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時光,「比我還老的老頭」把自己過成人所羨慕、嚮往的人生

2021-01-08 在河之北

有沒有一種別人的人生是你羨慕的人生,是你嚮往的人生。

白巖松說:我有,我所羨慕、嚮往的人生,是一種黃永玉過的人生。

開世界的玩笑

近百年時光,黃永玉把自己錘鍊成一個可愛、有趣、不招人煩的老頭。他愛玩,玩得風生水起,玩成了一個傳奇。

口叼大菸斗(招牌形象),頭戴貝雷帽(招牌形象),穿戴時髦(形象),愛咧嘴傻笑(大智慧),身邊兩條狗(親密夥伴),喜歡開跑車(紅色),眼睛炯炯有神(一下看透到你的內心)。這就是黃永玉的標配,一個生於1924年,健在的九旬耄耋老頑童。

13歲孤身流浪;14歲當木匠;32歲成畫家;50歲考駕照;70歲去義大利遊學;80歲給《時尚雜誌》做封面模特;91歲教導女神林青霞要做野孩子;93歲開紅色法拉利飆車……一個傳說中才有的「鬼才」、「全才」。

「餘年過七十,稱雄板犟,撒惡霸腰,雙眼茫茫,早就歇手;喊號吹哨,頂書過河,氣力既衰,自覺下臺。」70歲,好玩兒的老頭這樣自述。

「藝術是讓人高興,讓人沒有距離。」80歲,他這樣說。

「比我老的老頭」。90歲,這是他一幅自畫像。缺了門牙、赤腳、光肚臍、眯縫眼,手舞足蹈,菸斗掉在腳邊。旁邊一書:90啦!就是這樣一副糟老頭子的形象。

「小屋三間,坐也由我,睡也由我;老婆一個,左看是她,右看是她。」在一幅畫上題詩:「嫁與老夫只一好,凡有好畫留下來。他年翻開箱底看,取為兒孫剪新鞋。打油詩一首,梅溪老伴一笑。」90歲,他這樣幸福地對著一生摯愛說情話。

「躺在地上過日子,貼著土地過日子。有個好處就是,摔也摔不到哪兒去。」92歲,他童心未泯,幽默依然。

「人家說,不要留超過八十歲的老人在家裡吃飯,以免發生意外。那我就在自己家吃給他們看。」95歲與自己97歲的太太吃了一隻大龍蝦。

「不如把我的骨灰倒進馬桶,請個老先生來衝水。」老伴回答:「這樣會堵住馬桶,拒絕。」「那不然分成一個個小包,送給追悼會上的客人,拿回去種花。」老伴說:「你就是想半夜嚇人。」「那不如把我的骨灰包成餃子給大家吃,最後宣布,你們吃的是黃永玉的骨灰!」老伴瞠目結舌,這個老東西連這般不靠譜的事都能想出來,他就是這樣煞有其事地跟老伴商量自己的後世。

「趁我沒死,快來誇我。」96歲,他繼續這樣調侃這個世界。

「別人都在裝正經,我只好裝不裝正經。」所有的不正經,其實是一種深情,在薄情的世界裡深情地活著。

一個有趣的靈魂

一部活著的中國文化近現代史,一個生活中的老頑童,一個有趣的靈魂。世事通透,洋溢童心,豁達生死,坦率寬容。這是人們給黃永玉的評價。

《朗讀者》節目組為了一個人破例離開了演播室,到他的家中去錄節目,那就是去黃永玉家,還是約了三次才達到目的。董卿笑著打趣:「那個比我老的老頭,終於出現了。」

白巖松上門拜訪黃永玉,他叼著菸斗正在擦拭自己的紅色法拉利跑車。白巖松驚訝地問:「老爺子,您一把年紀還玩這個?」黃永玉懟了他一個大白眼,「我又不是老頭兒。」

他登上《時尚先生》封面,回家跟太太炫耀,「怎麼樣,靚仔吧。哇,我太好看了。」夫人回答:「臭美。我要聽你吹號。」「好好好,想聽哪首?」他玩世不恭、樂觀豁達的玩世態度,讓人只能仰視。

