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書中華》開播:文化綜藝節目勿忘推陳出新

2020-12-12 光明日報

【文化評析】

作者:湯嘉琛

社交媒體時代,判斷一檔綜藝節目是否火爆的標準變得異常直接:一看視頻網站播放量,二看網友評分,三看登上微博熱搜榜的頻次,四看微信公眾號的解讀有多少。從這些維度來看,正在央視熱播的文化綜藝節目《朗讀者》,以及此前在社交媒體上刷屏的《中國詩詞大會》《見字如面》等,無疑很成功。

與一些娛樂真人秀相比,這幾檔「現象級」綜藝節目確實是一股螢屏清流。幾天前,一檔名為《詩書中華》的文化綜藝節目開始在東方衛視播出。可以預見,接下來,各大電視臺將會出現文化綜藝節目扎堆的景象。

《中國詩詞大會》等節目確實帶火了文化綜藝市場,過去不太受市場歡迎的文化節目顯著增多。我們樂見這種變化,也希望能以文化綜藝節目助力全社會形成重視傳統文化的風氣。然而,就此斷定文化綜藝節目的「春天」來了,似乎還言之過早。

當前這股文化綜藝熱潮形成的原因並不複雜:觀眾對明星真人秀、親子、相親等類型的綜藝節目產生審美疲勞,期待新的節目類型。特別是《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等文件的印發和全社會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熱情,使這類文化綜藝節目呈現井噴式發展。

可以說,《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等文化綜藝節目的成功,與這些節目製作精良有關,更是順應時代發展的結果。但是,當同質化節目扎堆出現,觀眾的新鮮感逐漸消退,文化類綜藝節目如何進一步發展,值得考量。

對於文化綜藝節目獲得全民點讚,有論者認為,觀眾看這些「清流」節目時的心態,就跟吃慣了大魚大肉的人偶爾吃一碟青菜一樣。關鍵是把綜藝節目打造成煎炒烹炸各類菜式,而非只是以一時的「高冷」吸引眼球。因此,文化綜藝節目只有持續接地氣、創新節目形式、製造新的看點,才能獲得持續的吸引力。

文化綜藝要從幼苗長成大樹,必須植根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土壤。同時要看到,當前傳統文化傳承工作的群眾基礎尚不夠深,要進一步喚起民眾參與文化傳承的自覺。《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等節目的成功,證明傳統文化也能很時尚。當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大氣候進一步改善,文化綜藝一定會蔚為大觀。

《光明日報》(2017年05月03日02版)

