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為何近親可以結婚,同姓卻不能結婚?原因主要有這兩點

2021-01-15 文史群英會

俗語云: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在我國流傳數千年的婚姻習俗中有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可以接受近親結婚,卻有同姓不通婚的規定。如漢惠帝的皇后張嫣居然是他姐姐的女兒,就是說漢惠帝娶了自己的外甥女。大詩人陸遊也是近親結婚的,他與妻子唐婉是表兄妹關係。在當代,受中國文化影響頗深的韓國,也是在2005年才徹底廢除同姓不通婚的制度。

其實從遺傳學來看,近親婚姻危害更大,為什麼在古代近親結婚不禁止,而同姓結婚卻不可以呢?

「同姓不婚」的習俗原則大概始於周代,一直延續至民國年間。《魏書·高祖紀》記載:「夏殷不嫌一姓之婚,周制始絕同姓之娶。」這段話被認為是同姓不婚的開始。周代同姓不婚是周先族實行族外婚時遺留下來的規定。由於周先族屬于氏族部落,所以實行外婚制一定要靠姓名來區別。

春秋時代,對於同姓不婚,有人還從生理上做出了解釋。《左傳》記載,鄭叔詹曰:「男女同姓,其生不繁。」《國語晉語》亦載:;「同姓不婚,懼不殖也。」《國語鄭語》亦有:「氣同則不繼。」可見在春秋時期,古人就已經從優生優育的角度來看待近親結婚的問題,認為同姓之間婚配會造成後代的不育。

還有一種原因,近乎迷信,從「異類相生」的迷信觀點出發,認為「娶妻避其同姓,畏災亂也」,認為同姓通婚會帶來災亂。後來隨著地域為基礎的社會代替了血緣為基礎的氏族,這樣同姓不婚就喪失了原有的作用,再強調同姓不婚,就顯得有些迂腐了。

戰國以後,隨著交流的擴大,姓氏文化發展逐漸趨於成熟,從過去的以氏為姓,發展到姓氏不分。因此因此同姓不婚多有不禁。但到了唐代對同姓結又強循古制,並出臺了法規條款。《唐律》規定:「諸同姓為婚者,各徒二年」。其後的宋、金、元等朝代沿襲唐朝,前後計有六七百年之久。

到了明清時期,《明律例》、《清律例》則顯得比較開明,明清律分同姓同宗為二,並禁止其通婚,雖在表面上合於舊制,但實際上同姓同宗之間也可以通婚的。清末刪律,只禁同宗婚而不禁同姓婚。

雖然官方不再禁止同姓通婚,但是民間的婚煙生活與各朝代的法律又不完全吻合。始於周代的「同姓不婚」實際是指血統關親而言的,即有較近的血統有關親就不能結婚。但久而久之卻改變了原的本意,形成了一種生活習俗,即並非注重血的遠近,只要同姓就不能通婚。這對後來民間婚姻生活影響極大,在婚煙中,像姨表兄妹和姑表兄妹,無論血統怎麼近,習俗卻不禁結婚。

然而男女雙方雖毫無血統關,乃至相距甚遠,但姓氏相同,習俗則禁止結婚。這種狀況直延續到清末。直到清末民初,尤其是新文化運動期間,有人又開始重新研究「同姓不婚」的問題,從生理、歷史、法例諸方面進行探討,主張拋棄「同姓不婚」的觀念,只要沒有血緣關係,完全可以「同姓結婚」。

