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頭清水娓娓來——讀《巷韻·鄉情》有感

2020-12-07 中共如皋市委新聞網

□彭偉

窗外,初夏小雨下得纏纏綿綿,縷縷鄉愁湧上心頭。我想起案頭中國作協會員陳根生老師的那本贈書《陳根生美文集——巷韻·鄉情》,此書由彭程選編,江蘇人民出版社於2016年年初初版。翻閱《巷韻·鄉情》,最先想到了清人張潮的妙句,「文章是案頭之山水」。古邑如皋的精魂是水。陳老師的美文根植於如皋鄉土文史,有如一幅幅活生生的《雉水清明圖》,盡現家鄉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案頭清水娓娓來,一片鄉情在玉壺。

《巷韻·鄉情》共分三輯。第一輯是「鄉思悠悠」,側重家鄉歷史古蹟的記述,錄有《巷韻》《啊,水明樓》《家鄉的橋》《範公遺蹟今何在》等佳作。如皋厚重的人文鄉史是一條長河。陳根生抽毫舀上一兩瓢,點評三四句,行雲流水的文字,化厚重為輕靈,在不經意中向讀者普及了鄉邦常識。諸如「水繪園裡情意綿綿的董小宛,定慧寺中餘音嫋嫋的鐘鼓樓,觀音塔上禪味深深的法師語」,漫漫道出,沉重的歷史腳步聲早已消逝,留下的是「清泉石上流,丁冬丁冬響」。鄉史中的一點點雪泥鴻爪奏出自然的旋律,化作一篇篇美文,融入讀者心中。最具代表性的佳作是要數《鄉韻》,其中一段堪稱神來之筆:「那麼小巷自然屬於老年,那麼靜,那麼淡。那水井無聲,儘管石欄上有七八條深陷的繩印;那石鼓臺階無息,只知道與獸頭瓦上下相對,朝夕廝守……有時從花牆裡探出幾支鵝黃的月季,透出幾縷米蘭的馨香,小巷便出落得越發靜了,越發幽了。」強烈的文字代入感將我們引入了栩栩如生的古巷。幽靜的鄉韻如同天籟笛聲從巷中的花牆內不停地流出,流入我們的心田。

第二輯是「情意綿綿」,所選篇目的主題是親情。和睦、關愛是許多如皋家庭幸福長壽的秘訣之一。陳家也是如此。濃濃的親情在陳家猶如一潭深深的井水,取不完,寫不盡。最感人的主人公是陳老師的母親。《翠綠的慈愛》《母親的芭蕉扇》《陽臺上的母親》諸篇中,母愛如水,無所不包,綿綿延延,細細長流。在屋後的空地上,她將蔬菜瓜果澆灌得鬱鬱蔥蔥,翠綠橫溢,芬芳搖曳;在客廳裡,她見客人來了,總是一杯綠茶捧上前,杯裡還漾著幾句笑話;在陽臺上,她看見孩子來了,早已開門,擺好一雙拖鞋;在夏夜,孩子入睡了,她疲勞至極,瞌睡中還要扇著芭蕉扇為孩子清涼驅蚊。平凡人家中點點滴滴的愛是最不平凡的。一件件持之以恆的小愛如同一條條小溪奔向了比海寬、比天高的母愛,陳家感人的親情如同一杯熱水瞬間溫暖了讀者的全身。

徐徐走過如皋歷史的長廊,真真感受如皋家庭的親情,當然還有舌尖上的如皋味道是不容錯過的。《巷韻·鄉情》第三輯濃重推出了「如皋美食」。燒餅、藿香、臭豆腐、藕餅等等不起眼的如皋民間美食登上了大雅之堂。作者妙筆生花,好比烹飪大師,將普通食材燒得津津有味。最難能可貴的是一篇篇美食美文不僅僅滿足了我們的味蕾,更豐富了我們的飲食知識,引用了壽世秘典等名著,講述了孫中山等政要名人的飲食典故。

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巷韻·鄉情》是雉水灌溉出來的一朵鮮花,芬芳卻是屬於大家的。

如皋市融媒體中心(如皋市廣播電視臺)、中共如皋市委新聞網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和作者!

