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州十大武術名人

2021-01-08 滄州新聞網

    

 由滄州日報與市郵政局主辦的「郵政杯」滄州十大武術名人、十大武術事件評選,根據群眾投票、專家評審,12月1日揭曉,張之江、霍元甲等當選滄州十大武術名人,滄州人創辦國術館、「武術之鄉」冠名獅城等當選十大武術事件。現將名人和事件做簡要介紹。
    「國術館之父」張之江
    張之江  (1882—1966),字子姜,鹽山縣留老人莊(今屬黃驊市)人。張參加北京政變,配合了北伐勝利進軍。張重視武術,規定凡西北軍均須通過練拳、劈刀、刺槍、體操四項主要科目。1928年,張之江創辦中央國術館。1933年,由中央國術館主辦國術國考。1933年和1936年,兩次率團分赴東南亞等地做武術表演,對武術的宣傳卓有成效。在抗日將領宋哲元、張自忠、傅作義、孫連仲等的部隊,都有該館、該校畢業生擔任武術教官,教導各級官兵痛殺日寇。1954年張給毛澤東寫信,希望發展武術事業。1955年2月,毛主席親筆復函約其座談。接信後,張把《關於成立國家武術機構的建議》提交全國政協。1956年,張建議賀龍元帥建立國家武術研究機構。當年中國武協成立。
    大俠霍元甲
    霍元甲  (1868—1910),字俊卿,祖籍滄州東光安樂屯,世居天津靜海小南河村。霍元甲融合各家之長,自創「迷蹤拳」,使祖傳拳藝達到了新的高峰。霍元甲在報上刊登廣告,高舉愛國主義的大旗,並在比武中不戰而勝,後霍元甲及其弟子大勝日本武士。1910年6月,霍元甲在上海成立中國有史以來的第一個體育團體——精武體操會(精武體育會前身)。
    大刀王五
    大刀王五 (1844—1900),真名王正誼,滄縣人,與燕子李三、霍元甲、黃飛鴻等著名武術大師齊名。王俠義心腸,非常愛國。他護送過因為直諫被革職的御史安維峻,還與譚嗣同兄弟相稱,傳授譚武藝。「戊戌變法」失敗後,譚被捕,王得知後廣泛聯絡武林志士,密謀救譚,後被譚拒絕。後「戊戌六君子」被斬,王冒著生命危險為譚收屍。1900年,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興起。王率眾積極參加,後清軍圍剿義和團,王因寡不敵眾被捕,不久被八國聯軍槍殺。
    豪傑佟忠義
    佟忠義(1879—1963),滄州市西門裡人,字良臣,與王子平齊名,被譽為「滄州二傑」。佟把蒙古摔跤、祖傳擒拿和六合拳法融為一體,形成了獨具一格的佟派技擊術。民國21年,全國武術比賽,佟忠義榮獲六合門第一名。佟忠義嫉惡如仇,富有正義感。日本柔道家在上海虹口擺擂臺,佟忠義聞訊後毅然辭去官職赴滬打擂,使日本人沒敢登臺便逃之夭夭。為了發展武術事業,佟開設忠義拳術社、忠義摔跤社。他編著的《中國摔跤法》一書被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解放後,佟老先生仍孜孜不倦地從事武術的研究和傳授工作。
    「千斤神力王」王子平
    王子平 (1881—1973),滄州義和街人,曾任中國武協副主席,第一屆全運會武術表演賽總裁判長。1919年,在北京王子平力挫號稱「世界第一大力士」的俄國大力士康泰兒。1921年,在上海萬國競技場嚇跑美國人沙利文等人。1923年,王創辦中國武術社。1928年任南京中央國術館少林門長,後任副館長。抗美援朝時,王子平捐獻大炮。後一直致力於挖掘祖國武術寶庫和普及武術。
    鐵壯士丁發祥
    丁發祥  (1615—1694),孟村人,祖居丁莊子,後遷孟村鎮。丁為人樂善好施,性格沉靜內向,有隱士君子之風。康熙十五年,俄羅斯兩個大力士來華,在北京擺下擂臺,視炎黃子孫如草芥,並連傷我國數名拳師。丁飛身上臺應擂,幾個照面就將二人打翻在地。丁發祥連挫敵手,為國揚威,群情振奮。康熙皇帝大悅,召見以獎之,一時王公大臣多以詩歌匾額贈之。
    神槍李書文