國家博物館為他舉辦「黃永玉90畫展」時,有人問他:「參加宴會的人是否需要打領結?女士是否要穿晚禮服?」他哈哈大笑:都不必了,最好裸體。有人問他感情生活如何?他回答:「我的感情生活非常糟糕,我最後一次進入一個女人的身體是參觀自由女神像。」只要他一張口,就語驚四座,犀利搞怪,腦洞大開。

人們稱他黃大師。他拉著臉說:「我算什麼大師?如今真是教授滿街走,大師多如狗!」他的學生說「黃永玉畫派」,黃永玉不讓這樣說,罵道:「我不想成群結黨,狼群才需要成群結黨,獅子不用。」

高曉松有個觀點:「一個人活著,就很難同時做到又有趣又有意義,你要是想每天都活得有意義,那你一定就犧牲了一點樂趣。」

什麼叫有趣的靈魂?黃永玉這樣就是。有趣的靈魂,不僅僅在於一帆風順時,能把日常生活過得充滿詩意,把瑣碎化成一句清風撲面的笑談,一揮衣袖,暗香湧動。

永失摯愛

「你在,我不曾羨慕任何人。你不在,我在記憶裡尋找你。」

2020年5月8日,黃永玉一生摯愛的夫人張梅溪於香港逝世,享年98歲。黃永玉手書訃告:「尊敬的朋友,梅溪於今晨(5月8日)六時三十三分逝世於香港港怡醫院。享年九十八歲。多年的交情,因眼前的出行限制,請原諒我們用這種方式告訴您。」

張梅溪,廣東新會人,出身於一個富裕家庭。當初黃永玉遇到張梅溪時,他還是個一貧如洗的毛小夥子。「我們家的寶貝女兒,怎麼會嫁給一個流浪漢?」張家反對。他用一把法國小號贏得了張梅溪的芳心。因家人反對,張梅溪偷偷離家,她賣掉自己的首飾,坐上一輛運貨的車去江西贛州找他。1946年,兩人在一家小旅館舉行了浪漫又簡單的婚禮,從此廝守一生。這又是典型的老套路,小姐與窮小子的故事。但真實地在人們眼前上演。

黃永玉在他的《音樂外行札記》文中記錄:「我年輕時節衣縮食,在福州倉前山百貨店買了一把法國小號,逃難一直都帶著。刻完了木刻就吹吹號,自我士氣鼓舞。那時,我剛剛熟悉女朋友,遠遠地看到她走近,我就在樓上窗口吹號歡迎。女朋友的家人不許她跟我來往,說:『你嫁給他,沒飯吃的時候,在街上討飯,他吹號,你唱歌。』抗戰最後的那幾個月逃難,我把小號失落了。後來,我在九龍曾福琴行用了近萬元重新買回一把。面對著我50年前的女朋友說:『想聽什麼?』……」

在兩人74年的生活中,有浪漫也有磨難。在黃永玉被關進「牛棚」和下放農場的艱辛歲月裡,張梅溪堅韌地承受著一切打擊。當時黃永玉為她寫下一首深情的長詩,名叫《老婆呀,不要哭》,後來他還以此為名,出版了一本個人詩集。

《老婆呀,不要哭》

我們是洪荒時代

在太空互相尋找的星星,

我們相愛已經十萬年。

……

96歲的黃永玉送別98歲的妻子張梅溪,這條小溪流過了他的眼前,凝固在他的生命裡。他們相守74年,早已融入對方的血液,早已是一個整體。在那個浪漫的年代只愛一人,一愛74年,且在每一個階段,都為妻子寫情詩、畫情畫,對妻子不離不棄的愛記錄在生活每一個角落,一場曠世愛戀讓人羨慕,一生專情到讓人不敢相信。

寂寞的靈魂

黃永玉一生足跡留在大半個中國,交友無數。巴金、唐弢、汪曾祺、黃裳、蕭乾、臧克家、馮雪峰、黃苗子、鬱風、許麟廬、李麗華、李樺、陳煙橋、野夫、王琦、麥稈、楊可揚、邵克萍等等大碗、大家都有往來。

