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影評:《師父》徐浩峰的底氣與別開生面的武俠電影

2020-12-13 影視精選剪輯

網友影評:《一代宗師》之後,徐浩峰被傳得越來越神。媒體渴望傳奇,同行期待表現。除了作家、導演、武術指導這些常見名頭,坊間謠言已聲稱這位學院老師成了某門派掌門。然而就像他和近幾年聲名鵲起的「學院派」導演無法輕易地被歸屬到以代系劃分的中國導演隊伍中一樣,徐浩峰和他的電影也沒有辦法簡單地歸為傳統武俠電影。這從2012年拍出處女作《倭寇的蹤跡》開始,就讓徐浩峰走出了一條和以往武俠電影截然不同的道路。而到這部《師父》,不僅是宗師之路過半,幾乎可以看到開宗立派的山門所在。

網友影評:唱片公司宣傳新人,總打出「從來沒有人像他一樣唱歌」的旗號,這個句式也可以用到徐浩峰的名頭上:從來沒有人像他一樣拍武俠電影。打破長久以來香港引領的風向,恰是他的實力與時運。如今靠從口傳心授中拆出招式拍電影,新派武俠的名頭絕對擔得起。

網友影評: 電影在中國110年,武俠電影已經有了87年歷史。從第一部武俠片《火燒紅蓮寺》開始,俠女劍客們穿的大多是京劇短打,走的也是武生刀馬旦的套路。古人到底穿什麼,直到李翰祥、胡金銓兩位大導演才讓電影圈也染上考據癖,逐漸脫下戲裝,走上生活化的道路。然而武打戲的改良卻並不那麼容易,香港人又將「武術指導」這個頭銜發揚光大,專門代替導演拍攝動作場面。

網友影評:雖說香港武指圈裡並不是沒人習武,名導劉家良更是洪拳的嫡系傳人;但主流依舊是屬於有著京劇底子的程小東、袁和平、以及戲班出身的「七小福」成員成龍與洪金寶。這些武指對香港武俠片的「壟斷」,使得動作場面愈發炫技,為的就是娛樂二字高度提純。使得武俠片發展到90年代滿天神佛,升仙鬥魔。他們所創造的動作風格也從香港蔓延到大中華地區乃至好萊塢。新千年後,張藝謀的《英雄》也依舊是香江殘疾,一招半式,吃得都是多年積下的老本。今年陳凱歌翻拍自徐浩峰小說的《道士下山》,武術指導請來的依舊是袁家班的谷軒昭,玩的也是10年前周星馳《功夫》那一套。所以徐浩峰與他的電影出現,恰恰是跳脫了香港武俠片的動作設計,將功夫還給武林,《師父》今年的金馬最佳動作設計獎也絕對是拿的有理有據。

網友影評:《師父》中男主角廖凡打的是詠春拳。民國天津華洋交雜,拳種繁盛;詠春只是北上的小拳種,故事中還有大量天津本地的各種門派。徐浩峰是練家子,雖然沒打過詠春,但與王家衛的合作也讓他結識了不少詠春宗師。其餘拳法乃至刀槍劍戟則有導演自己多年的考據成果。有了這層基礎,《師父》可謂拍得底氣十足。除了拳腳,兵器是《師父》中的另一大看點,片尾巷戰中,廖凡手持詠春兵器八斬刀,所使的一招一式也都是徐浩峰從上一輩人中考證而來。用八斬刀如何防禦戰身刀的攻擊,如何巧取奇怪兵器子午鴛鴦鉞,徐浩峰沒有設計任何花哨而不實用的鏡頭,見招拆招,電影裡廖凡意在傳刀法,聽起來也像是徐浩峰自己要對有心人說的話:我把招式都亮出來了,取走多少還看個人。

