哇!故宮的二十四節氣》,讓孩子們把故宮帶回家,在反覆閱讀中,提升對中華文明的認知與體驗。

相信這樣一套集知識性、趣味性與互動性於一體的圖書,一定能夠帶給孩子們一種別樣的文化體驗。

相關焦點

  • 繪本推薦|故宮下雪 體會故宮四季之美《哇!故宮的二十四節氣》
    除了口紅,故宮還出了手遊和漫畫等,在這個文化成為稀缺品的時代,不懂點故宮的文化怎麼對得起我們悠久的歷史文化。2019年開年,故宮舉辦「賀歲迎祥 紫禁城裡過大年」的超級大展,時間持續到4月7日。這是600年來,紫禁城第一次開放城門迎接普通人進宮過大年,孩子們看完《哇!
  • 《哇!故宮的二十四節氣》,故宮原創繪本,品味歷史、人文之韻
    故宮的二十四節氣》,也是故宮第一套官方出品的文化歷史通識繪本,榮獲了2018年故宮宣教成果獎。央視多家媒體爭相報導。、115件故宮珍寶、24節氣小故事、48個傳統習俗……融入到充滿童趣的故事裡,為人們揭開故宮近600年的歷史奧秘,引領孩子走進傳統文化。
  • 《哇!故宮的二十四節氣》:用童書手繪還原故宮實景
    1月21日下午,給孩子的故宮系列《哇!故宮的二十四節氣》新書發布會在故宮博物院召開。這套寫給孩子的文化歷史通識繪本,由故宮博物院宣傳教育部與御鑑文化研討設計,中信出版社出版。全書共24冊,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二十四節氣」為時間線索,將830幅手繪故宮原景大圖、52座故宮建築、48個傳統習俗、115件故宮珍寶、64種動物、76種花木、24次成長體驗等,融入富有童趣的故事裡,將故宮近600年的歷史與文化知識向孩子們娓娓道來。為了給孩子們更好的閱讀體驗,繪本還採用了先進的AR技術並研發了同名APP。
  • 童書·新書|哇!故宮的二十四節氣
    《給孩子的故宮系列:哇!故宮的二十四節氣》故宮博物院宣傳教育部編,中信出版社全書共24冊,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二十四節氣」為時間線索,將830幅手繪故宮原景大圖、52座故宮建築、48個傳統習俗、115件器物、64種動物、76種花木、24次成長體驗融入充滿童趣的故事裡,將故宮近600年的歷史與文化知識向孩子們娓娓道來,讓讀者化身小阿哥小格格,探索故宮悠久歷史
  • 故宮為中國孩子講述「二十四節氣」
    1月21日,一位女士在發布會上拍攝《哇!故宮的二十四節氣》新書。新華社記者金良快攝新華社北京1月21日電(記者餘俊傑、翟翔)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中國人對二十四節氣都不陌生,但是每個節氣對應的氣候和物候現象,很多人特別是孩子就不太清楚了。為了向下一代傳承二十四節氣這一中國傳統文化,21日下午,故宮博物院在京舉行新書發布會,推出給孩子的故宮系列繪本《哇!
  • 故宮發布原創兒童繪本 這套書說了啥?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月21日電(記者 上官雲)「《哇!故宮的二十四節氣》這套書,也是故宮第一次發布上來就『哇』一聲的書,應該說很吸引人。」21日下午,給孩子的故宮系列《哇!故宮的二十四節氣》新書發布會在故宮博物院報告廳召開,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的一番話逗笑了臺下的聽眾們。
  • 故宮新書給孩子講二十四節氣
    「大怪獸」剛走,24節氣到訪。21日,給孩子的故宮系列《哇!故宮的二十四節氣》新書發布會在故宮博物院報告廳舉行,展現故宮四季之美。新書針對3至6歲幼童開發,以親子閱讀為主,小學低年級學童也可自主閱讀。全書共24冊,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二十四節氣」為時間線索,將830幅手繪故宮原景大圖、52座故宮建築、48個傳統習俗、115件故宮珍寶、64種動物、76種花木、24次成長體驗融入充滿童趣的故事裡,將故宮近600年的歷史與文化知識娓娓道來。
  • 童書裡的故宮:830幅手繪原景講述二十四節氣故事
    大寒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意味著二十四節氣的結束,也是一年「運」「氣」循環變化的開始,正所謂「過了大寒,又是一年(農曆)」。今年的大寒開始於1月20日16時59分27秒,踩著大寒當天的尾巴,1月21日下午,給孩子的故宮系列《哇!
  • 親悅讀|打卡600年故宮,沒有一套合適的書怎麼行?
    今年是故宮建成600周年。這兩年,高冷故宮變軟萌,600歲的故宮變網紅了,話題不斷。一會兒是故宮口紅賣斷貨,一會兒是故宮角樓咖啡廳的「康熙最愛巧克力」,就連雪後的紫禁城都刷屏,更不用說「上元之夜」亮燈活動大爆了。
  • 光影時節|重新認知「二十四節氣」