「可惜他們全去世了,現在真的就剩我一個了。」他不無寂寞地說。面對眾多好友都已經離去的事實,他回憶了年輕時寫的一首詩,「我好像躲在一個大戰爭炮火連天之後的一個沉積的戰壕裡面,所有人都不在了,我的戰友們全都死光了,我一個人蹲在戰壕裡面,我是晚上八九點鐘的月亮。」

他在《比我還老的老頭》一書寫道:「唉!都錯過了,年輕人是時常錯過老人的,故事一串串,像掛在樹梢尖上的冬天凋零的乾果,已經痛苦得提不起來。」

對於世間種種煩惱,黃永玉的解決之道是創作。「畫畫解決不了的事情,我就用雕塑;雕塑解決不了,我就寫作,用文字解決。」

他的表叔沈從文去世後,黃永玉給他補了石碑,上書「一個士兵,要不戰死沙場,便是回到故鄉」。他評價沈從文時,這樣說「他不像我,我永遠學不像他,我有時用很大的感情去咒罵、去痛恨一些混蛋。他是非分明,但更多的是容忍和原諒。所以他能寫那麼多的小說。我不行,忿怒起來,連稿紙也撕了,扔在地上踐踏也不解氣。」

黃永玉走遍天下,最難忘自己美麗的故鄉鳳凰城。他認為故鄉是一個人感情的搖籃,故鄉是自己的被窩,或許它的氣味並不好聞,但卻是自己最熟悉而又無可替代的氣息。他在一首詩中寫道:「我的血是O型,誰拿去,它對誰都合適。我的心,只有我的心,親愛的故鄉,它是你的。」他為故鄉修建了8座橋,汶川地震捐了1000萬。

「荷痴」的「萬荷堂」

黃永玉在香港有自己可俯瞰維多利亞海景的「山之半居」,在義大利有別墅,在湖南鳳凰有豪宅,在北京東郊有一座佔地六畝的「萬荷堂」。

「萬荷堂」是黃永玉平生最大的一件藝術作品,全部是他自己設計,採用了傳統的建築結構,飛簷、迴廊,古色古香的門窗,風格簡潔明快,古樸流暢。東院是一個仿古江南園林式的建築群,院中間有一方佔地兩畝多的大荷塘,每年7月荷花滿塘,是黃永玉最流連荷塘的日子。呂正操將軍給他起居室定名「老子居」。

黃永玉愛畫荷花,畫了八千多張,自號「荷花八千」,「十萬狂花入夢寐」。由此被稱為「荷痴」。俗話說,字如其人,畫也當如其人。他畫的荷花不流於俗套,神韻盎然,用色大膽,重墨重彩,視角往上,莖直衝天,獨樹一幟。畫面上如有水波蕩漾,騰騰殺氣撲面而來,充滿了旺盛的生命力,如他本人一樣,讓人震撼。

他愛動物,養過狗、貓頭鷹、猴子、火雞還有狗熊。他筆下的貓頭鷹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難得糊塗」。他畫了兩張猴票,一張猴子抓著樹枝,一手捧著個大蟠桃,臉上的表情卻像在偷笑;另一張一隻母猴抱著兩隻小猴,微笑,兩隻小猴眯著眼親吻著猴媽的臉頰,親暱動人。他畫猴的想法是,「我想讓全世界知道我死了的猴子有多可愛」。

他回顧自己的人生說,「我們要要求自己嚴格,不是嚴不嚴的問題,是要過得有意思一點;而不是做個這樣的人物,做個那樣的人物,費事。對於我們眼前的生活,要用頭腦;而不是幼稚化,要活得好一點。」

一個傳奇

黃永玉是畫壇「鬼才」「天才」,也是生活中的「老頑童」。他的作品風趣幽默,他的語言犀利搞怪,仿佛在說「相聲」。

他一日三大事:上午寫;下午畫;晚上讀書。每天工作八九個小時。他說:「我的生活不好玩,只有工作。」人問他養生秘訣。他說:我從不養生!喜歡睡覺、不吃水果、不運動。

黃永玉不是科班出身,沒有師從,開山立宗成了畫壇「巨匠」。李苦禪兒子說他:「簡直就是個無師自通的『天縱之才』,不論國、油、版、雕、書法、篆刻以及詩文之類,他一學就會,一會就高尚,連自製菸斗,也可以辦個大展。」他曾提筆寫下一幅字:「世界長大了,我他媽也老了。」就這幾個字賣了幾百萬。

