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五大奇案-包二奶的領頭羊 周成過臺灣

2021-02-23 戲說臺灣
資料來源:藝人歌劇團《周成過臺灣》

(文/連宜方 客家和泰雅混血、熱愛旅行的民俗文化見習生)昨天介紹了「臺灣五大奇案」之一的《林投姐》,今天來介紹故事情節相當類似的《周成過臺灣》,也因為故事脈絡相似《林投姐》和《周成過臺灣》常被民眾統稱為「南林北周」。《周成過臺灣》發生時間背景和《林投姐》一樣都是在清末時期。日治時期《周成過臺灣》第一次以話劇完整公開呈現在眾人面前,後則有傳唱、歌仔戲、電影、戲劇等多元呈現。

《周成過臺灣》劇照

周成是福建人,因為遭遇到閩南大饑荒,又聽聞臺灣因天津條約開港通商,有許多國際貿易的好機會,所以決定放手一搏到臺灣經商。限於當時的渡臺政策,周成變賣家產、告別老父老母和妻小,隻身來到臺灣北部的大稻埕。

周成從艋舺進入臺北城,第一次見到這麼繁華似錦的城市,周成像劉姥姥進大觀園一般,無一不讓他心中的小宇宙爆發。城裡的誘惑加上隻身處於異鄉的寂寞,周成在青樓裡遇見了郭阿麵,周成被郭阿麵迷得神魂顛倒,每天捧著大把銀票守在青樓就為了郭阿麵。

資料來源:藝人歌劇團《周成過臺灣》

每天這樣花老本總有一天也會坐吃山空的,很快地,周成從老家帶過來的錢就被他花光了。走投無路的他,走上了每隻喪家犬都會選擇的路-自殺。於是他來到了淡水河畔,正準備投河自盡時,瞥見一旁有另一隻喪家犬-王根,兩人互相交換選擇自殺的心路歷程後,相談甚歡。

王根跟周成提議要不兩人一同做生意吧!周成才知道原來王根是個世家子弟,王根出資開了間茶行和周成兩人一同經營,茶行經營的有聲有色,周成存到結婚基金後就等不及犯重婚罪將郭阿麵娶進門。

資料來源:藝人歌劇團《周成過臺灣》

周成的元配妻子-月裡在老家等不到周成的消息便託要前往臺灣的朋友幫忙打聽,不料,朋友回到福建後只帶了幾句話給月裡:「周成致富,迎娶美妓,不願返閩」。老家的經濟狀況在周成離開後便一貧如洗,原本盼著周成在臺灣經商成功可以寄錢改善家中經濟狀況,完全沒料到劇情發展會是如此,周成的老父氣急攻心猝死、老母自縊身亡。

月裡心有不甘,但對周成仍存有一絲希望便帶著兒子周大石和公婆的牌位到臺灣。但周成和郭阿麵竟然心狠手辣下毒將月裡毒死。月裡的冤魂徘徊在周家不願離家,某日,月裡的冤魂附身在周成身上,發瘋將郭阿麵亂刀砍死後再自盡。

周成死後,王根將周大石收為義子,並將其撫養成人,還將周成的股份原封不動地交給周大石。

《周成過臺灣》的故事背景和該時代的移民史有許多關聯,移民、繁華的大稻埕、渡臺禁令等,先不管故事的真偽,透過此故事可以清楚得知該時代的歷史背景,這也是這個故事得以不斷流傳的原因之一。

還有,透過《周成過臺灣》我們也發現了一個真相,包二奶原來從清末就開始流行了!