網友影評:對白含弦外之音也算是徐浩峰的另一個特色,《一代宗師》的劇本在他的參與下,就曾得語帶機鋒。《師父》裡話留三分,與電影的節奏一樣,語過意留,又與徐浩峰小說的風格合二為一。電影依託原著,因此顯得全片文學性極其強烈。電影上半段,廖凡飾演的師父陳識結識天津武行頭牌,金士傑所扮演的鄭山傲,意在開館揚名。鄭山傲雖全力協助,卻也意欲利用陳識風光隱退。這組人物關係抽象之後,是所謂借人登天的模板,變成了文學意義上的骨骼。填滿血肉,也只有在導演發力最狠的幾個瞬間,才撕開傷口,讓你看到撐起肉身的筋骨到底什麼樣子。從這個角度說,武打動作場面只是電影的第一層,也是最奪人耳目的商業元素;對逝去歲月的無奈嘆惋則是顯而易見的第二層,而內核則直指任何社會下,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電影內在的豐富性與多義性,也讓《師父》超越了過往的武俠電影,顯得更為作者化。

網友影評: 除卻《師父》的文學意義,徐浩峰依舊想借事說理,說的是「規矩」,電影中講得最漂亮的兩個字。在鄭山傲口中,規矩是祖上立出來,民間傳下來的;而在蔣雯麗所飾演的鄒館長眼裡,規矩不過是掌權者的遊戲。這兩種邏輯的對抗恰恰是民國這個時代中,舊與新的抗衡。一戰成名只是故事中才有的情節,從第一部電影起,徐浩峰就試圖把他信奉的道理裝進人物之中,然而這隻造就了《倭寇的蹤跡》千人一面,人為理活。直到這部《師父》,才有了武戲為皮,時代為肉,人物為骨的成功。

網友影評: 所以《師父》作為武俠電影,別開生面其實有兩層,一為動作設計的革新,二為武俠電影作為類型片的意義。這兩層共生共長,互為表裡。在曾經撰寫的影評中,徐浩峰自己寫到,對特定事物的恐懼支持了一種類型片,而武俠片則應是對現代槍炮的恐懼。徐浩峰摒棄威亞、替身,在民國中講述這樣一個故事,恰恰是對自己理論的踐行。

