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初他在香港已賺100多億,卻跑到歐洲抄底,不敢來內地投資

2020-12-17 林小明同學

今年深圳的GDP已經正式超越了香港,成為了大灣區經濟總量最大的城市。30年前深圳還是一個小漁村,而香港是當時的國際大都市。不過如今30多年過去了,深圳已經不是昨日的吳下阿蒙。

在5大一線城市中,香港現在也僅僅領先於廣州。從目前看起來香港的領先優勢也不明顯。廣州依然保持了快速地增長,而香港現在的經濟幾乎是原地不進。上海的經濟總量已經領先香港三分之一。

當年亞洲的兩個國際大都市,現在上海已經遙遙領先香港了。香港的巔峰其實是在30年前,當時只有幾百萬人口的香港,當時經濟總量是整個內地的20%。

當時香港的經濟遙遙領先內地。香港富豪當時已經是世界級了。今天說起華人富豪,許多人依然會提到李嘉誠。其實在80年代的時候,李嘉誠在香港已經非常有錢了。當時李嘉誠剛剛收購了和記黃埔,實力大增。

當時內地的經濟才開始發展,跟香港的差距非常大。當時內地也一直在出臺各種政策吸引香港富豪回來內地投資建設。當時李嘉誠的身家已經有100多億,他旗下已經有3家上市公司了,分別是長江實業、和記黃埔、香港電燈。

長江實業當時是香港最大的地產公司之一,和記黃埔更是香港綜合實力最強的公司之一,另外香港電燈則控制了香港過半的電力市場。不過在坐擁100多億身家的情況下,李嘉誠卻沒有選擇回到內地來投資。

其實李嘉誠後來自己也說了,當時回到內地來投資其實回報率是非常好的。相比起90年代,80年代的條件更好,市場也更加自由。

不過即使看好內地市場,李嘉誠依然沒有在這個時候回到內地來投資。李嘉誠後來也說到這段往事。其實早在1978年,李嘉誠就曾經回到內地來參觀。當時一起來的還有幾個港商,其中就包括了胡應湘。

1981年,在胡應湘的領導下,李嘉誠、鄭裕彤、李兆基等富豪一起出資10億,投資建設了廣州的中國大酒店。不過這個投資更多是胡應湘主導,李嘉誠只是參與。這個投資其實也不能算是投資,只能算是一次慈善捐助。

除此之外,李嘉誠真正在內地大規模投資建設,還是要等到90年代之後。80年代李嘉誠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歐洲。當時李嘉誠已經有了國際化的視野,開始在歐洲各個國家去抄底,投資了能源跟通訊行業。

李嘉誠一生最偉大的投資也是發生在這個時間。這筆投資就是李嘉誠抄底了加拿大,拿下了赫斯基能源。

李嘉誠後來說出真正不來內地投資的原因,他擔心別人說他來內地剝削,所以一直不敢來。90年代之後,內地的經濟已經有了初步的基礎,於是李嘉誠才在內地大舉投資。李嘉誠主要的投資都是集中在地產跟基建行業。

現在李嘉誠在內地的資產至少有幾千億了。其實李嘉誠也十分聰明。因為其實80年代並不是最好的投資內地的時候。當時幾個重倉投資內地的香港富豪,後來發展得並不好。因為當時來內地投資,更多像是扶貧一樣。

當時胡應湘的身家比李嘉誠還多。不過他沒有選擇去外國投資,而是全部資產都在內地投資了電力、高速公路等等資產。不過這些投資其實回報率都非常低。因為胡應湘在回收了成本之後,都把項目捐給了國家。胡應湘如今的身家還不足李嘉誠的十分之一。如果當時胡應湘也學李嘉誠去歐洲投資,而不是回到內地。那麼如今他的身家可能比李嘉誠還多。

其實李嘉誠一生最看重的東西是名聲跟財富。李嘉誠就是那種又希望賺到錢,同時又能賺到名聲的商人。所以他不會說出自己80年代真正不來內地投資的原因。李嘉誠在90年代一出手就拿出了20億美元,在北京蓋了東方廣場。這個項目後來也引起了巨大的爭議。