相關焦點

  • 東方衛視將推出文化節目《詩書中華》
    人民網上海4月11日電 (記者 曹玲娟)由東方娛樂集團出品、東方衛視打造的文化類節目《詩書中華》今天在滬舉行開播發布會,據悉,該檔節目將於4月14日起每周五22:00登陸東方衛視。
  • 文化類綜藝節目"扎堆"等開播 變身"爆款"需要機遇
    扎堆:國學、詩詞、戲曲五花八門   在娛樂性強的綜藝節目口碑和收視率都在下滑之時,文化類節目如一股清流,給螢屏帶來不一樣的面孔,更為觀眾帶來沁入心靈的文化體驗。   最近,繼《中國漢字聽寫大會》《見字如面》等「爆款」之後,一大批文化綜藝都將相繼開播。
  • 中華古詩詞在文化類綜藝節目中的創新表達
    【關鍵詞】中華古詩詞文化;電視節目;創新;傳播渠道;融合 2018年新春,由中央電視臺原創的一檔大型詩詞類電視節目《經典詠流傳》成功熱播,開播次日以9.4的豆瓣評分刷新文化類綜藝節目的新高,為央視迎來了戊戌年的「滿堂彩」。
  • 文化類綜藝節目如何創新:把博大中華文化融入生活
    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國內各大電視臺和視頻網站推出的文化類綜藝節目數量超過50檔,其中既包括央視的《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等,也包括一些地方衛視推出的優秀節目,如湖南衛視的《兒行千裡》、江蘇衛視的《閱讀·閱美》、北京衛視的《非凡匠心》等。這些節目為電視螢屏帶來了一股清新之風,同時也成為中華文化當代化、大眾化傳播的重要載體。
  • 文化綜藝節目表現繼續搶眼
    原標題:好作品紛紛入圍上海電視節 新節目陸續登陸螢屏暑期檔 文化綜藝節目表現繼續搶眼從《中國詩詞大會》到《詩書中華》,從《國家寶藏》到《上新了·故宮》,近年來,電視從業者在文化選題上的創新,讓傳統綜藝進入了全新的階段。
  • 文化類綜藝節目持續霸屏,95後更願為「文化」買單
    一線導讀:如何留住年輕人,成為文化類綜藝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命題。在表達方式上,這些節目比以往同類型節目更「綜藝化」,但 「綜藝化」並不意味著娛樂化,節目內容上依舊繼續保持嚴謹的態度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只不過表達方式更有趣生動。
  • 文化綜藝節目的融合創新之路
    時代主題 創新表達   2017年以來,綜藝頻道主打「國家舞臺」戰略,體現主流媒體的責任擔當和文化自信,加大綜藝節目創新力度,相繼推出《朗讀者》《國家寶藏》《信·中國》等現象級文化類綜藝節目,通過精心設置,深入挖掘和細緻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觀眾在享受視聽盛宴的同時,感懷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自覺學習傳播祖國優秀傳統文化。
  • 河北廣播電視臺原創文化類節目《中華好詩詞》推出第五季
    河北廣播電視臺原創文化類節目《中華好詩詞》第五季將於8月5日晚在河北衛視首播。圖為錄製現場。河北日報見習記者田恬攝  胸藏文墨懷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河北廣播電視臺原創文化類節目《中華好詩詞》推出第五季,8月5日21時15分將在河北衛視首播。
  • 潮流文化之下,綜藝不再只是節目
    就是街舞》第三季中,一支名為《囍》的舞蹈表演視頻霸屏了各大社交媒體平臺,並成為了該期節目最受熱議的表演。這支舞蹈的表演者是一對夫妻,以冥婚為主題,融入了中國「一拜天地,二拜高堂」的古代傳統婚禮元素,描繪了一場悲喜交加卻又富滿美感的中國古代愛情故事。一支傳統元素的舞蹈在一檔主打青年潮流文化的節目中獲得熱捧,這是傳統文化的成功,還是潮流節目的破圈?
  • 人民日報深觀察:文化類綜藝節目如何創新
    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國內各大電視臺和視頻網站推出的文化類綜藝節目數量超過50檔,其中既包括央視的《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等,也包括一些地方衛視推出的優秀節目,如湖南衛視的《兒行千裡》、江蘇衛視的《閱讀·閱美》、北京衛視的《非凡匠心》等。這些節目為電視螢屏帶來了一股清新之風,同時也成為中華文化當代化、大眾化傳播的重要載體。
  • 曝廣電將限制黃金時段全明星綜藝節目:詩詞文化節目霸屏
