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國敘事學研究與發展

2020-12-12 中國社會科學網
聚焦中國敘事學研究與發展

2019年01月07日 10:03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江守義

字號

內容摘要:新時期以來,中國的敘事學研究取得了長足的進展(限於篇幅,本文只討論以小說為核心的文學敘事學)。綜觀40餘年來的發展歷程,中國敘事學研究大致可分為介紹運用結構主義理論的成果、關注中國文學敘事特色、對話交鋒西方敘事學理論、努力建構中國敘事學派等四個階段。

關鍵詞:敘事學;結構主義;中國文學

作者簡介:

  新時期以來,中國的敘事學研究取得了長足的進展(限於篇幅,本文只討論以小說為核心的文學敘事學)。綜觀40餘年來的發展歷程,中國敘事學研究大致可分為介紹運用結構主義理論的成果、關注中國文學敘事特色、對話交鋒西方敘事學理論、努力建構中國敘事學派等四個階段。

  介紹運用結構主義理論的成果

  敘事學是結構主義的標誌性成果。改革開放以後,結構主義和新批評、接受美學一道,成為學界關注的對象。

  1980年,袁可嘉翻譯了羅蘭·巴特的《結構主義——一種活動》,結構主義與技巧的聯繫成為引人注目的焦點。1984—1985年,《外國文學報導》對法國敘事學研究的成果進行了集中報導,羅蘭·巴特的《敘事作品結構分析導論》、格雷瑪斯的《敘述信息》、託多洛夫的《敘事作為話語》、熱奈特的《敘事的界限》等敘事學研究經典文章都被翻譯過來。

  對中國學術界影響更大的是詹姆遜1985年9—12月在北京大學的講學。在講學中,他介紹了普羅普的《民間故事形態學》,並運用格雷瑪斯的語義方陣理論來分析《聊齋志異》中的《鴝鵒》和《畫馬》,引起學界的持續關注。

  對西方敘事學的介紹一直持續到20世紀80年代末。王泰來等人編譯的《敘事美學》和張寅德編選的《敘述學研究》,從整體上呈現了西方結構主義敘事學的面貌。在了解西方敘事學的面貌之後,孟繁華《敘事的藝術》一書系統地介紹了結構主義敘事學,對敘事的視角、時間、語言等方面均設專題進行論述,並以中國作品為例證加以分析。

  在對國外最新研究成果集中譯介的同時,中國理論界也逐漸嘗試運用結構主義敘事學的理論和方法展開具體研究,最常見的是聚焦某個作家作品的個案研究。其中,分析西方作家作品的如邵旭東《開拓:挑戰面前的抉擇——論高爾斯華綏的敘事藝術》,分析中國古代作品的如孟昭連《〈紅樓夢〉的人物敘事觀點》,分析中國現當代作家作品的如吳曉東《魯迅小說的第一人稱敘事視角》等。同時,也出現了用敘事學方法來分析某一時期或某一類型小說的情況,如袁健《宋元話本與明清擬話本敘事體制之比較》、孟悅《視角問題與「五四」小說的現代化》等,其中,影響最大的當數陳平原的《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該書借鑑託多洛夫的敘事理論,依託中國文學傳統和晚清、「五四」的小說創作狀況,從敘事時間、敘事角度、敘事結構三個方面「把純形式的敘事學研究與注意文化背景的小說社會學研究結合起來」。

  關注中國文學敘事特色

  1993年以後,隨著浦安迪的《明代小說四大奇書》《中國敘事學》以及趙毅衡的《苦惱的敘述者》出版,中國小說的敘事獨特性開始受到關注。林崗的《明清之際小說評點學之研究》和王彬的《紅樓夢敘事》,雖然還有些搬用西方敘事學的痕跡,但已明確指出中國的敘事學研究要重點關注古代小說。

  楊義在借鑑西方敘事學方法完成《中國古典小說史論》之後,又從「道與技的雙構性思維」出發,沿著「還原—參照—貫通—融合」的思路,完成了特色鮮明的《中國敘事學》一書,試圖在和西方結構主義敘事學對比的基礎上,建立富有中國特色的敘事學理論。但由於當時很多學者對西方敘事學仍持有不同程度的盲從態度,楊義的學術努力雖然獲得了比較廣泛的認可,不過總體上看,並沒有從根本上扭轉學界信從西方敘事學的趨勢,但他的嘗試,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推動了中國敘事學理論的建構和發展。

  1999年,傅修延的《先秦敘事研究》出版。該書從中國敘事源頭出發,認為敘事背景的差異決定了敘事規律和敘事特點的差異。作者雖然討論的是先秦敘事,但其作用力卻是指向現在,將中國敘事學的建構落實到中國文學的源頭,進一步推動了中國敘事學的研究與發展。