相關焦點

  • 師父:徐浩峰導演的武俠世界,招招行雲流水卻少了一點江湖人情味
    談起徐浩峰導演大家不會陌生,尤其是熟悉武俠的讀者對他更加不會陌生。金庸古老之後武俠界一度衰退不振,然而徐浩峰卻如同一匹黑馬一樣殺了出來出現在大家的眼前。無論是他的小說作品還是電影電視劇都有著濃厚的個人風格和對於武俠世界的強烈感情與熱愛,讓觀眾能夠再次夢回那個味武俠而熱血的年代。
  • 武俠導演徐浩峰:我是胡金銓的「私淑弟子」
    雖然和他隔著時間和空間的距離,但在我的電影探索道路上,我對他的作品一直心領神會。」大陸武俠電影導演徐浩峰6日在臺北暢談自己的文化師承。  臺北市文化局主辦的「2016臺北文學·閱影展」6日在此間舉行開幕記者會。開幕影片《師父》的導演徐浩峰與會,並接受記者採訪。
  • 評《師父》:2015最有英雄氣質的武俠電影
    徐浩峰的第三部大電影《師父》,終於在12月10日登陸各大銀幕,隨其點映場的火爆,各大專業影評網站紛紛給出超8分的好評,刷新早前《臥虎藏龍》《刺客聶隱娘》創下的口碑紀錄。 不同於前兩者的拍攝風格,《師父》沒有炫技般的打鬥場面和濃重的人物刻畫,導演完全用一板一眼的寫實手法,加之凌厲的視覺風格,使觀者過目不忘。而廖凡在片中飾演的師父一角硬氣內斂、剛中帶柔,一人獨戰八大高手的橋段,讓許多功夫迷們看後拍手叫絕,稱此片為「2015最有氣節的英雄電影」一點不為過。 氣節,乃指人之志氣與節操,做事知其有所為、有所不為。
  • 徐浩峰《師父》入圍金馬 三項大獎再造徐氏江湖
    《師父》改編自金像獎編劇徐浩峰同名獲獎小說,由徐浩峰本人親自改編執導,演員方面由柏林影帝廖凡、金雞影后宋佳及多棲影后蔣雯麗組成「一帝兩後」超級陣容,並邀請劇場泰鬥金士傑、實力演員黃覺、新晉小生宋洋傾情加盟。
  • 《刀背藏身》紀錄片揭示徐浩峰導演的武俠奧義
    《刀背藏身》紀錄片揭示徐浩峰導演的武俠奧義 新武俠電影《刀背藏身》今日發布武術紀錄片《心思刀理》,導演徐浩峰通過紀實鏡頭,與廣大電影愛好者分享了影片幕後的故事。徐浩峰:一招一式均有正統出處劇組工作人員透露,徐浩峰導演一直有對自己的電影作品做武術整理的工作習慣。徐浩峰在拍攝完電影《師父》之後,專門寫了《坐看重圍》這本書,對影片的武術動作和招式進行詳解。這次《刀背藏身》拍攝完成後,徐浩峰又出了《心思刀理》紀錄片來整理電影拍攝中的點點滴滴。
  • 曝徐浩峰電影紀錄片《挾刀揉手》 追憶逝去的武林
    繼新武俠電影《刀背藏身》發布武術紀錄片《心思刀理》後,近日導演徐浩峰又推出了電影《師父》的紀錄片《挾刀揉手》。該紀錄片通過紀實鏡頭,與廣大的電影愛好者分享了影片幕後故事,並與觀眾一同探尋中國武俠的起源。 挾刀揉手——中國的師父規矩 在徐浩峰導演的武俠電影中,一招一式均有其歷史和武學淵源。從《挾刀揉手》中,觀眾可以體會到導演對於老一輩歷史文化的尊重和傳承。
  • 徐浩峰解讀《師父》"真相" 民國武林與中國規矩 拳鬥變械鬥詠春...
    《師父》是徐浩峰第三部電影,是他一以貫之的新派寫實武俠之途,是他孜孜不倦講述的傳統中國的社會體系,以及人在這個體系中如何自處,也是他第一部被烙上「商業」標籤的作品,前不久剛在第52屆金馬獎上拿下最佳動作設計的殊榮。
  • 零替身、零特效的新武俠電影《師父》,如何顛覆舊武俠電影?
    前言:第52屆金馬獎,電影《師父》憑藉零威亞、零替身、零特效的「真武俠」打動評委會,獲金馬獎最佳動作設計獎。頒獎現場給出高度評價:「徐浩峰身兼作家、導演、編劇、武術指導等多重身份,對於武俠文學和傳統武術的深刻理解,讓他的作品獨樹一格,師父對於拳法與兵器的巧妙詮釋,即使是熟悉武俠功夫片的影迷也會大開眼界。」
  • 廖凡攜國民武俠巨製《師父》歸來,飾演為傳承詠春拳而北上的師父
    《師父》力圖達到的文藝和和商業之間的平衡所作出的努力是顯而易見的,徐皓峰說,「《師父》拍的就是老一輩們打架的故事」,也可稱得上是徐浩峰加入商業元素最為成功的一部,成功既是說導演,也是在說廖凡。這次廖凡帶著國民武俠巨製《師父》歸來,飾演一個為傳承詠春拳而北上的師父,在這樣一個商業氣息濃厚的電影發展現狀中,廖凡投入了兩個月的時間用來跟隨徐浩峰習得詠春拳理,沉下心來拍了一部乾淨而口碑佳的武俠片,用實際行動正名無論是文藝還是商業,最重要的是適合自己。廖凡曾經透露自己是徐浩峰的書迷,見面之後對這個發力不疾不徐的武術家更加敬佩。
  • 徐浩峰新作《師父》 詠春八斬刀亮瞎
