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四大高僧之弘一大師、虛雲和尚、太虛法師、印光法師

2020-08-27 弘一大師語錄

佛教自傳入中國以來,不斷得到發展。在民國時期,更是有四位高僧,把佛法的流傳進行了更好的承接,他們堪稱民國佛教界的翹楚,都做到了無我境界。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通過民國故事來了解這四大高僧。

民國四大高僧

弘一大師李叔同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譜名文濤,幼名成蹊,學名廣侯,字息霜,別號漱筒。李叔同是著名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他從日本留學歸國後,擔任過教師、編輯之職,後剃度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後被人尊稱為弘一法師。

1913年受聘為浙江兩級師範學校(後改為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音樂、圖畫教師。1915年起兼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音樂、圖畫教師,並譜曲南京大學歷史上第一首校歌。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前驅,卓越的藝術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是中國傳統文化與佛教文化相結合的優秀代表,是中國近現代佛教史上最傑出的一位高僧,又是國際上聲譽甚高的知名人士。

弘一大師


李叔同是「二十文章驚海內」的大師,集詩、詞、書、畫、篆刻、音樂、戲劇、文學於一身,在多個領域,開中華燦爛文化藝術之先河。同時,他在教育、哲學、法學、漢字學、社會學、廣告學、出版學、環境與動植物保護、人體斷食實驗諸方面均有創造性發展。


李叔同書法


  他把中國古代的書法藝術推向了極致。作為高僧書法,弘一法師與歷史上的一些僧人藝術家存有差異,如智永和懷素,儘管身披袈裟,但似乎他們的一生並未以堅定的佛教信仰和懇切實際的佛教修行為目的,他們不過是寄身於禪院的藝術家,「狂來輕世界,醉裡得真知」,這完全是藝術家的氣質與浪漫。

虛雲禪師蕭古巖


  虛雲禪師(1840--1959),籍湖南湘鄉人,生於泉州,俗姓蕭,名古巖,字德清,六十歲後改字幻遊,號虛雲,乃近代「一身而系五宗法脈」之禪宗大德。

虛雲禪師,十九歲出家,二十歲依福州鼓山湧泉寺妙蓮老和尚受具足戒;四十歲發心朝五臺山,以報父母深恩,由普陀山法華寺起香,三步一拜備受饑寒而道心愈朗,三年遂願;終於到達五臺山,親見文殊菩薩金顏。後在滇中闡教近二十年;九十五歲返曹溪,重建南華,中興雲門。歷任福建鼓山、廣東南華、雲門大覺諸大寺院住持。1953年發起成立中國佛教協會,被選舉為名譽會長。時年,當選為全國政協委員。

虛雲禪師


  虛雲禪師一生一衲、一杖、一笠、一鐘行遍天下,由自度而度人。於一九五九年農曆九月十二日圓寂,世壽一百二十歲,戒臘一百零一。

  虛雲禪師作為近代禪門泰鬥,其主要佛教界所做出的貢獻除了上述恢復重興寺院功德之外,更重要的是為後世禪宗復興而選擇培養儲備了大量的護法居士和弘法高僧,其門下嗣祖沙門比丘較為著名的有十餘人,其中釋一誠、釋傳印兩位大德高僧先後擔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

太虛法師呂沛林


  太虛(1890~1947),法名唯心,字太虛,號昧庵,俗姓呂,乳名淦森,學名沛林,生於清光緒十五年十二月十八日(公元1890年1月8日),逝於公元1947年,原籍浙江崇德(今浙江桐鄉),生於浙江海寧,近代著名高僧。

由於時代的變遷,中國佛教發展到近代已不可能再照原來的樣子繼續下去了,而必須在各個方面做適應時代的調整和改革。太虛大師是中國近代佛教改革運動中的一位理論家和實踐家。他早年受資產階級改良主義和民主主義思想的影響,那時就認為,「中國政治革命後,中國的佛學亦須經過革命。」因此,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振興佛教、建設新佛教文化的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在創辦僧伽佛學院,培養新僧人材;組織居士正信會,團結各界信眾;出版書報雜誌,宣傳佛教文化等方面,都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他對於佛教改革的某些主張和意見,就是在今天也還有其重要的參考價值。

