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深圳的GDP已經正式超越了香港,成為了大灣區經濟總量最大的城市。30年前深圳還是一個小漁村,而香港是當時的國際大都市。不過如今30多年過去了,深圳已經不是昨日的吳下阿蒙。
在5大一線城市中,香港現在也僅僅領先於廣州。從目前看起來香港的領先優勢也不明顯。廣州依然保持了快速地增長,而香港現在的經濟幾乎是原地不進。上海的經濟總量已經領先香港三分之一。
當年亞洲的兩個國際大都市,現在上海已經遙遙領先香港了。香港的巔峰其實是在30年前,當時只有幾百萬人口的香港,當時經濟總量是整個內地的20%。
當時香港的經濟遙遙領先內地。香港富豪當時已經是世界級了。今天說起華人富豪,許多人依然會提到李嘉誠。其實在80年代的時候,李嘉誠在香港已經非常有錢了。當時李嘉誠剛剛收購了和記黃埔,實力大增。
當時內地的經濟才開始發展,跟香港的差距非常大。當時內地也一直在出臺各種政策吸引香港富豪回來內地投資建設。當時李嘉誠的身家已經有100多億,他旗下已經有3家上市公司了,分別是長江實業、和記黃埔、香港電燈。
長江實業當時是香港最大的地產公司之一,和記黃埔更是香港綜合實力最強的公司之一,另外香港電燈則控制了香港過半的電力市場。不過在坐擁100多億身家的情況下,李嘉誠卻沒有選擇回到內地來投資。
其實李嘉誠後來自己也說了,當時回到內地來投資其實回報率是非常好的。相比起90年代,80年代的條件更好,市場也更加自由。
不過即使看好內地市場,李嘉誠依然沒有在這個時候回到內地來投資。李嘉誠後來也說到這段往事。其實早在1978年,李嘉誠就曾經回到內地來參觀。當時一起來的還有幾個港商,其中就包括了胡應湘。
1981年,在胡應湘的領導下,李嘉誠、鄭裕彤、李兆基等富豪一起出資10億,投資建設了廣州的中國大酒店。不過這個投資更多是胡應湘主導,李嘉誠只是參與。這個投資其實也不能算是投資,只能算是一次慈善捐助。
除此之外,李嘉誠真正在內地大規模投資建設,還是要等到90年代之後。80年代李嘉誠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歐洲。當時李嘉誠已經有了國際化的視野,開始在歐洲各個國家去抄底,投資了能源跟通訊行業。
李嘉誠一生最偉大的投資也是發生在這個時間。這筆投資就是李嘉誠抄底了加拿大,拿下了赫斯基能源。
李嘉誠後來說出真正不來內地投資的原因,他擔心別人說他來內地剝削,所以一直不敢來。90年代之後,內地的經濟已經有了初步的基礎,於是李嘉誠才在內地大舉投資。李嘉誠主要的投資都是集中在地產跟基建行業。
現在李嘉誠在內地的資產至少有幾千億了。其實李嘉誠也十分聰明。因為其實80年代並不是最好的投資內地的時候。當時幾個重倉投資內地的香港富豪,後來發展得並不好。因為當時來內地投資,更多像是扶貧一樣。
當時胡應湘的身家比李嘉誠還多。不過他沒有選擇去外國投資,而是全部資產都在內地投資了電力、高速公路等等資產。不過這些投資其實回報率都非常低。因為胡應湘在回收了成本之後,都把項目捐給了國家。胡應湘如今的身家還不足李嘉誠的十分之一。如果當時胡應湘也學李嘉誠去歐洲投資,而不是回到內地。那麼如今他的身家可能比李嘉誠還多。
其實李嘉誠一生最看重的東西是名聲跟財富。李嘉誠就是那種又希望賺到錢,同時又能賺到名聲的商人。所以他不會說出自己80年代真正不來內地投資的原因。李嘉誠在90年代一出手就拿出了20億美元,在北京蓋了東方廣場。這個項目後來也引起了巨大的爭議。
80年代初他在香港已賺100多億,卻跑到歐洲抄底,不敢來內地投資,其實李嘉誠做的也沒有對錯,畢竟商人就是以賺錢為首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