相關焦點

  • 書香法院|一起讀好書(七)——讀《清塘荷韻》有感
    書香法院|一起讀好書(七)——讀《清塘荷韻》有感 2020-08-10 16: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讀張亮詩集《雪飄的日子》有感
    讀張亮詩集《雪飄的日子》有感文:陌上寒煙美國當代著名作家佩恩·沃倫說:「一首詩讀罷,如果你不是直到腳趾都有感受的話不過,它也需要一個知道如何使渾身都有感受的人來讀」。這無疑闡明了詩人和讀者之間的共鳴關係。與詩人張亮雖素未謀面,卻已被一本詩集,以及詩中所呈現的精神與情懷深深地打動和感染,這就是詩歌所引起的共鳴吧!勿庸自疑,好的作品的產生,需要詩人有根植在現實基礎上敏銳的洞察力,以及對生活對詩歌有著一顆敬畏之心。
  • 草根墨田原創詩詞欣賞,讀珍妮詩有感,讀罷香詩意韻長
    讀珍妮詩有感讀罷香詩意韻長,柔然滿目惹情傷。行間遍種璣珠果,雖有易安怎敢嘗。
  • 讀李文朝將軍詞詠四大名樓有感(作者:王文榮)等18首
    讀李文朝將軍詞詠四大名樓有感王文榮奉讀如隨勝景遊,麗詞五首詠名樓。詩心翰墨真情獻,鐵骨襟懷夙志酬。遺韻古風留歲月,流芳高閣耀春秋。傳承國粹將軍勇,逸興遄飛壯九州。讀李文朝將軍詞詠「四大名樓」有感周發玲(湖北)華夏奇觀萬古留,將軍拾韻頌名樓。身臨鸛雀唐風釆,情系蓬萊漢卷酬。高閣序文尋勝跡,佳篇記述抒鴻猷。楚天極目胸襟闊,逐浪擎旗立扁舟。
  • 讀李文朝將軍詞詠四大名樓(外一首)有感
    讀李文朝將軍詞詠四大名樓(外一首)有感讀李文朝將軍詞詠四大名樓(外一首)有感讀李文朝將軍詞詠四大名樓(外一首)有感徐首翔一磚一瓦駐心頭,戎馬生涯七秩秋。黃鶴登臨情不盡,嶽陽眺望愛難休。滕王閣裡留清韻,鸛雀樓前抒壯猷。最是蓬萊詩意滿,生花筆底競風流。
  • 陳出新:讀《府谷文藝》2020年第一卷有感
    讀《府谷文藝》2020年第一卷有感陳出新/文昨天回到渭南已是晚九點半,即刻發現郵自老家府谷的《府谷文藝》一冊。裝幀精緻,圖文並茂,很是喜歡。打開翻閱,發現撲面而來的鄉情鄉意更是醉人。開卷篇「魚麗之宴」,便是引自《詩經 小雅 魚麗》「魚麗之宴」之句,可見出手不凡。你聽他怎麼說:一曲樂歌,一場盛宴,彰顯出古人身體與性靈的並重滋養。
  • 案頭造句和解釋_案頭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案頭(àn tóu)。几案上或書桌上。[夏丏尊等《文心》:「(他)好奇地把架上的書抽來翻看,見有看去略能懂得的,就放在自己的案頭,案頭堆得滿滿地。」]指案頭工作。案頭參考例句:1、文章是案頭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2、置之案頭,如一朵墨梅覆桌。翻譯。3、種田不離田頭,讀書不離案頭。
  • 五味鄉情潤鄉愁 ——讀周順傑兄散文集有感
    五味鄉情潤鄉愁——讀周順傑兄散文集有感 屈指算來我和周順傑兄已有23年的情誼。前一段時間,順傑兄打電話說他的散文集已經出版並快遞給我,看著裝幀簡潔而純樸的《五味鄉情》封面,正如眼前的一杯清茶,讓我細細品味,香霧瀰漫…… 順傑兄的散文題材涉及方方面面,豐富多彩,猶似春天遍野的百花齊放,形態各異,奼紫嫣紅,目不暇接,而且主要情節幾乎全是親身經歷,生動真實,感人肺腑。