    其中主要包含休閒競技、社交集換與文化傳說等要素,以原創玩法、原創劇情、國風美術為手段,建構起有益於繼承發揚國學瑰寶的交互娛樂新形式。 第二,不得不提的是故宮博物館,非遺文化教育,從小娃娃就可以抓起。《哇!故宮的24節氣》是由故宮博物院與御鑑文化潛心研討、打磨出品。
  • 豆瓣高分,適合兒童閱讀的故宮書TOP5:把3D立體故宮帶回家
    不管你在哪裡,只要打開它,雄偉的故宮就會呈現在你面前。除此之外還能知道每一所宮殿的名字,以及它背後的故事和有趣的歷史知識。「見中國之雄魂,觀故宮之不凡」——故宮博物院原副院長張之鑄先生評論《打開故宮》時如是說到。02《哇!
  • 這16本書,帶你走進一座「紙上的故宮」
    故宮是一座燈塔,更是華夏文明的匯集地,一代一代華夏兒女,都能在深厚的歷史和文化中,汲取養分和力量。本書單獻禮紫禁城建成600周年,讓我們一起跟隨故宮院長和學者們的文字,走進一座「紙上的故宮」,一起聆聽故宮文物背後的故事,感受歷史的沉澱,再次驚嘆中華文化的偉大與獨特。
  • 這16本書,帶你走進一座「紙上的故宮」
    故宮是一座燈塔,更是華夏文明的匯集地,一代一代華夏兒女,都能在深厚的歷史和文化中,汲取養分和力量。本書單獻禮紫禁城建成600周年,讓我們一起跟隨故宮院長和學者們的文字,走進一座「紙上的故宮」,一起聆聽故宮文物背後的故事,感受歷史的沉澱,再次驚嘆中華文化的偉大與獨特。
  • 風靡網絡的爆款立體書,足不出戶帶孩子感受故宮四季
    故宮以其悠久的歷史和特色的建築聞名於世,在今年故宮迎來600歲生日之際,大力嬤嬤為各位家長推薦一套可以親子共讀的繪本——《故宮裡的二十四節氣立體繪本》。這套書將二十四節氣與故宮結合在一起,家長和孩子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感受故宮的文化、四季變換,輕鬆了解宮廷人物生活以及古代人民在各節氣時的傳統習俗。
  • 二十四節氣:講述光陰的故事
    一首《二十四節氣歌》展現了四季的輪迴,而中華文明在這周而復始的曆法中源遠流長。二十四節氣作為中國人標識時間和歲月的獨有方式,早已成為日常生活和民俗活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當下,傳統文化熱讓越來越多的人深入了解二十四節氣。公眾的熱情激發不少單位出版了一大批關於二十四節氣的優秀圖書,它們內容新穎,敘述風格貼合時下讀者需求,展現了二十四節氣獨有的魅力。
  • 「紫禁城上元之夜」讓網民感受故宮之美與文化之魅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紫禁城上元之夜」讓網民感受故宮之美與文化之魅在社交媒體上,「紫禁城上元之夜」活動成為網民關注的焦點,有網民開玩笑,建議遊客帶好手機與歷史書,「萬一穿越了呢」。今晚上元之夜,故宮首次夜間開放。天時地利人和,真可謂花好月圓!一輪明月,雪打燈籠,一定美極美醉了!網民「嵐九LAN」說,你看那燈火中映照的宮牆,像極了幾百年前的模樣。不少無緣親臨現場的網民紛紛表示,「等我!」「明年一定要去啊!」還有網民稱,「雖然我們無法宮牆下一睹你今晚的風採,但我想和你有個宮牆之約!」
  • 故宮博物院迎來2020年首次直播!
    在這樣一個特殊時期,故宮博物院主辦,中信出版集團協辦,聯合新華社、新華網、人民日報、人民網、百度APP、騰訊網、抖音等多個平臺,首次對閉館的故宮博物院進行直播,讓全國的觀眾在家就能感受故宮的春意之美,建築之美、空靈之美。
  • 《頤和園二十四節氣日曆》|展示頤和園景色之四季更迭
    日曆內頁 | 文物出版社頤和園不僅兼具湖光山色、殿堂巍峨、亭臺樓榭、碧池清流、花樹掩映的自然之美和形式之美,更加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藝術理念和精神追求,融入儒家、釋家和道家的宗教文化色彩,並寄託封建帝王"江山永固,天下太平」的願望。
  • 《故宮知時節》:解讀紫禁城裡的節氣與物候
    記者丨何安安5月5日,是農曆二十四節氣的立夏,故宮出版社出版的《故宮知時節:二十四節氣 七十二候》新書線上發布暨讀書分享會直播活動在故宮博物院內紫禁書院舉行。該書的文字作者、中國氣象局首席專家、CCTV《天氣預報》節目主持人宋英傑,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明清宮廷史研究學者任萬平二人,從故宮的四時之美,以及節氣與物候的歷史傳承、文化內涵講起,對書中涉及的院藏文物,與月令、節氣相關的宮廷生活等進行解讀。5月5日,宋英傑(右)在《故宮知時節》線上發布暨讀書分享會直播活動中進行了分享。
  • 被「故宮」洗腦之後是什麼樣的?
    從拜讀了《故宮古物之美》這本書開始,就一發不可收拾的愛上了這個承載著中國千年傳統文化的大IP——故宮,從落成開始計算到2020年,故宮已經有600年的歷史了。六百年,故宮經歷了什麼?中國傳統文化發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