    李書文  (1864—1942),滄縣(今鹽山)聖佛鎮王南良村人。袁世凱小站練兵時,日本教官侮辱李為東亞病夫,被李書文槍挑四人,從此,「神槍李書文」名冠天下。俄國拳王馬洛託夫來京設擂,京、津兩地武術名手均敗。李上臺將馬洛託夫擊下擂臺,宣統賜金佛以示嘉獎。被張作霖聘為奉軍三軍武術總教師。在奉軍部隊李書文空手面對日本教官挑釁,擊碎其肩胛骨,捍衛國威。李書文40年行走江湖未逢敵手,成一代宗師。其弟子霍殿閣、劉雲樵、李玉海均名震中外。
    「燕子」郭長生
    郭長生(1896—1967),滄州市馬道街人,因郭行拳過手出手不見手,人過一陣風,故譽以「郭燕子」。1928年,在中央國術館教授苗刀,在第一屆全國國考,以不敗記錄打入前十七名最優者行列之中(這十七名因故沒往下再打)。馮玉祥將軍因此親贈龍泉寶劍一柄。郭編創了「二路苗刀」、「苗刀進槍」等優秀套路,還與馬英圖共同修改編創了「劈掛拳」和「瘋魔棍」等套路。「七七事變」爆發後,郭閉門八年,以此拒絕為駐滄的日本人做事。
    八極初祖吳鍾
    吳鍾(1712—1802),鹽山后庄科村人,初創開門八極拳。雍正十三年,吳鍾獨闖少林,憑一桿大槍,連闖三門,諸多暗器,一無著身,被鎮寺欽差官贊為「吳神槍」。吳鍾還曾獨身三進福建泉州少林寺,夜闖羅漢堂、巧得魚谷鞭。後吳鍾與康熙皇帝的十四子比試槍法。兩人以殳(有稜無尖的竹製兵器)較藝,十四子被點眉心而不知遂嘆服。時有「南京到北京,大槍數吳鍾」之諺。吳鍾在孟村以傳播八極為業,為弘揚武術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康德第一保鏢霍殿閣
    霍殿閣(1886—1942),南皮小集村人,霍拜李書文為師,系統學習八極拳和六合槍。後行走江湖,期間和許多武林高手比武過招,都以高超的武藝戰勝對手,但又不傷對方情面。武術界朋友都敬重其人品武藝。1927年,霍殿閣來到張園(溥儀潛居天津日本租界的住處)應試,戰勝兩名日本武士後,被溥儀聘任為武術教師。1932年,霍隨溥儀來到東北長春,並在長春開場授徒,傳播武藝。

 

相關焦點

  • 十大武術歷史名人12月下旬揭曉
    佛山日報訊 記者招鈺英報導:27日24時,歷時5天的佛山武術歷史名人評選線上投票通道關閉。截至27日17時,已有近30萬人次參與本次線上投票,不少武術愛好者和市民表示,通過這次投票活動,對佛山武術文化底蘊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 走近滄州武術特色博物館:感受傳統武術文化魅力
    滄州武術源於春秋,興於明清,至民國及近代臻於鼎盛,歷史悠久,門派眾多,名家輩出,影響廣泛。素有「武健泱泱乎有表海之雄風」和「鏢不喊滄」之說。滄州武術具有著鮮明的地域色彩和個性特徵,在被稱為「國術」的中華武術中佔有重要地位,是中華武術的重要發源地、拳種富集地和典範傳承地,堪稱武林聖地和中華武術百科全書。1992年滄州被評為全國首批唯一的地級市武術之鄉。
  • 佛山十大武術歷史名人將揭曉
    佛山日報訊 記者招鈺英攝影報導:獅王爭霸、武術歷史名人評選、李小龍誕辰80周年活動……記者從市文廣旅體局獲悉,第三屆佛山武林大會將於11月27日在順德均安開幕。11月至12月期間,全市共有14項武術活動接連舉行。
  • 河北滄州為何是武術之鄉,在水滸傳中就已經提到,林衝被刺配滄州
    河北省滄州市,是國家首批授予的武術之鄉。在民國時期,滄州民間的習武之風一直相當濃厚,連同附近的天津,保定等地可謂是名家輩出。民國時期的中央國術館,選出的十大高手,以滄州為代表的河北派更是佔有了其中的大部分名額。
  • 河北滄州近現代史上最知名的六大名人
    滄州市轄2個市轄區,4個縣級市,10個縣及滄州渤海新區、滄州經濟開發區、滄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總面積1.4萬平方公裡。2019年,滄州市實現生產總值(GDP)3588.0億元。當然滄州市在歷史上也是名人輩出,尤其在中國近現代,也湧現了一大批能人志士,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滄州市近現代史較為知名的六大名人,你都知道哪些呢?