  • 讀《梅花魂》有感
    「為什麼你們當初不逼我」:有遠見的父母,都會讓孩子吃苦讀《梅花魂》有感 張佳怡 這學期,我們學習了一篇很感人的課文,名字叫《梅花魂》,這篇課文使我受益匪淺。 學完這篇課文,我的心中久久不能平靜,故事大概是這樣的:作者出生在東南亞的星島,外祖父從小就教她讀唐詩宋詞,每當讀到思念家鄉詩句的時候外祖父便會落淚,有一次作者不小心把外祖父珍藏的墨梅圖給弄髒了,外祖父很生氣,說梅花圖是不可以隨便糟蹋的,因為梅花是我們祖國的名花,愈是寒冷,它卻愈精神、愈秀氣,也是最有品格、最有靈魂,最有骨氣的花。
  • 鄉土、鄉音、鄉情中的文化自信——讀雷濤先生《原鄉記憶》有感
    鄉土、鄉音、鄉情中的文化自信——讀雷濤先生《原鄉記憶》有感文/ 程 灝作為武功人,我對雷濤先生的仰慕可謂久矣。1998年暑假,上大學的弟弟在西影廠實習,幫我搞到一本雷濤先生的籤名書——《走近阿爾卑斯山》。
  • 讀《清塘荷韻》有感
    《愛蓮說》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這兩篇文章都是我讀高中時的語文課文,而且也是老師要求必背課文。此後就很少再看或是再難讀到有關描寫荷花的文章。前不久,在讀季羨林先生《漫談散文》一文時,深感先生對如何寫好散文的理解之深、之透、之妙,於是就想找一篇先生的散文作品,《清塘荷韻》就這樣躍然於我的眼前。  《清塘荷韻》是季先生在八十六歲高齡所作,是先生的散文名篇,在寫作風格上更傾向於敘事散文。文章從盼荷開始入筆、從投入蓮子入手,到期盼荷花出現,直至滿塘風荷結束。
  • 韻貴雋永凝筆端一一讀藝壇翹楚曾昭才先生書法作品有感
    一一讀藝壇翹楚曾昭才先生書法作品有感 作者:中國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教授、藝術評論家 留痕 夜深了,身居杭州西子湖畔一陋室的我,忽然想到了今晚要寫點什麼。
  • 2020「蘇韻鄉情」鄉村休閒旅遊農業專場推介活動在金壇仙姑村舉辦
    為了推進休閒旅遊農業加快復甦,4月28日上午,2020「蘇韻鄉情」鄉村休閒旅遊農業專場推介活動在咱們度假區的仙姑村·一號農場拉開帷幕。常州市副市長許崢表示 2020蘇韻鄉情「蘇韻鄉情」專場推介活動為常州集中展示鄉村旅遊風貌、加快提升美麗鄉村建設水平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平臺。我市將借這個東風,組織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讓美麗鄉村成為常州的最靚底色。
  • 回憶是一束光,讀《碎琉璃》有感
    回憶是一束光,讀《碎琉璃》有感生活,我本來以為是琉璃,其實是琉璃瓦。生活,我本來以為是琉璃瓦,其實是玻璃。生活,我本來以為是玻璃,其實是一河閃爍的波光。生活,我終於發覺它是琉璃,是碎了的琉璃。 ——王鼎均 初識碎琉璃書名,就好奇碎了的琉璃是怎樣的一翻。