80年代初他在香港已賺100多億,卻跑到歐洲抄底,不敢來內地投資,其實李嘉誠做的也沒有對錯,畢竟商人就是以賺錢為首要目的。

相關焦點

  • 香港四大家族2個已捐款,李嘉誠沉默,曾捐超300億卻不受國人待見
    實際上,從慈善的角度來說,李嘉誠算是香港富豪中表現非常突出的,累計捐出300億元,其中大部分是捐給了內地。汕頭大學就是李嘉誠投資捐建的,近40年來,一直沒停止資助,還捐建成立了長江商學院。在北京大學成立100周年時,又捐了1000萬美元。此外,還捐助了不少醫院,以及扶貧、文物保護等等方面,投資海灣大橋,投資深汕高速等,都是李嘉誠的功勞。
  • 他是香港珠寶大王,投資18億建會展中心,2016年辭世享年91歲
    進軍香港房地產、內地市場等 成就鄭氏商業帝國 了解「香港四大家族」的人會知道周大福早已不是一家單純的珠寶公司。在香港,鄭裕彤素來有「沙膽彤」之稱,媒體評論他「像鯊魚一樣敏銳和強悍,喜歡做大項目」。
  • 李嘉誠「七拋」亞洲資產 歐洲業務利潤首超香港和內地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英國將成為李氏歐洲商業帝國的核心。和黃如此看好歐洲,究竟為了什麼?  歐洲業務利潤首超香港和內地  最近兩年來,華人首富李嘉誠家族大規模拋售香港和中國內地資產,引起全球矚目。  4月8日,李嘉誠次子李澤楷,將其掌控的電訊盈科子公司盈科大衍地產發展有限公司旗下北京盈科中心權益售予買方VinterStarLimited,售價9.28億美元(約合71.94億港元)。  至此,從去年8月至今,李家在內地和香港已經上演七連拋。此筆交易完成後,盈大在內地已無重要資產。
  • 他3億買張古畫,2億買個雞缸杯喝茶,每年20億投資古董收藏!
    香港蘇富比2020年秋拍 經過70多分鐘的膠著拉鋸戰之後,最終以2.65億港幣落槌,加佣金以3.06551億港幣成交。後來在採訪中劉回憶這段經歷「每天賺100多塊不在話下」。
  • 3億買張古畫,2億買個雞缸杯喝茶,他每年20億投資古董收藏
    香港蘇富比2020年秋拍經過70多分鐘的膠著拉鋸戰之後,最終以2.65億港幣落槌,加佣金以3.06551億港幣成交。後來在採訪中劉回憶這段經歷「每天賺100多塊不在話下」。80年代的上海也是在90年代初,劉益謙就與人合作,在北京、上海投資了畫廊和拍賣公司,開始涉足藝術品收藏領域。
  • 長實市值暴跌千億,李嘉誠卻賺了1千多億,原來他早就布了個大局
    香港的市場太小,不足以支撐長實的市值,內地市場他們又競爭力不足,長實市值下跌也是正常的。那麼李嘉誠父子在市值下跌,還要去抄底公司,其實這是他們在布一個大局,這個局非常有可能就是私有化。今年香港老牌地產公司會德豐就啟動了私有化。大股東吳光正成功私有化了會德豐。會德豐曾經是香港老牌的四大洋行,後來被包玉剛收購了。
  • 李嘉誠繼抄底賺了「1個小目標」後,又因早年投資「躺贏」30億美元
    LV掌門人伯納德·阿爾諾更是損失了2000億人民幣,在過去的兩個月內日虧30億。但,有危就有機。有些人總能「在別人恐懼時貪婪」,審時度勢做出正確抉擇,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現年91歲高齡,有「超人」之稱的李嘉誠便是一例。
  • 李嘉誠的「黃臺之瓜」與霍英東的「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
    1964年9月,香港的霍英東收到了一張請柬。這是一張秘密請柬,霍英東沒有聲張,隻身一人前往目的地:北京。那一年,霍英東41歲,這也是他41年來,頭一次回到內地。彼時,香港人上北京還很敏感。為掩人耳目,霍英東從香港前往澳門,然後再從澳門輾轉到達北京,歷經20多個小時。9月30日,北京,國慶招待會。
  • 這位香港商人在中國內地賺發了,曾向美國哈佛大學捐款20多億!
    1960年9月13日由華商陳曾熙、陳曾燾於香港創辦,如今已經傳承至第二代掌門人陳啟宗手上。陳啟宗先生是一位愛國港商,恒隆集團幾乎所有生意均投資於香港及中國大陸,沒有去賺外國人的錢。上海、瀋陽、大連、天津、無錫、濟南、無錫、昆明等均建設有恒隆集團地標性建築——恒隆廣場。
  • 除了何超瓊,這個香港80後也不顧家族反對,花百億投資馬雲的老家