他入選2010年《中國國家形象宣傳片》人物。

他入選2011年16名首批中國國家畫院院士名單。

2013年,他的自傳體小說《無愁河的浪蕩漢子》第一部《朱雀城》出版,他在序中寫道:「這小說,1945年寫過,抗戰勝利,顧不上了……重新動筆,是一個90歲人的運氣……」《無愁河的浪蕩漢子》計劃寫3部,黃永玉剛完成了第二部《八年》(下卷)。人問:這3部著作什麼時候能全部面世。黃永玉自己也不知道,他說:「我寫書是沒有提綱的,想到哪就寫到哪。就像序中所說:『我為文以小鳥作比,飛在空中……人已經九十了,不曉得寫不寫得完?寫不完就可惜了,有什麼辦法?誰也救不了我。』」

這個世界之所以乏味,是功利的聰明人太多,而有趣的好玩人太少。歲月能雕刻黃永玉的容顏,但奈何不了他的靈魂。衰老的只是容顏,有趣的靈魂永遠年輕。生命不息,有趣的靈魂就不會老去。

「這個世界太有趣,我還捨不得離開。」

請這個有趣的靈魂慢些走,我們捨不得他離開。

相關焦點

  • 《百年孤獨》裡的時光錯亂,《四個春天》裡的時光插曲
    奧雷裡亞諾家族百年的生涯以一本羊皮卷上的沒有任何生命活力的文字所記載,我們整個人類的發展又何嘗不是又一些古蹟、書籍以及各種樣式的沒有任何生命活力的文物得以傳承。它們沒有生命活力,而後代從中看到的卻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我們在回憶過去時,總覺時光短暫;我們在幻想將來時,總是幻象叢生。
  • 不要羨慕別人,自己也是風景
    作者:醉紅塵曾經以為老去是很遙遠的事情,猛然回首突然才發現,年輕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時光好不經用,抬眼已然半生。驀然回首,碎落一地芳華,此去經年,願笑容暖暖。人,在一天天的長大,同時也在一天天的老去,皺紋在不知不覺中爬上了眼角,時光如雪染白了鬢髮,有時不禁在想:到底是時光太過短暫,還是歲月太過無情?人生苦短,不過百年。不覺間,年齡在一天天的增長,從未曾停下來,也不曾等過誰!我們也不再年少輕狂,義氣衝動,曾經的青春年少天真稚嫩早已經不見了蹤影。在生活的閱歷中,在歲月的沉澱中,漸漸活得明白了。
  • 人生:讀讀「我想和你虛度時光」,看看「我把活著喜歡過了」
    時光是要慢慢流淌的,窗前讀讀閒書、品品清茶,對弈、弄琴、調情,哪怕只是坐著發發呆,或是一枕小窗濃睡,也讓人迷醉。李元勝說——「我想和你虛度時光」:我想和你虛度時光,比如低頭看魚,比如把茶杯留在桌子上,離開,浪費它們好看的陰影。我還想連落日一起浪費,比如散步,一直消磨到星光滿天。我還要浪費風起的時候,坐在走廊發呆,直到你眼中烏雲,全部被吹到窗外。
  • 早是人生的洗禮,歲月時光終極老,老的不是時間,只是老的是我
    早是人生的洗禮其實,早在基因攜帶裡就已,有了我們是信息,及就是在等歲月時光的造就。未曾生我 ,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成長已有我,才知我是誰。似乎聽起來,有點那意思。老了走了,又似乎回去了!至於回到哪?都已不重要了。人生到了最後,一切都已明朗,所以誰還會,不回還能回哪?
  • 嗨,老頭,讓我陪你慢慢老去
    有人曾說,這個世界上有三個人最愛你,一個是母親,一個是父親,另一個是你自己。你陪我小,我伴你老。這話裡陪我小很簡單,我伴你老卻很不容易。等我們老了,我們會變得無力、不能自理,甚至會忘記,忘到連自己是誰都不知道,更會忘記身邊的人。9月21日是「世界老年痴呆日」。