  • 武術——河北滄州:武術之鄉校園「傳薪」(11)
    新華社照片,滄州(河北) ,2020年11月19日(體育)(11)武術——河北滄州:武術之鄉校園「傳薪」11月19日,六合拳傳承人石同鼎(右)在河北滄州泊頭西關回民小學指導學生們六合拳動作。河北滄州是我國著名的「武術之鄉」,源起或流傳滄州的拳械門類約50種。近年來,河北省滄州市體育、教育部門持續推進「傳統武術進校園」活動,當地眾多中小學將武術列為課程,並聘請武師定期來校指導,積極營造校園武術文化氛圍,弘揚傳統武術文化。
  • 河北滄州七大歷史名人!
    河北滄州七大歷史名人!滄州市是河北省的一個地級市,地處河北省東南,東臨渤海,北靠天津,那麼在這樣的一個優秀的城市中,它的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歷史人物?尤素夫·馬本齋滄州市獻縣人尤素夫·馬本齋(1901~1944),是抗日英雄馬本齋的經名,原名馬守清,男,回族,共產黨員,河北滄州獻縣人。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冀中軍區回民支隊的創建人,抗日民族英雄。他率領回民支隊馳騁在冀中平原,英勇善戰,威名遠揚。毛澤東同志稱其為"百戰百勝的回民支隊"。
  • 滄州武術:觸手可摸的傳奇
    滄州市體育局武術節組委會主任劉永福向本刊記者提到,中國傳統武術在地理上有三大板塊,南有莆田、中有登封、北有滄州,其中莆田和登封都依託於南北少林的宗教場所和習俗,唯有滄州的武術與宗教毫無關聯,藏於民間,講究實戰,大開大合,彪悍,重於技擊。九河末梢的滄州,也是叛軍良將的庇護所,他們隱姓埋名,在此以教武求生存。
  • 滄州:武術之鄉與雜技之鄉
    武術之鄉滄州武林,根深葉茂;滄州武傑,名揚八方;滄州武術,遍及華夏,遠涉亞、歐、美、非一些國家和地區。滄州「武術之鄉」之譽,宏揚中外。滄州人民,自古以淳樸、剛直、勤勞、勇敢著稱。由於地理、歷史條件關係,強悍之武風,歷年久遠,素有「武建泱泱乎有表海雄風」之說。
  • 滄州:打出非遺武術振興「組合拳」
    該校不僅每個班級都開設了武術課,還組建了校武術隊,多次在各級武術比賽中摘金奪銀。  作為一項中華傳統文化,武術既能幫助青少年學生「野蠻體魄」,又能涵養精氣神,因此,廣大校園很早就成為滄州武術「紮根」的重要場域。  從上世紀80年代起,滄縣就組織過多期體育教師武術培訓。2001年,全縣中小學都開設了武術課。
  • 滄州十大民間傳統文化代表,你知道多少?
