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四不吃

2020-10-03 灝月內

張道陵本名張陵(34~157 年),字輔漢,道教尊稱為張天師。他於東漢末年創建五鬥米道,後被道教奉為創教者。正一真人是太上老君授予他的稱號。張天師為道教的創始人張道陵,又稱「降魔護道天尊」「高明大帝」「正一真人」「祖天師」。

張天師世家,也講究居住廟觀,但可娶妻置室,傳宗接代,雖有齋戒,但在非齋之日,可以喝酒,嘗葷,據聞天師世家歷來傳有「四不吃」的規矩。

所謂四大葷指的就是「牛肉、烏魚、鴻雁、狗肉」,這就是張天師家的「四不吃」。其原因據說是:

一、不食牛,因其「善」

一輩子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終生勞作,普濟眾生,它太辛勞了,不能吃。眾所周知,太上老君是騎著青牛出函谷關的,他被關令尹喜留下,才鑄就了《道德經》。道經說,牛羊食草,純善之物也。所以說道家不食牛羊肉,因其「善」(一些資料也說「義」)。

二、不食烏魚,因其「孝」

人們通常說:「烏魚精最可惡,連自己的親生子都吃」,但道教說法與此恰恰相反,認為:烏魚一到產卵期,兩眼昏花,什麼也看不見,只待餓死升天,烏魚魚崽最有孝心,寧可自己遊入母嘴,給娘充飢,也不能讓娘餓死,精神可貴可佳,吃不得。古人一般都不食烏魚,捉到即放之。道教不食烏魚,因其「孝」。

三、不食鴻雁,因其「貞」

鴻雁志向高遠,矢志不渝。結為夫婦後,一心一意,即使一方死亡,另一方也貞守到最後,過「單身」生活。雌雁產卵之時,雄雁在一旁守候,如遇天敵,奮身反抗。失偶孤雁,終生獨居,處境悽涼,矢志不渝,不再婚配,精神可嘉,不該吃。道教不食鴻雁,因其「貞」。

四、不食狗,因其「忠」

古往今來,人們常說:「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終生隨主,為主效勞,不可食也。狗是人類至善至忠的朋友,為人類服務,忠心耿耿。所以道教禁食狗肉,因其「忠」。