相關焦點

  • 臺灣過個動蕩年--臺灣頻道--人民網
    生活「現代」得再快,對於兩岸的中國人來說,過春節還是不變的內容。進入臘月,大掃除、年貨、年夜飯、拜拜(祭拜)、回家過年成了臺灣人的聊天話題,年貨大街開張了,年夜飯開訂了,大大小小的尾牙宴開席了……無論心情好壞、前景如何,原想先過個年再說,但天不遂人願,除夕前一天,地牛翻身,臺南10多棟大樓塌陷、傾斜、倒塌,上百戶人家有家難回。
  • 19歲,29歲,39歲......在臺灣是禁忌,不能過生日?傳統禁忌 逢九不吉?
    剛剛到臺灣讀大學的同學可能都會剛剛踏入「19歲生日」這個關口,但有沒有人遇過臺灣朋友知道你19歲而不跟你過生日?又或者臺灣朋友19歲死也不肯你跟他慶祝生日?可能你會覺得「唉!在這裡都似乎識不到朋友」,但原來在臺灣人的立場,他可是在為你好呀!
  • 陸生在臺灣的所見
    來臺兩個月有餘,漸漸已經習慣了臺灣的生活,初到時的那種強烈的陌生又親切的出境感覺漸漸被日常的瑣碎沖淡。 墾丁 西海岸 介紹下我的搭檔 是個帥氣又會拍照的陽光大男孩!!!感謝他留下了我在臺灣的足跡 短短兩個月的時間讓我有了許多的成長,接觸到的老師 同學還有每一個當地的臺灣人讓我學到了很多事情。
  • 專訪臺灣前行政院院長張善政:大陸高科技越來越不需要臺灣 |獨家
    他是臺灣首任科技部部長,第一位無黨籍的行政院院長,也是在馬政府任內滿意度民調最高的高官。在論壇臺上,正如亞太臺商聯合總會總會長潘漢唐的話說:「期望臺灣未來能夠出現一位具有遠見並富有開創性及世界觀的政治人物來帶領臺灣向前發展。」在兩岸關係低迷的態勢下,記者獨家獲得一個有關張善政「鮮為人知的背景」:張善政的姑丈是中國當代著名油畫家聞立鵬,曾在臺灣舉辦過兩次畫展。姑丈,父親姐妹的丈夫。
  • 話題│香港文化沙龍的臺灣味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臺灣學者在香港出名多,而且臺灣學者還執掌香港的大學出名,繼早年執掌香港中文大學的金耀基先生之後,現在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香港科技大學校長史維,都是臺灣人。 上月臺港經濟文化合作策進會董事長路平到訪香港,駐港臺灣經濟文化辦事處辦了場特別的沙龍,請路平袒露一下她的臺港情懷,路平找來三個在港執教的臺灣女學者,包括香港中文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的吳世家博士、香港中文大學臺灣研究中心主任熊秉真教授、香港嶺南大學文學院長葉月瑜教授。
  • 臺灣最美的海灘不只是在墾丁!15個比臺灣墾丁更美的必去隱秘海灘!
    微信ID號:ILOVETAIWANSOMUCH在這個炎熱的八月,最舒爽的暑假活動莫過於到海邊玩水了!上月Hello MK帶大家遊走整個臺灣,發掘出27個臺灣天堂秘景,讓你仿如置身於外國地方,這次Hello MK繼續分享更多秘景,將靜謐而不失活潑感覺的臺灣一面呈現給大家!以後想到臺灣最美的海灘不只是墾丁,還有15個地方可選擇呢!快來看看你想暑假到哪裡去吧!
  • 認識臺灣珍貴玉石─臺灣玉貓眼
  • 臺灣眷村風景(二)
    本文作者張又珊,出生於臺灣。曾在香港的明報、星島日、晚報,明報周刊、星島周刊等多家暢銷日報晚報、雜誌週刊撰寫專欄與訪問。
  • 【臺灣站】我的宜家記憶
    如果你跟小編一樣(小編為中國籍女子),有過逛宜家的經歷,平時什麼都愛逛,四捨五入20歲的樣子,敏感,感性,對未來充滿希望與幻想,那你肯定有坐在宜家沙發上幻想未來的居家日子的時候,想著:以後有個老公,兒女雙全.
  • 臺灣茶飲最接近日本名字的「五十嵐」
    在飲料做好交給客人之前都會上下左右搖晃,讓珍珠和奶茶充分協調,客人看久了,依樣畫葫蘆,曾經買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關文章:銅板美食「紅豆餅」臺灣小吃「謝謝魷魚羹」臺灣小吃「賽門甜不辣」臺灣小吃 l 碗糕 臺南麻豆海鮮是基隆廟口小吃特色PK 》添好運 l 香港點點心臺灣小吃「港口𩵚魠魚焿」》
