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之所以會使用指紋畫押,實在是出於無奈。古代不同於現在,沒有義務教育,在當時,能夠受到教育的人只是少部分,大部分人連自己的名字都寫不出來,平日訂立契約,繳納賦稅,總得有一個憑據吧!如果光畫圈,那這造假簡直太容易了。
於是,指紋畫押應運而生。古人們在很久以前就發現,每個人的指紋印是不一樣的,用按指紋的方式來達成社會契約,這種方式既快捷又安全,所以說,古人把按手印畫押應用在了很多方面。
比如田契買賣交易,士兵信息錄入,居民身份信息採集以及審判罪犯,按手印畫押被廣而用之。
和電視劇上演的不同的是,古代按手印並不是僅僅只按一個指頭就可以了,而是要按一根手指上去,鑑識部門則根據鬥紋、箕的紋路來分析判定指紋的形態走向,如果說對這根指紋具有疑義,只需要讓當事人再按一根手指印進行對比即可。
古代為了提高手印畫押的真實性,他們想到了很多辦法,比如在唐代,畫押人需要留下三根手指的印痕,後期鑑識部門只需要比對這三根手指印痕之間的距離,便能夠迅速找出此人。
不得不說,這樣的方式其實也有弊端,你就說人隨著年齡的慢慢增長,時間長了手指之間能夠打開的距離也慢慢變大,故而錄入的信息也會變得不太準確,因而唐代又規定,採集信息要按整個手掌印作為證據,手雖然會隨著時間流逝而變大,但是手掌上的紋路卻是不會變化的,所以採集整個手掌是按手印畫押的又一大進步。
等到了明清時期,當事人不僅需要把自己的手印按上去,還需要把自己的腳印也按上去,如此,鑑識部門便多了一樣比對的證據,這樣也就能夠更加精準地定位到個體身上了。
清朝把指紋錄入應用在了各個方面。清朝後期,地方上招募鄉勇,各地政府要求鄉勇及其家人和村裡的裡正都必須籤字畫押,以此來防止有人冒名頂替或者逃跑。鄉勇在發放工資的時候,財務也是一個個地進行指紋比對,而後才會發給餉銀,為的就是防止有人冒領。
客觀來說,籤字畫押在古代並不是一項非常安全的技術,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即便是信息採集的再全面,它是不好被管理的,因為這樣的痕跡隨著時間的流逝,會在紙上慢慢淡去,從而變得模糊,這對於管理人員和鑑識人員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故而古代採集信息的頻率是非常高的。
不過雖然它比起其他方式來說,確實讓古人的生活變得簡單化,對人員的管理也變得十分便利,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按手印畫押也是在不斷被完善,從而變得精準、安全。時至今日,指紋錄入技術已經變得科技化,智能化,電腦智能系統能夠完全精準地定位到個人,做到零誤差,而這對於那些犯罪分子來說,將是無比恐怖的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