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章草和今草有機融合,獨創了一種美麗書風,網友:真夠牛逼!

2020-12-20 書情畫意惹人醉

他是一個軍人出身的知名書法家,名叫倪進祥,1972年10月8日出生於安徽省無為縣。1991年,倪進祥響應祖國號召,應徵入伍,被分配到遠離家鄉的黑龍江省佳木斯服役。因寫得一手好書法,他被部隊首長和戰友們親切地稱為「在軍營裡脫穎而出的戰士書法家」。

其實在當兵之前,倪進祥就愛好書法,還於1989年在安徽師範大學美術系深造,當兵之後更加習書不輟,主攻章草,並從袁隆平種雜交水稻中獲得靈感,試圖把古代的章草和現代的今草「雜交」——即有機融合,發揮自己「三指單勾懸腕執筆法」,創造了自己獨特而美麗的書風,網友也稱讚:真夠牛逼!

章草和今草(小草),都是傳統書法,兩者之間也並無高下之分,只不過章草是今草的前身,今草是對章草的繼承與革新。而章草與今草的區別,主要是章草保留了隸書筆法的形跡,上下字獨立而基本不連寫。倪進祥勇於探索,把章草和今草有機融合,在當今書壇可以說較為罕見。

把傳統的章草和今草熔鑄為一爐,用倪進祥先生的話說,那就是他的書法有40%的章草基因、有40%的今草基因,加上20%自己的創意。也不難發現,倪進祥先生在用筆上,往往注重隨意自然,簡約空靈,平和高古,並力求詩書並進,德藝雙修,因而逐漸形成了他別具一格、品味高雅的個性化書風。

多年來,倪進祥先生的書法曾入選「全軍書法篆刻作品觀摩展」、「黑龍江省第三屆中青年書展」、「紀念懷素全國草書展」、「全國第五屆中青年書法展」、「全國第六屆書法篆刻作品大展」等,並屢獲大獎。他還出版了《倪進祥自作詩聯書法集》(人民美術出版社),受到普遍讚譽!