  • 新書:《臺灣史論叢·醫學公衛篇:現代醫學在臺灣》出版
    總序:為臺灣學研究奠基╱王泰升編輯凡例作者簡介圖表目次導論:現代醫學在臺灣╱範燕秋第一章 19世紀福爾摩沙醫學教育溯源:打狗慕德醫院及其附設醫學校╱呂佩穎、賴淑芳  一、前言  二、慕德醫院   (一)慕德醫院的前身:打狗醫館   (二)慕德醫院開幕
  • 不會說臺語=不是臺灣人?客家人:那就不是我母語啊!
    但是,原來也不是所有的臺灣人也會臺語哦!住在臺灣的大家,不管會不會說臺語,應該多少都有聽過或是看到過吧?而如果是喜歡臺灣電視節目的人,就算不會說,可能也有幾個臺語詞彙常常看見,或是朋友之間會聽見,比方說「靠北」大概就是一個最常見,幾乎沒有臺灣人不知道的臺語詞彙惹,這樣想想,好像會覺得臺語這個語言根本深入臺灣,就算不是官方語言,但應該所有臺灣人都聽得懂吧?
  • 臺灣的書店不是書店,是一種歲月靜好的地方
    關注「我愛臺灣」微信平臺,給你一百個喜歡臺灣的理由
  • 臺灣寫真:重拾商周時期「草木灰釉」色彩的陶藝師
    近日,臺灣知名陶藝師何志隆在位於臺灣臺東東河鄉泰源幽谷的窯廠裡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分享他與翡翠青瓷的不解之緣。圖為窯廠工人整理柴火。定居臺東前,他在新竹、苗慄、臺北等多個縣市住過。漂泊的生活及親情的缺失,他一度被當作「不良少年」。高中畢業後就讀神學院,「意識到不能再讓長輩擔心」,他的人生才出現轉折。
  • 臺灣教師之憂:「臺獨」歷史教科書戕害下一代
    臺灣師範大學退休教授潘朝陽痛心疾首地說。   新學年開學以來,根據新課綱編寫的新版《臺灣史》教科書進入高一、初一課堂。這些教科書裡充斥「去中國化」及「媚日」內容,被島內有識之士斥為完全淪為民進黨「臺獨」思想宣傳品。二年級歷史教科書雖未面市,但已確知的是,「中國史」將根據課綱並入「東亞史」並採取專題形式編寫。
  • 淺談臺灣民俗「打城」
    打城有特點的場所,必須供奉東嶽大帝(即嶽帝爺)或地藏王菩薩的廟宇始能行之,因為前者是陰司地府的主神,為陰間十殿的首席明王,主掌亡靈魂魄;後者是「幽冥教主」,為十殿閻王的最高權位者,職司超生引度。三、開路打關/帶領亡魂離開東嶽殿,沿途開路打關,其路關與「牽亡歌陣」同,直到枉死城。四、出枉死城/紅頭仔在作法後,以七星短劍依東南西北中的順序,一一剌開城門,然後放炮,表示亡魂已出城。五、過奈河橋/先燒掉紙城,再由紅頭仔帶領手捧由城內請出的紙像,不停繞桌和過紙橋,象徵亡魂已過奈河橋。
  • 罐 專輯|馬維建導讀 臺灣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無極之美:趙無極回顧展】
    距離最近一次趙無極(1921-2013)在臺灣的美術館展覽,已經有整整21年時間。趙無極生前在臺灣的公家美術館展覽,分別是:1983年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趙無極回顧展】、1993年臺北市立美術館、1996年高雄市立美術館。1998-1999年【趙無極繪畫六十回顧展】只在上海美術館、北京中國美術館、廣州美術館等三個站,並沒有巡迴到臺灣來。
  • 【卓越尊尚會】Ready to be MDRT臺灣訓練營
    11月7日至11月10日,卓越二十多位夥伴赴臺灣參加Ready to be MDRT臺灣海外訓練營。
  • 江帆 || 中國大陸與臺灣 文學對外譯介模式對比研究
    「中華民國筆會」於1953年在臺灣復會,實質上是國際筆會的臺北分會。筆會是臺灣作家參與國際交流的一個重要渠道,主要工作是「文化交流、作品互譯、作家互訪」(齊邦媛,2011b : 320),但在1970年代以前,並未組織過大型的文學外譯行為。
  • 臺灣書法家---曾玉鼎
    曾澤崑  字子陵  號玉鼎  1948年生於臺灣高雄縣,生性熱情豪爽,淡泊名利,『修心、養身、積德;誠信、忠義、智慧』是一生秉持之座右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