太虛法師


大師對於佛教改革的主張和實踐是多方面的,而主要集中在兩大方面。這就是他在《志行之自述》中所歸納的:「志在整興佛教僧會,行在瑜伽菩薩戒本」。對此,他自述說:「斯志斯行,餘蓋決定於民四(1915年)之冬,而迄今(民十三,1924年)持之弗渝者也。」再進一步講,此「志行之所在」,也是他「將奉之以盡此一報身,而為長劫修菩薩道之資糧者。」所以,從這兩方面入手來探討太虛大師對中國近代佛教發展的構想與貢獻,無疑是最為恰當的。

印光大師趙丹桂


  印光大師(1861年~1940年),法名聖量,字印光,號常慚愧僧。俗姓趙,名丹桂,字紹伊,號子任。

大師生於清鹹豐十一年(西元1861年)十二月三日。系陝西合陽縣赤城東村人,幼承庭訓,初讀程朱書,受其闢佛之影響,系因染病,得閱佛經,始悟前非。漸研內典,方知佛法之廣博精深。遂於光緒七年春,時年二十一,毅然投終南山南五臺蓮花洞,禮道純和尚出家。勤學功課,讀發願文及淨土文,知禪淨工夫成就之難易,便決心專修淨土,後於湖北竹溪蓮華寺偶讀《龍舒淨土文》,益知淨土一法,圓賅萬行,普攝群機,遂畢生以弘揚淨土為己志。翌年往陝西興安雙溪寺,在印海定公律師受具足戒。光緒十二年,在紅螺山資福寺任職,得閱大藏,故有緣增修《淨土十要》等要籍。此後,乃往返北京龍泉寺、圓廣寺,普陀山法雨寺,溫州頭陀寺之間,嘗自號『常慚愧僧』以自勵。並閉關兩期六載。