這種主張實際是五四時期「自由結婚」觀念的進一步擴展,是對婚煙自由在內容上的補充。此後,人們「同姓不婚」的觀念淡化了,在婚煙生活中不太遵守這樣的傳統說教了。

相關焦點

  • 為何有人說,同姓的人不能結婚?現在卻可以結婚了?
    為何有人說,同姓的人不能結婚?現在卻可以結婚了?文/花花歷史屋大家在電視劇中是不是都看到了近親不能結婚的這種說法?甚至有的還說同姓也不能結婚。我們中華發展了五千多年,如今同姓都可以結婚了,為什麼之前不能,現在同姓就可以結婚了呢?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講的就是這個問題。接下來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吧。大家來聽一聽吧!通過小編查閱的資料顯示,在《百家姓》中其中就有一則提到:同姓者不可通婚。這是為什麼呢?那接下來小編就和大家詳細的說一下吧!其實這種說法是從西周那個時期開始說起。
  • 為什麼有人說,同姓之間不能結婚?為什麼現在同姓可以結婚了?
    為什麼有人說,同姓之間不能結婚?為什麼現在同姓可以結婚了?《通志.氏族略》開篇寫到「姓所以別婚姻,故有同姓、異姓、庶姓之別。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三代之後,姓氏合而為一,皆所以別婚姻,而以地望明貴賤。」
  • 古代近親結婚為什麼孩子很健康,近親結婚對下一代有影響嗎?
    中國古代很喜歡近親結婚,不過一般是表兄妹結婚,而堂兄妹之間很少有這樣的事情發生。這是為什麼呢?古人認為,子女身上流的血是父親的,是一脈相傳,而同姓的人被認為是本家,同姓人身上流的血是一樣的,所以禁止結婚。另一方面,古代中國禁止同姓結婚。
  • 為什麼同姓的人不能結婚?
    由此可見,姬姓至少有五千年的歷史。這是其他姓氏所沒有的。通過對姬姓的了解,我們可以知道,姬姓在周朝滅亡後,發展出了許多分支。今天的很多姓氏都是姬姓的後裔。比如王姓、張姓、楊姓、周姓、吳姓、李姓、孫姓等,這些姓氏都是由姬姓演變而來的。隨著姓氏文化的不斷發展,出現了一種說法。這種說法是,同姓之間不能通婚。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婚姻都是一件大事。
  • 同姓的人能結婚嗎 同姓結婚有什麼講究
    所謂「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有一定道理但不能以偏概全。同姓的人可以結婚嗎同姓根本不是問題 ,同性才是問題。「同姓不婚」是我國封建社會遺留的習俗 。所謂「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有一定道理但不能以偏概全。我國古代的婚姻制度禁止近親、同宗、同姓結婚,是因為當時的條件不可能對優生優育問題有正確、完整的認識,因而對同宗同姓結婚一概禁止。
  • 「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為何古代同姓不能結婚?與姓氏有關
    今天要跟大家聊到的這句俗語是:「男女同姓,其生不蕃」,這究竟是什麼意思呢?但這裡的「同姓」並不代表「同親」,這在當今社會其實是十分常見的,只要不同親,自然是可以結婚生子的。那麼,為什麼在古代同姓的人是不可以結婚的呢?
  • 同姓之間到底能不能結婚?看看古人們怎麼說
    現在同姓結婚並不少見,但為什麼有人說同姓之間不能結婚?對姓氏做了有關說明的一本書《通志.氏族略》在一開始就寫到,姓可以"別婚姻",所以有了同姓,異姓,庶姓的區別。如果氏一樣,姓不一樣的,是可以結婚的。姓相同,氏不一樣的,不可以結婚。
  • 為什麼說同姓之間不可以結婚?
    這一點是其它姓氏不具備的。通過對姬姓的了解就可以得知,姬姓在周朝滅亡之後,發展出了很多分支。現如今的很多姓氏都是姬姓的後代。比如說王姓、張姓、楊姓、周姓、吳姓、李姓、孫姓等等,這些姓氏都是從姬姓演化發展而來的。隨著姓氏文化的不斷發展,一種說法出現了。這種說法就是,同姓之間不能夠結婚。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結婚都是大事。
  • 近親不能結婚,那幾代關係是為近親呢
    近親結婚,夫妻雙方有相同的基因。比如表兄妹的遺傳物質有八分之一是相同的,表兄有的某種不良基因,表妹也可能存在。一旦雙方結婚,有病的基因相遇,雖然父母不表現出遺傳病症,但是下一代就可能會有,根據遺傳規則,其後代只有四分之一是健康的;二分之一是外表健康的隱性致病基因的攜帶者;發病的佔四分之一。
  • 俗話說「男女同姓,其生不蕃」,蕃是何意?同姓人為何不能結婚?
    從古至今,有很多關於婚俗方面的禁忌,一旦違反了這些禁忌,不僅會給自己惹來很多麻煩,甚至還會對子孫後代有不良影響。 古人講「男女同姓,其生不蕃」,說的就是有關婚姻方面的禁忌,蕃是繁盛的意思,可以解釋為同姓男女不能通婚,否則子孫後代不會繁盛。