  • 深淺榕韻寫鄉情 一一葉柏忠榕樹繪畫作品欣賞
    深淺榕韻寫鄉情滿眼金暉弄清秋98x180cm(2020年)蕉韻榕聲點染新紅寫秋聲46x46cm(2019年)村頭暮韻(老樹濃蔭自生涼68x68cm(2012年)鄉居榕韻雨晴中他多年堅持寫榕畫榕,創作了一批自成風格,鄉情味十足的畫作。我以為,他的畫作處處表達著堅實渾厚而不失空靈之氣韻。那種組織、布局所勾勒出的粗細線條和墨彩意趣,給人以無限遐思。榕這種植物,在柏忠先生筆下形態各異,洋溢著濃濃的鄉土氣息。那略加誇張的造型風格柔合進一種夢幻般的意蘊和時代氣息,體現了其拙樸而又空靈的精神境界。文/黃永照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十佳廣告攝影師,江門市新會區文聯副主席。
  • 山東藝術學院戲曲學院聯合主辦京韻鄉情音樂會
    10月29日晚,山東藝術學院戲曲學院、濟南市呂劇院聯合主辦的「京韻鄉情音樂會」在山東省會大劇院音樂廳上演。悠悠民樂傳千古,嫋嫋京韻訴鄉情。本場音樂會以戲曲風格音樂為主,同時兼顧民族管弦樂作品,既有傳統樂曲傳承,又有新作劇目創新,以器樂、聲樂和戲曲的多元方式和現代舞臺表演的審美視角,演繹出美麗山東、繁榮中國的絢麗畫卷,展現近年來戲曲、民族管弦樂藝術的精彩魅力。
  • 越努力越幸運——讀劉永宗老師所著《漂泊是條青春的河》有感
    越努力越幸運——讀劉永宗老師所著《漂泊是條青春的河》有感文劉老師筆下的鄉情讓人產生無限遐思。看了他寫的「地瓜」,我真是忍俊不禁,發達的唾液腺就馬上工作,馬上想吃一口,甜膩到心裡。他筆下的「蛋角」,這種所謂的「水果」,在我家鄉也曾短暫的出現過。我還記得小時候,家裡窮,沒有多少多餘的東西可吃,叔叔們就去村西邊掏菱角,洗乾淨,接著奶奶煮一煮,又面又香。劉老師把鄉情描述的質樸、感情飽滿,非常值得我學習。
  • 提檔升級 臨夏市八坊十三巷彰顯江南水韻
    八坊十三巷細巷紅水河流過本網記者 宋芳科 文/圖走進臨夏八坊十三巷中的細巷,穿過幽靜小巷,映入眼帘的是江南水鄉小橋流水。當紅水河與八坊十三巷相遇,通過提升改造,紅水河成為穿過八坊十三巷的玉帶,帶來江南韻味。臨夏州臨夏市在河道治理中,將城市河流生態整治與旅遊結合在一起。無論是八坊十三巷的江南水韻,還是大夏河畔的風情長廊,水的治理都讓城市生活更美好。11月7日,隴原環保世紀行採訪團走進臨夏市,看治水與旅遊結合的臨夏經驗。
  • 原創七絕《有感》(中華新韻)
    七絕《有感》(中華新韻)簡約適度重文明,低碳生活綠色風。愛護自然倡意識,天藍地綠水澄清。
  • 案頭水仙君子心
    &nbsp&nbsp&nbsp&nbsp在遠離綠色而寒冷的北方冬季,書齋案頭擺上一兩盆清供,些許綠意,淡淡清香,就把春天留在了室內,讓人頓生暖意。「夕窗明瑩不容塵,白石寒泉供此身。一派青陽消未得,夜香深護讀書人。」北方這個季節,萬木蕭瑟寂寥,要找到有綠意的清供有些難,不講究的人家,便用大白菜和蒜頭來代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