印光大師


1918年徐蔚如刊行大師文章二十餘篇名曰《印光法師文鈔》。以後數年間繼印出《增廣文鈔》,內有《淨土決疑論》等著作。自是道風所播,遐邇景從,法化廣被,名遍遠近。

1930年時屆七十,至蘇州報國寺掩關,旋創立弘化社,流通淨土書籍,不遺餘力。

1940年時年已八十,受任為淨土道場蘇州靈巖山寺住持。是年十一月初三,預知時至,於大眾念佛聲中,安詳西去。

  印光大師遍參南北叢林,更在普陀山法雨寺藏經樓閉關閱藏數十載,深入念佛三昧,通宗通教而專修淨土念佛法門,被教界尊為佛教淨土法門第十三代蓮宗世祖。


註:部分文字及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民國時期「四大高僧」:虛雲大師、印光大師、弘一法師、太虛法師
    ,古代比較著名的高僧就有禪宗六位祖師,他們分別為:達摩祖師、慧可大師、僧璨大師、道信大師、弘忍大師、惠能大師。以上六位大師乃佛門之龍象,他們不僅擁有高深的道行,同時在中華禪宗文化基礎上作出了很大的貢獻。隨著歷代祖師的精心培養,後輩也不斷湧出大量的佛教僧才,在民國時期就出現了海內外公認的「四大高僧」,他們德高望重、戒行高潔,堪稱佛門修行之典範。下面筆者就為大家分享民國時期「四大高僧」。
  • 甘作地藏孤臣,弘一法師最後的堅守,以及虛雲太虛印光法師的歸宿
    而距離我們現在最近的僧寶自然當屬「近代四大高僧」,也被合稱為「民國四大高僧」的四位法師,分別虛雲,弘一,印光和太虛。這四位高僧雖然都已經圓寂多年,但他們對我國佛教所做出的貢獻卻是罕有人及的,現代的高僧大德幾乎都是出自於他們門下,尤其是虛雲老和尚,可見他們的影響力並不會因為他們的離去而減弱,相反都成了後世的楷模和偶像。
  • 民國四高僧之一——印光法師的書法成就
    印光法師(1861年—1940年),即釋印光,自稱常慚愧僧。印光法師(1861~1940),即釋印光,法名聖量,字印光,民國四大高僧之一(虛雲,太虛,印光,弘一)。大師俗姓趙,名丹桂,字紹伊,號子任。大師振興佛教尤其是淨土宗居功至偉,是對中國近代佛教影響最深遠的人物之一。
  • 《印光法師文鈔》法師簡介
    印光法師 民國四大高僧之一印光法師(1861年夏曆十二月十二日辰時,農曆辛酉年)—1940(庚辰年十一月初四),即釋印光,法名聖量,字印光,自稱「常慚愧僧」,又因仰慕佛教淨土宗開山祖師—當年在廬山修行的慧遠大師,故又號「繼廬行者」。
  • 他是弘一法師一生敬仰的恩師,為何弘一法師多次拜師皆被婉拒?
    作為弘一法師的恩師,印光法師一生為何獨獨收了弘一法師這麼一個出家弟子呢?想必印光法師與弘一法師之間的因緣一定不淺。作為淨土宗第十三代宗師,印光大師,法名聖量,字印光,並自稱常慚愧僧,因仰慕佛教淨土宗開山祖師慧遠大師,印光法師後來又號繼廬行者。印光法師一生節儉,以厚德待人,凡是遇到善信,皆供養香敬,從來不入私囊。
  • 民國高僧太虛法師,15幅書法真跡欣賞,網友:返璞歸真、充滿禪味
    比如課代表今天要分享的"民國四大高僧"之一的太虛法師的書法作品。其實欣賞這些高僧的書法,不應以傳統的、對待書法家的筆法結構、章法布局等標準去考量。太虛大師,一位學識廣博、思想深邃的佛學理論、實踐家。第一次觀其書法,惟驚惟嘆!猶如我們欣賞弘一法師李叔同的字一樣,我們更多地是體會他們的胸襟和思想。人之一切乃意識主導,而書法也是一種意識形態的體現!
  • 民國「四大高僧」,你認識哪幾位?
    以上六位大師乃佛門之龍象,他們不僅擁有高深的道行,同時在中華禪宗文化基礎上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隨著歷代祖師的精心培養,後輩也不斷湧出大量的佛教僧才,在民國時期就出現了海內外公認的「四大高僧」,他們德高望重、戒行高潔,堪稱佛門修行之典範。下面筆者就為大家分享民國時期「四大高僧」,看看你認識幾位?
  • 近代「四大高僧」之一印光法師,行善無數,普度眾生
    虛雲禪師、太虛大師、弘一法師和印光法師是被後人公認的近代四大高僧,而弘一法師更是拜印光法師為師父,印光法師可謂是近代高僧中的代表。他的一生行善無數,品德高尚,弘法講經,為我國的佛教事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被後世尊為蓮宗第十三祖,不僅傳承了佛教,還傳承了傳統文化。
  • 佛教:頂禮民國四大高僧之首,虛雲老和尚
    虛雲老和尚(1840年9月5日~1959年10月13日),民國四大高僧之首——另外三位法師是印光,太虛,弘一。 虛老「一身而系五宗法脈」,乃是近代佛門北鬥泰山一般的人物,他一個人就同時身兼了禪宗五個宗派的掌門,為先聖續慧命。