作者:和法堡

相關焦點

  • 草書分三種:章草、今草和……
    草 書 分 三 種 No.1 章 草 章草,是篆書演進到隸書階段相應派生出來的一種書體。它屬於草書由胚胎時期逐漸走向規範化過程中的一種體段。
  • 書法解密之「草書」,關於章草、小草(今草)、大草(狂草)解析下篇
    書法學習今草是和章草相對而言的草書,張懷瓘所謂「章草之書,字字區別,張芝變為今草,加其流速」(《書斷》),張芝就是有記載的最早的今草書家。這是所談到的今草是在章草基礎上產生出來的一種和行書楷書共同發展衍變的草書。當然這種草書不可能是某一個人創造的,張芝也不例外。我們認為今草的發展期是和章草的成熟期有很長的一段交插歷史。今草的因素,始終伴隨著章草的發展而發展,從簡牘資料中看,定體後的章草(上升為官方公用文字)和今草。是同宗於漢簡章草的。
  • 【書法知識】「章草」、「今草」和「狂草」
    從廣義上說,草書應當包括漢字發展各個時代草寫的書體,如草篆、草隸、章草、今草、狂草。從狹義上說,草書是指有一定的規範法度並能自成體系的草寫漢字。包括章草、今草和狂草。章草是早期草書和漢隸相融的雅化草體,波挑鮮明,筆畫鉤連呈「波」形,字字獨立,字形偏方,筆帶橫勢 。章草在漢魏之際最為盛行,後至元朝方復興,蛻變於明朝。(「章草」這種字體最初只稱為「草書」,後「今草」出現後,為示區別,改稱得「章」名。它的命名歷來說法不一。
  • 如何分辨章草,今草,小草,狂草?
    何為今草?書法的發展史從秦開始算,篆書~隸書~章草~楷書~行書~今草。章草是從篆隸來的,用篆書的轉法和隸書的扁平結構和部分折筆結合。今草是從楷書來的,以楷書為基礎,折筆比較多。《十七帖》字與字之間連帶比較少(偶有連帶)是屬於小草孫過庭書譜也算小草如王獻之「一筆書」
  • 宋克章草式破體書風初探
    趙孟頫繼續沿襲二王破體尺牘的風格,開啟了多種書體混雜書寫的方法;康裡子山首以章草入今草,在流暢圓轉的今草和行書中加入章草的挑法而融合無跡;危素、饒介等人步康裡氏後塵,延續著這一書風。到了楊維楨則是利用各書體的特性直接把章草與行草乃至狂草、篆隸全面雜糅,創造出點畫狼藉,狂怪不經的「鐵崖體」。
  • 章草?今草?狂草?別再傻傻分不清了
    草書是在篆書、隸書之後出現的新字體,比楷書都要早,最開始草書是漢代書吏的「臨時從宜」的潦草之作,後「草聖」張芝使其「草法」完備,進而行為一種有著極高藝術價值的書體。草書先後經過了三種體式:章草、今草、狂草。
  • 章草魅影:一抹撩人古風
    王蘧常章草作品 王蘧常章草,融合了魏碑與章草,推陳出新。將凝重的北碑與流暢的章草有機地結合起來,結合得十分完美。」他習書非常勤奮,看來也是無所不學了。
  • 碑學為基章草鑄魂
    省書協主席宋華平先生評價其章草:「尚古意、化筆法、呈文人志趣。」其以高古大氣的章草作為藝術創作載體,在當代章草書家中鶴立而獨行。    當代中青年書家中,鍾海濤是一位比較純粹的章草書家。其十多年來潛心於章草創作,難能可貴。他初研習章草,對漢、魏、六朝碑版中圓筆者如《夏承》、《乙瑛》,方筆者如《張遷》、《衡方》等,都下過很深的功夫。
  • 章草魅影:一抹獨特而撩人的書法古風
    >王蘧常章草,融合了魏碑與章草,推陳出新。將凝重的北碑與流暢的章草有機地結合起來,結合得十分完美。」他習書非常勤奮,看來也是無所不學了。按照書法教科書上的定義:草書分為章草和今草。章草源自草寫隸書,唐張懷瓘說「即隸書之捷」。起於漢初,因多用於奏章,用筆章法化,故稱「章草」。另說,它流行於漢章帝時,故名。章草與今草的主要區別是留有隸書形跡,上下字獨立而不連寫。東晉新體草書出現後,遂稱該草書為「章草」,新體草書為「今草」。
  • 今草融入章草,康裡巎巎新草體代表作《謫龍說》賞析
    康裡巎巎博通群書,擅楷、行、草等書體,尤以行草名世!他將今草裡融入章草寫出了強烈的個人風格,《謫龍說》就是其新草體的代表作。《謫龍說》是送友人的贈書,內容書錄唐代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柳宗元的撰文。對於此貼的評價,元瞿智題跋中評此書:「子山平章書似公孫大娘舞劍器法,名擅當代,前後相去數百載
  • 怪你過分美麗——陳陽靜的簡牘章草