    不過其實那些從內地套現,然後去英國投資的香港富豪,現在日子其實都不好過,比如說張松橋,單單是匯率的問題,就讓他一年虧損好幾千萬,因為英國脫歐,導致英鎊大跌,他們在英國的資產等於縮水了不少,而投資賺到錢,換算成港幣的時候,又因為匯率的問題而虧損了不少。
  • 香港四大富豪落幕:他是千元起家的富二代 離婚多年身家力壓李嘉誠
    好景不長,1973年香港股票便迎來大崩潰,與此同時,地產業陷入低谷,很多之前李兆基買不起的地產,都成了白菜價。於是,李兆基看準行情,將炒股賺來的錢拋出,趁舊樓價格和土地價格大跌,進行地盤擴充。「實物,總是那麼的令人安心。」這或許是李兆基當時的心理寫照。
  • 80年代臺灣有鄧麗君,香港有張國榮,內地扛大梁的你知道嗎?
    80年代是歌星爆發的一年,但是不得不承認,咱們內地的音樂跟香港臺灣差了很多,那個時候香港80年代唱歌的明星太多了,有張國榮,譚詠麟,梅豔芳,草蜢,陳慧嫻,黃家駒,陳百強等等等等,很多大牌明星,臺灣的有費翔,劉文正,費玉清,張雨生,童安格,趙傳,鄭智化,庾澄慶等等,好像那個時代是屬於他們的
  • 他是華人首富,買美國1億平方米土地送給中國人,給內地投資千億
    50年代初,小有名氣的王永慶做出了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決定,經過周密的分析研究,他決定投資塑膠工業,當時所有人都認為臺灣的塑膠產品無論如何也競爭不過日本的產品在上個世紀80年代,王永慶就已經成為了臺灣家喻戶曉的首富,而且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愛國首富,他一生為中國做出的功績數不勝數。
  • 股神割肉、黑天鵝基金暴賺數十倍,投資真需要點「末日思維」?
    要聞 股神割肉、黑天鵝基金暴賺數十倍,投資真需要點「末日思維」?而比股神名氣小很多的「後起之秀」,暴賺數十倍,甚至100倍。Mark Spitznagel 和Nassim Taleb在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研究研究極端事件下的市場表現及應對策略,利用市場崩盤來賺錢。Nassim Taleb比較推崇的投資組合配比為:80%-90%的零風險投資和10%-20%的高風險投資,放棄低效的中等收益投資。
  • 香港首富「壟斷」香港,拿千億回報外國,臺灣首富到死都心繫大陸
    提到富豪兩個字,估計大家立馬就會想到香港富豪李嘉誠,靠房地產行業發家的他一生投資無數,而且他的投資經歷很少有失敗的情況,因此他也被稱為「亞洲超人」。如今90多歲的李嘉誠雖然已經退休,不過退休的他依舊能引起不少網友的關注。
  • 國泰航空背後的女股東,在香港一年收租25億,還曾經投資了李嘉誠
    很多年之前,利陸雁群也曾經投資了國泰航空,這筆投資是純除的財務投資,利家並沒有參與到國泰航空的實際管理。投資國泰航空,利陸雁群也賺到了不少錢。利陸雁群是香港的第一個隱形女首富,她是香港的大地主。利陸雁群的丈夫是利孝和,於是她也被人稱為孝和夫人。利孝和的父親是利希慎是香港的煙土大王跟香港四大富豪之一,他也是香港的大地主。
  • 李嘉誠又賣掉香港資產:是真的想「跑」?還是基本投資邏輯?
    礪石導言:李嘉誠的商業王國從塑料製造擴展到零售、能源、地產、電信、網際網路和生物技術領域,從香港本土輻射至中國內地、歐洲、美國,他所遵從的只是一個生意人最基本的投資邏輯。文媛媛 | 文李嘉誠又賣掉了香港的資產。
  • 劉鑾雄計劃80億出售香港灣仔寫字樓
    (原標題:劉鑾雄計劃80億出售香港灣仔寫字樓,一年賣資產超300億)華人置業(00127.HK)主席劉鑾雄正在繼續出售旗下資產。11月25日,據香港經濟通網站報導稱,華人置業連日約見代理商,部署拆售灣仔夏愨大廈多層,初步意向以全層形式拆售,每層涉資約5億港元。
  • 10億!香港新鴻基出手英國,抄底接盤海航倫敦項目
    為避免流動性危機,海航不得不通過出售海外資產,來償還債務。據《金融時報》報導,2019年4月17日,海航在香港的子公司CWT International的一筆14億港元債務發生違約,導致其抵押資產面臨被債權人接管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