  • 一代高僧印光大師,與大勢至菩薩有關?一場夢揭開高僧身份之謎
    印光大師是一代佛門耆宿,一生致力於淨土宗的弘揚與傳播,他與虛雲法師、弘一法師、太虛法師並稱為民國四大高僧,在印光大師的一生中,發生過非常多奇特的事情,民國時期,一位十八歲的女子楊杏芳,曾親筆一封書信,講述自己與印光法師的奇妙因緣,讀來覺得甚是不可思議。
  • 徐存雲先生敬繪釋迦牟尼佛、普賢菩薩像、印光法師像
    徐存雲先生沐手敬繪釋迦牟尼佛像普賢菩薩 (梵文 Samantabhadra),大乘佛教的四大菩薩之一,象徵著理德、行德,與象徵著智德、正德的文殊菩薩相對應,同為釋迦牟尼佛的左、右脅侍。《法華經》指出:只要能虔誠信奉,普賢菩薩將與諸大菩薩一起出現守護此人,使他身心安穩,不受一切煩惱魔障之侵。《普賢延命經記》指出:普賢菩薩具有延命益壽之不可思議的力量。普賢菩薩是理德和大行願的象徵,象徵真理。他以智導行,以行證智,解行並進,完成求佛者的志願,所以又稱「大行普賢菩薩」。徐存雲先生為「徐州竹林寺」沐手敬繪普賢菩薩佛像。
  • 印光法師10幅書法真跡欣賞,疏朗遒逸、古拙自然!不弱書協名家
    有的人甚至只把端莊秀逸、易於辨識的字稱之為好書法。其實我們欣賞書法還要同書者的人生經歷、思想感情等因素聯繫起來。比如我們看近代高僧弘一、太虛、印光法師等人的書法與唐人的書法就有很大的區別,但這並不影響後人對他們的肯定。單從印光法師等人的書法來看,如果沒有早期深厚的功力,後期是很難寫出那種返璞歸真、充滿禪味的智慧書法。 所以,欣賞書法不能單就字看,那樣就脫離了情感。
  • 近代高僧有哪些?南懷瑾和李叔同都拜誰為師?
    那麼近代德高望重的高僧有哪些?印光法師(弘一大師老師)印光法師(1861-1940),即釋印光,法名聖量,字印光,自稱常慚愧僧,又號繼廬行者,被認為是和虛雲大師、太虛大師和弘一大師並列的民國四大高僧之一。
  • 近代四大高僧之一印光大師的「十念計數法」
    印光法師(1861—1940),即釋印光,法名聖量,字印光,自稱常慚愧僧,又因仰慕佛教淨土宗開山祖師——當年在廬山修行的慧遠大師,故又號繼廬行者,民國四大高僧之一(四人分別是虛雲老和尚、太虛法師、印光法師和弘一法師
  • 近100年來,中國有哪些得道高僧?這6位大師影響深遠
    作者:謝建國虛雲法師:世壽120歲虛雲法師,堪稱近現代最具傳奇色彩的高僧。1840年生,1959年圓寂,世壽120歲(學者胡適對此有爭議)。「歷經四朝五帝」,五帝是指:清道光、鹹豐、同治、光緒、宣統;四朝是指:大清、太平天國、民國和新中國。
  • 印光法師與虛雲和尚的一晤法緣
    參考各方資料,印光大師在法雨寺講《彌陀便蒙鈔》之確切年月,乃光緒二十三年夏,適值禪宗泰鬥虛雲和尚行腳雲遊至南海普陀朝禮觀音菩薩道場,就此因緣二位高僧以宿世願力得以相遇。一位是淨土宗的祖師,一位是禪宗的祖師,二位的相逢有其不可思議處。關於二位高僧的相逢,印光大師在其文鈔中未曾述及。
  • 中國禪宗泰鬥 虛雲法師的佛衣傳奇
    虛雲先後中興了福州鼓山湧泉寺、雲南雞足山祝聖寺、缽孟峰迎禪寺、江西雲居山真如寺、曲江南華寺、乳源雲門山大覺禪寺等六大古剎,於福建鼓山接傳曹洞宗,兼嗣臨濟宗,中興雲門宗,扶持法眼宗,延續溈仰宗,以一身系五宗法脈,人稱近代中國佛教界第一人,與太虛法師、弘一法師、印光法師並稱為中國近代四大高僧。
  • 印光大師曾被打不還手?弘一法師贊:三百年來一人而已!師父來了147期
    民國時期四大高僧之一印光大師,兒時曾打不還手,自稱「常慚愧僧」,弘一法師拜他為師,並說「大德如印光法師者,三百年來一人而已」,大師究竟有著怎樣的修持與德行?
  • 印光法師對弘一法師的思想影響與弘一法師的信仰歸宗
    在中國佛教「民初四大師」中,弘一與印光的交往是最默契也最密切的。這主要源自弘一對印光的尊崇,弘一在1922年正月二十一日寫於溫州的「致王心湛」的書信中,有言:「普陀(普陀山)光(印光)法師為當代第一善知識,專修淨土之說,允宜信受奉行,萬勿遊疑。光法師《文鈔》,揚州有新刻本,較前增百數十首。」
  • 歷代高僧:弘一法師與印光法師 一個飄逸一個凝重
    弘一法師與印光法師並肩而坐,正是絕好的對比,一個是水樣的秀美,飄逸;一個是山樣的渾樸,凝重。」在到功德林去會見弘一法師的路上,懷著似乎從來不曾有過的潔淨的心情;也可以說帶著渴望,不過與希冀看一出著名的電影劇等的渴望並不一樣。弘一法師就是李叔同先生,我最初知道他在民國初年;那時上海有一種《太平洋報》,其藝術副刊由李先生主編,我對於副刊所載他的書畫篆刻都中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