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張利的這幅作品《富水長流財源廣》中,我們感覺到了畫家對整體氣象追求的不斷變化,也可以從他對文化的專注中,讓我們領悟到他對藝術的真情感受。張利不斷追求的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取向中和之美。中和之美是一種審美的狀態與態度,是中國傳統文化對中國藝術感悟浸潤的結果。
張利新品國畫《富水長流財源廣》 (68*177cm)
張利繪畫中水呈現出的這種氣象,從一個方面說明了他深悟傳統,關注文化內在精神、不斷追求隱在繪畫背後的文化本質的內涵。張利苦心追求的正氣與大氣也正是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基本追求。繪畫表現並不是一項純而又純的個體性藝術活動,而是基於審美經驗基礎之上的一項藝術創造活動,在筆墨間而不是在體裁及形式上展現正大氣象,是一種高品質的文化精神的追求。
張利的《富水長流財源廣》是對繪畫中雄渾氣象探究的產物,也正是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當代化、民族畫的基本取向。繪畫的當代表現脫離不開傳統的本質顯現,雄渾作為中華民族當代精神的一種內在表現會不斷地貫穿到熱心於中國傳統文化的藝術家的創作中去。張利在這幅《富水長流財源廣》探索中表現出從筆墨層面一步步走向當代化、民族化的精神特質,是值得令人深思的。
以這幅《富水長流財源廣》來看,張利在繪畫中面對人性光芒、繪畫本體認識與表現,以及文化價值取向的不斷統一,是其繪畫不斷進入新境界的驅動力。繪畫是一個重要的人性訓練過程。在張利的筆墨探索中,認識的提高伴隨著人性力量的積蓄、筆墨本體的張力及文化價值的沉澱,是一種正面強攻的探索與實踐。
從《富水長流財源廣》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的體悟、認識程度和駕馭筆墨的能力在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生活的過程中,用一個藝術家的執著和情懷去體驗和感受山川河流、草木亭榭、水蓄滿池,其嚴謹的傳統法度和畫面構成技巧使作品整體的格調氣息清新,渾然而內蘊著勃勃生機。張利揣摩古法於外師造化而師心不蹈跡、師其意不在跡象間,充分發揮自身特點和合理的偶然性因素,使筆墨語言有規律、有源頭,由精微之技而近乎於窮神之道。這就是張利的明理之處,也是他對藝術執著的感悟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