相關焦點

  • 在飲食上道教有四不吃,究竟是哪四不吃?
    道教的信眾們,自古以來在日常生活上,就有諸多的規定,尤其在飲食文化上,一直流傳著道教有四不吃的規矩。那麼究竟是哪四不吃,又有哪些道理呢?今天就跟隨我們一起尋根問底,相信看完之後,管中窺豹,您也會更加了解道教文化。第一 不吃牛因為牛代表忠。牛是古代人們農耕時最好的幫手,一輩子只吃草,但是擠出的卻是奶。
  • 什麼是道教所謂的「四不吃」?
    道教所謂的「四不吃」,分別就是牛肉不吃、狗肉不吃、大雁肉不吃和烏魚子不吃。不吃牛相傳道教的精神領袖老子李耳,西出函谷關時騎的就是一頭青牛,作為老子的坐騎既然享受了不一樣的待遇,比如信仰道教的人就不會吃牛肉。
  • 道教三不問四不吃
    道教三不問:一不問壽;二不拉家常、言俗事;三不問籍貫。道教四不吃:(忠義孝潔)(一)、狗:古往今來,人們常說:「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擠出的是奶,終生勞作,普濟眾生,它太辛勞了,不能吃,此乃義也。
  • 正一道教的「四不吃」,各有象徵意義
    無論是佛家人出家,還是道家人出家都要持戒,而持戒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忌吃。道教中的全真教忌吃肉和酒色,他們整日食素齋,省吃儉用,性命雙修,清心證道。那麼,你知道另一大教派——正一道關於吃的戒律嗎?接下來就由小編帶領大家領略一下正一道的「四不吃」以及其象徵意義。
  • 道教「四不吃」:不吃四種動物,源於對古代四種美德的極力推崇
    道教你知道道教宗教禁忌中的「四不吃」是指不吃哪四種動物嗎?道教為何不吃這四種動物?道教「四不吃」:1、不吃:牛肉牛,屬牛族,為牛亞科下的一個族。牛的適應性很強,能夠較好地適應所在地氣候,其適宜溫度為15-25攝氏度;牛吃飽後會停止進食,但還會不住地反芻;牛是素食動物,且食物範圍很廣,最喜歡吃青草,還喜歡吃一些綠色植物(或果實),如水花生、紅薯藤(苗)、玉米(苗)、水稻、小麥苗等。在道教的觀念中,牛一輩子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終生勞作,卻普濟眾生。
  • 道教有四禁:牛、烏魚、鴻雁、狗,道教為什麼不吃這些生物?
    道教有四禁:牛、烏魚、鴻雁、狗,道教為什麼不吃這些生物?道教的教主是在東漢末年出生的張陵,當然這只是他的本名,他的另一個名字叫做張道陵,他是首創五鬥米教,被後世稱為「正一真人」。道教是我們中國的本土宗教。
  • 紫宸道:道教張天師的「四不吃」你知道嗎?
    張天師世家,也講究居住廟觀,但可娶妻置室,傳宗接代,雖有齋戒,但在非齋之日,可以喝酒,嘗葷,據聞天師世家歷來傳有「四不吃」的規矩。所謂四大葷指的就是「牛肉、烏魚、鴻雁、狗肉」,這就是張天師家的「四不吃」。
  • 他是道教的創始人,但是卻和別的神仙共用一座廟宇,還不吃四葷
    現代中國,是無神論國家,但在中國古代,卻有佛教和道教這兩個影響最大的宗教,今天小編天琪宏偉就給大家重點講解道教四大天師的傳說,那麼一直被道教徒供奉的道教四大天師是誰呢?它們就是玉皇大帝通明宮的四位天神,其中排名第一的就是道教的創始人,號稱張天師的張道陵。
  • 揭秘道教:道士可以吃牛肉嗎?道教的禁忌有哪些?
    四不食:牛肉、狗肉、烏魚、鴻雁全真派的戒律森嚴,全真道士在入道門的時候就有「初真五戒」的戒律,五戒指:一、不得殺生;二、不得葷酒;三、不得口是心非;四、不得偷盜;五、不得邪淫。這裡的葷酒就是約束道士不可以吃葷和喝酒,所以,全真道士所有的葷腥都不可以吃。
  • 道教為什麼有4不吃,原來裡面道理深刻,看完還真長見識!
    還有一種說法:道教的鼻祖乃是老子李耳。在這裡孰對孰錯,只能留給後人置評。道教的信徒們自古以來在日常生活上,就有諸多的規定,尤其在飲食文化上,一直流傳著道教有四不吃的規矩,那麼究竟是哪四不吃,道理又有哪些呢?今天就帶您一起尋根問底,相信看完之後,管中窺豹,您也會更加了解道教文化。
  • 看看道教「五葷三厭四不食」的禁忌就知道了
    喝酒吃肉似乎是有悖於道教戒律的,同為出家人的和尚是嚴禁喝酒吃肉的,那麼古代道士可以喝酒吃肉嗎? 其實在道教的發展初期是不禁酒的,許多仙真也是以喝酒聞名,比如呂洞賓祖師在證道之前,整日迷醉於長安酒肆,得到鍾離權的點化後證道成真;藍採和在酒樓飲酒放歌時,仙鶴從天而降,接引他飛升成仙。
  • 道教常識:道教所說的「四恩三有」指的是什麼?