    漢簡的獨特性在於,它不是後世的今草、狂草,同時也很難說它是典型的章草。因而它帶有草書的應有特徵,但又帶有草書初始階段的不確定性。這是隸變所賦予它的獨特審美特徵。不過,相對而言,漢簡較接近於章草的早期形態特徵。就章草而言,它是伴隨著隸變產生的書體之一。在隸變過程中,隸書、行書、楷書皆在直接醞釀之中。而章草則始終處於動態的嬗變過程之中。由章草直接孕育產生出今草。
  • 閒話章草——書柳宗元《邕州馬退山茅亭記》有感
    一種求「帥」,受晉唐「妍美」書風影響較多,結字嚴謹,筆法精緻,中規中矩,有「玉樹臨風」之美。另一種尚「老」,這個「老」不是古老之老,而是滄桑感,回追「古質」,在「隸變」「草變」等文字演變過渡期中發掘,不受成法拘束,結字崎崛,筆法曠達,猶如蒼巖虯根。我的這番描述,當然是各派的理想狀態。如果說還有第三種,那麼王蘧常可獨樹一幟,他上追先秦三代,把篆籀化入章草,開創了章草更加古拙的面貌。
  • 沙孟海是如何學習「章草」書法的?
    對於沈曾植,沙老既佩服他的學問和悟性,更佩服他的創新精神:「他是個學人,雖然會寫字,專學包世臣、吳熙載一派,沒有什麼意思的;後來不知怎的,像釋子悟道般的,把書學的秘奧『一旦豁然貫通』了。他晚年取法的是黃道周、倪元璐,他不像別人家的死學,方法是用這兩家的,功夫依舊用到鍾繇、索靖一輩的身上去,所以變態更多。」
  • 了解章草、欣賞章草、學習章草
    章草的來龍去脈章草,是書法的傳統書體之一,是早期的草書,始於秦漢年間,由草寫的隸書(今楷書,唐以前稱隸)演變而成的標準草書。章草是「今草」的前身,與「今草」的區別主要是保留隸書筆法的形跡,上下字獨立而基本不連寫。章草,是篆書演進到隸書階段相應派生出來的一種書體。它屬於草書由胚胎時期逐漸走向規範化過程中的一種體段。
  • 看沙孟海如何學習章草.
    而「碑帖結合」則是書法圈內對於沙老書法路徑與書風成因的解讀。  一、沙孟海的章草學習路徑  從沙孟海的自傳體書法學習文章《我的學書經歷和體會》一文,可以發現,在沙老70多年的書法生涯中,「章草」的學習備受重視。  沈曾植是二十世紀初海上章草書法大家,取法章草、簡牘、鍾繇、索靖、二爨及各種北碑,融碑於帖,開一代章草書風。
  • 為何學習今草要先學章草?
    我聽別人說,在學習今草之前,必須先了解一下章草,是這樣的嗎?答:你聽到的沒錯,是這樣的。究其原因,今草是從章草那兒發展而來的,所以我們在學習今草時,首先應了解一下章草。如果你對章草的字形比較了解了,你會發現,今草的字形也就不是那麼難認了。問:章草有什麼特點?答:章草其實就是隸書的「速寫法」。它的特點是字字獨立,末筆較重,保留了較強的隸書筆意。
  • 臧新義:矮紙斜行閒作草——漫談章草
    說明了隸書是篆書的快寫,由篆書變為隸書,前人稱之為「隸變」,「隸變」是古文字向今文字的過渡時期,早期的篆和隸應當有著很長的文字或曰書體的共存時期。唐朝張懷瓘說,章草「既隸書之捷」。章草是 「隸變」之際,由 (篆)隸迅捷寫法發展演變而成的一個過渡性書體。
  • 從章草到狂草——唐代中期草書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
    在中國書法史中,任何一種書體的產生與發展,都是在時代的影響下從一個書法家群體不約而同的共鳴開始進而形成了一種時代特色而被歷史所記載。唐代中期草書的發展亦是如此,它主要經歷了由章草到今草再到狂草的發展過程。關於草書的興起,東漢書家崔瑗講到:「書契之興,始自顏皇;寫彼鳥跡,以定文章。
  • 由三國吳皇象刻本《急就章》,引發對章草的一番解讀
    三國吳皇象(廣陵人、官至青州刺史)書寫的章草《急就章》,千載流轉翻刻,已失原拓神採。只是這為留世較早的草稿體,又是《急就章》最古的刻本,二千餘字用楷、草二體寫就,體量大且留下諸多古代的「信息密碼」,一向為史所重,有必要探究一番。我有一個不解,章草是今草的前身嗎?書史上多持此說,我卻不敢苟同。
  • 章草為啥叫章草
    今草成熟前經歷了很長的孕育期, 在這期間, 今草和章草並不容易區分。今草成熟後, 人們發現草書系統已經出現了兩種不同的形態,為了加以區分, 才有了章草之名。 章草概念使用之初, 人們並沒有對它的來歷做出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