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5月8日,享譽世界的巨星歌手鄧麗君因哮喘發作於泰國清邁香消玉殞。
這是一個讓全球華人都陷入悲痛的日子,一代佳人,風華絕代,卻過早地凋零,令人無限惋惜和唏噓。
鄧麗君短暫的一生,外人眼裡她是輝煌榮耀,絢爛的,可是這浮華背後卻有著些許難以言說的悲楚和心酸。
當走下歌聲纏綿,掌聲雷動的絢麗舞臺時,她總是獨坐窗前,黯然傷神,細數這一路走來的風風雨雨,坎坎坷坷。
有著過人唱歌天賦的她,迫於家裡的生計,從小就登臺演出,很快就成為大家喜歡的「娃娃歌后」,由於要輾轉各地進行演出,在她升入金陵女中的第二年,就接到了學校的最後通牒。
在學業和唱歌中做出選擇,對於當時十四歲的鄧麗君來說,這樣的選擇實在太過艱難,她不想放棄學業,也不想放棄唱歌。
而此時的家裡,也的確需要她的演出費來維持,或許書可以將來再念,於是1967年,十四歲的鄧麗君正式告別了學校,告別了她和同齡人一樣的花季。
只有小學畢業證書的學歷,這也成為了鄧麗君人生的一大憾事,後來的鄧麗君,曾去很多大學進修學習,為的就是彌補年幼失學的這個遺憾。
不過鄧麗君的學習能力是非常強的,尤其是語言方面,她會國語、閩南語、粵語、日語、馬來西亞語等大概七八種語言,是名副其實的「語言天才」。
風華絕代的佳人,在感情的道路上卻是坎坷曲折,兜兜轉轉終究是沒能覓見那個相守一生的知己,讓人無限惆悵悲戚。
在日本的演唱會上,最後一首歌時她選擇穿婚紗亮相,她說:我把自己打扮成漂亮的新娘,但是卻始終沒有真正穿上婚紗的機會。
她生命中的幾個男人,始終沒有一個能夠給她想要的家庭歸宿,難道這是命運的捉弄嗎?
19歲時她在吉隆坡結識了初戀林振發,一個是青年才俊,一個是當紅偶像,兩顆年輕的心慢慢靠近。
在鄧麗君家人的眼裡,這個男人很開朗,人也很好,是個熱心腸。
他是馬來西亞華僑,家裡在當地是很有實力的一個家族,鄧麗君每次去馬來西亞,他們都會負責接待,演出完會帶他們去吃宵夜等。
鄧媽媽也非常喜歡這個男孩子,這段受到家人認可,並即將步入婚姻殿堂的戀情,卻因林振發心臟病突發,讓這對佳偶天人永隔。
痛失摯愛讓鄧麗君大受打擊,曾一度無法登臺演出,之後演唱會每每唱到《再見,我的愛人》時總會情不自禁潸然淚下。
而她之後和成龍的感情糾葛,也是最為觀眾津津樂道的,但最終兩人因性格不合,未能走到一起,讓外界唏噓不已。
成龍說在這段感情中,鄧麗君喜歡自己多於自己喜歡她,但鄧麗君端莊文靜、高貴優雅,自己是個大老粗,身邊老是圍著一群兄弟,整天忙於應酬,嘰嘰喳喳。
這就導致了兩個人在生活上出現了許多分歧,再加上當時的兩人都忙於事業,經常聚少離多,所以這段感情註定沒有結果。
成龍本人也稱「自己不配」,或許成龍在鄧麗君面前永遠是不自信的,即使鄧麗君很喜歡他,但他需要的是一個仰望自己的人,以及兄弟們能夠認可的大嫂,所以這段感情也就無疾而終了。
在1982年鄧麗君和香港商人郭孔丞訂下婚約,婚期將至,郭家祖母卻提出苛刻要求,他們要求鄧麗君必須出示詳細的身家資料;停止所有歌唱演藝事業;和演藝界斷絕來往,和所有男性友人劃清界限。
關於這個問題,鄧麗君也不是沒有想過,她曾經對母親說,如果將來結婚了,就會退出舞臺,一個女人還是要以家庭為重。