作者簡介

姓名:江守義 工作單位: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

相關焦點

  • 進一步發展中國敘事學
    中國社會科學報武漢1月9日電 (記者明海英)1月9日,「新文科背景下的敘事學研究」學術研討會在線上舉行。  浙江工商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方英表示,20世紀70年代以來,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空間轉向」使空間、空間性、地方、地理、繪圖等問題佔據了文學和文化研究的前沿,並逐漸形成了一種「文學空間研究」。其中一個重要領域是空間(地理)敘事研究。此類研究以最新的空間或地理理論為基礎。在空間敘事學研究中,空間與地方不僅是關鍵詞,而且是視角與方法。
  • 兒童文學的敘事研究應大有可為
    兒童文學的生態批評研究屬於兒童文學跨學科研究、方法論變革中很重要的一支,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是和國際學界對話的前沿領域。付玉琪近年來基於世界兒童文學學術視野,以生態批評方法研究現代中國兒童文學,開拓出一些新的學術話題。特別是從兒童文學的特殊文類屬性出發,辨析了為兒童文學專有的生態意識及其思想含蘊。
  • 文藝心理學——敘事學
    敘事學敘事學(narratology)也稱敘述學,是受結構主義影響而產生的研究敘事的理論,已走過將近40年的發展歷程,可分為「經典」與「後經典」兩個不同派別。經典敘事學(結構主義敘事學)旨在建構敘事語法或詩學,對敘事作品之構成成分、結構關係和運作規律等展開科學研究,並探討在同一結構框架內作品之間在結構上的不同。
  • 西方文論關鍵詞| 申丹:敘事學
    ,對小說故事結構、敘述技巧的研究方在小說批評理論中佔據了重要地位.就英美而言,敘事學在法國興起之後得到了美國學界的熱烈響應,經典敘事學在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在美國的發展勢頭相當旺盛.這很可能是因為敘事學為美國批評傳統與歐洲文論的對話與融合提供了理想的土壤.在相對保守的英國,由於文學研究界沒有緊跟歐洲大陸的理論思潮,敘事學發展勢頭一直較為弱小.
  • 敘事學研究 | 尚必武:什麼是虛構性?
    無論虛構性研究的熱潮是否歸因於後真相時代的歷史語境或全球語境下人類生活的需求,與之密切相關的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是:為什麼虛構性在敘事學領域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與研究,並由此成為敘事學界的一個焦點話題?此外,為推動虛構性研究,丹麥奧爾胡斯大學的尼爾森還集聚了一批學者成立了「虛構性研究中心」,專門聚焦該課題的研究。隨著西方敘事學研究權威人物詹姆斯·費倫的加入,虛構性研究的修辭學陣營得到前所未有的壯大,引起敘事學界的廣泛關注。尼爾森、費倫、沃爾什在《敘事》雜誌2015年第1期發表了題為《虛構性的十項命題》(「Ten Theses about Fictionality,」2015)的論文。
  • 從敘事學的角度研究漢畫像
    【深圳商報訊】(記者 魏沛娜)「漢畫像的圖像敘述,是戰國秦漢以來敘事藝術於藝術表現上最高級的藝術形式,與其可媲美者,唯有戰國晚期以屈原為代表的荊楚文學。」《漢畫像的敘述——漢畫像的圖像敘事學研究》是深圳大學文學院教授李立關於漢畫像研究的第二部專著。據李立介紹,他的第一部漢畫像研究專著《漢墓神畫研究:神話與神話藝術精神的考察與分析》完成於12年前。
  • 中國近兩年來敘事學研究文章為前二十年總和一半
    中國近兩年來敘事學研究文章為前二十年總和一半 統計顯示,中國近兩年來敘事學研究文章為前二十年總和的一半。  敘事學就是關於敘述文本的理論,著重對敘事文本作技術分析。該理論發源於西方,以形式主義批判而聞名於世,近年已逐漸成為充滿活力且風行各地的學術思潮之一。
  • 當代西方敘事學史論綱
    作為一門學科,敘事學也由此走出了低谷,迎來了更加旺盛的發展勢頭。顯見的事實是,敘事學研究的學者隊伍逐漸壯大,敘事學理論主張、研究方法及其影響與日俱增,尤其是進入後經典階段以來,湧現出了諸多新的敘事學流派,譬如數字敘事學、法律敘事學、音樂敘事學、電影敘事學、修辭敘事學、認知敘事學等。在敘事學蓬勃發展、一片繁榮的表象背後,我們需要對之作出冷思考。
  • 北京文藝論壇聚焦文化自覺與中國敘事
    來源標題:北京文藝論壇聚焦文化自覺與中國敘事由北京市文聯主辦,一年一度的北京文藝論壇近日舉行,來自文學、戲劇、美術、音樂、舞蹈、電視、電影等多個藝術門類的文藝家、評論家,就「文化自覺與中國敘事」展開了探討。