  • 一段別樣視頻、一份成人禮包 讓人實名制羨慕的成人禮來了!
    日前,站在一年的年終歲末,重慶市渝北中學校高2020級全體學生迎來了人生中的重要節點——十八歲成人禮。過「成人門」 羅東 攝值得一提的是,陶克華校長還為高2020級每位同學送上了一份禮物——成人禮包。成人禮包中,是一本精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一頂成人禮帽。學校介紹,希望《憲法》時刻提醒同學們有所敬畏,做守法誠信的公民,為自己的行為承擔後果。而成人禮帽由紫色和金色組成,其中紫色代表珍貴,金色代表收穫、亮麗,燙金大字「十八而志」則是寫給同學們的青春寄語。
  • 周立民領讀《比我老的老頭》《不給他音樂聽》,帶讀者走近黃永玉
    作為中國書業「同光行動」第三季名家領讀線上活動的重要內容,近日,巴金故居常務副館長、學者周立民為讀者們帶來「唉,那些比我們老的老頭——領讀黃永玉《比我老的老頭》《不給他音樂聽》」的主題講座。這兩本書由上海文化出版社近期出版。
  • 那些可愛的老頭:世界長大了,我他媽也老了
    「年輕人是時常錯過老人的」,黃永玉八十歲那年在他出版的新書《比我老的老頭》中這樣慨嘆。八十歲,已經是個可愛又頑固的老頭了,可當年混在一起的,還有比他更老的老頭,等這些老頭一個一個離去了,他也成了貨真價實的老頭,才發現原本可以找個老老頭敘敘舊的事情,如今只剩下自己一個人去回憶,只能寫在紙上傾訴給世界聽。聽眾多了,反倒越孤獨。於是快九十歲時,黃老頭終於忍不住寫了一幅字:世界長大了,我他媽也老了!
  • 人所熱愛的應該是什麼?是自己努力所向和心底一直的嚮往!
    你可能也問過自己這樣一個問題「我熱愛什麼?」很多人心中相信已經有了這個答案。就在很多人可以侃侃而談自己所熱愛的時候,而我卻是在昨天的那一節課之後,才發現我應該熱愛什麼。課上老師給了五個參考主題作為我們畫作的主題,在排除4個我根本就擅長的主題之外,我選擇的那個我所熱愛。恰恰就是這個時候,我才不知道自己熱愛的是什麼?我在房間裡看著:旁邊放置的竹簫,角落裡的瑜伽墊,旁邊的顏料盒和調色盤,忽然間明白:人所熱愛的應該是自己努力所向和心底一直的嚮往!
  •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給自己一個間隔年的時光,去定位人生的航向
    在這段時間裡,通過遊學、當義工、兼職等方式去體驗世界,思考自己的人生,用一種輕鬆無壓力的狀態與自己相處和對話。但因為種種限制,我們國家目前很少有人能做到。我們已經習慣了匆匆忙忙地上學,畢業後爭先恐後馬上投入工作。競爭太激烈,誰也不敢停下來想一想、看一看。
  • 在百年時光裡靜守:一所精美老宅的老故事
    大凡旅者都喜歡去古舊的地方,如古鎮、古村、古街,看老宅、老樹和老物件啥的,置身於這些地方,恍若穿越時空從現代文明一步跨入久遠情結,即懷古撫今陶冶性情,又時光靜好文藝浪漫。而天津五大道在夠古夠舊夠情懷的基礎上,又加上了小洋樓和有故事的標籤。
  • 2019,時光不老,你我安好
    最嚮往的,還是那4月的芳菲,桃紅柳綠,奔湧著多少的流年似水。2019在3月的春光裡,正奔往4月的芳菲裡,時光又向你我走近了,多少人,多少事,說放下卻放不下,說難忘卻在念念不忘中淡去。2019,時光不老,你我安好。猶記得,滾滾紅塵中,多少愛恨情殤,有人來過一陣子,你卻懷念了半輩子,你說:此生難忘。或許是過往太美好。