    6月29日消息 昨天有電視評論人在微博上爆料稱,廣電總局新政顯示,未來電視黃金時段節目可能有所調整,具體來說將鼓勵文化類節目進入黃金時段播放;將嚴格限制全明星綜藝進黃,特別是導向模糊的全明星綜藝,加大素人節目播出比例;還將嚴格管控節目中造型怪異,奇裝異服現象。
  • 文化綜藝=讀「詩詞漢字」? 這檔綜藝聚焦「詩書禮樂騎射」
    2017-08-18 10:40:21 來源: 傳媒小鮮肉 舉報   一提起文化綜藝
  • 綜藝節目原創需添"中華基因" 從中國文化挖掘智慧
    原標題:綜藝節目增原創需添「中華基因」   近日,針對當前一些機構過於依賴境外節目模式,原創節目比例較小等問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出《關於大力推動廣播電視節目自主創新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各衛視把節目原創作為自主創新工作的核心,研發具有中華文化基因和中國特色的原創節目,並且限制每年每個上星節目只能引進一檔境外節目模式
  • 背靠331億元綜藝市場,去年出了70多檔文化綜藝節目
    僅一年,70多檔文化綜藝節目相繼推出,回望2018年,文化綜藝似乎交出了一份像樣的成績單。從《見字如面》《朗讀者》《國家寶藏》等爆款文化綜藝回歸,再到《一本好書》《上新了·故宮》獲得極高口碑,業內預測,文化綜藝最好的時代已經到來。
  • 浙江衛視《中華好故事》建立文化綜藝類節目新標準
    浙江衛視《中華好故事》建立文化綜藝類節目新標準 2014-07-20 21:43浙江衛視官網 今年8月1日到3日晚間黃金檔每天19點30分,浙江衛視將播出原創文化綜藝類節目《中華好故事》,該節目將以中華傳統故事為主要內容,用知識競賽、故事演繹、名人出題、知名校友助陣等多元化方式,來普及中華傳統故事相關知識。
  • 「高而不冷」受追捧 文化類綜藝節目獲好口碑
    一想到綜藝,會想起「跑男」,想起「歌手」,想起真人秀,想起「小鮮肉」。直到春節期間,《中國詩詞大會》的突然火爆,讓觀眾感慨,原來還有一種節目叫——文化綜藝,這種綜藝節目品格高,少喧鬧卻多了幾分沉靜。事實上,不單是《中國詩詞大會》,還有黑龍江衛視的《見字如面》,以及上周末剛剛開播的《朗讀者》,都收穫了觀眾的好口碑,被譽為時下電視欄目中的一股清流。
  • 最良心文化綜藝《中華好詩詞》開播霸屏
    網易娛樂8月10日報導 「胸藏文墨懷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上周六晚9:15,河北衛視《中華好詩詞》第五季在萬眾期待中震撼回歸!節目一經播出,瞬間在各大平臺引發強烈反響,收視、口碑一路飆紅。首播當晚,新浪微博#中華好詩詞#話題閱讀量突破5.4億,微博熱門話題1小時榜排名第4、綜藝榜排名第6;今日頭條、A站、秒拍、優酷發布的短視頻累計播放量達360萬次,再創佳績;首播人物海報和表情包一經推出,立即引發了大規模傳播,在節目內容之外收穫了相當高的討論度和關注度。觀眾網友紛紛點讚:長知識,有亮點
  • 淺談文化類綜藝電視節目的融合與再生
    關鍵詞:文化類綜藝;電視節目;融合;再生文化類綜藝是綜藝節目融合文化元素後的新興分支,本質上還是綜藝節目①。文化類綜藝以娛樂為介質,立足於現代的傳播大環境下不斷創新,不僅表現出深厚的文化底蘊,更喚醒了當代觀眾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溫情與敬意。
  • 「文博類」綜藝異軍突起,文化節目或被推向又一個高峰
    《中華好詩詞》《中國詩詞大會》《見字如面》《朗讀者》《百心百匠》等一系列具有人文情懷的文化類節目集體走紅,深受觀眾喜愛,掀起了一股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潮。特別是前不久在央視開播的大型文博類節目《國家寶藏》,收視率和口碑齊飛,引發網友的熱議,成為文化類節目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 《家風中華》:文化綜藝應回歸文化本位
    通過12期節目和20多個家風故事,其將中國傳統家風文化的歷史印記和精神脈絡娓娓道來。開啟國內文化綜藝新範式從節目立意,到形式設計,再到內容編排,《家風中華》所代表的是文化類綜藝的另一條可行路徑。鑑於此,《家風中華》儘可能在內容編排和節目形式上尋求突破,在可看性和內涵性之間尋找到平衡,以期達成更好的傳播效果。 內容上,《家風中華》從愛國傳家、奉獻傳家、文化傳家、規矩傳家、禮讓傳家、忠孝傳家、教育傳家、勤儉傳家等多個維度詮釋家風,這得以讓觀眾從真切的生活體驗出發,以小的視角進入關於中華文化的宏大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