  • 藝術療法 · 聚焦療法 · 敘事療法
    敘事療法和藝術治療的有機融合,簡單易用又行之有效的中國本土心理治療方法,於世界各地廣泛應用。書中包含極具實用性的分析步驟、操作流程和案例解析!繪畫心理治療對困難來訪者的藝術治療(美)Lisa B.兒童繪畫是兒童心理發展中一個既充滿魅力又富有挑戰性的研究領域,書中充滿智慧的觀點不但對心理醫生,而且對研究兒童心理發展和教育和專業人士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 《羅生門》非線性的多元敘事結構 電影敘事學研究的經典之作
    羅生門非線性的多元敘事結構在電影敘事學理論誕生之前,世界電影中就存在大量的故事片。這些故事片中眾多的敘事技巧的使用為電影敘事學的研究提供了素材,同時也為後現代敘事電影的創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鑑。1950年正式上映的日本影片《羅生門》,是日本電影走向世界的標誌性作品。
  • 寧稼雨:學術史視域下中國敘事文化學研究的得與失
    而令人尷尬的事實是,中國小說戲曲乃至中國文學的研究恰恰是在西方文學理論傳入的背景下按照西方的學術話語體系建立起來的,可以說是存在著先天不足。這樣在走過一個多世紀的坎坷經歷之後,如何尊重中國文學自身的發展實際,建立民族本位的中國文學研究就成為新世紀學科發展的內在需求,中國小說戲曲的敘事研究同樣存在這一問題。
  • 書單| 藝術療法/聚焦療法/敘事療法
    敘事療法和藝術治療的有機融合,簡單易用又行之有效的中國本土心理治療方法,於世界各地廣泛應用。書中包含極具實用性的分析步驟、操作流程和案例解析!繪畫心理治療對困難來訪者的藝術治療(美)Lisa B.兒童繪畫是兒童心理發展中一個既充滿魅力又富有挑戰性的研究領域,書中充滿智慧的觀點不但對心理醫生,而且對研究兒童心理發展和教育和專業人士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 聚焦新時代中國日語教育與日本學研究
    聚焦新時代中國日語教育與日本學研究 2018年11月24日 22:39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李永傑 劉紅豔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從敘事學角度探索黨報經濟新聞發展方向
    市場經濟條件下,研究黨報經濟新聞的發展方向,轉變黨報話語方式,做到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俱佳,變得越來越迫切。本文從敘事學角度闡述新聞與敘述學的關係,以及新聞敘述學的特點和黨報經濟新聞的敘事策略。
  • 人民網抖音短視頻新聞敘事方式研究
    截至2019年6月,其粉絲數量超過496萬,視頻播放量在媒體類排名第3,視頻總點讚數已超過4億……其已發展成為抖音平臺中發布信息、連接網民、引導輿論的重要媒介,是研究短視頻新聞敘事方式的理想樣本。 目前較少有研究從敘事學角度探討短視頻新聞敘事的方法及特徵,但實際上短視頻與新聞敘事有著密切的聯繫。
  • 300餘位海內外專家學者齊聚江西南昌 共探敘事學發展
    10月27日,第七屆敘事學國際會議暨第九屆全國敘事學研討會在江西省會南昌舉行。 吳鵬泉 攝中新網南昌10月28日電 (吳鵬泉)第七屆敘事學國際會議暨第九屆全國敘事學研討會27日在江西省會南昌舉行,來自中國、英國、美國、法國和匈牙利的300餘位專家學者齊聚此間,共同探討敘事學發展。
  • 東西方學者研討敘事學
    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自古以來都有各自的敘事傳統和敘事理論
  • 史學理論視域下的「歷史敘事」研究
    令人遺憾的是,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的中國史學發展至今,在歷史敘事研究方面卻出現了諸多問題。就筆者所見,當前有關歷史敘事研究的成果有兩個突出的缺陷:一是作者基本套用西方敘事學的概念、範疇、術語和理論體系,來解析中國的敘事文本,缺乏對中國傳統歷史敘事成就和理論的全面把握;二是研究者大都來自文學或哲學研究領域,而非史學理論專業。
  • 社會語言學帶動敘事研究
    社會語言學帶動敘事研究 2016年06月07日 16:08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蘭良平 字號 內容摘要:社會語言學帶動敘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