    12月國產電影的餘額倒是有很多(因為是國產片保護片,進口大片都暫時狗帶了),然而據說遍地是雷(翔),爛片看不過來啊。美麗姐作為大家的貼心小夥伴,昨天親測了徐皓峰導演,廖凡、宋佳、蔣雯麗、宋洋等主演的功夫片《師父》,被震撼了。電影一落幕,坐姐邊上的一個約莫四十歲的大叔,就自動成了宋洋的跟隨粉,在隨後的見面會上熱力表白(好羞射),這路轉粉的速度也是夠夠的。
  • 徐浩峰的《師父》講述的不僅僅是功夫,更是真實的江湖
    知道徐浩峰是先從兩部電影開始的,陳凱歌的《道士下山》和王家衛十年磨一劍的《一代宗師》,兩部電影都跟徐浩峰有很深的的關係,前者改編自他的同名小說,後者則是他參加大量的編劇,並且通過王家衛的影響力,讓徐氏風格的臺詞腔調深入人心。
  • 《師父》導演徐浩峰北電交流
    時光網訊 徐浩峰導演作品《師父》正在上映,截至今日,票房5000萬出頭。雖然這個成績在今年的國產電影中並不算亮眼,但大學生們卻對該片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      12月17日,電影《師父》在北京電影學院舉行專場放映,該片導演兼編劇徐浩峰、監製張黎等主創參加了映後交流活動。徐浩峰本人是北京電影學院的現任教師,學生們對老師的作品非常喜歡,現場不少同學表示已經二刷、三刷過該片;更有學生現場「表白」:希望徐老師少抽點菸,下學期還想聽您的課。
  • 新式武俠《師父》公映 金馬最佳動作看點解析
    《師父》以民國亂世、武林崩塌為背景,講述末代詠春高手陳識(廖凡飾)北上搏名引起的天津武林的一段恩怨情仇。《師父》憑藉一帝兩後超強陣容、徐氏新派武俠動作設計、耐人尋味的臺詞收穫超前點映好評如潮,更有金馬獎盃加持助力,踢爆賀歲勢不可擋。遴選五大看點,末代江湖先睹為快。
  • 影評:《師父》硬派武俠風
    角度 —— 時代與「硬武俠」的碰撞在《師父》這部電影走進院線之前,或許大部分觀眾都不知道這部電影的導演徐皓峰是誰,但如果你是一個影迷,一定看過《一代宗師》、看過《道士下山》等電影(前者由徐皓峰參與編劇,後者改編自徐皓峰的原著小說),如果你是一個武俠迷,一定聽過《逝去的武林》、《刀背藏身》、《大成若缺》等小說,如果你是北京電影學院的學生
  • 《刀背藏身》定檔:徐浩峰,實戰美學的下一口氣
    2近10年以來,武俠電影被冠上花架子和假把式的標籤。作為新派武俠引路人的徐浩峰,以硬派武俠影像風格,改變了世人對於武俠電影的偏見。從2012年上映的《倭寇的蹤跡》,到被影評人認可的《師父》;徐浩峰以作者化電影的形態,在武俠衰落時期延續了硬派武俠最純正的一脈,並勾勒出獨有的武林情結。
  • 他的《師父》豆瓣8.1,如今又帶來更加震撼的寫實功夫片
    初識徐皓峰,是看他關於武俠的影評集《刀與星辰》。第二次見他的名字,已經出現在了功夫片《倭寇的蹤跡》的導演位置上。寫作的時候他是徐皓峰,拍電影的時候他是徐浩峰。名字裡差一個字,對武俠的認識卻從未變過。讀完《刀與星辰》或者看完《師父》,你就能了解到徐浩峰武俠的真諦。
  • 姜文婁燁力薦電影《師父》 展最真實的本土武林
    搜狐娛樂訊 由金像獎最佳編劇徐浩峰編劇執導,柏林影帝廖凡、金雞影后宋佳領銜主演,多棲影后蔣雯麗、戲劇泰鬥金士傑、新晉小生宋洋、實力演員黃覺傾情加盟的民國功夫片《師父》將於12月11日全國上映。
  • 徐浩峰《刀背藏身》首映 入圍蒙特婁影節主競賽
    共13張 1905電影網訊 《刀背藏身》導演徐浩峰攜主演耿樂、張傲月、春夏亮相全球首映,該片入圍本屆蒙特婁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可謂是徐氏武俠美學的新作。這
  • 徐浩峰的武俠小說如「刀背藏身」
    這本小說集收錄了他包括《師父》、《倭寇的蹤跡》、《民國刺客柳白猿》等六部武俠小說。我們看金庸、古龍、溫瑞安、王度廬等武俠小說的刀光劍影、酣暢淋漓在徐皓峰這裡全無痕跡。我們對武俠小說的期待是寒光閃閃的刀刃,可徐浩峰給讀者的都是刀背。
  • 電影《師父》「兵器」版特輯 奇門利器一一曝光
    電影《師父》「兵器」版特輯 奇門利器一一曝光 《師父》曝「兵器」版特輯 奇門利器解讀中國武林 時長:03:25 來源:電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