    道教的早晚課是道士修行非常重要的活動之一,諷經誦咒也被認為是修行悟道之本。在早晚課經文中有那麼一句:「普願災障悉消除,世世常行無上道。四恩三有均利,十洲三島任逍。」句中的十洲三島指的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四恩三有」的四恩,指的是道教以世人當報的四重之恩,一天地恩、二君王國土恩、三父母恩、四師長恩。三有,道教謂眾生中,凡有情、有識、有緣者,稱為三有,修道者皆親之。簡單的說四恩就是民間熟悉的天地君親師。從古至今,民間一般會將「天地君親師」的牌位供奉於中堂進行祭祀。這也是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一種傳承。
  • 道教:太白金星、四值功曹
    在道教神仙體系中,眾位神祗常常在民間被人津津樂道,今天就為大家分享其中的道教:太白金星、四值功曹,前者本是位女神,後者好似天界值班神。02四值功曹四值功曹,是道教所信奉的四位小神,他們的職責是擔任值年、值月、值日、值時,相當於天界的值班神仙。
  • 俗語:「三不問,四不吃,五不摸」,指的是啥?老祖宗的智慧
    在俗語老話中,經常便能看到這樣一句話,「三不問,四不吃,五不摸「三不問」這三不問,不是什麼人際交往準則而是源自於道教學說,這三不問分別是:一不問壽,二不問俗事,三不問出處。「四不吃」四不吃,的傳統也是古人源自於生活而總結出來的,這裡的不吃主要是指家禽等食物。
  • 四件道教中用來闢邪的寶物,雖然很常見,但威力卻是不一般!
    四件道教中用來闢邪的寶物,雖然很常見,但威力卻是不一般! 在我國的古代,一直都是封建社會,對於很多無法解釋的東西大家都用神仙鬼怪來解釋,尤其是道教在我國歷史上的地位。而且道教中也有很多的治鬼驅邪用的法術還有寶物等等,而今天要給大家說說的就是四件道教中用來闢邪的寶物,雖然很常見,但威力卻是不一般!那麼這四件寶物究竟都有什麼呢?而它們又有著什麼樣的說法呢?下面就小編一起來帶大家看看吧!
  • 道教的四位女神仙,這些才是真正的女神
    道教是一個多神崇拜的宗教,同時道教又奉行「一陰一陽之謂道」,提倡男女平等,在諸多的神仙之中既有男神仙也有女神仙。本期就來跟大家聊聊道教著名的四位女神仙。最為大家熟知的神仙就是嫦娥了,根據《淮南子》記載,后羿從西王母那裡求得長生不死之藥,卻被嫦娥吃了,吃了仙藥的嫦娥飛升之月亮之上,居於廣寒宮。然而道教認為月宮之中的主神是太陰元君。在《西遊記》中有一章節寫孫悟空降服了私自下凡的玉兔,這時有位神仙叫住了他,孫悟空一看原來是太陰真君,慌忙上前躬身搭禮道:「老太陰往哪裡來?
  • 道教果然和華夏是一脈相傳,吃貨屬性爆滿,從裹腹到成仙少不了吃
    《山海經》——東三百裡,曰青丘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吃了九尾狐就不會中毒了《山海經》——曰又東三百裡, 柢山,多水,無草木。有魚焉,其狀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鯥,冬死而夏生,食之無腫疾。
  • 【走進道教】全真派戒律裡「五葷三厭」指什麼,為何全真道士不吃它們?
    道教,古老又神秘的唯一本土宗教,它承載著玄之又玄的道家思想理論,有著眾多神秘仙真傳說,又與漢民族文化深深融合,可以說,道教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個縮影
  • 俗語:「三不問,四不吃,五不摸」啥意思?老祖宗的話句句在理!
    俗語:「三不問,四不吃,五不摸」啥意思?老祖宗的話句句在理!俗語老話中常提到的「三不問,四不吃,五不摸」,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俗語一:三不問「三不問」主要源於道教學說,即不問壽、不問俗事、不問籍貫。
  • 道教禁忌「四不食」指的是哪些?為何會有這種說法呢?
    道教崇尚清靜無為、順其自然,但正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在道教的內部也有相應的禁忌和戒律來約束修行者,這些戒律來自生活、修行的多個方面,如《太上老君經律》、《天仙大戒》、《初真戒》等等。道教在飲食上有一個比較著名的戒律即「四不食」,它們指的是哪些?為何有這種說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