  • 俗話說「男女同姓,其生不蕃」,蕃是何意?同姓人為何不能結婚?
    從古至今,有很多關於婚俗方面的禁忌,一旦違反了這些禁忌,不僅會給自己惹來很多麻煩,甚至還會對子孫後代有不良影響。古人講「男女同姓,其生不蕃」,說的就是有關婚姻方面的禁忌,蕃是繁盛的意思,可以解釋為同姓男女不能通婚,否則子孫後代不會繁盛。很多人看到這句俗語之後,可能都會產生一些疑問,為什麼同姓人不能結婚呢?這本根不符合常理。
  • 「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啥意思?為什麼古代同姓人不能結婚呢
    古人講「男女同姓,其生不蕃」,說的就是有關婚姻方面的禁忌,蕃是繁盛的意思,可以解釋為同姓男女不能通婚,否則子孫後代不會繁盛。很多人看到這句俗語之後,可能都會產生一些疑問,為什麼同姓人不能結婚呢?這本根不符合常理。
  • 「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啥意思?為什麼古代同姓人不能結婚呢
    古人講「男女同姓,其生不蕃」,說的就是有關婚姻方面的禁忌,蕃是繁盛的意思,可以解釋為同姓男女不能通婚,否則子孫後代不會繁盛。很多人看到這句俗語之後,可能都會產生一些疑問,為什麼同姓人不能結婚呢?這本根不符合常理。
  • 都說不能近親結婚,但日本王室就是喜歡近親結婚!看看他們的後果!就...
    再加上他可以後宮佳麗三千人,「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全天下的女人都是他的,只要他看得上!因此小時候估計不少人都有個「皇帝」夢,但是長大了就不會有了,畢竟那不現實! 說起近親通婚,在中國古代也不是什麼稀罕事。在古代有權有勢的人,為了鞏固地位,一個很好的辦法就是聯姻,而那些地位高的臣子,不少本就是皇親國戚。
  • 中國禁止近親結婚,為何日本卻十分盛行兄妹婚姻?原因很簡單
    ——馬克思 婚姻對於現在的人來說,基本上是十分自由的狀態,可以說兩個人只要願意就可以結婚,可事實上對於婚姻的選擇從古至今就已經發展出屬於自己的一套規則,而人們在時間的長河之中慢慢的就開始規避一些婚姻中需要迴避的問題,如在古代流行的表兄妹結婚,雖然現在很難有這樣的婚姻結合,但其實本身也是社會進步的體現,人們自然而然的就會規避這個問題,到如今雖然中國已經禁止近親結婚了
  • 同姓結婚有忌諱嗎?四個問題了解來龍去脈
    隨著時代的改變現如今同姓結婚也不是什麼大事,許多家庭甚至老一輩也都不在乎了這一個講究。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同姓相親,其生不蕃",意思是說同姓的人如果結親,其子孫後代不會興旺。這種說法,在古代經濟落後,交通閉塞,人口流動性小,同族居住比較集中的情況下,是有定道理的,因為當時姓氏相同的人往往是近親血緣關係按照生物學的規定。這種近親結婚是會影響後代健康的,不利於提高人口素質。
  • 古人為什麼同姓不能結婚
    「同姓不能結婚」,最早起於西周,據《國語•晉語》記載,理由是「同姓結婚,懼不殖也」。大致說,同姓不能結婚,是厭惡,不能繁殖。        異姓就會導致異德,異德就會產生異類,異類即使有親近的血緣,也可以男女結婚,生育後代。
  • 都崇尚親上加親,近親結婚為何中國文明延續至今,古埃及卻滅亡?
    【都崇尚親上加親,近親結婚為何中國文明延續至今,古埃及卻滅亡?】中國自古是一個崇尚經驗主義的國家,所以文化中有很多實用性的東西,長久的經驗積累,很多東西在實踐中被檢驗出來。就拿結婚一事來說,雖然古人不知道近親結婚的危害,但是有明確規定,同姓之間不能結婚。這樣的規定使得近親結婚在經驗學上被否定。但是古人只知道同姓之間禁止結婚,但是卻沒說表親之間不能結合,所以還是有皇室為了親上加親選擇表親結婚,所以生下來的小孩有各種各樣的生理毛病,不是智力低下就是早夭。某些注重血脈的皇室便出現了弱智皇子等,所以朝代很快就滅亡了。
  • 古代近親結婚很多,為何生出的智障兒卻並不多?原來如此
    現代科學已經證明近親是不適合結婚生子。因為近親結婚的攜帶的隱性致病基因更容易變成顯性。但是在古代卻不是這樣,在古代,雖然因為倫理的關係,平民百姓也同樣被禁止與近親通婚。但部分家族和皇室為了保持血統的純正,卻十分熱衷於近親結婚。
  • 同姓的人可以在一起嗎有什麼禁忌 為什麼同姓不能在一起
    同姓相愛其實也不錯,不用糾結以後的孩子姓什麼,但是同姓的人相愛好像是有點不好的,究竟是哪裡不好呢?   同姓根本不是問題 ,同性才是問題。「同姓不婚」是我國封建社會遺留的習俗。所謂「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有一定道理但不能以偏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