對於她來說,只要可以唱歌,哪裡都是舞臺,於是她懇請郭家長輩,其他條件都可以,只要允許她可以繼續錄製唱片。
但這個小小的要求,還是被拒絕了,失望之下她選擇了繼續唱歌,而她與郭孔丞的婚事也最終曲終人散。
郭孔丞從始至終都沒有勇氣為了所愛的人去爭取和反抗,如果說和林振發的結局是造化弄人,那麼在郭孔丞和成龍的故事裡,可能這兩個男人最愛的還是自己。
最後鄧麗君在巴黎認識了比自己小15歲的法國男子保羅,而鄧麗君最後的時光也是和他一起度過的。
面對女兒的選擇,母親不能說全然接受,但她仍然想聽聽女兒的想法,問女兒是否想嫁給保羅。
但對於母親的疑問,鄧麗君的回答十分平淡:不想嫁,但日子不就是這樣過嘛。
此時的鄧麗君,可能對於婚姻和家庭已不再奢求,她只希望身邊能夠有個人的陪伴就足矣。
在某次金鐘獎的頒獎典禮上,鄧麗君曾坦言自己的擇偶標準是四顆心:有愛心、有熱心、有誠心、有決心。
而如果誰娶到自己的話,放在家裡會放心、看不到會關心、看到就會開心。
可就是這麼簡單樸實的願望到最後卻都沒辦法實現,此中悲涼更與誰人說?
她在事業上的造詣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可是唱了那麼多情歌,卻終究得不到一個人的真心。
如今伊人已去,那些真心終究是付諸東流,無不讓人為之動容和遺憾。
而她在當時還有一個願望就是能夠到內地開演唱會,能夠當面對那些喜歡自己的歌迷說聲謝謝,但由於種種原因,這個夙願直到她離開也沒有實現。
不過現在許多歌手在演唱會上運用全息投影技術,實現與她的隔空對唱,比如周杰倫、成龍等都與鄧麗君隔空對唱。
鄧麗君最後的夙願終究沒能實現,這不僅是她個人的遺憾,也是所有喜歡她歌曲的人的遺憾,但這個在當時的形勢下,她也是無能為力的。
她非常喜歡古典詩詞,曾將唐宋名家詩詞與流行音樂完美結合,讓人們知道了以這樣的方式重新領略中國的古典風雅竟是如此浪漫。
遠赴日本發展時,她要求每一場演唱會都必須穿一套旗袍,唱一首中文歌,不論他們是否聽得懂,鄧麗君只想讓他們知道:我是中國人。
雖在國外獲得讚譽無數,她卻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根,始終對國家民族有著深深的執念和熱愛。
她外形甜美,舉止活潑而不失優雅,猶如清泉般的嗓音和標誌性的笑容,是端莊大方,高貴優雅的代名詞。
但就是這樣火遍全世界的巨星,在生活中卻是非常真實和真誠的,她經常請朋友來家裡吃飯,但不喜歡出去吃。
她說出去了勢必會有很多人敬你酒,那麼人家敬酒了,你肯定得回人家,但這樣次數多了未免會讓旁人說你不好,所以她索性經常和媽媽在家裡張羅飯菜宴請朋友。
鄧麗君的歌聲可謂是治癒了一代人,她不僅是一個歌手,更是一個符號,一個標誌,可是在她身上,卻也有著許多的心酸和不易,這些至今讓喜歡她的無數歌迷難以釋懷。
沒有讀過太多的書,學歷低;感情之路的坎坷曲折;沒有來大陸舉辦演唱會,當面致謝喜歡她的歌迷,是她生前最難以釋懷的三大憾事,而這也是她煙火般一生的真實寫照,短暫又絢爛。
如今歌聲依舊,但伊人已去,但她的歌聲縈繞在耳旁,依舊會心起漣漪,我們永遠懷念你,鄧麗君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