    ■滄州武術 滄州武術歷史悠久,「源於春秋,興於明朝,盛於清代,清末民初甚為繁盛」,源於或流傳於滄州的武術門派眾多湧現了丁發祥、霍元甲、王子平等大批名人義士。滄州市政府已舉辦七屆「滄州武術節」。滄州市1992年12月被正式命名為首批全國「武術之鄉」。
  • 滄州博物館——承載著鮮明的「滄州印象」
    滄州市博物館是滄州區域集文物收藏、保護、研究、展示的中心,是展示滄州六、七千年歷史的平臺,是對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和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 基地。滄州博物館一至三層共11個展廳:一樓設科技體驗廳和兩個臨展廳;二樓設《滄海之州—滄州歷史文化陳列》、《濱海遺風—滄州民俗文化展》、《滄州歷史名人展》、《淺絳瓷韻—滄州民間收藏展》;三樓設《大運河北—河北省大運河文化展》、《百戲之源—滄州雜技文化展》、《武術之鄉—滄州武術文化展》、《渤海之濱—滄州沿海資源科普展》,這一設置以歷史沿革為「經線」、以地方特色內容為「緯線」,經緯結合。
  • 滄州文化名人劉傳海:「漠北蒼狼」邂逅「滄州鐵獅」
    滄州文化名人劉傳海「漠北蒼狼」邂逅「滄州鐵獅」趙剛劉傳海,是一個出生在內蒙古的滄州人,因工作關係,他這匹「漠北蒼狼」邂逅了滄州鐵獅之後,就再也離不開了,這一居住就十幾年。後來,劉傳海從草原回到了祖籍滄州,拿起了擱置十多年的畫筆,重拾少時夢。劉傳海的早期作品,被呼倫貝爾猛獁草原文化博物館收藏。回到滄州的劉傳海,在大運河之畔結識了滄州花鳥畫名家陳金生先生,並跟隨陳先生研習花鳥,並在陳陳金生先生的引薦之下,跟隨山水畫家邢樹荃先生研習山水。2010年,經北京華文東方藝術鑑定中心鑑定潤格。
  • 佛山武術歷史名人評選線上投票結束
    佛山日報訊 記者招鈺英報導:27日24時,歷時5天的佛山武術歷史名人評選線上投票通道關閉。截至27日17時,已有近30萬人次參與本次線上投票,不少武術愛好者和市民表示,通過這次投票活動,對佛山武術文化底蘊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 河北省人大代表:滄州學校別片面追求特色辦學,忽略武術文化
    澎湃新聞圖「滄州是我國著名的武術之鄉,武術門派、拳種眾多,其中享譽全國的燕青、功力、八極、八卦、六合、劈掛、太祖、查滑等8大門派,經代代傳承,形成了滄州獨有的特色。」如何真正的將滄州傳統武術傳承下去?傳統武術文化進入校園不但是讓孩子們得到強身健體,將來還能影響他們的下一代,代代相傳,就能將滄州幾大武術門派傳承下去,發揚光大。
  • 滄州元素閃耀歐洲「武林」,義大利國際武術節成功舉行
    本報訊 (記者 於豔玲)苗刀、八極拳、麒麟拳……5月11日,第二屆「滄州群英國術杯」義大利國際武術節在烏迪內市開幕,來自古巴、俄羅斯、荷蘭等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名選手參加了角逐。「除了在義大利,咱滄州冠名的國際武術節還在荷蘭、俄羅斯等地成功舉辦,得到了眾多歐洲武術愛好者的積極響應。」昨天,滄州群英武術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攔手拳傳人田秀峰向記者介紹了賽事情況,同時展示了比賽現場視頻。從服裝、禮儀到比賽規則,這次大賽嚴格按照國內的武術比賽規程進行,體現出濃鬱的「中國氣氛」。
  • 滄州武術大師 8年義務傳授八極拳
    如果不出手亮招,很少有人把他和武術大師聯繫起來。王振聲是滄縣人,出生於1960年。他小時候就愛看武俠小說,12歲的時候,王振聲拜滄州著名拳師趙吉慶為師,先練太祖拳,後學八極拳。趙吉慶是一名客車司機,每天下班回來,不顧疲勞,教王振聲等七八個徒弟學拳,一直到夜深人靜。
  • 滄州為何譽為「武術之鄉」? 拳種門派竟如此之多
    131個武術門派拳種的40.4%,是中華武術拳械門派富集地,在南有莆田、中有登封、北有滄州的中華武術大格局中舉足輕重。滄州武術的代表性拳種有八大門派:劈掛、燕青、六合、八極、八卦、功力、查滑、太祖,而瘋魔棍、苗刀、戳腳、陰手槍等拳械更為滄州所獨有。
  • 滄州武術大師王振聲:18年義務傳授八極拳
    如果不出手亮招,很少有人把他和武術大師聯繫起來。  王振聲是滄縣人,出生於1960年。他小時候就愛看武俠小說,12歲的時候,王振聲拜滄州著名拳師趙吉慶為師,先練太祖拳,後學八極拳。  趙吉慶是一名客車司機,每天下班回來,不顧疲勞,教王振聲等七八個徒弟學拳,一直到夜深人靜。  趙吉慶對徒弟要求很嚴格。一個馬步要蹲半個多小時,直到兩腿發顫。
  • 滄州豪俠韓志超:輪椅上的傳奇武術大師
    長城網滄州4月24日電(楊玉霞 董傳輝)50多年前,17歲的韓志超不慎摔傷成為高位截癱的病人。坐在輪椅上的他用非凡的智慧和超人的意志,對家傳武學進行研究整理,創編了一套具有獨特風格的韓式通臂劈掛拳,他也因此被稱為輪椅上的傳奇武術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