  • 金醬酒業:走過百年時光 汪家燒坊「汪老頭」釀好酒
    當時,汪家燒坊的釀酒師被當地人們叫作「汪老頭」。漸漸的,汪家散酒慢慢走進了茅臺鎮各個家庭,名聲大噪。「汪家散酒」、「汪老頭」,可謂是家喻戶曉。經百年艱苦創業,1996年,汪家後人汪洪彬成立貴州省仁懷市茅臺鎮金醬酒業有限公司。
  • 你還嚮往李子柒與世隔絕的田園生活嗎?cris曾此付出生命的代價
    李子柒有一個與世隔絕,未受汙染的世外桃源,過著仙子般的生活。李子柒這種慢節奏的生活似乎是人們所嚮往的,是每一個生活在都市裡快節奏的人所追求的。可這種生活,你真的能夠實現嗎?那些放棄工作放棄學習前往心中理想的世外桃源人怎麼樣了。
  • 歲月催人老,你我皆過客
    也許是因為人生有太多的無奈和坎坷,我們總是會抱怨生活給予的不公平,抱怨命運的多舛,總是在羨慕別人的光鮮亮麗,總是在感嘆人情淡薄。因為抱怨,沒有好好的抓住當下享受生活;因為羨慕別人,而失去了自我。正如豐子愷所說:既然無處可逃,不如喜悅,既然沒有淨土,不如靜心,既然沒有如願,不如釋然,感謝每一次磨練,讓你走向成熟。歲月越來越厚,日子越過越薄。時間,改變了一直執著的東西,有些事,變得不那麼重要了。
  • 詩人老了會是什麼樣子,66歲的詩魔白居易為何說自己是少年?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說白居易不肯服老,常常混跡於少年場中,又是飲酒又是吟詩,整天樂呵呵的沒煩惱,在詩裡說自己是遺老、是狂翁、是散仙、是樂天君,還時不時酸溜溜的對著年輕人來一句:你們別欺我老,你們也有老的一天!
  • 84歲「張三丰」並不服老,現身滑雪場成「最帥老頭」
    近日,王德順在社交平臺曬出了自己的動態,當天他現身滑冰場,穿戴專業滑雪設備,雖然花白的鬍子與這裡的環境顯得格格不入,但王德順的動作看上去卻十分有力,整個人精神狀態都非常飽滿。要知道,84歲老人出現在滑雪場滑雪,若是一般人,恐怕很難禁受得住這種折騰。在滑雪場周圍都是清一色的年輕人,因此王德順在人群中極為顯眼,成為全場「最帥老頭」。
  • 假如有一天,我老無所依…..
    在臺灣有一位夫人,早年喪偶,她在臺灣靠教書賺錢撫養兒子,將兒子撫養成人。這個兒子小時候非常聽話,她把兒子教育成人之後,送他到美國來留學。兒子畢業之後留在美國上班賺錢買房子,娶了一個妻子,生了一個孩子,建立了美滿的家庭。
  • 簡單的字,過簡單的人生 這是我一直以來追尋和嚮往的生活方式
    時光和水,總是無言徘徊在悽然與落寂的青蔥季節裡,羞澀打過,給我清瘦的年華,染上太多滄桑與無奈。而我懵懂的情懷,卻在漸漸蒼老的容顏下,解封昔日的絮語,化作落紅輾轉歸入泥土,只餘清香如故。握不住一手的時光,就讓它來滋潤生命,滋養性情,潤一份幽光沉靜,養一份精、氣、神。靜一分,潤一分,慧一分。用心潤出來的時光,歷經百味,醇厚悠遠。   幽靜處,尋的不僅是一段時光,更是一份時光中的沉澱,是生活的感悟。那是心靈的燈塔,照亮你前行的路;是冬日裡的暖陽,慰藉著世俗的心;是春天的花蕾,讓情更芬芳,讓愛更持久,讓生命更美麗。
  • 走進老茶館,在百年時光裡重拾「老底子」……
    走進老茶館,在百年時光裡重拾「老底子」…… 2020-06-27 12: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